• 29.50 KB
  • 2021-06-21 发布

历史(心得)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历史论文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 为改革当今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单一传统模式,笔者在教研工作实践中,取目标教学模式的众家之长,探索改造成了“三环十步一反馈”目标模式。这一模式经十所中学的三年实验,于1996年底结题检测,认定具有 推广价值。现介绍给同行,以期引玉。 ‎ ‎“三环十步一反馈”目标模式的基本程序如图所示: ‎ 附图{图} ‎ 以新授课为例,提出这一模式的操作要求: ‎ ‎(一)制定教学目标 ‎ 课前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这一环节分三步操作,其要求 是: ‎ 第一步,确定知识目标。教师统揽教材,学习大纲,弄清所授课(含章、节,下同)的知识点及其在学段 ‎ 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及所授知识的目标独立性,按课后习题要求,确定若干 知识点,作为所授课的知识教学目标。 ‎ 第二步,确定能力目标。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所授课在认知领域的目标,细分为不同层次(即 ‎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再依据这个划分标准,确定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层次,对每一学习 ‎ 能力层次的活动形式,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用可以观测的外显行为方式描述出来。 ‎ 第三步,确定思想目标。挖掘所授课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找出思想教育点,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 ‎ 论中的情感领域目标,细分为“接受”、“确信”、“性格化”三个水平层次,定出具体的思想教育目标。 ‎ ‎(二)实施教学目标 ‎ 实施教学目标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分四步操作,其要求是: ‎ 第一步,前提诊断测评。在学习历史新课前,对学生应具备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进行诊断测评, ‎ 看学生是否具备学习历史新知识的技能基础和思想情感基础。前提诊断主要是通过测试、问卷、谈话、提问等 ‎ 形式对学生进行诊断摸底。诊断的内容要紧紧围绕那些与新授教学目标有关的旧知识。测试后,教师要迅速作 ‎ 出订正、指导和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然后转入新课。 ‎ 前提诊断测评,不是每一节课前都要作这一步工作,仅是新授课开始时,或遇到重点教学目标内容与有关 ‎ 学科的知识存在密切联系时,或与重点教学目标有关的旧知识已学过较长时间时实施。这一步所用时间一般在 3—5分钟。 ‎ 第二步,教学目标认定。上课时,教师将所授课教学目标,采取适当方式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使学生带 ‎ 着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听课学习,教学目标认定方式要灵活多样。就认定的时间和层次而言,有课前认定 ‎ ‎、课中(终)认定,有一次性整体认定,有教学过程中分层次逐步认定。教学目标的认定不仅应让学生知道学 ‎ 什么(知识点),而且应先告诉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认知水平),还应让学生知道怎么学(达标方式)和最后 ‎ 要达到的学习结果(预期达成度)。教学目标认定的时间一般在1—2分钟。 ‎ 第三步,指导学生达标。这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 ‎ 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和使用教学媒体,组织教学活动。这一步的实施主要策略有三: ‎ 其一,善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活动情景和问题情景。转化为活动情景,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 ‎ 学生口、脑、手并用的智能活动。例如《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一节,使学生接受德国赔款问题既是战胜的协约 ‎ 国对德国人民的肆意掠夺,也反映出和平时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对欧洲霸权上的激烈争夺这一思想教育目标 ‎ 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导入活动,学生回答“凡尔赛和约中关于德国赔款问题是怎样规定的?遗留下哪些悬 ‎ 而不决的问题”后,教师指出:英、法、美、德等有关各方都想使这些问题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解决,因而 ‎ 使德国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国际关系中最为错综复杂的难题,然后导入本目内容。 ‎ 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情景,关键在于提高问题的质量。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课的教学目标 ‎ 之一,“说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具体内容”可转化为以下问题群:秦始皇巩固统一,政治上建立了哪 ‎ 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些制度是如何体现“专制”和“中央集权”的?经济、文化上又是怎样统一的? ‎ 统一前与统一后有什么不同?思想上进行了哪些强制统一?后果怎样?学生经过思考,一定会产生疑问。然后 ‎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读书、思考和讨论,课文知识就容易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具体的能力。 ‎ 其二,对教学重点目标,教师要精讲点拨,增加信息强度。讲解要突出重点,关键处可加重语气,放慢速 ‎ 度,增强语气信息;设计板书要突出重点,直观演示要体现重点,使用好教具,增强形象信息强度;指导自学 ‎ 要指出重点,充分利用教材(包括小字部分),让学生对重点内容反复读,增强文字信息强度;提问和练习要 紧扣重点,并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反馈信息强度。 ‎ 其三,分层达标。有人把课时认知目标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主张低级目标引达,中级目标导 ‎ 达,高级目标助达。所谓低级目标引达,就是对“识记”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开导、点拨下,学 ‎ 生经过阅读、预习、讨论等方式达到迅速掌握。所谓中级目标导达,就是对“理解”、“应用”层次教学目标 ‎ ‎,教师采用启发式讲解、引导、探索、质疑等教法引导学生自学、探究,逐步达到目标。所谓高级目标助达, ‎ 就是对“分析”、“综合”、“评价”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学生欲通而未达时给予帮助,在学生口欲言 ‎ 而未能时给予指点。对于课时情感目标实施诱达。要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于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动力作用, ‎ 主要靠教师“以史为据,情从史出”,以情动情,有机渗透,自然联系,逐步促进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和品德 个性的养成。 ‎ 指导学生达标的时间,一般在20—25分钟。 ‎ 第四步,教学目标测试。教学过程中通过形成性测试不断检测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获得反馈信息,及 ‎ 时调控教学活动。教师对应课时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编制两套形成性测试题,题目考查的内容要覆盖全部知识 ‎ 点,又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对“理解”以上水平层次的知识点,要编制不同形式的题目,从各个角度 ‎ 测试。为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水平的需要,可设计A、B两组预测题进行测试。每节课在教学目标按 ‎ 学习进程进行完毕之后,在当堂课运用形成性测试题,花5—7分钟时间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可采取测试与课 堂作业的形式以提高测试的效果。 ‎ ‎(三)评价教学目标 ‎ 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掌握学习”的重要策略。这一环节分三步操作, 时间一般为3—5分钟,其要求是: ‎ ‎    第一步,目标测试评价。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形成性测试后作出正误判断。根据对每个学生当堂测试 ‎ 有80%以上学生达成作为标准,找出未达标学生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进行问题分类,确定学生的问题是共 性还是个性,为矫正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 ‎ 第二步,知识矫正补救。对目标测试评价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再次进行知识矫正补救教学。对少数学生 ‎ 某些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教师要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还可以通过学生重新看课本的某一部分 ‎ 或指定的有关材料自我矫正。对大部分学生都未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采取新的策略进行 ‎ 集体矫正补救,对学生历史知识补救情况进行第二次形成性的测试评价。 ‎ 第三步,课堂达标小结。为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要做好三件事:一是依据板 ‎ 书回扣教学目标,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尽量把课时的目标整体化、结构化,以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 ‎ 二是总结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肯定成绩,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学习信心;三是对与下节课有关的重点内容 ,拟成思考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一反馈”,就是反馈调控课堂教学。它应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始终。前题诊断测评反馈,以便教师掌握 ‎ 前提目标水准,调整教学节奏;指导学生达标反馈,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调控;教学目标测试与评价反馈 ‎ ‎,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知识矫正补救和课堂达标小结反馈,在于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