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 KB
  • 2021-04-18 发布

2029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5)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29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5)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 1. 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调整,在维 护儿 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教育的 ()原则。 A. 情感支持 B. 一致性 C. 正面教育 D. 实践性 2. 儿童有充分适当的身体活动,攻击性行为与捣乱行为就大大减少。这表明()对儿童社会性发 展具有 重要影响。 A. 认知发展水平 B. 气质类型 C. 环境因素 D. 生理成熟 3. 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 而进 行学习的。这是()的主要理论假设。 A. 精神分析理论 B. 社会学习理论 C. 认知发展理论 D. 现代生态学理论 4. 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两大类型。 A. 回避型与拒绝型 B. 安全型与不安全型 C. 积极型与消极型 D. 主动型与被动型 5. 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要求,在目标的制定中应考虑到这种层次的差异,不能以 同一 标准对待所有年龄段的孩子 B.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 的整 合,还包括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 C.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社会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启蒙性的目标 D.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经确立就是固定不变的,具有稳定性 6. 儿童情感类活动设计要注意的问题中不包括()。 A. 注重情感体验 B. 注重前期经验积累 C. 激发儿童共情 D. 帮助儿童表达 7. 以下不属于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特征的是()。 A. 行为不足 B. 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 C. 持久性的困难 D. 不理会现实 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 J”,错误的打“X”,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8.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渗透性教育。(J) 9. 观察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X ) 10.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 ) 11.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不安全型儿童的表现。(X ) 12.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V) 13.儿童亲社会行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多。(X ) 14.生成性目标追求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X ) 15.游戏是学前儿童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V ) 16.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维度主要有三种: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V) 1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和社会 3 个空间范围的生活。(X) 18.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对象看,它的功能主要有内在功能与外在功能。(V ) 19. 小朋友分点心时水泼在地上了,扫地时垃圾没扫干净并旦把墙壁弄脏了,对此,教师应进行严厉 地批 评。(X) 20.运用共情训练法时,教师应与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V ) 21.幼儿不愿与同伴接触,不会自己穿衣、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V) 22. 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陈述方式是符合要 求 的。(X)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分) 2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第一,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与好胜心、自信心、 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等。 第二,情绪情感发展,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与兴趣。 第三,社会交往发展,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合作、轮流、分享、遵守规则、解决冲突)、人 际关 系等。 24. 简述导致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因素。 答:(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25.筒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这个环境 既包 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幼儿社会教育要在一致性原则的指导下,尽力为幼儿提供稳定、和谐、安全、统一的环境,并注意以 下问 题:(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3)协调统一幼儿 园 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四、案例分析题(15 分) 26. 4 岁的小亮在电视上看到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羡慕,第二天他在幼儿园里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 说, 他去大海里玩了。 (1) 请分析小亮这一行为的性质和产生这一行为的可能原因。 (2) 如果你是老师,将如何对待小亮的这一行为? 答:(1)小亮的“说谎”行为是由他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特点造成的,并非是他有意欺骗人。小年 龄 的孩子记忆力极不精确,在回忆时往往歪曲事实,还经常把想象和现实混淆起来,容易把想象的东西当 作现实 中已经发生的事进行描述,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增强,这种“说 谎”现象会 逐步消失的。(8 分) (2)作为老师,不要轻易指责孩子“不诚实”,而是要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告诉孩子不要把想象 的 事当作真事。例如,对小亮可以说:“你很想到大海里去玩,可是现在还没去过,是吗?"7 分) 五、应用题(26分) 27. 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与“人际交往”主题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活动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 目标 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 保证目标 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答案 一、活动主题:人际关系 二、 活动目的及意义:通过这次“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 收获: 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主动交往以及交往中的技巧;憧得交往也要讲界限,对于交往中不合理 的要求要学会 巧妙地拒绝,对超出原则、道德规范等界限地要坚决予以拒绝。这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课不仅给学生一个交心 的机会,也帮助他们在人际关系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同学们营造出一片祥和 温馨的氛围,让同学们在形式 各样的活动中,建立起自信、坚韧、勇于担当的个性特征。 三、 活动时间: 四、 活动安排: (一) 、中心活动: 1. “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月开幕式-启动仪式 2. “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月闭幕式-交际晚会 (二) 、背景活动: 1. “易买易卖”交流会 2. “校园寻宝”大闯关 3. “春意盎然”摄影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