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9 KB
  • 2021-04-16 发布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21)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21)‎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2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影响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不包括( )。 A.社会经济 B.教育 C.社会网络 D.职业环境 E.社会性别 2.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生物学因素 B.卫生服务因素 C.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D.环境因素 E.社会经济因素 3.“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属于健康促进五大领域中的( )。 A.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加强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 ‎4.在卫生宣传中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播通常是( )。 A. 双向传播 B.单向传播 C.组织传播 D.亲身传播 E.自我传播 5.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中的要素不包括( )。 A.传播者 B.传播媒介 C.受传者 D.信息 E.反馈 6.下列哪一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 ) A.反馈迅速 B.信息传播速度快 C.信息覆盖面大 D.专业机构人员为传播者 E.信息针对性差 7.健康相关行为是指( )。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B.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C.与健康和疾病的有关的行为 D.促进健康的行为 E.危害健康的行为 8.人察觉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时去医院看病属于( )。 ‎ ‎ A.预警行为 B.求医行为 C.遵医行为 D.病人角色行为 E.保健行为 9.“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噪音污染”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E.遵医行为 10.了解个体或群体存在哪些健康问题,属于需求评估的( )。 A.健康相关行为评估 B.健康状况评估 C.策略评估 D.环境评估 E.教育资源评估 11.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是导致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其死亡率而进行的健康教育项目的一级目标人群是( )。 A.婴幼儿 B.婴幼儿母亲 C.村级医生 D.妇幼保健人员 ‎ ‎ E.儿科医生 12.在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时要使计划留有余地,以便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体现了制定计划的( )。 A.整体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从实际出发原则 E.弹性原则 13.关于评价,不正确的描述是( )。 A.通过评价可以完善项目执行过程 B.评价是项目的最后一项工作 C.评价是客观实际与可接受的标准之间的比较 D.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两类 E.健康教育计划中应该包括评价计划 14.角色扮演适用于培训中( )。 A.学习新知识 B.学习新技术 C.学习沟通技能 D.学习操作技能 E.学习决策能力 15.定性调查最常见的测量工具为( )。 A.问卷(如KAP问卷) B.仪器(如血压表、体重计等) C.提纲 ‎ ‎ D.量表 E.录音机 16.对门诊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形式通常不包括( )。 A.候诊教育 B.门诊咨询 C.门诊专题讲座 D.随诊教育 E.随访教育 17.影响护理职业安全最常见的职业性危险因素是( )。 A.生物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物理性因素 D.心理因素 E.社会因素 18.肥胖症发生的因素不包括( )。 A.遗传因素 B.饮食行为因素 C.体力活动过少 D.社会因素 E.工作环境因素 19.下列属于有氧耐力运动的是( )。 A.举重 B.投掷 C.体操 D.慢跑 E.肢体屈伸 ‎ ‎ 20.属于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的是( )。 A.流动人口 B.一般人群 C.吸毒者 D.HIV感染者 E.艾滋病患者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5题,共20分)21.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干预,是调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过程,它不仅包括一些旨在直接增强个体和群体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活动,更包括那些直接改变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的活动。 22.危害健康行为: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23.形成评价:是一个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包括在计划设计阶段进行的目标人群需求评估、政策、环境、资源评估等,其目的在于使计划符合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使计划更科学、更完善。 24.社区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影响,降低社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社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社区健康促进的两大构成要素是:健康教育及其他能促使行为和环境有益于健康改变的一切社会支持系统。 ‎ ‎25.计划设计:是一个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 三、筒答题(每题10分.4题,共40分)26.简述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 答:(1)倡导:主要强调的是针对政策决策者运用倡导的策略,促进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出台。 (2)赋权:开展社区及人群的能力建设,激发社区和个人的潜能,最终使社区、每个家庭和个人具备承担起各自的健康责任的能力,并能付之于行动。 (3)协调:健康促进涉及到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社区、个人,需要运用协调策略,使各方面力量能互相支持、配合,形成促进健康的强大联盟和社会支持体系。 (4)社会动员:社会动员策略主要的对象是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社区以及个人,有效地社会动员需要以远大的目标感召人们,促使各方积极行动,产生切实的成效。 27.简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策略。 答:(1)教育策略:核心是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从影响行为的因素角度讲,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 (2)环境策略:作用对象是影响行为的促成因素,即物质环境、条件,从而使人们采纳健康行为的意愿得以实现。 ‎ ‎ (3)政策策略:从两方面作用于人群的健康行为:①政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这些行为得以实现。②政策策略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乃至健康。 28.简述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 答:(1)有利性:行为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 (2)规律性:行为有规律的发生,不是偶然行为; (3)和谐性: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谐,即个体根据整体环境随时调整自身行为; (4)一致性: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没有冲突;(5)适宜性:行为强度适宜,有理性控制,无明显冲动表现。 29.简述影响健康的因素 答:(1)遗传与生物学因素; (2)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3)自然环境因素; (4)社会环境因素; (5)卫生服务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