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75 KB
  • 2021-05-28 发布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知识点汇总大全+行测知识点的整理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要点汇总+知识点汇总大全+行测知识点的整理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要点汇总 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 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 诉讼时效中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 处理中的签发。 10.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 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 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 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 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33. 对公务员的物质奖励不包括奖章,包括奖金、奖品、工资晋级 34. 按国家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行政领导者可分为 10 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 应的13 个级别。 35. 现代行政领导个体素质要求全面具备德、才、学、识、体。 36. 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构成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 37. 集体决策已成为科学决策理论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38. 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问题的决策是程序性决策 39. 立法监督的最基本形式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40. 情报信息系统是行政决策组织中的“神经系统”。 41. 现行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 审批控制系统和行政决策领导系统四部分构成。 42.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43. “公民”这一概念是法律概念 44.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抗诉 45. 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 46.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 47.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48. 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 49. 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有配 偶、父母、子女 50. 行为人没有约定或法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所 实施的行为是无因管理 51. 公文中的词语应含义确切 52. 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 53. 若需向外国有关部门和人士对我国领导人任职、重大政治活动的祝贺表示答 谢亦须选用公告。 54. 规定性文件是兼有行政公文和法律的性质 5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 物进化论 56. 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低等生物 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57.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 58. 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社会运动 59.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辩证 唯物主义物质观 60.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的哲学依据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61. 把“否定之否定”称作“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是辩证法的观点。 6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的分歧是真理的内容是否是客观的 6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4. 生产力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是劳动者 65. 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 和自我的多方面需要 66.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67. 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红线是党的思想路线 6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69. 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7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71.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72. 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3. 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实施手段是依法行政 74.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 75. 各级政府中设置的政策研究室是办事机构 76. 分管政府某一方面行政业务的部门即职能机关 77. 对公务员的精神奖励不包括升职,包括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 78. 国家公务员升职不包括晋升职称 79. 公务员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80. 在某一具体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但至少要有两个主体。 81.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 的活动,称为法的适用 8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有必要, 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83. 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市场监督 84.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向原告和证 人收集证据。 85. 行政行为法具有的两种属性之一是程序性 86. 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 续费的行为,应判为向单位行贿罪 87. 我国普遍刑事犯罪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犯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88. 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 稿本称作正本 89. 公告在撰写时要求行文郑重、用语规范。对公告中涉及国家、地区、机关要 使用通用的规范名称;词语符合现代汉语的局面语言规范;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 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90. 在公告的总体结构中,有标题、正文、成文时间,没有主送单位 91.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92. “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教育”这一观点符合事物 间的普遍联系原理 93.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庸俗进化论 94. 在自然界中,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无所谓落后;在 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95. 概念、判断、推理是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 96. 16 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 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 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97. 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 性,属于抽象的可能性 9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99. 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 由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100. 承认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就是坚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辩证 论 101.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 102.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劳动工具的状况 103.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位 104.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 的伟大人物 105.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06.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107. 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108.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这是为了提高国有 资产的整体质量,增强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 109. 较为复杂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分权式 110. 1999 年9 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关于国 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 111.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112. 精神文明要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方针 113. 下列职务中不属于领导职务的有巡视员 114. 在我国,有 8 个非领导职务序列。 115. 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非领导职务最高不能超过所在部门的领导职务层 次 116. 立法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117. 行政监督机关是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118. 在领导体制上,行政监督机关和审计机关都实双重领导制 119. 同一种社会关系应该同时由几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加以调整。 120. 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适用法律时,也应考虑 形势 121. 颁发营业执照属于义务性行政处理决定。 122. 行政复议是特定行政的活动。 123. 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辩证唯物主义 124.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 这个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5. 把“否定之否定”称作“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是循环论的观点 126.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27. 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 129. 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按性质可以分为四类,即政治纪律、工作纪律、 廉政纪律、社会公德 130. 行政反馈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 131. 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国家的政治 体制 132.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光荣义务是依法纳税、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参加民 兵组织 133. 申请复议的条件包括有明确的被申请人,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属于申请复议范围、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 犯其合法权益的相对人。 134. 行政执法的失效方式包括撤销、废止、变更 135. 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殊原则,这些原则是不适用调解原 则、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136.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审理对象不同、期限不同、审理的法院不一 定相同、提起理由不同等。 137. 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复议中的第三人 138. 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如下证明意见:被告人无罪、被告 人罪轻、被告人应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 139. 法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其作用具体体现为引导作用、引导 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140.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 141. 民事诉讼适用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员和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 人和勘验人 142. 下列原则中,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养老育幼、互济互助原则、互谅互让、 团结和睦原则属于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143. 份号适用机密公文、绝密公文公文。 144. 我国法定的公布性文件包括通告、公告。 145. 有领导被领导关系的机关行文时可采用的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越级行文、 多级行文 146. 调查报告作为研究结果的书面材料,它必须以科学分析为手段、以叙述、 描写为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147. 撰写纪要应遵循的要求是要有专人在会议召开时作好会议记录、纪要写成 之后,要送会议主持人审核修订 148. 需要在首页标注签发人的公文文种包括请示、报告 149. 下列几组公文,既是行政机关正式公文,又是上行文的是报告、请示、请 示、工作报告 150. 收文处理标志所包括的项目有以下收文机关的名称、收文编号、收文时间 档号几种 151. 拟写和制作公文、包括会简、审核、签发等 152. 收文登记的主要作用是便于掌握公文运转办理的情况、为查阅公文提供线 索和论据、作为公文交接的凭证 15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真理性和阶 级性的高度统一 154. 关于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包括物质的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 155.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静止中包含运动、运动时有 静止的存在 156. 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内容和实质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 的过程、事物运动的上升性、前进性 157. 理性认识的形式有推理、概念、判断 158.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社会意识与意识主体的社会存 在紧密相联、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是统治阶级的意识 159.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表现是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 的产生、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方向 160. 邓小平曾指出,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着、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 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解放生产力 161. “所有制结构”这个概念是针对国民经济整体的经济成份而言的、指各种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属于生产 关系范畴、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162.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生产资本、商业资本、 货币资本 163. 根据市场体系的本质要求,市场体系的特性具有统一性、开放性 164. 市场的功能主要包括增强经济活力、调节经济结构 165. “一国两制”的提出符合如下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 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 16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67. 邓小平同志制定的“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是指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 击经济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 明 168. 精简政府机构必须大力裁并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将其大部分改为经济实体、 服务实体 169. 公务员考核应贯彻如下原则客观公正、民主公开、依法考核 170. 在四种应回避的亲属关系中,如一方担任领导职务,另一方则不能在其担 任的工作有监察工作、审计工作、财务工作、人事工作 171. 公务员工作回避的类型主要有:任职回避、地区回避、公务回避 172. 行政领导者作为决策的主要制定者,在决策活动中,必须掌握以下要求统 筹兼顾,随机决断、权衡利弊,区别对待、发扬民主,尊重科学 173. 当代中国,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准确、合法、及时 174. 一般违法包括两种事实行政违法、民事违法 175. 法律事实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 观情况或现象。法律事实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可分为两大类法律事 件、法律行为 176.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表现在享有权利和自由的主 体非常广泛、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十分广泛 177. 编制法的内容包括规定编制管理的机构及其职责权限、总结编制工作经验 178. 不能请求行政复议的事项有对行政法规不服的、对国家外交等国家行为不 满的 179. 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有处罚规范制定机关与处罚执行机关分离原则、处 罚法定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 180.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证据确凿、 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181. 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殊原则,这些原则是不适用调解原 则、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182. 犯罪的特征有刑事违法性、阶级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183. 新《刑法》规定渎职罪包括滥用职权罪、行政执法人员构私舞弊罪 184. 主犯包括组织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 185. 公文对语句的基本要求是含义明确、清晰、完整、便于准确理解无歧意、 句子成分搭配得当 186. 重要公文的签发者应是机关正职领导、主持常务的副职领导 187. 议案的提出应严格遵守以下哪几种法律中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人民政府组织法》 188. 属于收文处理过程的是拟办、批办、注办 189. 文件的特征通常表现在作者、文种、时间、地区等等方面。 190.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世界的本质、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问题。 191. 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稳定性、普遍性、重复性 19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关键、是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193. 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是对世界某些方面事物的正确反 映,需要扩展、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194.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 部分、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 195.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在性质上同旧社会这类矛 盾根本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 196. 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准 的有先进的社会意识代替腐朽的社会意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 高、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进步的政治制度代替反动的政治制度 19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因为它 本身是这个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这一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重要观点都是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它对建设实践起着先导奠基的作用 198. 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 索是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内容是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 策 200. 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选择可分为促进竞争、反垄断的目标、限制竞争、促 进规模经济的目标 201.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体现在竞争主体能够平等地取得生产要素;竞争主体能 机会均等地进入市场,并进行自主决策和经营;竞争主体能平等地承担税赋和其 他方面的负担;竞争主体在法律和经济往来中处于平等地位 202.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购买、货币供应量、转移支付 203.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的 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204.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企业 205. 公务员定期增资的途径有:晋升职务、晋升级别、增加工龄、工资标准提 高 206. 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为做出原处理决定的机关、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 行政监察机关 207. 国家公务员的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地区津 贴;岗位津贴构成。 208. 下列情形下,公务员不得辞职涉及重要机密不满解密期;正在接受审查; 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未满五年 209. 政务公开是公开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职能、职责;公开工作纪律; 公开办事规则、程序、时限和结果;用人、财务和分配公开 210. 传统经验决策的特点是过程简单、随意性大 211.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212. 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产生,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 时消灭 213. 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是运用国家 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 定程序 214. 可以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家主席 215. 可以成为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有法律允许的生产资料、房屋、储蓄和生活 用品、林木、文物、图书等 216. 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规范国家权 力有效运行、防止滥用国家权力 217.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调整的 对象。 218. 行政合同与其他合同比,有以下特征当事人一方必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 享有行政优益权、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219. 行政确认的主要特征有是要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 220. 行政行为的特征包括主体特征,即它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职能特征,即它 是国家管理活动;法律特征,即它是法律行为 22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2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22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22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 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22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 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22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22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22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 惯用语标法 22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 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 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23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231. 公文处理精简原则的内容包括在保证有效的前提下努简化公文的格式与语 言表达;简化公文处理的程序、手续与方法;反对形式主义与文牍主义 232. 文件的签发主要有代签、会签、核签、正签 233.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234. 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否定是自我否定、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否定是“扬弃” 235. 大兴安岭火灾区用人工降雨获得成功,对扑灭大火起了重要作用。这一事 实表明:人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服从规律、人们完全可以能动地利用规律 236. 事物自我完善的哲学依据是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事物的自我扬弃 237. 社会意识包括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 238. 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 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 239. 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实事 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不大大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民主是解 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240.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质上就是坚持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的利益 标准标准。 241.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 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路线、 方作政策和措施 24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由我国 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这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决定的;它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 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243.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这三步是第一步,实现国民 经济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 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44.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解决社会主 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条件。 245. 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所必需的数量化的、短期的、比较精确的政策指 标有货币供应量;利率;基础货币;超额储备。 246. 企业参与竞争的主要手段有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企业兼并。 247.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它的创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基金用于保障特定当事人的生活消费,实际上它 是一种社会收入调节手段;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而不局限于社会 的某一部门或行业。 248.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是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 要;搞活国有经济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减轻国家和企业 负担,缓解建设资金不足,调整消费结构的需要。 249. 公务员申诉控告的内容有要求受理的权利,要求经济损失赔偿的权利;要 求及时纠正原处理决定的权利;要求造成名誉损失的负责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赔礼道歉的权利;要求惩处责任人的权利。 250. 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奖励的原则是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公平 合理、奖励得当的原则;奖励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 251. 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社会与舆论监督。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 数学运算:  整除思想: 1、带有整除性的字眼,如:每、平均、若干、恰好分完等。 2、含有比例性数据,如:比例、百分数、分数、小数、倍数等。 3、复杂数字计算。 1)2、5 看末一位 4、25 看末两位 8、125 看末三位 2)3、9 各位数字加和 3)整体差:7 前几位数字减去末位数的 2 倍 13 前几位数字减去末位数的 9 倍 17 前几位数字减去末位数的 5 倍 19 前几位数字加上末位数的 2 倍 4)11 奇数位、偶数位分别作和在作差 5)合数:除了 1 和本身还有其他约数(0、1 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拆成 互质的(数字“2”是唯一的偶数质数) 例:72=8*9 4、同余特性: 1)余数的和能决定和的余数 2)余数的差能决定差的余数 3)余数的积能决定积的余数 4)余数的幂能决定幂的余数  特值思想/比例关系:找相关量 题干中没有给出具体量(不充分),需要设定特质计算。 特征:给出字母关系、存在任意性字眼、比例关系 A*B=M 原则:特值尽量小、不变量、利润 浓度、效率 速度 时间  盈亏思想:多退少补 核心:多的量=少的量、多多少减多少、少多少加多少 应用:平均数、鸡兔同笼、利润 浓度:十字交叉法  极限思想: 将多于 m*n 个物体放入 m 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物体数大于等于 n+1 核心:凑 1) 和定最值:最大值的最小值 最小值的最大值 中间值最值 中间项乘以项数等于总和 2) 最不利原则:最背原则 资料分析:文字材料跳读、圈读(时间、名词、段落结构) 1)a/b 首数法:一步除法,首数相同看第二位,不舍位,小数点无用 2)[a/(1+x%)]*x% (特征数字法) 1/3 1/6 5/6 1/7 33.3% 16.7% 83.3% 14.3% 0.142857 2/7 3/7 4/7 5/7 6/7 0.285714 0.428571 0.571428 0.714285 0.857142 1/8 3/8 5/8 7/8 1/9 12.5% 37.5% 62.5% 87.5% 11.11% 3)a/(1+x%)±b/(1+y%)(错位相减法)  增长(比谁除谁) 同比:以最大时间同期向上循环一次 环比:以最小时间同期向上循环一次 1、增长量=这一时期-上一时期 2、增长率=增长量/上一时期=(这一时期/上一时期)-1 推导:上一时期=这一时期/(1+增长率) 这一时期=上一时期*(1+增长率) 增长量=这一时期/(1+增长率)*增长率 平均增长: 1、 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年份差 2、 年均增长率=(年份差√末期值/初期值)-1=(末/初)-1/年份差(估 算、偏大) a/(1+x%)=>a*(1-x%) a/(1-x%)=>a*(1+x%) 百分点的定义:(一个单位)描述百分数变化 1、 求百分数变化(求上一时期增长率) 2、 求上上时期值(隔年求值) a/[(1+r)*(1+y) 求隔年增长率:(1+r)*(1+y)-1=r+y+r*y  比重 基本公式:1、比重=(部分/整体)*100% 2、部分=比重*整体 3、整体=部分/比重 求上一时期比重:a:部分 b:整体 r:a 的变化率 y:b 的变化率 公式:a(1+r)/b(1+y) 判断比重变化:当部分变化率 r 大于整体变化率 y 时,比重上升 当部分变化率 r 小于整体变化率 y 时,比重下降 求比重的变化量:(a/b)[(r-y)/(1+r)]  平均量 公式:平均量=总量/分数 求上期平均量:总量 m 增长 q1 部分 n 增长 q2 (m/n)[(1+q2)/(1+q1) 判断平均量变化:q1>q2 总量变化量上升 q1非 A 或非 B 所有人考上=>有些人考上/某个人考上(不可逆) 某个人考上=>有些人考上(不可逆) 否定且的是或,否定或的是且 3、选言命题及推理(否定时有效) 先否定才能得到肯定 1、兼容:可以都选 2、不兼容:选且只选一个 3、A 或 B=>(矛盾)非 A 且非 B 4、要么 A 要么 B=>(矛盾)A 且 B 或者非 A 且非 B 4、 假言命题及推理(假设前提成立)矛盾:(A 且非 B) A(必肯)=>B=>C=>D=>E(必否) 关联词:1)、如果……那么/就 2)、若……则 =>由前推后 3)、只要……就 只有……才 =>(前必要后充分)由后推前 除非……否则不 *谁是必谁被推出 1)、AAA 是 AA 的必要条件 AA→AAA 2)、要想 AAA,必须 AA AAA→AA 推理规则:逆否命题 假言命题二难推理:(1)、A→B,非 A→B=>B 一定成立 (2)、A→B,A→非 B=>A 一定不成立 申论知识点 1、先审题,后看材料,材料很重要 2、原则:政府角度看问题:1)、客观承认问题 2)、辩证的分析问题 3)、积极地解决问题 3、关键词来源于材料:非作文题作答时,要尽量使用材料的原词 申论能力要素 1、理论政策:对于国家政策和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2、热点知识:对于社会热点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3、思想表达:文字表达能力 4、材料解读:从材料中找到要点的能力 材料 1、特点:1)、公开性 2)、消极性:材料一般涉及到的问题,且问题很重要 3)、辩证性:既谈到问题,又会涉及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4)、非敏感性 ※2、逻辑:(材料提供的信息) 常规型:好现象、问题、原因、影响、对策 争议型:引发争议性的问题+正方观点和理由+反方观点和理由 题型:归纳概括(概括什么) 提出对策(解决……问题) 贯彻执行(应用文、公文) 综合分析(分析什么) 特殊要求:身份、分条书写 做题习惯:题号、题型、题干关键字、材料范围、字数、分值 ※选择要点 1、标志性词汇法: 1)、表明重点的标志性词汇:转折连词(后跟的一般是问题) 2)、表明对策的关键词:建议、要、需要、将要、应该等后跟的对策 3)、表结论的关键词:总之、所以、这样、这的后面跟的结论 2、跳读法:应用于数据型材料 跳过数字,看文字比较集中地部分 3、快读法:案例型材料:某国、某人、某单位、某地、某部门 快速浏览 5 要素:主体:谁的 处境:主题面临的社会环境或面对的问题 ※做法:在此处境下,主题做了什么 结果:好/不好 启示:此种做法是否适合学习 对策从做法中来 5、精度法:观点型材料:某人针对某事发表的某种看法 1)、主体:谁发表的观点(身份、市级以上领导) 2)、客体:针对什么事发表了观点 3)、观点:说了什么、是什么态度(支持或反对) 4)、理由:为什么发表这一观点 5)、推论:核心思想(该怎么做) 提出对策:多角度、多方式、解决问题(问的是怎么做) 1、针对性:对策要能够解决问题 2、可行性:对策合理合法 3、操作性:对策具体(看对策就知道怎么做) 详解: 1、明确身份:1)政府类身份——注意权限 2)非政府类身份——注意代表的利益方 2、找准问题:先概括问题、选择要点:如何找对策 1)、找出材料中的直接对策: a:建议、要、需要、将要、应该等后面的句子 b:成功案例的做法 2)、找出材料中的间接对策:由问题原因推对策 3、紧扣材料的自创对策 1)教育宣传(思想意识) 2)行政手段(监管手段) 3)经济手段(税收调节、价格调节) 4)监督手段(内部监督、媒体监督) 5)法制手段 4、书写规范:总括句+对策 ※贯彻执行:公文和应用文 1、格式问题: 1)是否要求格式:题干中有内容要点,不用考虑格式,直接书写正文 2)格式: A:标题:首行居中(不加《》) 标题的内容:(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 注意:一般宣传类的公文,尤其是在网上发布的一般不能省略事由 B:主送机关或称谓 格式:标题下一行顶格写,后加: 1 主送机关:单位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2 称谓:当公文是给某个群体的时候,一般考虑对象和 场合 C:落款/发文机关 格式:正文下一行右侧,发文机关单位全称 D:日期 2、内容如何确定 关键词分析法:根据题干中的关键性词汇,分析出公文的内容 3、如何行文 尽量多写点要点,尽量用材料原词 内容顺序:对策放在全文最后 开头:近期、最近、目前、当前、现在、现今 ※综合分析 1、解释型综合分析 特点:给出一句话或一个名词、让你对其进行解释或全面解释 仔细审题 2、关键词分析法:作答对象里面的关键词 3、加工要点和书写规范 总:一句话解释作答对象 分: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点(详写) 总:结论(对策 简写 1~3 句话) ※申发论述 什么叫结合材料写文章:必须结合材料的主要内容来写 体裁:议论文 1、立意:表现为标题和总论点 2、标题:如何拟标题 A、 如何确定主题:文章主题和材料主题相同 1 看材料中的高级领导讲话,重要会议记录,国家政策节选 2 概括每则材料的主题进行对比 3 参考方法:看客观题答案部分 B、 确定角度:找材料中比较宏观的、比较大的对策或意义 3、内容:主题+角度 主题:文章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角度:对策/意义 4、答题流程:标题、找分论点、写开头、写分论点、写结尾 总论点:有且只有一个,总论点与标题内容一致 总论点位置要明显,一般在开头段落的结尾 分论点:2~4 个(对策分论点/意义分论点) 在段落的段首 分论点来源:一般为客观题的答案部分 开头:交代现状,引出总论点 分论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结尾:一句话说明主题+简单概括分论点+谈意义(小→大) 行政能力测试 逻辑填空 图像推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 阅读理解 数量关系 数学运算 判断推理 定义判断 语句表达 资料分析 常识判断 类比推理 逻辑判断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五种关系: 1;解释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对空缺处词语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说明; 表同义互换: 也就是说、或者说、即 表概括归纳总结说明的词:可见、因此、因而、所以 判断的信息 表论证的词:也是如此、即是例证、譬如 表解释说明的符号:冒号、破折号 含有代指的词:这、那、这些、这样 2;反对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对空缺处的词语的含义进行反面提示; 转折词:虽然...但是、却、反而、然而、其实等 否定词:是...不是、不是...而是、并非、不能、不回 判断关系 选择词:是...还是、与其...不如、或 变化词:从...到、过去...现在、直到... 3;并列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和空缺处所填词语为并列关系。二者存在语义相近、结构 相当的关系; 表并列的关系词:和、与、既...又... 判断关系 表并列打断符号:顿号、分好 相同或者相似的句式; 4;递进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与空缺处所填词语存在范围或程度上的阶梯差异; 判断关系:常见词语,如:甚至、更、还、以至、不仅、不但等 5;顺承关系:在描述一个连续的动作或事情时,常遵循一定的时间、空间或者逻辑顺序。 成语陷阱: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失衡,社彩不符,语义重复。 阅读理解: 主旨观点题: 1:注意首尾句,首尾句常是文段的总论句,一般可以从首尾句得出答案。 2:通过文段中的关键词入手,关联词,强调词,高频词等。 文段中关联词重点提示作用: 转折关系出现虽然...但是/却...应当重点关注转折后的内容; 因果关系中出现因此、因为...所以...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结果,若出现之所以....是因为时则 关注原因; 条件关系中出现只有...才...。除非、只要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条件,若出现无论...都...时则 关注后面的内容; 假设关系中出现如果...那么...需要关注如果后面的假设内容; 强调词:应该、应当、务必、一定、必须、迫切需要、就是要、事实上、实质上、其实、 真正、关键、重要的是、那就是、可见、总而言之、照此看来、这也就意味着、科学家相 信、专家认为; 判断细节题: 无中生有:命题人根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检查 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再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一句或者根据原文推断出来,审读原文的每一 个词和句前后的内在联系。 偷换概念:将题干中的词语偷换成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对象等具 体内涵的一种设错方式。此类陷阱多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的选项中出现。对策:注意选 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选项的主语、谓语和原文是否一致。 以偏概全:个别失误替代一类失误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的一种设错方式,一般 以更改主语、混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扩大范围来迷惑。对策: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面的 修辞词和限定词。 混淆时态:将还没有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的,可能发生的说成必然发生的,不确定的说成 肯定的一种设错方式。 推断下文题:根据已有文段信息来推知作者接下来要论说的文段信息的一种题型。 三种思路:关注尾句,锁定材料结构,排除信息; 关注尾句:提出一个概念、指出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 锁定材料结构:对材料结构比较特殊的文段(对比、转折)则从材料结构入手。 排除信息:排除前文信息、排除本文信息、排除无关信息; 词语理解题:对代词的理解采取就近原则; 标题添加题:基本要求(题文一致、鲜明醒目、简洁快明、形象生动、夺人眼球、可读易懂)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关注首尾句、抓住关联词、注意代词、重点是逻辑顺序承启关系; 语句填充题:话题统一、前后照应、句式一致;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考查点可能叠加(一道题中可能考查两种或以上的规律);分类题、推断下一个图形题。 数量类: 点:考查各类交点的总数,内外图形的接触点。线:线条数,一般考查笔画数(针对汉字与 英文字母),一笔画与多笔画。 判断一笔画的方法:(1)图形中奇点数为 0 或者 2 则可以一笔画出;(2)奇点数 0 以外 数 除以 2 所得到的的数为几则就是几笔画出;(3)多个连通部分组成的图形,分别计算然后相 加; 点、线:图形点的个数;笔画关系;内外线条关系;图形线条数关系; 角:一般考查直角、钝角、锐角的数量、以及角的数量之和; 面:一般考查封闭区域(个数、相同封闭区域的个数、连接方式、形状等)、面积、立体图 形中面的个数; 封闭区域的三种连接方式:以点相连,以公用线相连,通过一条线相连。 元素:组成复杂图形的不可分割的单个小图形;考查种类、个数、分部数、数量转换等; 结构类 对称性:中心对称或者轴对称图形; 曲直性:构成图形的线条为曲线或者直线的区别; 封闭性:图形的开放与封闭的关系既全是开发图形或者全是封闭图形或者间隔排列。 位置类:移动、旋转、翻转;规律可能成梯度,如(角度 135、90、45 等类似情况) 相对位置:侧重研究图形元素间存在的位置关系。结构位置(上下、左右、内外)排列(相 对与相邻、相接与相离、透视与覆盖)平行垂直(立体中或者平面中的平行与垂直)相离、 相交、相切(圆与圆与直线)图形中小元素在主题图形中的位置固定或者有规律; 图形叠加类 叠加类:两个图形的中心重合叠加,使之成为第三个图形,多以九宫格和类比型题考查,特 点是部分结构相同,但不完全相同。叠加方法:直接叠加,去同存异,去异存同,自定义叠 加(叠加后按照一定规律发生变化,经常出现叠加后阴影的变化(黑+黑=白+白等类似情况)); 空间类 空间叠加:把平面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或者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借助合适的方法, 逐一分析选项排除即可。 解题排除方法:区分相对面与相邻面、小图形特征判定法(根据小图形的指向、线条交点位 置、相接边来判断选项)二面定位法(假定其中两个面的方位正确,判断第三个面的方位是 否正确来判断选项答案) 立体图形展开的 11 种方式: 图形推理题型 分组分类题:一般只考查结构类、位置类、数量类题型。思路:(1)以图形间的共同特征或 者共有元素为突破口,猜想验证分类标准;(2)分析单个图形的外部整体特征和内在细节特 征,然后用其它图形去匹配;立体图形的观察角度不同也肯能是图形分类的一种; 类比型题:解题思路(1)分析第一组图形内部的联系,运用与第二组图形;(2)纵向两组 图形中相同位置的图形对应来看,综合比较寻找规律; 顺推型题:(难点)解题思路(1)从图形整体特征和构成元素出发,归纳图形之间的共同特 征;(2)根据题干图形表现出的某种连续性规律延续得到下一个图形;(3)间隔排列,这类 题通常给出 5 个图形,间隔出现某种规律,据此在选项中选择符合规律的图形; 九宫格题型:介于顺推型题与类比型题之间,拆分成这两类题型寻求答案。 图形阴影部分推理核心考点: 形状:(1)多个阴影部分的形状相同(2)阴影部分的形状与原图形相似; 叠加:阴影部分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叠加得到第三个图形;图形整体结构相同阴影部分存在差 异。 面积:(1)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2)阴影部分的面积占原图形面积的比例; 个数:(1)阴影部分的个数相同或成等差数列(2)阴影部分的个数为奇数或者偶数; 位置的转化:阴影部分的移动、旋转、翻转;一般情况下阴影部分的个数不变,但移动或者 旋转等后阴影可能重合导致个数变少(不会存在变多的情况) 变化:阴影与空白的变化;改变一个阴影部分的颜色后得到后一个图形; 组合变化:阴影部分与空白叠加后成某种规律的变化; 汉字与字母的核心考点: 笔画数、封闭区域数、部分数(部分数按是否连接计算)成等差数列或者相同; 结构:汉字的上下、左右、半包围、包围结构等(考查的较少) 汉字的相同部分:汉字中都含有某个相同的部分(求同思维) 字母的区直性:(1)字母均为直线或者曲线(2)直线字母与曲线字母交替排列,考查较少; 字母顺序:字母之间间隔的字母数相等或者成某种等差变化(G、J、M 之间相差 2 个字母)。 注意:看见汉字字母首先注意笔画数!!!!!! 小图形核心考点: 数量转换:将小图形按照某种规律转换后的数量相等或者等差变化;特征:一般出现两种或 者三种小图形,每个图形中都包含这些小图形。 图形部分数或者种类数:部分数或者种类数相等或等差变化;特征:图形一般由多个部分构 成,各部分一般不相同; 相邻小图形的关系:相同或者个数相同;特征:图形均由各个部分构成,且图形间都存在相 同部分; 相对位置:小图形处于特殊位置;特征:图形外部整体结构基本相似。但各个图形中的小图 形互不相同 总体注意:线与点的个数、线与线的交点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曲线、重合部分的面积与 大图形的面积比较,多存在与类比分类题等) 定义判断 分析定义要点:题干中给出的定义仔细分析,判断选项中是否符合定义的要求,注意细节。 归纳关键信息:当题目中所给定义只描述了具体实例或者过程,而没有明确要点时,需要归 纳关键信息,筛选主要信息,类比选项与题干,注意细节与逻辑上的正确。 判断定义间的关系:题干中出现多个定义或者多种情况,则要看清楚理解所要考查的定义, 避免出错。 选项内容的对比:对于选择不符合某某定义,可以直接对比选项结合题干定义,综合分析, 得出选项正确答案。 具体考查类别: 心理学:心里学方面的定义普遍是描述或者解释某种心里过程,选项事例则相对具体,事例 中会包含一定的感情色彩,不要被先入为主,情感所迷惑;观察选项之间的区别。 经济学:此类题目选项相对简短区别不大,需要对选项有一定的分析与理解,找出选项与题 干的细微差别,从而判断出正确的答案,排除错误选项。 社会学:此类题目的选项事例和生活契合度较高,在不违背所给定义的关键信息前提下,可 以代入生活经验或者自己对定义的理解,从而判断出正确选项,排除错误选项。 法律法规:此类题目一般会给出明确的定义,如法律条款中的定义,将选项与题干定义要点 仔细对比进行答案的确定。 行政管理:与法律法规类相似,对选项与定义进行仔细对比。 语言文学:考查内容一般是曾经学过的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只需要提取要点和归纳关 键信息以不变应万变。 类比推理 考查题型 传统型:题干和四个备选答案分别为完整的一组词的题目;分两词型、三词型。 对当性:与传统型区别在于题干不存在完整的一组词,四个备选项给出了题干中缺少的词项。 核心考点 逻辑关系:词项的之间的集合关系(全同、包含、交叉、全异)、条件关系(注意区分充分 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系)、因果关系(略); 语言关系:(1)语义关系,从词项入手,近义、反义、象征三个关系;(2)语法关系,词语 的语法结构入手,主谓、动宾、并列、修饰四种关系;语义关系是考查的重点; 代入排除法:多用于对当型题型,把选项代入题干,使两组词关系最为相似即为正确。 遣词造句法:用于传统型题型,遣词法,题干中某些词语可以组词组,若选项中能套用这种 组合方式构造新的词组即为正确(适用于两个词的题型);三个词时则用造句法。 横纵对比:某些题选项和题干的关系都比较相近,则横纵对比,全面比较,选出最优项。 逻辑判断 考点:直言命题,复言命题,模态命题,智力推理; 直言命题:简单命题,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单句。 结构为:(量项)主项+联项+谓项 主项:主语。量项:量词。联项: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即是或者不是。谓项:直言命题 中表示主项性质的部分; 分类:全称肯定命题:所有的 A 是 B。全称否定命题:所有的 A 不是。 特称肯定命题:有些 A 是 B。 特称否定命题:有些 A 不是 B 单称肯定命题:A 是 B 单称否定命题:A 不是 B 对当关系: 不同直言命题之间在真假方面所存在的相互制约关系。 所有 A 是 B 反对 所有 A 不是 B 推 推 出 矛盾 出 有的 A 是 B 下反对 有的 A 不是 B 所有 A 是 B 与有的 A 不是 B;所有 A 不是 B 与有的 A 是 B 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 所有 A 是 B 与所有 A 不是 B 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有的 A 是 B 与有的 A 不是 B 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所有的 A 是 B 与有的 A 是 B;所有的 A 不是 B 与有的 A 不是 B 为推出关系,同真同假。 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解题思路:题目给出一个直言命题时,判断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当题目中出现几个直言 命题时,找到具有对当关系的一对命题,然后绕开这对命题的真假,判断其他明天的真假从 而找到正确答案。 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改变前提中的联项或者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出结论,分为换质 推理,换位推理两类。 换质推理:换一个说法,利用双重否定表肯定原则,将肯定命题用否定的方式表达出来。 换位推理:倒过来说,交换前提中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有些 A 不是 B。不能进行换位。 概念和三段论 四种概念:全同关系;真包含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文氏图:略 所有 A 是 B: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所有 A 不是 B:全异关系; 有的 A 是 B: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与关系、交叉关系; 有的 A 不是 B:真包含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的四种标准形式: 所有 A 是 B,所有 B 是 C,则所有 A 是 C 所有 A 是 B,所有 B 不是 C,则所有 A 不是 C 有些 A 是 B,所有 B 是 C,则有些 A 是 C 有些 A 是 B,所有的 B 不是 C,则有些 A 不是 C 三段论推理规则: 1:一个三段论中,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且每个概念分别出现两次。 2:一特得特;前提中只要有一个是特称命题(有些),则结论也为特称命题,两个前提不能 都是特称命题;有些+有些不能推出任何结论。 3:一否得否;前提中只要有一个否定,则结论也为否定;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 三段论的结论问题:题干中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提,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可以用文氏 图解法(画图) 前提问题:题干中给出部分前提和一个结论,问要得到结论还需要补充什么前提。运用推理 规则解题,主谓拆分法。注意:当题干中给出两个或以上前提和一个结论,要求补充前提时, 说明题干中存在无用前提,具有迷惑性。 复言命题: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单句通过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 分类:联言命题(p 且 q);选言命题(p 或 q;要么 p 要么 q);假言命题(重点考查) 假言命题:带有假设条件的命题,通常包含两个肢命题,反映条件的肢命题在前,称为前件, 反映结论的肢命题在后,称为后件。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 P 则 q。 常见联结词: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则...;...必须... 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肯前则肯后,否后则否前;顺肯,逆否;例如:如果天下雨,地就会湿。 前件的发生判断后件的发生,后件的发生不能判断前件的发生。 p 真 q 假才为假;如果 p,那么 q 成立,则,如果非 p 那么非 q 也成立。 (2)必要条件假命题:只有 p 才能 q; 常见联结词:只有...才...;不....不....;没有....就没有.....;除非....否则不..... 推理规则: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则肯定前件; 否定后件则不能否定前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后件的发生决定前件是否发生,前件的发生不能决定后件的发生;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转换:如果 p 那么 q=只有 q 才 p; 只有 p 才 q=如果 q 那么 p; 智力推理 解题方法: (1)假设、带入、排除法; (2)题干中存在某个确定条件或比较特殊的条件及对象反复被提及时,则以此为突破口; (3)涉及多类主要元素的对应关系或需要表现出位置时间等关系时,则用图表来表示找到 对应正确选项; 资料分析 第一因素!!切记主要看清有用数据和无用数据;看清楚题目要求和时间。 两=基础数据求和或者作差=基础数据*率=基础数据÷率 率=基础数据之比 基础数据关系核心公式: 设现期量为 A;基期量为 B;增长率为 m%;增长量为 X 基期量 B = A÷(1+m%) = A-X 现期量 A = B *(1+m%) 增长量 X = B * m% = A-B = [A÷(1+m%)] *m% 增长率 m % =[(A-B)÷B]*100%=[X÷(A-X)]*100% 比重关系核心公式: 设总量为 A;分量为 B;分量占总量比例为 x% 比重 x% = B÷A * 100% 分量 B = A * x% 总量 A = B÷x% B 占 A 的比重为 b%,C 占 B 的比重为 c%则:C = A * b% * c% ;C 占 A 的比重=b% * c% 基期量分量及增长量核心公式: 设现期总量为 A,分量占比为 b%,分量增长率为 x% 基期量分量=(A*B%)÷(1+X%) 基期分量增长量= [A*b%÷(1+x%) ]* x% 基期总量核心公式: 设分量为 B,分量占比为 b%,总量增长率为 x%则:基期总量=(B÷b%)÷(1+x%) 基期比重核心公式: 现期总量为 A、增长率为 a,分量为增长率为 b%则 基期比重=B÷(1+b%) / A÷(1+a%) = B÷A * (1+a%)÷(1+b%) 手写版: 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的对比变化=B/A - B/A*(1+a%)/(1+b%) = B/A * (b%-a%)/(1+b%) 结论如下 当 b%>a%时,现期比重较基期上升;当 b%<a%时,现期比重较基期下降; 倍数与翻番:倍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于比数大于基数的场合。 翻番大小是以 2n 变化的;A 翻 n 番=A*2n 倍数与增长公式:某指标现期量比基期量增加了 x,增长了 y 倍,则:基期量=x÷y 指标 a,b 分别比基期增长了 x%、y%;则: 基期倍数关系为:a÷(1+x%) / b÷(1+y%) = a/b * (1+y%)/(1+x%) 增长量倍数关系为:a*x%/(1+x%)÷b*y%/(1+y%) = a*x%/b*y% * (1+y%)/(1+x%) 基期平均数及大小比较 某指标现期总量为 A,总数为 B,分别增长 a%、b% 基期平均数=A÷(1+a%)/B÷(1+b%) 现期平均数较基期变化=(a%-b%)/(1+b%) 当 a%>b%时,现期平均数较基期上升; 当 a%<b%时,现期平均数较基期下降; 加权平均数与增量 某总量的分量 A1、A2,分别增长 x%,y%,则现期总量较基期的变化幅度 z% A1 + A2 Z% = A1 + A2 — 1 当 x=y 时,x=y=z 1+x% 1+y% 当 x>y,且 A1/(1+x%)大于 A2/(1+y%) 时,z 偏向 x,在(x+y)/2 ~ x 之间; A1/(1+x%)小于 A2/(1+y%) 时,z 偏向 y,在 y ~ (x+y)/2 之间; 当 x<y,且 A1/(1+x%)大于 A2/(1+y%) 时,z 偏向 x,在 x ~ (x+y)/2 之间; A1/(1+x%)小于 A2/(1+y%) 时,z 偏向 y,在(x+y)/2 ~ y 之间; 隔年增长:反映不相邻两期指标的增长情况,通常中间相隔 1 期 假设第 N 年某指标为 A,同比增长 m%增速同比增长 n 个百分点则: 隔年基期量= A÷(1+m%) 隔年增长率 = (1+m%)*(1+m%-n%)-1 1 + (m-n) (m-n)是 N-1 年对 N-2 年的同比增长; 年均增长 假设某指标初始值为 A,第 N+1 年后为 B 则 年均增长量 m=(B-A)/n 年均增长率 x = 1/ n BA 当年均增长率 x<10%且选项差距较大时,可直接利用公式 x= n A B 1- 来估算; 资料分析中的计算技巧 反算法:题干要求满足某条件的指标个数,通常是指两数之比或增长在某个范围的条件,且 给出的比值较简单易算;化除为乘,检验”>”"<”关系是否成立,然后计数。 首数法:选项的首位或者前两位数字各不相同,通常于一步除法,分母有效数多于三位时, 四舍五入保留前三位,分子不变;例:25637÷35.266≈25637÷35.3=7XX 尾数法:选项尾数各不相同,通常用于简单加减运算中,几个数和的尾数与尾数相加;相减, 尾数不够时,先借位再相减。 有效数字法:有效数字较多,选项有一定差距,一般在复杂的乘除法运算中使用;一般在第 三位有效数字上四舍五入,遇到 5 或接近 5 时,减除法取舍同向变化,加乘法取舍反向变化。 运算拆分法:适用于简单的 A*B,A*(1+x%),A÷B 形式;将列式中数据拆分成两个或以上 便于计算的数的和或差的形式,在计算得到答案,误差较小,精准度较高。 同位比较法:相同位置上比较数字大小;A÷B 型,将分子或分母存在倍数关系或近似倍数 关系的先同化或近似同化后在做比较。A*B 型略: 差分法:手工版: 常用列式速解技巧 B A 型、 %%1 xx a  、 %1 %1a x y b   、皆可以实用错位加减法; %xb 型,选项差值比较大,且 b 和 x%的有效数字位数均较多时,使用有效数字法; x%接近某特征数字时,使用特征数字法; 选项差值较小且 x%是三位以内有效数字时,使用运算拆分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