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1 KB
  • 2021-05-28 发布

精编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选择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选择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 B. 绘画 C. 色彩 2.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 遮挡式 B. 零乱式 C. 并列式 3. 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对话 B. 讲述 C. 临摹 4. 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o A. 完形性 B. 主动性 C. 情感性 5.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o A. 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 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 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6.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 20 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以造 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 福禄倍尔 B. 蒙台梭利 C. 阿恩海姆 7. 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A. 成熟期 B. 写实期 C. 概念期 8. 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A. 曲折线 B. 单一线 C. 平行线 9. 1923 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 教 育。 A. 张雪门 B. 陶行知 C. 陈鹤琴 10.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 A. 色调 B. 冷暖 C. 明度 11 .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 某 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 外显性 B. 直觉性 C. 弥漫性 12.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而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 遮挡式 B. 零乱式 C. 并列式 13. ()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 面 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A. 2-3 岁 B. 3-4 岁 C. 4-5 岁 14.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A. 形象 B. 主题 C. 空间 15.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这类形状常见于大 自 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 A. 自由形状 B. 想象形状 C. 涂鸦形状 16.写生画有参照实物作画和()两种。 A. 参照范画作画 B. 根据想象作画 C. 默写作画 17.()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 儿 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A. 写生画 B. 装饰画 C. 临摹画 18. 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 欣 赏。 A. 兴趣 B. 年龄 C. 能力 19.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和视觉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A. 听知觉 B. 触知觉 C. 视知觉 20.()需要进行制版、印制后才能最后完成作品,又兼有绘画、设计和制作的特点。 A. 油画 B. 水彩 C. 版画 21. 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o A. 手的控制能力 B. 作画灵感 C. 绘画能力 22. 20 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 尔 以造型性游戏和()为主的教学模式。 A. 绘画欣赏 B. 手工制作 C. 雕塑雕刻 23.1923 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一一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 育。 A. 张雪门 B. 陶行知 C. 陈鹤琴 24. ()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 的 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A. 2-3 岁 B. 3-4 岁 C. 4-5 岁 25. 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人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 某 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 外显性 B. 直觉性 C. 弥漫性 26. 以画而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 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 装饰阶段 B. 兴趣阶段 C. 游戏阶段 27. ()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目标是在折叠、粘贴的基础上,开始接触工具。 A. 2-3 岁 B. 3-4 岁 C. 4-5 岁 28. 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 发 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 A. “概念画”期 B. 成熟期 C. 形象期 29. ()是给生活中的某些日用品、工艺品的表面装饰上图案纹样,使它更加美丽、引入喜爱。 A. 写生画 B. 装饰画 C. 临摹画 30. 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 欣 赏。 A. 兴趣 B. 年龄 C. 能力 31. 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 A. 有意识 B. 表达思想 C. 没有表现意图 32. 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 弗兰兹•西泽克 B. 福禄倍尔 C. 皮亚杰 33. 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o A. 完形性 B. 主动性 C. 情感性 34. 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 废物利用 B. 物尽其用 C. 因意选材 35. 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对话 B. 讲述 C. 临摹 36. ()需要进行制版、印制后才能最后完成作品,所以兼有绘画、设计和制作的特点。 A. 油画 B. 水彩 C. 版画 37.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 能 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 A. 油画棒 B. 蜡笔 C. 毛笔 38. ()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遮人 之 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 鲁迅 B. 陶行知 C. 蔡元培 39. 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方 而。 A. 教师的教学效果 B.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C. 天赋 40. 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 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 B. 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41. 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 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 B. 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 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42. 1923 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一一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 育。 A. 张雪门 B. 陶行知 C. 陈鹤琴 43. 以画而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 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三个阶段。 A. 兴趣阶段 B. 游戏阶段 C. 再现和表现阶段 44.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A. 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 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 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45. 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人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 个 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 外显性 B. 直觉性 C. 弥漫性 46. 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四种水平。 A. 曲折线 B. 命名线 C. 平行线 47. 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 A. 有意识 B. 表达思想 C. 没有表现意图 48. 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 () 两个方面。 A. 教师的教学效果 B.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C. 天赋 49.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 环 境的布置。 A. 原创性 B. 实用性 C. 活泼性 50. 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 废物利用 B. 物尽其用 C. 因意选材 5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 B. 绘画 C. 色彩 52. 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 弗兰兹•西泽克 B. 皮亚杰 C. 福禄倍尔 53. 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对话 B. 讲述 C. 临摹 54. 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 废物利用 B. 物尽其用 C. 因意选材 55.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 A. 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 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 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56O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 20 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以 造型 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 福禄倍尔 B. 蒙台梭利 C. 阿恩海姆 57. 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o 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 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o 图画形象基木上是画过的 58. ()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 A. 梁启超 B. 康有为 C. 蔡元培 59. ()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 天赋说 B. 生理机能说 C. 刺激反应说 60.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 A. 色调 B. 冷暖 C. 明度 二、填空题 1.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 20 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相继传人我国。 3. 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 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4.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 具体标准和要求。 5. 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 赏。 6. 并列式构图的画面特征是所有生活中的地而上的物体都在画纸的下部排成一对。 7. 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 “解 释 学循环"的方法。 8. 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9. 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 的 一定生活现象。 10. 美术作品,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结果,它清晰地反映出儿童的美术能由妇皿翻娃占 11. 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 的一定生活现象 12. 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 “解 释学循环"的方法。 13.写生画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 儿 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14. 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 发展而来的。 15. 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适教育,反对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 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16.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17. 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 能 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8. 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9. 卢梭将感觉经验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20.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21. 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 化 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2.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 具体标准和要求。 23. 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 能 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24. 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 的一定生活现象。 25. 学前儿童美术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发展情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 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效果评价。 26. 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27.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 具体标准和要求。 28. 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 圆形线、命名线。 29. 卢梭将感觉经验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30. 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