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6.50 KB
  • 2021-05-25 发布

2019版历史人教版必修2训练: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 10 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图为《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第二个历史时期 商办资本迅速增长得益于( ) A.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B.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C.洋务企业的不断发展 D.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 答案:A 2.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 迹”,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前途”的根源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 变。 答案:C 3.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 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 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解析:题目要求选择的是“内因”,由此可排除 B 项。就 A、C、D 三项来看,A、C 两 项是在 D 项的影响下出现的。 答案:D 4.下表是 1912~1915 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第一次世 界大战外,还包括(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解析:自然经济最终解体是在土地改革完成后,故 A 项错误;实业救国于甲午中日战 争之后开始兴起,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政府提倡使用国货,C 项符合题意;新文化 运动开始于 1915 年,故 D 项错误。 答案:C 5.下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 业发展的特点是( )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轻工业发展缓慢,重工业发展迅速 C.轻工业和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D.轻重工业地区分布不合理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故选 A 项。 答案:A 6.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 352 290 791 117 213 482 1930 2 792 415 447 138 247 969 1932 3 456 577 257 178 342 211 1935 3 895 675 173 208 461 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1928~1935 年,中国轮船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吨位 上都有明显的发展,这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选 C 项。全面抗 战开始于 1937 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 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于 1946 年,A、B、D 三项错误。 答案:C 7.1931 年 10 月 5 日,刊登在上海《申报》(时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头版整版的 华成烟公司的“美丽”烟广告,将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印 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极似一支利箭由东射来, 叹号两侧有“外侮日亟”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 该广告( ) A.将企业利益置于民族利益之上 B.体现了实业救国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C.表明日本侵华威胁到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 D.受一·二八事变的直接影响而设计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31 年 10 月 5 日”“外侮日亟”“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可判断这 与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剧有关,故该广告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与抗日救亡的时代 潮流相结合。 答案:B 8.“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 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 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说明其遭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官 僚资本。 答案:A 9.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 1932 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 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 将工厂内迁。1937 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 业区。截止到 1937 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 146 家,各种机件 14 600 余吨。南京沦 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 1938 年 7 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 304 家,物资 511 825 吨。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参考答案: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 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 南等地。 二、能力提升 1.读《近代中国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出现表中变化主要是因为( ) 年代 企业类型 资本总额 备注 1862~1894 年 军用工业 5 000 万余两白银 出现企业 19 家 民用企业 2 964 万银元 出现企业 27 家 1899~1911 年 私人资本 9 350 万银元 新增厂矿企业 410 家 A.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 B.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 解析:抓住关键词“变化”,可知图表主要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的 发展情况,所以 C 项正确。A 项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之一。B 项是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D 项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其提出 于 1924 年国民党一大上。 答案:C ★2.下图为某国 1919 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 A.日本 B.德国 C.俄国 D.法国 解析:从图上看,这个国家在 1919 年对华进出口贸易集中在东北和华北两地,传统上 在这两个地区势力较大的国家是日本和俄国。此时,俄国已经爆发十月革命,正忙于 国内革命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故 A 项正确,C 项错误。德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山东, 法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中国西南,B、D 两项都不正确。 答案:A ★3.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 的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段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故 A 项错误。官僚资本是国 民政府的统治基础,在解放战争以后才开始崩溃,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 世界性经济危机正在蔓延,法西斯势力猖狂,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却得到了长 足发展,因此 D 项错误。1913~1936 年,外国资本虽然不断减少,但仍然占很大的比例, 它们凭借着技术、资本优势和在华特权等不断挤压我国民族资本,故 B 项正确。 答案:B 4.下边是全面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 量统计示意图(1937 年 7 月至 1944 年),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工业在 1941 年、1942 年和 1943 年工厂数量最多,这 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故 B 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 度并非逐年递增,1942 年和 1944 年就有所减少,故 A 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大后方 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故 C 项错误;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抗日 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而不仅仅是经济侵略,故 D 项错误。 答案:B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 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 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100 元法币购买力示意图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2)1945~1949 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参考答案:(1)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 一定发展;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 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境地:处于困境。原因: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 海条约》,便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和繁重的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