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7 MB
  • 2021-05-25 发布

部编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第5单元《习作例文》课时1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习作例文 第1课时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的写作顺序。 (重点) 2.分析例文,总结写作顺序,学会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 特点来写的方法。(难点) 学习目标 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集我国园林 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作者不但把参观游览的顺序介绍得很清楚, 而且,描写颐和园的语句也很优美。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颐和园》的一些写作 方法。 习 作 例 文 颐和园 自由读例文,边读边想: 1.例文是一篇游记,主要记叙了什么?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例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自读提示 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游览颐和园的经过。 1.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 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找出文中点明游览顺序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想一想,这些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 1.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读第2自然段,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 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 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 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 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 用具体详实的数据介绍长廊的“长” 和“间数多”的特点。 作者按“下 上 外”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读第3、4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山下 山 上 抬头一看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 望 向东远眺 上 下 东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 先具体描写特点,后点明名称。 1.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2.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耸立”“大半”让我们感受到了佛香阁很高。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 玉。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昆明湖 的“静”和“绿”的特点。 “滑”字用得准确、形象,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与前面 的静态描写相比,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静。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 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 是相同的。 用具体详实的数据写出了十七孔桥桥洞多、石 柱多、石狮子多的特点。 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主要介绍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和第6自然段,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 细玩赏。 我们在写游记时,我们要先确定游览路线,找准观察点; 再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详细描述。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及 感情,并恰当地运用动词过渡、连接,使用恰当的修辞手 法,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写作方 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颐和园的对联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颐和园月波楼对联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颐和园十七孔桥对联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对联 一、课外阅读。 公园的一角 我们踏着石级登上半山腰,迎面是圆形的喷水池,池中有一 座假山。 假山上有崎岖小路,有悬崖峭壁,有精致的楼阁和小巧玲珑 的凉亭。假山上还有四个小喷水管,欢乐地喷着水花。秋风阵阵,水花 随风飘洒而下,迷迷蒙蒙,像是给假山罩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景色迷人, 就像仙境一般。 池中各色各样的金鱼鼓着一双双大眼睛,自由自在,有时潜 入水草中,有时浮游到水面上,好像在听我们快乐的歌声。池中 的水竹倒映水中,和蓝天白云的倒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围绕 着喷水池种满了奇花异草,凤尾花扬起脸蛋,它的脸颊似火一样 红,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鞭炮花像节日的礼花,在祝贺我们 祖国繁荣昌盛,发达兴旺。 在喷水池的四周,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榕树、木棉、银槐等。 这些绿树、红花映衬着假山喷泉,真是美丽极了。 1.“凤尾花扬起脸蛋,它的脸颊似火一样红,像是在热情地 欢迎我们”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本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 3.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 人 从中间到四周 详写了喷水池和池中的假山,略写了喷水池的四周。好处: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