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8 MB
- 2021-05-24 发布
28.
枣核
新知导入
自读课文
要求:
1
、
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
别人
。
2
、
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
、
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
、
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hé
qī
diē
lí
zhē
核 妻 爹 犁 折
kùn
shēng
fǔ
bà
zhàng
困 牲 府 罢 涨
识字解词
我会读
(1)
根据拼音读一读
(2)
开火车认读生字
扶犁
妻子
夫妻
核桃
枣核
爹娘
亲爹
我 来 组 词
核 妻 爹
折腾
折跟头
犁 折
罢了
牲畜
牲口
困难
困住
府衙
政府
我 来 组 词
困 牲 府
涨红
头昏脑涨
罢 涨
妻
古文识字
古代婚配习俗之一,抢劫女子,成亲生育。
折
困
用斧子将树木砍成两段。
树干被砌石圈死,生长受阻。
多音字
折
zhē
zhé
折腾 折跟头
折断 损兵折将
shé
折本 枝折花落
涨
zhàng
涨红 头昏脑涨
zhǎng
涨价 水涨船高
他能扶
犁
,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牲口没了,官府岂能
善罢甘休
。
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借助语境理解词语
县官说:“把他塞进
钱褡
里,背到大堂去!”
装钱物的口袋
朗读课文
要求:
1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
是否正确。
2
、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
、
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文写了枣核的哪几件事?
整体感知内容
讨论交流:“枣核”指的是什么?
第一件事:枣核一直没有长,但是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第二件事:枣核不仅勤奋,而且聪明,设法帮大家解救了牲口。
第三件事:枣核解救牲口后引起县官的责难,于是他智斗县官。
指的是主人公的名字。
课文写了枣核的哪几件事?
新知讲解
学习第
1-2
自然段
自由读第
1-2
自然段,思考:
“枣核”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从第二自然段“枣核”的话中可以体会出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因为枣核刚出生时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所以夫妻俩就给孩子起名叫“枣核”。
“枣核”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枣核安慰爹娘说,自己可以做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
爹说
:“
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
能做什么
!”
娘说
:“
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
愁得慌
!”
枣核说
:“
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爹娘都很为他担心、发愁,觉得枣核长得太小,什么也做不了。
面对爹娘的担心,枣核是怎么反应的?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枣核做到对爹娘的承诺了吗?他都学了哪些本事?
做到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
能上去
,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中心句
枣核做到对爹娘的承诺了吗?他都学了哪些本事?
学习第
4-7
自然段
自由读第
4-7
自然段,思考:
1
、当大伙儿的牛、驴被官府牵走,枣核说他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猜猜看,此时大家都是怎 么想的?枣核心里又想着什么?
2
、枣核解救牲口时,为什么不直接牵走,而是折腾了大半夜?
小明不光学习好,也乐于助人。
这幅画不光有草有花,也有绿油油的大树。
枣核
不光
勤快,
也
很聪明。
过渡句
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光
……
也
……”
关联词,表并列关系
有的人可能会想:“人长得小,口气却挺大,真能吹牛!”
枣核心里可能想:“此时不和你们争辩,等我牵回了牲口,你们一定无话可说!”
当大伙儿的牛、驴被官府牵走,枣核说他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猜猜看,此时大家都是怎么想的?枣核心里又想着什么?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
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说明了“枣核”的聪明。
因为这么多的衙役看守着,想直接牵走牲口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衙役们累了,没精神看守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牵走。
枣核解救牲口时,为什么不直接牵走,而是折腾了大半夜?
学习第
8-13
自然段
自由读第
8-13
自然段,思考:
县官并不知道是谁牵走了牲口,枣核为什么要自己承认呢?
因为县官如果找不到偷牲口的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枣核自己承认,是不愿意牵连他人,并且他已经想到办法制伏县官了。
县官并不知道是谁牵走了牲口,枣核为什么要自己承认呢?
说明“枣核”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想象: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他会说些什么呢?
“县官老爷,你不是要抓我吗?我就在这儿,过来呀!”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去,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1
、回顾全文,尝试复述这个故事。
2
、设想一下 ,枣核离开后,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县官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肯善罢甘休?于是,他派衙役们把枣核的父母抓来作为人质,还威胁枣核:“如果不投案自首,就杀掉你的父母。”枣核这么孝顺,怎么肯让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过?于是,枣核回到衙门,换回了父母,让父母和乡亲们躲进了一座山谷,那里有他准备好的粮食和水,够大家生活一段时间了。
每到夜深人静,他就偷偷潜入县官的房间。第一天拔光了县官的胡子,县官拿他没办法。第二天,又拔掉了县官不少头发,县官还是怎么也抓不到他
……
一连几天,把县官折磨得不成人样,只能跟他求饶,赦免了他,答应不再难为乡亲们。大家都夸枣核是一个小英雄!枣核的父母可开心了!
拓展阅读
除夕和过年的来历
据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叫夕的怪兽,经常出来祸害百姓。因为夕非常厉害,没人能制服得了他,百姓非常希望有人能除掉他。
一天夜里夕又来祸害百姓。大家一见夕来了都四处奔逃,这时一个叫年的人站了出来,他让大家不要慌。齐心协力对付夕。年让大家点起火把。大家就用竹子,木柴点起了火把。
夕见很多人在这里,他并没有害怕。因为他已经习惯了称王称霸。可就在这时,一个竹子做的火把突然爆裂:啪的一声,夕吓了一跳,赶紧往后一躲,抱住了头。
年一见夕怕爆竹声,就让大伙把竹子架在火把上烤。就听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成一片,吓得夕到处躲藏。
年一见来了机会,冲上去几下就杀死了夕。大家一见除掉了这个怪兽,都欢呼起来,以后可以过安稳的日子了。
第二天大家都奔走相告:年杀死了夕,大家以后不用害怕了,夕被除掉了。大家听了都非常高兴,都来拜访年。
从此后每年到这个时候夜里大家都用火烤竹子,听竹子噼里啪啦的响声。来纪念除夕的胜利。
在那以后这一天就被大家叫做除夕,第二天大家就叫过年。
课堂练习
一、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枣
核
(
hú
hé
)
勤
快(
qín
qíng
)
折
腾(
zhē
zhé
)
困
住(
kùn
kù
)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
、衙役把牛、驴都牵走了。(改成被字句)
2
、门被枣核打开了。(改成把字句)
3
、枣核说:“大家 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改成转述句)
√
√
√
√
牛、驴都被衙役牵走了。
枣核把门打开了。
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他有办法。
枣核虽然长得小,志气却很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智斗恶人,帮助乡亲。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28
、枣核
身世和名字的由来
优秀品质 勤劳:学会很多本领
聪明:解救牲口 智斗县官
承担责任
人小志气大 英雄出少年
1
、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
、把故事讲述给父母听。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