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00 KB
  • 2021-05-24 发布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8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0分)精准扶贫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下列帮扶措施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建立销售网络 B.腐熟农家肥 C.架设电线 D.清理池塘 ‎2.(2.00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取用固体药品 ‎3.(2.00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常用于改良酸性士壤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用灼烧的方法可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D.水由液体变为水蒸气其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4.(2.00分)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下列有关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酸中共含有8个原子 D.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5.(2.00分)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玻璃棒的作用 B.化学与人体健康 过滤时:引流 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缺乏钙﹣﹣会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 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能源 汽油去油污与洗涤剂去油污﹣﹣原理相同 合金与纯金属﹣﹣硬度相同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石油是可再生的能源 A.A B.C C.D ‎6.(2.00分)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的化学式为C2H6O B.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C.乙是最常用的溶剂 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7.(2.00分)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g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8.(2.00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CuCl2)‎ 过量铁粉 B CO2(CO)‎ 适量氧气 C 盐酸(硫酸)‎ 适量Ba(NO3)2溶液 D NaCl (NaOH)‎ 适量稀硫酸 A.A B.B C.C D.D ‎9.(2.00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B.‎ 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 (OH)3]治疗胃酸过多时胃液pH的情况 C.‎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D.‎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10.(2.00分)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 两种物质组成。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该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3% B.46% C.50% D.78%‎ ‎ ‎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11.(5.00分)化学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用下列五种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A.活性炭 B.糖类 C.氧气 D.硝酸钾 E.二氧化碳 ‎(1)能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 ‎(2)大米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   ;‎ ‎(3)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4)常用于灭火的是   ;‎ ‎(5)能除去水中有臭味的物质是   。‎ ‎12.(4.00分)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中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与B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填字母序号);‎ ‎(3)D的粒子符号为   ;‎ ‎(4)B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3.(4.00分)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仪器X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3)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填“m”或“n”)端导管口通入;‎ ‎(4)利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任写一种)。‎ ‎14.(5.00分)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黑色固体,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且B与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   ;B→C的反应类型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2)若A、B、C均为碱,且C为蓝色沉淀,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组成元素分别为三种、两种和一种,常温下C为气态,则B的化学式为   。‎ ‎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7分)‎ ‎15.(7.00分)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NaHCO3)?于是他们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NaHCO3;‎ 猜想三:溶质为   。‎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一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讨论交流】碳酸氢钠的俗名叫   。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质疑,其理由是   。‎ ‎【拓展应用】同学们回忆超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结合上述知识,如果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哪一个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填字母序号)。‎ ‎ ‎ 四、计算题(本题共5分)‎ ‎16.(5.0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与老师一起探究铝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铝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1+2NaOH+2H2O=2NaAlO2+3H2↑.现取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50g倒入烧杯中,再向其中放入足量打磨好的铝片,生成气体质量与加入铝片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求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 ‎ ‎2018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0分)精准扶贫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下列帮扶措施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建立销售网络 B.腐熟农家肥 C.架设电线 D.清理池塘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建立销售网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腐熟农家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架设电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清理池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2.00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取用固体药品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中液体体积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否则会引发火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形底面相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3.(2.00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常用于改良酸性士壤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用灼烧的方法可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D.水由液体变为水蒸气其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分析】根据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灭火的原理、物质的鉴别方法以及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正确;‎ C、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灼烧是烧纸的气味,故用灼烧的方法可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正确;‎ D、水由液体变为水蒸气其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的缘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4.(2.00分)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下列有关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酸中共含有8个原子 D.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由乙酸的化学式可知,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B.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则乙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C.乙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5.(2.00分)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玻璃棒的作用 B.化学与人体健康 过滤时:引流 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缺乏钙﹣﹣会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 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能源 汽油去油污与洗涤剂去油污﹣﹣原理相同 合金与纯金属﹣﹣硬度相同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石油是可再生的能源 A.A B.C C.D ‎【分析】A、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 C、根据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分析;根据合金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能源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A、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了液体溅出,蒸发时玻璃棒搅拌可以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故A归纳完全正确;‎ B、人体缺钙会造成老年人骨质疏松;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B归纳不完全正确;‎ C、汽油去油污是溶解原理,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原理;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不相同,一般地说,合金硬度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故C归纳完全错误;‎ D、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故D归纳不完全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化学知识的总结,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6.(2.00分)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的化学式为C2H6O B.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C.乙是最常用的溶剂 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分析】由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分子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利用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完成对所得结论的评价。‎ ‎【解答】解:A、由丙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故结论正确;‎ B、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由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属于氧化物;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不属于氧化物。故结论不正确;‎ C、由乙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乙物质是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故结论正确;‎ D、由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结论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 ‎ ‎7.(2.00分)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g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错误;‎ B、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0g,故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正确;‎ 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和乙的溶解度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仍然是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8.(2.00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CuCl2)‎ 过量铁粉 B CO2(CO)‎ 适量氧气 C 盐酸(硫酸)‎ 适量Ba(NO3)2溶液 D NaCl (NaOH)‎ 适量稀硫酸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的试剂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铜氧气点燃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选的试剂错误。‎ C、硝酸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的试剂错误。‎ D、NaOH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的试剂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9.(2.00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B.‎ 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 (OH)3]治疗胃酸过多时胃液pH的情况 C.‎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D.‎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的现象与图象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开始是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来的银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减小,硝酸铜的质量不变,故开始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增大,当硝酸铜与铁反应完毕,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错误;‎ B、氢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最终使胃液呈碱性,错误;‎ C、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氧化铜与硫酸反应,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反应完毕,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正确;‎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氯酸钾逐渐分解,则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当氯酸钾反应完,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0.(2.00分)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 两种物质组成。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该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3% B.46% C.50% D.78%‎ ‎【分析】由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混合物中一共含有三种元素,其中氧元素为22%,所以钠元素和硫元素一共占78%,然后我们找到钠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得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题意分析可知在Na2S、Na2SO3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一共有三种元素;‎ 经分析发现其中氧元素含量为22%,则钠元素和硫元素的含量共为(1﹣22)%;‎ 由化学式分析可知在混合物中钠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23:16;‎ 所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46%‎ 故选:B。‎ ‎【点评】在混合物中的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题中,不能盲目的直接代入公式计算,跟据告诉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未知两种元素的总质量分数,然后找到这两种元素的质量关系才能很简单的解决。‎ ‎ ‎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11.(5.00分)化学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用下列五种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A.活性炭 B.糖类 C.氧气 D.硝酸钾 E.二氧化碳 ‎(1)能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C ;‎ ‎(2)大米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 B ;‎ ‎(3)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D ;‎ ‎(4)常用于灭火的是 E ;‎ ‎(5)能除去水中有臭味的物质是 A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C;‎ ‎(2)大米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故填:B;‎ ‎(3)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D;‎ ‎(4)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填:E。‎ ‎(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有臭味,故填: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 ‎ ‎12.(4.00分)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中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79.90 ;‎ ‎(2)与B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E (填字母序号);‎ ‎(3)D的粒子符号为 Na+ ;‎ ‎(4)B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Br 。‎ ‎【分析】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1)图A所示中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9.90。‎ 故填:79.90。‎ ‎(2)与B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E,这是因为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B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E。‎ ‎(3)D是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可以表示为Na+。‎ 故填:Na+。‎ ‎(4)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溴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1,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带上1个单位正电荷,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溴元素和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故填:NaBr。‎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 ‎ ‎13.(4.00分)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仪器X的名称为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B (填字母序号);‎ ‎(3)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n (填“m”或“n”)端导管口通入;‎ ‎(4)利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是 H2(或O2等,合理即可) (填化学式,任写一种)。‎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 ‎(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仪器X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n端通入,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还可以制取初中化学中的氢气或氧气等。‎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B;‎ ‎(3)n;‎ ‎(4)H2(或O2等,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4.(5.00分)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黑色固体,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且B与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 CO2 ;B→C的反应类型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2)若A、B、C均为碱,且C为蓝色沉淀,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 ‎(3)若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组成元素分别为三种、两种和一种,常温下C为气态,则B的化学式为 H2O 。‎ ‎【分析】‎ 根据图示提供的转阿虎关系结合每个小题提供的具体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A为黑色固体,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且B与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则A是碳,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可能是通过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的,故填:CO2;不一定;‎ ‎(2)A、B、C均为碱,且C为蓝色沉淀,则C为氢氧化铜,B是氢氧化钠,A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3)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组成元素分别为三种、两种和一种,常温下C为气态,故C是气体单质,A可能是氢氧化钠,B可能是水,C可能是氧气或氢气,故填: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7分)‎ ‎15.(7.00分)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NaHCO3)?于是他们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NaHCO3;‎ 猜想三:溶质为 Na2CO3、NaHCO3 。‎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猜想二 不成立 ‎ 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一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CO2↑ 。‎ ‎【讨论交流】碳酸氢钠的俗名叫 小苏打 。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质疑,其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拓展应用】同学们回忆超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结合上述知识,如果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哪一个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A (填字母序号)。‎ ‎【分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解答】解:【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NaHCO3;‎ 猜想三:溶质为Na2CO3、NaHCO3。‎ 故填:Na2CO3、NaHCO3。‎ ‎【设计实验】‎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不成立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一不成立 ‎【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②中,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讨论交流】‎ 碳酸氢钠的俗名叫小苏打;‎ 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质疑,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小苏打;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拓展应用】‎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Ca(OH)2+CO2═CaCO3↓+H2O,‎ ‎ 44 100‎ CaCO3↓+H2O+CO2=Ca(HCO3)2,‎ ‎ 100 4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100份质量的碳酸钙恰好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因此图象应该是关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对称,即A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故填: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四、计算题(本题共5分)‎ ‎16.(5.0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与老师一起探究铝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铝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1+2NaOH+2H2O=2NaAlO2+3H2↑.现取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50g倒入烧杯中,再向其中放入足量打磨好的铝片,生成气体质量与加入铝片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6 g。‎ ‎(2)求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图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6g,根据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图看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6g。‎ ‎ 设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x ‎2A1+2NOH+2H2O═2NaAlO3+3H2↑‎ ‎ 80 6‎ ‎ 50gx 0.6g ‎=‎ x=16%‎ 答:(1)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6g。‎ ‎(2)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最分数为16%。‎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