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4.00 KB
  • 2021-04-21 发布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前练兵历史试题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9秋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考前练兵卷 一、单选题 ‎1.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 A. 仁政爱民 B. 与时俱进 C. 人文主义 D. 无为而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说的是守株待兔的故事,意思是不能用过去的治国方法治理当今的百姓,所以应该与时俱进,这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ACD三项与材料主张“变”的主旨不符,故排除ACD三项。‎ ‎2.在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位于亚欧大陆另一侧的欧洲西部则普遍流行民主制度或带有民主色彩的君主制度等。其根本原因在于 A. 中国与西方的历史传统不同 B.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心理素质不同 C. 中国与西方的经济结构与形式的差异 D. 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政治制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因素,中国是小农经济,西方是工商业经济,故C项正确;历史传统不符合题意,A错误;心理素质不是主要差别,B错误;科技也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 ‎3.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 A. 君主意志 B. “爱人”之心 C. 内心自省 D. 礼乐规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孔子主张使用礼乐制度使人的行为、道德达到规范。A项不符合孔子思想;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不属于“外部”的“他律”。故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4.在对待诸子之学的态度上,秦朝禁绝私学,独尊法家。而西汉前期的统治者,则对诸子之学实行兼容和开放的方针,并在政治实践中适时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思想理论。材料主要说明 A. 皇帝的态度决定了学术的命运 B. 思想文化的地位取决于政治需要 C. 诸子的地位影响了思想的传播 D. 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思想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朝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独尊法家;而汉朝时期的统治者“在政治实践中适时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思想理论”,说明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的地位取决于统治者巩固统治的政治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绝对,学术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排除;材料反映的思想传播状况受统治者政策的影响,不是由诸子的地位决定的,排除C项;秦汉均为封建社会,材料所述不是封建经济发展带来的思想变化,排除D项。‎ ‎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 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 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朱熹的思想把三纲五常上升到天理角度,实现儒学的世俗化,材料“朱熹……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看出,朱熹的贡献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故A正确;政治化、哲学化和宗教化均不是材料反映主旨,排除。‎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6. 从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这里的“伤天理”古代主要是指 A. 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 B.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 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 D. 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存天理,灭人欲”历史概念的理解。注意题干的限定时间是“古代”,根据所学知识,这里的“理”或“天理”,一般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封建伦理道德。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7.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 《离骚》‎ B. 《子虚赋》‎ C. 《论语》‎ D. 《诗经》‎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南方倾向抒情”说明南方文学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离骚》。所以答案选A。‎ ‎8. 据宋代笔记《醉翁谈录》记载:“柳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所至,(人)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人)多以金、物资给之。” 由此反映出宋代(  )‎ A. 词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B. 宋词颇受市民阶层的喜爱 C. 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D. 文学艺术呈现产业化趋势 ‎【答案】B ‎【解析】‎ 阅读材料可知,广大百姓对“词”的喜爱,究其原因是“词”迎合了广大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9. 默格尔在《历史哲学》 中说:“雅典那时有一种活泼的目由,以及礼节、风俗和精神、文化上活泼的平等……在不违背这种平等和这种自由的范围以内,一切性格和才能上的不同,以及一切特质上的参差,都得到了最无拘束的发展,都在它的环境里得到了最丰富的刺激来发扬光大。”作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 )‎ A. 便于个性发展 B. 追求平等自由 C. 促进文化多元 D. 注重精神自由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解析:材料讲述的是民主制度对人的个性发展,BD错误。C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多元文化的发展;材料“一切性格和才能上的不同,以及一切特质上的参差,都得到了最无拘束的发展,都在它的环境里得到了最丰富的刺激来发扬光大”强调的是雅典城邦便于个性的发展,故选A。‎ ‎【详解】‎ ‎10. “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是( )‎ A. 法律的权威每个人自由根本对立 B. 法律必须严格约束公民个人行为 C.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 城邦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法律的确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所以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只能是“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故C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详解】‎ ‎11.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 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 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C. 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 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强调,肯定人,注重人性,主张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该时期艺术家的做法符合了该时代的要求,更多的体现人的个人价值,所以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 ‎12.下图是16世纪漫画《灵魂的运输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人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们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B. 依靠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得救 C. 主张通过苦行升入天堂 D. 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答案】D ‎【解析】‎ ‎【详解】漫画中将神职人员比喻成恶魔,并且这个恶魔把正常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了由教皇与主教和修士构成的牛车上,表现了作者对教会的不满,故D正确;材料中人的灵魂被束缚在教会的“牛车”上,表现不出要求摆脱宗教束缚,排除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3.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所以,这一流派的创作风格只能是浪漫主义。故选C。‎ 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 ‎14.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一观点体现了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信仰得救 C. 理性主义 D. 天赋人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可知作者强调用道德来指导行为,体现的是理性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15. “当时,新兴的自然科学已经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于是哲学家们认为他们也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口口口口因此而产生。”这里的“口口口口”应是 A. 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句“新兴的自然科学”“理性”“ 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等可知,应是启蒙运动。故D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背景 ‎【详解】‎ ‎16.在雅典,“国家 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地干涉的。自由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的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材料反映出雅典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A. 政治宽松 B. 中央集权 C. 程序民主 D. 国家至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不受限制,国家可以合理地干预个人行动,自由只是法律赋予的自由,这反映出国家至上的特点,故选D项;材料信息表明,国家可以合理地干预个人行动,自由只是法律赋予的自由,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说明政治不宽松,公民的权利和只有受到国家权力的制约,A错误;雅典是城邦国家,实行民主政治,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程序”问题,排除C。‎ ‎17.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D. “法治取代人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A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B项是希腊智者学派普罗塔格拉的观点,C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启蒙运动主张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所以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内容 ‎18.人类第一次用数学方法精确描绘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并影响启蒙思想家去探索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的科学成就是 A. 经典力学 B. 太阳中心说 C. 进化论 D. 地球中心说 ‎【答案】A ‎【解析】‎ 材料“第一次用数学方法精确描绘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强调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的作用,故A项正确,BD项错误;C项是启蒙运动后出现的,排除。‎ ‎19.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流言,将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 经典力学 B. 生物进化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世纪,英国……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流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859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故B正确;经典力学属于牛顿,也不属于19世纪,故A排除;量子论和相对论在20世纪,不符合题意,故C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19世纪,英国……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0.吉福德·平肖第三次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指出:“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能典型地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A. 斯大林经济模式 B. 苏联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模式 D. 美国的“新经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指的是美国的知识经济,即美国的“新经济”,信息经济这类的经济类型。美国的“新经济”代表着未来新的一种新的经济,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国的“新经济”‎ ‎21.“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理论条件,同时这一体系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表明对理性的重视,为启蒙思想的发展打下基础,故选B。相对论产生于20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早已发生,排除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发表于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早已发生,排除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而英国工业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的经典力学,学生由材料“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确定“它”产生的大概时间即可作出判断。‎ ‎22.爱因斯坦这样评价普朗克的发现:“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 A. 相对论 B. 经典力学 C. 进化论 D. 量子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的学说,使人类对世界的观察深入到微观世界,故D项正确;A项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经典力学是牛顿的理论,进化论是达尔文的理论,ABC三项与主题不符,排除。‎ ‎23.19世纪流行一种文艺思潮,“它认为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的动物。”“在一个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它)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这种思潮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19世纪以来的艺术思潮包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题干中以“科学化、工业化、都市化为时代背景,强调人的自由和自发性”,“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动物”等相关信息,阐明了这种思潮强调人类的情感,追求人的自由和理想。古典主义是17世纪流行在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时间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追求理性至上,与题干的时间、内容都不符合,故A错误。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流行在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反对封建制度,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歌颂自由和理想,故B正确。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文艺思潮,它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故C错误。理性主义是18世纪启蒙运动期间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思潮,它强调科学和人的理性,追求人的价值,与题干时间和内容不符,故D错误。‎ ‎24.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下列文学作品与该剧作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剧情虚妄,台词荒唐”“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A项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错误;B项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C项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正确;D项彼得拉克《歌集》体现的是人文主义,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美术·19世纪以来的文学·现代主义 ‎25.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社会出现一种新风潮:中、上层阶级的年轻人,开始大量模仿、吸收都市低层社会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社会上,青年男女的品味,快速涌现平民风格。以下最能说明当时这种文化变迁现象的是 A. 追逐明星成风、热衷选美活动 B. 摇滚乐的兴起、牛仔裤的流行 C. 电话取代书信、工作取代休闲 D. 网络语言流行、恶搞现象普遍 ‎【答案】B ‎【解析】‎ ‎【分析】‎ A项强调的是追求明星,材料强调的是“中、上层阶级的年轻人,开始大量模仿、吸收都市低层社会人们的行为或事物”,与题意不符;B项摇滚乐属于通俗音乐。摇滚乐的兴起、牛仔裤的流行可以体现欧美音乐、服饰平民风格;C项与材料没有关系,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20世纪50、60年代,网络才开始出现。‎ ‎【详解】‎ ‎26.电视这种媒介在全球发展十分迅速,不仅可以传播资讯,还可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娱乐需求。下列人物最有可能看过彩色电视的是 A. 拿破仑·波拿巴 B. 保罗·塞尚 C. 查理·卓别林 D. 爱迪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视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但直到40年代初,美国才试播彩色电视节目,查理·卓别林生活在1889-1977年,故其有可能看过彩色电视,C项符合题意。拿破仑·波拿巴生活于1769-1821年,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保罗·塞尚生活于1839-1906年,B项不符合题意;爱迪生生活于1847-1931年,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7. 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 A. 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 B. 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 C. 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D. 以“中西会通”传播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理解到康有为认为主张学习西方,但反对不顾中国国情,一切照搬西方政治态度和文化的思潮,而是中西并举,其意在于借助传统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所以应选D。A错在了彻底否定,B项错在了维护传统体制,C错在了否定传统儒家文化,故排除。‎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28.康有为曾指出:“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盖又如两人有相交之事,而另觅一人以作中保也。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士以上,皆可统称为君。”据此可知康有为 A. 要求强化君主专制集权 B. 承认君民共治的合法性 C. 其主张有利于社会进步 D. 主张以君权来取代民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可知,康有为强调公民自治,由材料“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士以上,皆可统称为君”可知,康有为强调君臣平等,这些主张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当时中国的社会进步,故选C。康有为反对君主专制,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公民自治,而非君民共治,排除B;康有为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非君权对民权的取代,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士以上,皆可统称为君”的意思,考查学生史料史证的素养。‎ ‎29.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 A. 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 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 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D. 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只是强调美国 民族之都比中国的好,但并没有谈及“系统”认识,故A项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故B项排除;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会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故C项排除;魏源认为墨利加洲的民主制度,比起乾纲独断的中国式的“古今官家之局”优越得多,又“公”又“周”,尽善尽美,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故D项正确。‎ ‎【名师点晴】综合认识魏源的思想:‎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基于这一目的,他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增设水师科;改革考试制度。他的思想是爱国的,进步的。因为在民族危机面前,魏源冲破闭关锁国的思想束缚,提出向西方学习,掌握敌人的场地,克敌制胜,这是他爱国的重要表现。他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魏源的思想主张。‎ ‎30.严复认为:“(20世纪初)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实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这表明严复 A. 维护当时社会体制 B. 排斥卢梭《民约》思想 C. 思想落后保守,反对变革 D. 在社会变革方式上,是明显的自由主义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暴力革命,倡导渐进式、改良型的自由主义。故答案为D,排除AC;由题目中的信息“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可知严复认为国人对卢梭的启蒙思想理解有误,即严复并不排斥卢梭的启蒙思想。故B项的表述错误。‎ ‎31.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 天赋人权 B. 主权在民 C. 君民共主 D. 民贵君轻 ‎【答案】B ‎【解析】‎ 注意题干“百姓”是“东家”,可知只有“主权在民”才符合题意,故选B。‎ ‎32.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发表的《变法通义》,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都是为了说明 A. 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 推翻清朝统治的必要性 C. 否定儒学的必要性 D. 反对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突出“托古改制”,借孔子权威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及必要性;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提出变法图强是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途径,同样也强调变法的必要性;严复的《天演论》以进化论思想为指导,阐述变法图存的必要性。综上,故选A。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非推翻清朝统治,排除B;康有为借助孔子权威宣扬变法,C项说法显然与此不符,排除;反对君主专制只是维新变法的一项主张,D项并不是三者强调的主旨,排除。‎ ‎33.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不无心痛地写道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主要反映了 A. 民主科学地位得以确立 B.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终结 C. 文化领域出现极端倾向 D. 国人接受文化的多元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态度。由材料关键信息“1921年”,此时期即新文化运动时期。再根据“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即竭力打压传统儒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 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34. 美国学者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据此,材料中“他们”的实践是 A. 创建继昌隆缫丝厂 B. 奉孔子为制度变革先师 C.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体现的是中体西用的主张,从而可得知是洋务派,C项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故C正确。‎ ‎35.戊戌政变后,李鸿章屡奉慈禧懿旨访拿康、梁,但他曾对人说:“康有为吾不如也,废制议事,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愧焉。”他还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精研西学,以待他日效力国事”。这表明李鸿章 A.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 已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C. 对维新变法持同情态度 D. 意识到民主潮流不可阻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戊戌政变后”、“康有为吾不如也,吾深愧焉”、“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李鸿章对戊戌变法的认识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排除;B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进一步分析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和史实,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代中国的戊戌变法·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36. 《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 A. 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 B. 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C. 核心思想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 D. 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抗战初期”“三民主义”“要求全国抗战力量,坚持抗战”可知该纲领顺应了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A项正确;材料中的《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正式形成,无法得出该纲领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故B项错误;由当时的国际情势来看,中国太弱,日本太强,很有可能被击败,故抗战初期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亦即是俗语的拖延战术,以“时间换空间”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来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党《抗战救国纲领》‎ ‎37.“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发展资本主义 B. 实现民族独立 C. 建立民主政治 D. 推翻专制统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驱除鞑虏”即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为创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创造条件,故选D。A项体现不出;B项是反帝的内容,在旧三民主义未明确提出;C项是指创立共和,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给予民主民主权力,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影响的需要掌握。‎ ‎3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理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提出的,故错误。‎ ‎39. 1921年夏,他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他虽然也遵循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但却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他认为,中国革命的载体不是数量较少的工人,而是农村的广大贫苦农民。”毛泽东的“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是指 A. “工农武装割据”‎ B. 城市中心暴动 C. 城市带动乡村 D. 城市乡村齐暴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是指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A项正确;BCD项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4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发了 ‎①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②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③改革开放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 ‎④评价社会主义的标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并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故①错误,而②③④均是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故D项符合题意;ABC均含有错误选项①,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 ‎4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囊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其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出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1)品德:具备个人美德;怀抱经世济民情怀。‎ 政治主张:恢复周礼和等级秩序;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 ‎(2)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主张: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3)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应服务于天下;建立“天下之法”。‎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强化;理学僵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的演变。从孔子、汉代儒学、黄宗羲的思想等方面来分析。‎ ‎【详解】(1)由材料“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佛、克己、好学、知勇、仁怒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概况可知孔子认为仁人君子应具的理想人格。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礼”、“仁”、德治等方面来分析孔子的政治主张。‎ ‎(2)结合知可知“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意思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确立。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3)由材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可知他反对君主专制;由材料“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可知主张是君臣应服务于天下;由材料“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 “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故!”可知主张是建立“天下之法”。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 ‎ 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的由自然联想到了人类社会。既然思想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例外……‎ ‎——《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 16世纪开始兴起的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运动)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革命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时代到来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启蒙运动如何“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内涵:个人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现世的享乐;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2)增强人类自信,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启蒙运动的兴起;动摇宗教神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地位;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3)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促进:启蒙思想家们利用理性主义了解整个世界,从而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兴起。‎ 认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解析】‎ ‎【详解】(1)内涵:由材料“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可归纳为个人主义;由材料“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可知,人文主义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由材料“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追求自由和现世的享乐,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对个人创造潜能的抑制。‎ ‎(2‎ ‎)由材料“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可知,牛顿革命增强了人类自信,促进了思想解放;“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可知,牛顿革命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预见性;由材料“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可知,牛顿革命动摇宗教神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地位;由材料“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的由自然联想到了人类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3)背景: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角度展开论述。政治上,主要是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经济上,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主要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兴起;科技上,主要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促进:由材料“(启蒙运动)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可知,启蒙思想家们利用理性主义了解整个世界,从而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兴起。‎ 认识:综合三则材料可从社会与科学,思想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 ‎4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就思想而言,五四实在是一个矛盾的时代,表面上它是一个强调科学,推崇理性的时代,而实际上它却是一个热血沸腾,情绪激荡的时代;表面上五四是以西方启蒙运动重知识为楷模而骨子里它却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美籍学者张灏在《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 ‎(1)根据材料一,谈谈怎么理解“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怎么理解就思想而言“五四”实际上是“热血沸腾、情绪激荡的时代”、“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答案】(1)出现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推动戊戌变法;出现民主共和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辛亥革命,建立民国。这些不仅推动中国人思想解放,也推动了政治历程的近代化,故可称之为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开始。‎ ‎(2)因为五四这一时期猛烈反封建,使中国人的思想空前解放;多种思潮进入中国,一时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促进民族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推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向俄国学习走社会主义道路救中国。‎ ‎【解析】‎ ‎【详解】(1)由材料“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可知,本题只需写出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情况即可,即主要从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两方面入手分析。‎ ‎(2)结合所学可从五四运动发生的思想条件、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在思想上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分析。就其发生的思想条件而言,新文化运动时期,多种思潮进入中国,一时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促进民族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推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就五四运动的性质而言,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对封建的猛烈抨击,使中国人的思想空前解放;就五四运动的影响而言,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了向俄国学习以救中国的道路。‎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