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3.50 KB
  • 2021-04-21 发布

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 2019届高二期中考试 历 史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 ‎2.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这表明周代 A.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 B.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 C.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 D.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 ‎3.秦朝郡县制的确立被认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郡县长官各司其职 D.疆域规模的扩大 ‎4.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当州官,别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 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 B.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 C.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D.科举制度的压制人才 ‎5.奏折是清代特有的只有部分官员享有的向皇帝上奏的文书形式;与前朝在政府内部公开的奏章不同,其内容在皇帝亲自阅读之前是保密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奏折的重要机构。奏折制度的出现 A.有效杜绝了皇权的旁落 B.保障了全体官员上递奏折的权利 C.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D.有利于皇帝掌握信息的控制权 ‎6.柏拉图曾就雅典民主制度指出:“……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其意在表明 A.民主制的核心精神是自由 B.民主制度维护了公民权利 C.对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担忧 D.雅典民主制度缺乏法律基础 ‎7.恩格斯说,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罗马法主要保护商人利益 D.罗马法是一部商业活动法 ‎8.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曾经有200万人口的底特律,现在只剩下70万人,你认为底特律的衰败对他所在的密歇根州在政治方面可能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参议员席位分配 B.众议员席位分配 C.总统候选人的产生 D.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的产生 ‎9.1896年,有人作诗如下:“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与该诗的写作背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马关条约》签订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0.西方学者曾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对英国政府来说,除了保护鸦片走私,这场战争的更深层次意图是 A.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对己有利的贸易关系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使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11.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12.巴黎公社的部分会议采取公开的形式,将制定的各项决策都及时地刊登在公社主办的《公报》上,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也全部公布于众,使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活动在人们的掌握之中。这一措施 A.有效地抑制了权力的集中 B.保障了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C.有利于对自身权力的监督 D.体现了现代民主思想的本质 ‎13.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下列对二者的解读,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都规定了相同国体和政体 C.都在实践中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D.都是中国法制史上重要里程碑 ‎1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15.下表是二战后初期苏联对外贸易(单位:百万美元)表。这表明二战后初期 A.美苏间的贸易关系趋于恶化 B.西方国家持续扩大对苏贸易 C.苏联依靠西方恢复本国经济 D.东西方分裂的格局日益明显 ‎16.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 A.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17.“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椹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 B.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 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 ‎18.下图是英国1600年—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 ‎——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 B.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 C.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 D.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 ‎19.1862年,美国颁布《莫雷尔法案》,“提出了改变以欧洲学术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加强实用技术教育。联邦政府赠予各州一定数量的土地,各州开办以讲授农业和机械工艺知识为主的专门学院。”该法案的颁布 A.反映工业革命需要大量技术人才 B.说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是为解决经济危机中的就业问题 D.导致美国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20.1872-1890年,洋纱在华销售几乎每年都在跌价,最低时曾下跌1/3以上;洋布在华销售跌价的程度比洋纱更甚,但洋布进口增加不如洋纱迅速。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沦为列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B.大量利用进口洋纱发展机器纺织业 C.土布比洋布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D.传统手工纺纱业遭到沉重打击 ‎21.1901年张之洞、张謇等人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指出:“今日中国讲富国之术,若欲以商务敌欧美各国,此我所不能者也;若欲以工艺敌各国,此我所必能者也。”这反映出当时中国部分封建官员 A.主张与外国展开商战收回利权 B.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 C.认识到工业富国强国的重要性 D.已找到当时中国贫弱的根本原因 ‎22.下表为晚清政府1849年和1885年的财政收入情况统计(数额单位:万两),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为420万辆:1887年约为2054万两)‎ A.中国半殖民地程度逐渐加深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23.下图为一枚外汇券,全称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俗称“外汇兑换券”、“外汇券”,为中国银行发行,供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兑换及特定场合使用,面额与人民币等值的一种特定货币。据此可知当时 A.我国已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 C.我国各种商品均需凭票购买 D.外汇券的特权提升了中国人的优越感 ‎24.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4万多项,外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200项,外汇额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反映出我国 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 B.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C.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 D.对外开放策略突出时序和区域 第II卷 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52分。第25题12分,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里的重要成分,是支撑祖国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力量对此认识的摘要。‎ 高骈(唐朝)‎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顾炎武(明清之际)‎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义和团运动 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收回利权运动 主张文明排外,通过“合法”手段并付出高昂代价收回部分路权。‎ 辛亥革命 孙中山提出“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国民革命运动 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中共提出了建立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还同美英帝国主义结成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 解读材料,从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等。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金融业务。‎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典当、票号等传统金融机构继续发展。外商在1845年将银行公司植入中国的通商口岸。清末,外国银行不仅经营对清政府的贷款、而且操纵中国外汇市场,直接控制了中国金融业。受西方证券的影响,1872年轮船招商局发行了首张公司股票。1896年光绪皇帝批准设立“亦中亦西”的中国通商银行,民族银行公司由此产生。1904年和1908年清朝借鉴英日等国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经验,设立了户部及交通两家国家银行。1903年后,清政府设立商部,对银行、保险立法,赋予商部兼管证券及保险的职权;规定户部为银行的监管机关。晚清的72年间,中国发生过13次较大的金融风潮。其中1910年上海发生金融危机,政府无力管理金融市场,社会陷入混乱。‎ ‎——摘编自孙建华《晚清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说明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金融业出现的新变化并对其评析。(1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 ‎——摘自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 材料二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1979年—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的积极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轻重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019届高二期中考试 历 史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从材料中的“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等信息来看,材料反映的是父系家长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和礼乐制,排除A、D项;材料没有反映土地制度,排除C项。‎ ‎【答案】B ‎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康王认为商朝灭亡是因为贵族官员以青铜作为礼器沉沦于酒,故西周青铜礼器“则以食器为重”,体现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B项正确。青铜器是贵重物品,贵族享有,不可能在西周时期成为日常用具,排除A。商周时期是青铜铸造的黄金时期,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而是强调周代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排除D。‎ ‎【答案】B ‎3.【解析】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俸禄,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故A正确;皇权的至高无上、郡县长官各司其职、疆域规模的扩大都不是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排除BCD。‎ ‎【答案】A ‎4.【解析】材料“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反映了对通判的讽刺,宋代设通判监督地方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故C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央集权的措施,而不是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度,故D错误。‎ ‎【答案】C ‎5.【解析】材料中说明奏折是官员享有的向皇帝上奏的文书形式,“皇帝亲自阅读之前是保密的”说明这种奏折有利于皇帝控制信息,D正确;杜绝了皇权的旁落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B中“全体官员上递奏折的权利”不符合事实,排除;C中消除说法绝对。‎ ‎【答案】D ‎6.【解析】从材料“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可看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弊端,也反映了柏拉图对民主制度弊端的担忧,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主制的弊端,没有体现出民主制的核心精神,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制的作用和基础,故BD项排除。‎ ‎【答案】C ‎7.【解析】罗马法从其开端《十二铜表法》就明确的规定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特别是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罗马法维护私有制的特征使得恩格斯说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故选B。罗马法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因为古罗马是奴隶制社会,故排除A项;CD项都是对恩格斯言论的片面理解,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答案】B ‎8.【解析】美国众议员是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的,底特律人口下降,即密歇根州人口下降,可能会影响密歇根州众议员的席位数量,故B项正确;美国的参议员每州两名,可见每州参议员的数量是固定的,不会因底特律的衰败而影响密歇根州参议院席位的多少,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候选人一般分别出自民主党和共和党,与某一个州人口的变化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由总统提名的,与某一州人数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9.【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896年”和“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作者由此发出的感慨,故C项符合题意。A项,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事件,故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1864年,不符合材料时间和信息,故排除;D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与材料诗句大意不符,并不与该诗的写作背景直接相关,故排除。‎ ‎【答案】C ‎10.【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英国就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故C正确,A错误;B是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排除;D是英国发动对中国侵略战争的客观影响,排除。‎ ‎【答案】C ‎11.【解析】注意题干“百姓”是“东家”,可知只有“主权在民”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12.【解析】根据材料“巴黎公社的部分会议采取公开的形式,将制定的各项决策都及时地刊登在公社主办的《公报》上”可知,巴黎公社这项措施有利于对自身权力的监督,C正确。材料未体现限制权力的集中,排除A。材料说的是巴黎公社将开会内容公布到报纸上,并未体现保障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排除B。现代民主思想的本质是主权在民、人民自治,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 ‎【答案】C ‎13.【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两部法律都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故答案为D项。《临时约法》没有体现人民民主原则,排除A项;《临时约法》规定的是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1954年宪法规定的是人民民主专政,排除B项;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临时约法》未能真正实施,排除C项。‎ ‎【答案】D ‎14.【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三大改造,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渡;1982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有三年多的时间,新宪法的颁布为经济建设明确了方向并提供保障。因此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1982年宪法没有改变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排除C项;两部宪法均没有总结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排除D项。‎ ‎【答案】A ‎15.【解析】从表格数据来看,苏联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额大幅下降,联系所学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可知,美苏之间的贸易关系趋于恶化。故A正确。从表格数据来看,苏联对西方国家的进口有较大提高,但出口变化不明显,难以说明西方国家持续扩大对苏贸易,排除B;C项“依靠”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只反映美苏之间的贸易状况,不能说明东西方分裂的格局日益明显,排除D。‎ ‎【答案】A ‎16.【解析】材料中说明欧洲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显然这是欧洲市场的需要,这种需要推动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和转变,A正确;官窑产品仍然是仅供官府和贵族使用,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这些产品都在官窑制作,更不能体现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C错误;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说法绝对,D错误。‎ ‎【答案】A ‎17.【解析】材料信息是古代种麦、豆等农作物的时节,这是精耕细作的表现,说明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区域农业,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两种农作物,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的行为,故C项错误。‎ ‎【答案】D ‎18.【解析】结合材料可知,1750年后,英国的总人口在呈现快速增长状态,西北部的人口开始超过东南部人口。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蒸汽机的应用,对煤炭需求变化导致的,B正确。英国城市化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排除A。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人口优势只不过是其中之一,排除C。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 ‎【答案】B ‎19.【解析】结合材料“1862年……‘改变以欧洲学术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各州开办以讲授农业和机械工艺知识为主的专门学院’”可知美国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需要大量技术人才,故A正确;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故B错误;此法案是为美国培养技术人才的,不是解决经济危机中的就业问题,故C错误;此时美国生产组织形式尚未出现变化,垄断组织尚未出现,故D错误。‎ ‎【答案】A ‎20.【解析】根据材料“洋布进口增加不如洋纱迅速”说明洋纱进口增多,使中国传统手工纺纱业遭到沉重打击,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洋布和洋纱进口情况,反映的是中国成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无法体现沦为列强原料产地,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发展机器纺织业,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洋布和洋纱的价格和进口情况,没有涉及土布的信息,排除C。‎ ‎【答案】D ‎21.【解析】从材料中的“若欲以工艺敌各国,此我所必能者也”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部分封建官员认识到工业富国强国的重要性。故C正确。依据材料“若欲以商务敌欧美各国,此我所不能者也”,说明清政府官员并不主张与外国展开商战收回利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体西用”主张,排除B;中国贫弱的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 ‎【答案】C ‎22.【解析】由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税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关税收入逐年上涨,说明中外贸易迅速发展,而这正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结果,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国主权的丧失,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故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故C错误。‎ ‎【答案】D ‎23.【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外国人到中国可用外币兑换“外汇券”,并到特殊的地点购买当时人民币无法购买的紧缺商品,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外汇券”的使用反映了当时我国物资相对匮乏,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无关;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并非所有商品都要凭票购买,表述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外汇券是外国人在华使用的,与提升中国人的优越感无关。‎ ‎【答案】B ‎24.【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对外开放。题意主要体现了我国引进技术和资金的内容,不能说明开放领域的深入,也没有体现公有制经济表现形式的变化,故排除A、B项;我国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是在90年代以后,故排除C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引进的技术和资金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说明对外开放突出了时序和区域,故选D。‎ ‎【答案】D 第II卷 ‎25.(12分)‎ ‎【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材料中反映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的表现。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比较古代与近代的爱国主义的时代变迁,也可以从近代不同时期爱国主义进行共性的提炼。由材料可见近代的爱国主义是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紧密联系,从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经验来看,爱国主义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 ‎【答案】论题例举:近代的爱国主义是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紧密联系,对于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要作客观、历史的评价,辨证地认识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经验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 示例:论题:近代国人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阐述:中国历史上不乏爱国主义的传统。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了中华民族面临的重大时代主题,爱国主义由此被赋予了时代烙印。甲午战后西方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义和团运动便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团结清政府抵抗外来侵略,掀起了近代史一次大规模的爱国反帝浪潮。帝国主义国家也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便让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反动,更加坚定了他们希望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实现民族、民主革命。于是便出现了材料中“孙中山提出:‘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小结:综上,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每次“救亡图存”时代背景的具体性,致使每一阶段人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不一。但无论有何不同,我们都能感受到近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26.(20分)‎ ‎【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可见典当业尤为发达;由材料“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可见资本相对雄厚;由材料“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可见经营主体来源广泛;由材料“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 ‘官银钱号’”,可见政府积极参与;由材料“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可以归纳注重协调行业内部各种关系。第二小问,可以从商品经济繁荣、当铺和钱庄发展、长途贩运推动票号发展和商业竞争加剧等因素作答。‎ ‎(2)第一小问,由材料“外国银行不仅经营对清政府的贷款、而且操纵中国外汇市场,直接控制了中国金融业”,可见中西金融机构并呈,外国银行占主导;由材料“清政府设立商部,对银行、保险立法,赋予商部兼管证券及保险的职权;规定户部为银行的监管机关”,可见金融监管从基本上无政府监理过渡到政府依法管理金融业。第二小问,要一分为二进行评析,首先要承认由于外国金融势力入侵导致我国金融业具有半殖民地特征。但是,中国近代新式金融发展推动经济近代化和金融近代化,为后来资本市场发展提供借鉴。‎ ‎【答案】(1)表现:典当业发达,且分布广泛;金融机构类型众多;政府积极参与。‎ 原因:商品经济繁荣,经济货币化的程度加深,商人自有资本不足,当铺家数增多;白银和铜钱的同时流通,产生兑换问题,带动钱庄发展;商品的长途贩运引起了资金异地划拨的需求,推动了票号发展;大型商帮的出现,商业竞争加剧等。‎ ‎(2)变化:金融机构方面,是中西并呈,外国银行占主导;金融监管方面,从基本上无政府监理过渡到政府依法管理金融业。‎ 评析:晚清金融近代化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开展;进程具有曲折性、复杂性;外国金融势力入侵并操纵中国经济命脉,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资本市场体制不健全,具有半殖民地特征。中国近代新式金融发展推动经济近代化;有利于抵制列强侵略;借鉴西方金融运行机制,为后来资本市场发展提供借鉴。‎ ‎27.(20分)‎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局的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等方面指出阻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 ‎(2)本题依据材料二“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改变原有的工业布局等方面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初步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等方面说明“一五计划”的积极意义。‎ ‎(3)本题根据材料三“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分析导致农轻重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1)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民族工业自己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下,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 ‎(2)特点: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 意义: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