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50 KB
  • 2021-04-19 发布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兰州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 ‎1.宗法制的实施使西周政治制度具有浓厚的 A. 神权色彩 B. 平等色彩 C. 血缘色彩 D. 民主色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故这项政治制度带有浓重的血缘色彩,故C项正确;宗法制没有体现出神权色彩,故A项排除;宗法制是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故BD项排除。‎ ‎2.前年热播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下列官职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是 A. 郡守 B. 御史大夫 C. 同平章事 D. 三司使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答案为B;郡守是郡的行政长官,排除A;北宋以通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简称为同平章事,C错误;北宋以三司使总理财政,D错误。‎ ‎3.国学大师钱穆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化家为国”,主要得益于 A. 颁布挟书律 B. 创立科举制 C. 海内为郡县 D. 汉承秦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世袭制度取消,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因此“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故答案为C项。A项与官制变化无关,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隋朝创立科举制,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郡县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单位。郡县制下对官吏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秦朝通过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血缘色彩浓厚的贵族政治。‎ ‎4.下列古代的职官或机构中,起到“分宰相之权”作用的是 A. 西汉的刺史 B. 北宋的参知政事 C. 明代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B ‎【解析】‎ 北宋的参知政事是分割宰相的行政权,B正确;A是监察地方官;C不属于分割宰相权力机构;D此时宰相已经不存在,排除。‎ ‎5.唐朝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导致其出现如此激动情绪的因素是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度 D. 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 科举考试之后获取功名的心情,故意C正确;A是西汉时期选官制度;B是魏晋时期选官制度;D属于中央中枢机构名称。‎ ‎6.明朝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清朝设置了军机处,二者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 皇权不可僭越 B.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相权逐渐削弱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内伺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B正确;A表述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不存在相权逐渐削弱的问题,排除C;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的是专制主义的问题,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详解】‎ ‎7.公元前399年,雅典公民墨勒图斯等三人起诉苏格拉底,“他是一个作恶而怪异的人,不敬国家所奉的神而宣传其他的新神,反对民主,毒害青年”。陪审团表决的结果认为苏格拉底有罪,判处死刑。由此可知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 A. 全民性 B. 公正性 C. 合法性 D. 盲从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雅典公民范围狭小,不包括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排除A;由于陪审员并没有专门知识,也没有长远眼光和全局视野,容易受情绪左右,容易受煽动家摆布,所以常常民主泛滥,带来盲从的弊端,从而使希腊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落,故排除B,选D;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合法性,排除C。‎ ‎8.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 法典明文公示,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制定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是古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它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权益不受贵族的损害,故D项正确;A项体现不出“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故错误;雅典梭伦改革中的《减负令》,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故B项错误;C项也体现不出“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故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的主要理由。A项和C项虽然正确,但是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故排除。‎ ‎9.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A. 光荣革命 B. 颁布《权利法案》‎ C. 形成责任制内阁 D. 进行议会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对王权进行限制,使其逐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被套上“紧箍咒”意即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权利法案》的颁布就是起到了此作用,B正确;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并未开始限制王权,A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是1721年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议会改革是对议会内部关系的调整,与限制王权无关,排除D。‎ ‎10.“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 德意志帝国 C. 美利坚合众国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 德意志帝国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国会只是点缀,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君主制度并赋予极大行政权,全部军政要职被容克地主包揽,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这都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故B正确。议会形同虚设与英国的政体不符合,在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排除A;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排除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属于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议会享有实权,排除D。‎ ‎11.英法德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因国情不同产生了方式上的巨大差异,但仍具有共性可循。下列属于各国民主政治共性的是 ‎①议会立法 ②元首选举 ③政党政治 ④分权制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综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英法美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共性是议会立法,各国实行的三权分立使各个权力之间实现分权与制衡,各国实行政党统治,①③④故正确;英国、德国的元首是世袭的,②不是三国的共性,错误。故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2.1844年,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茶叶的船队来到中国,它可以在下列哪些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 A. 宁波、上海 B. 杭州、福州 C 厦门、重庆 D. 苏州、广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实际上是在考查南京条约所开放的通商口岸,而完全符合南京条约所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只有选项A,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通商贸易城市 ‎13.鸦片战争后,中国上海的一个美国商人赤裸裸地对他的英国同行讲:“我们不反对你们,你们只管去捞取好处,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分享这些好处。”美国商人这么说的重要依据是 A. 关税商定条例 B. 领事裁判权 C. 内河航运权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D ‎【解析】‎ 片面最惠国待遇能让列强们侵略利益均摊、能让分享侵略所带来的好处,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关税商定条例、 领事裁判权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A、B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内河航运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获得的侵略权益,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分享这些好处”和片面最惠国待遇是吻合的。‎ ‎14.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的代表著作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海国图志》‎ C. 《四洲志》 D. 《资政新篇》‎ ‎【答案】D ‎【解析】‎ ‎【详解】《资政新篇》具有较为浓烈的资本主义色彩,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其中提出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故而选D;《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颁布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決土地问题为中心,A错误;《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排除B;《四洲志》是林则徐编辑,介绍世界五大洲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C错误。‎ ‎15.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体现出来的新时代的特点有( )‎ ‎①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②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要注意“时代特点”的含义,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正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从世界形势来看,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也就符合了时代的新特点。故太平天国新的时代特点是①④。‎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16.某学者称:“中国几千年来未有真正之外交机构,却在外来屈辱中实现了外交的真正转型。”这一转型指的是 A.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B.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清政府被迫划定租界 D. 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答案】A ‎【解析】‎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顺应了世界外交的潮流,是近代中国外交的真正转型,而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清政府被迫划定租界、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均属于屈辱的内容而非属于“外交的真正转型”,所以本题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7.《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 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 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 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权 D. 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反映列强侵华方式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说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故D项正确;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大多都有赔款,不能说明新阶段,故A项错误;B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C项与《马关条约》签订无关,应排除。‎ ‎18.汪康年在《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中道:“中国之言治者曰:以君治民而已。”这一现象结束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国民革命 ‎【答案】C ‎【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正确;A项是维护封建统治;B项没有废除君主专制;D项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废除。‎ ‎19.中共“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红船时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这里的红船所纪念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井冈山会师 C. 南昌起义 D. 共产党诞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后称红船)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故答案为D;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排除A;BC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 ‎20.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讲的“弱国当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条约》”。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 五卅运动爆发 B. 新文化运动开始 C. 五四运动爆发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你看顾维钧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条约》 ”可知, 本题的事件指五四运动,故正确答案选B。 ‎ ‎【名师点睛】五四运动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21.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考验,在实践上为中国大革命找到正确途径的是 A. 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B. 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C.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D.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答案】B ‎【解析】‎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实践中找到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故答案为B项。八七会议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还未找到正确道路,排除A项;C项是这条道路具体内容的表现,排除;南昌起义也未能明确这条道路,排除D项。‎ ‎22.会议决定: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这一决定出自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八七会议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文字“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可知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这符合遵义会议的内容,故B正确;中共一大宣告中共的成立,不符合题意,排除A;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八七会议内容,排除C。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3.“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神兵降,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牵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A.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 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C. 八路军挺近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腊子口”“六盘山”“陕甘军民”“征师”“吴起”等关键信息,反映了红军的长征和胜利,故B项正确;A项是国共合作,并未到达陕北,故排除;抗战时期八路军深入敌后进行武装斗争,故C项错误;D项说的是解放战争的情况,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中的“腊子口”“六盘山”“陕甘军民”“征师”“吴起”。‎ ‎24.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指 A. 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 B.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C.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井冈山会师成立了第一支红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指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为C;A是在江西瑞金,B是遵义会议内容,都不是在井冈山,排除;广州起义后成立第一支红军,D错误。‎ ‎25.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文告》中提到: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毛泽东意在强调 A. 解放战争已胜利结束 B. 政治斗争比军事斗争更加重要 C. 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D. 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政策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可知毛泽东强调敌人不会自行消灭,还会继续存在,因此还应该将革命进行到底,C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比较,因此得不出两种斗争方式的地位高低,B不正确;D与史实和材料不符。‎ ‎2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19年五四运动,②是1935-1948年,③是1927年,④是1934-1936年,因此正确顺序是①③④②,所以答案选C。‎ ‎27.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 B.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 渡江战役,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D. 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于1947年,与材料“1949年4月”不符,故A错误;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与材料“1949年4月”不符,故B错误。根据材料“1949年4月”、“金陵”,可知该事件是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故C正确;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与材料时间、地点不符,故D错误。‎ ‎28.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其中抗日战争期间制造的最大惨案是 A. 南京大屠杀 B. 旅顺大屠杀 C. 潘家峪惨案 D. 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制造的最大惨案是南京大屠杀,故A项正确;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发生的,故B项排除;C项是抗战时期日本制造的惨案,但不是“最大惨案”,排除;D项是抗战时期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策,排除。‎ ‎【点睛】“抗日战争期间制造的最大惨案”是解题的关键。‎ ‎29.“此战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本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政’‘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战是 A. 太原会战 B. 淞沪会战 C. 百团大战 D. 武汉会战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材料中给出的关键信息:“主动进攻”、“华北”等,我们可以得知,这场战役是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B、D选项都是正面战场的战役,都不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战役,故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材料中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主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打击日军的战役很少,取得很好效果的只有百团大战,由此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详解】‎ ‎30. 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B. 抗战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C.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 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诗句和选项,结合所学史实,抗战胜利后中国并没有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独裁方针,国共双方又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新中国才艰难成立,A项表述错误,答案为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的掌握和理解,包括抗战胜利后关于解放战争的史实,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史实。‎ 二、材料题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古老东方(封建制度)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 ‎ 中国革命战争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1935年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在‎1937年8月7日的国防会议上,国民政府决定开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的战略”。蒋介石这时亦认为,“倭寇要求速战速决,我们却要进行持久战、消耗战。”‎ ‎——《先总统蒋公全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政治原因,并从近代化角度说明为何“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3)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形成两种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 ‎【答案】(1)原因:落后的中国封建制度难于对抗先进的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或者答“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功绩: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3)原因:甲午战争:①清政府战略错误;②统治腐败;③没有广泛地动员民众。‎ 抗日战争:①有正确战略的指导;②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的抗战;③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可知,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制度的落后,即落后的中国社会制度难于对抗先进的英国社会制度的进攻。“关于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解,应该考虑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最重要的变化是社会性质的变化,还有社会主要矛盾的及革命任务的变化,还有新思想的萌发。总之鸦片战争使中国人从经济生活到思想觉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3)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 结果完全不同,主要原因从两次战役的领导策略和是否发动群众来分析。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战略的错误,没有广泛的群众支持同时政治腐败,策略失当,最终失败。而抗日战争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坚持持久抗战,并且有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所以最终取得胜利。‎ ‎32.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主要职能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答案】(1)制度:图一:三公九卿制;图二:三省六部制;特征:皇权至上。‎ ‎(2)变化: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改革: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朝代:清朝;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4)趋势: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解析】‎ ‎【详解】(1)制度:由图片信息可知,图一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二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特征是皇权至上。‎ ‎(2)变化:图三表明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改革: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朝代:图四是军机处,设立于清朝;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4)趋势:综合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君权和相权的发展演变,演变的趋势是: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