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21 KB
  • 2021-04-19 发布

安徽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卷(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绝密★ 启用前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五)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 全卷满分 30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为了巩固西周政权,周公东征,摧毁商殷及其同盟淮夷的残余势力后,又在全国要冲大 封同姓、异姓和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当时受封奴隶主贵族及其所率领部族进入广大 占领区后,首先建立军事据点。这说明分封 A. 强化了西周政治认同 B. 传播了西周先进文化 C. 牢固了血缘贵族同盟 D. 具有武装部落殖民性 25.汉代的军队中,蹴鞠继承了战国时齐国军队的游戏传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述 大将军霍去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蹴鞠,事多此类。"东汉时 期,文史家李尤还曾写了首《鞠域铭》来描述蹴鞠比赛的状况。据此可知,蹴鞠 A.提振了军队的士气 B. 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源于军队中的游戏 D. 使平民群体移植到上层 26.下表为唐代谏官制度的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A. 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 B. 实现了监察制的全覆盖 C. 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 D. 固定为专职的监察机构 27.嘉靖初年,在广东、福建、浙江设立市舶司,掌管海路以东日本、琉球等国的贸易。清 代则改由地方督抚管理朝贡事务∶"外裔入贡,由部复准,行文该督抚填给勘合,于该省同 知、通判中委派一员,伴送来京。"材料表明 A. 海外贸易的网络初现端倪 B. 政府重视地方间的互动 C."闭关"政策受到质疑 D. 朝贡贸易体系不断完善 28.甲午战争时期,日军击沉了受雇为清军运兵的英国商船,这就是"高升"号事件。事件发 生后,日本通过贿赂,收买等手段,换取西方通讯社路透社对己方的回护,其中英国权威人 士韦斯特莱克公开表示∶根据国际法,'浪速'是对的。英方几乎全盘接受了日本"无错"的观 点,并裁定∶"高升"号为交战国执行任务,日军有权扣留或击沉它,赔偿改由清政府承担。 这表明 A. 清政府不深谙近代外交 B. 日本擅于运用国际媒介 C.清政府殖民化程度加深 D. 历史解释需要多元化 29.1919 年,在整个巴黎和会期间,北洋政府在山东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对德和约问题上,前 后主张经过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变化过程。由于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地位极为脆弱, 竞至于无力对签约问题作出任何决定。材料旨在说明巴黎和会中国拒签和约 A. 呼应了民众觉醒浪潮 B. 源于中国分裂型政治 C. 外交家自身的决断性 D. 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 30.1941 年 3 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租借法案》,但 4 月蒋介石向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抱怨, "按此项借款,华盛顿已于 3 月公布,然迄今未见签字"。1941 年 5 月美国即宣布《租借法 案》适用于中国。这反映了美国对华态度的转变 A. 受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影响 B. 适应了中国国际战场的物资需要 C. 得益于中国抗战的巨大贡献 D. 从根本上上保证 了抗战的胜利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结合苏联扫盲教育的经验,在农村开展扫盲教育。内容 与群众紧密相连,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弹性学习机制,取得很好效果。这表明当时扫盲教育 A.与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 B. 完全照搬苏联教育模式 C. 体现优先发展教育思想 D.培养了大批高精尖人才 32.在雅典,由公民中抽选的官员确定每年戏剧节所上演的剧目,并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 任戏剧制作人。而且,表演的内容常常同城邦及其公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如阿里斯托芬 的《阿卡尼亚人》就表达了雅典同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战争态度。雅典的这些做法 A. 奠定了公民政治的基础 B. 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征 C.增强了城邦的公民意识 D. 拓展了民众的文化空间 33.下表是近代西方经济政策演变示意图,对此表认识最合理的是 A. 自由主义政策推动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 凯恩斯主义不能缓和经济危机的破坏 C.经济政策的调整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 D.经济政策频繁调整不利于经济发展 34.下图是 1754 年美国创作的的一个旗帜∶图中文字为,加入我们,或者灭亡(Join,or die) 旗帜,画面中蛇的身体被分为八段,意指八个殖民地,也在向人们宣扬一个联合体的概念。 这说明 A.民众对殖民政策的强烈不满 B.动员民众确立共同体观念 C.美国独立意识成为普遍共识 D.邦联体制成为南北州共识 3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国际组织相继成立,如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些 组织广泛地介入和影响着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事务,使得成员国在调整这些经济事务上的 自主权受到了限制。由材料可知,国际组织 A.都是政府间的组织 B. 干预了成员国内政 C. 拥有权力利于全球经济发展 D. 权力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 题~第 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 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各种金融机构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钱庄和山西票号。钱庄不仅 家数众多,而且有一套信用手段,能够在流通领域里起促进商品交换的作用。钱庄生意或买 卖豆、麦、花、布。票号在资本上是商业资本的转化,商品的贩运与买卖,也需要资金的划 拨与调剂。票号经营的汇兑业务,开始时是以商业个人为对象,政府机关的汇款则是后来的 事。票号运用分支号众多的优点,不需要往返运现。票号放款的利率也不高。 ——摘编自洪霞管《略论山西票号上海钱庄的性质和历史地位》 材料二 1910 年 6 月,国际橡胶股票行情暴跌,在泸橡胶公司、外国银行也深受影响。…… 1910 年 9 月,清政府按照惯例要上海方面从源丰润等庄号提取 190 万两"泸关库款",用以 支付当年到期的"庚子赔款"。上海道台蔡乃煌上奏请求暂不从源丰润等钱庄中提款,改由大 清银行垫付"庚子赔款"。按照奏折的性质,蔡乃煌的奏折交度支部处理。度支部侍郎与蔡乃 煌素有嫌隙,指使江苏巡抚参奏蔡乃煌。蔡乃煌被革职后一度申辩,但遭军机处斥责,羞愤 之下,一举从源丰润等钱庄提回款项 200 多万两以交还政府,源丰润当即倒闭,受此影响 1910 年上海倒闭歇业的钱庄达到 48 家,亏欠款总额 1933 万两。 ——摘编 自闵杰《清末的"橡皮风潮"∶政府昏庸指令引发全国大恐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海钱庄和山西票号的特点,并指出钱庄和票 号的作用。(1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钱庄倒闭歇业出现的原因。(9 分)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宗教改革思想在法国早已有所传播。在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之前,法国的一 些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就已萌发"回到圣经上去"的共同愿望。1508 年,勒费弗尔·德 埃塔普尔发表了一篇呼吁书,提出阅读《圣经》原文。勒费弗尔认为,罗马教廷指定的拉丁 文译本已使《圣经》面目全非,因此需要进行努力,还《圣经》以本来面目。几年后,勒费 弗尔先后翻译、出版了《圣经》和《保罗书信》的拉丁文新译本。在《保罗书信》的注释中, 勒费弗尔已提出因教得救的思想,否认圣餐的实体转换说。19 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米什莱 更是如是写到∶"在路德前 6 年,可敬的勒费弗尔·德·埃塔普尔已经在巴黎宣讲路德主义。 " 这一时期,路德的思想已在法国迅速传播开来。在这一过程中,印刷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国王开始时对新教的宽容态度也至关重要。起初,法王法兰西斯一世 对宗教改革思想颇感兴趣。特别是加尔文思想登陆法国后,更好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 发家致富,在政治上参与执政的愿望,故深受法国广大资产阶级的拥护。 —吕一民《法国通史》(节选)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围绕宗教改革主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 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 分)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 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宋代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军与厢军,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不再从事其他职业。军 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的私兵化性质,在宋代以后的历代各朝,也 相仍不改。此外,为防止三衙将帅重演"陈桥兵变"的政变闹剧,宋代把握兵权、调兵权与统 兵权分开,从而实现了领导机构的多元化。宋代还实行"更成法",禁军少曾在京,常分番往 缘边及诸路电驻驻泊,三年一替,更出迭入,使之均劳逸,知艰难,识战斗,习山川。在兵 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驻守京城的主要是殿前诸班,是属于禁军中最精锐的部 队,战斗力最强。宋代兵制改革当然为赵宋皇室消除了腹心之患,有利于长治久安。更重要 的是,兵制改革结束了晚唐以来长达二百多年的藩镇并立、割据风行、武夫作乱、兵疑连年 的混乱局面。 ——摘编自张其凡《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兵制改革的影响。(9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向前推进,一些国际机构便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为以后 新的主权国家政府之间的常设国际组织的成立和运作奠定 了基础。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都认为,"欧洲协调"已崩溃,应建立一个国际 常设组织来防止战争爆发。 1 月 8 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战后和平的"十四点"原则,其中他特别强调最后一点— —"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 的国际联盟"。这一主张在欧洲引起强烈的反响。 1920 年 1 月 20 日,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国联成立时只有 44 个成员国,后来 增加到 63 个。社会主义苏联被排除在国联之外,美国因为自身原因未参加国联。 国联成立后,主要面临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二是处理世界经济、 卫生、社会方面的问题。战后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国联同时也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 成为他们维持霸权的工具。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法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抛弃了 国联的基本原则,纵容法西斯侵略严重损害了国联威信。国联自身的一些缺陷也逐渐暴露了 出来,在一系列国际争端的处理上留下了不光彩的历史记录。 ——徐 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联在后来会"在一系列国际争端的处理上留下了不 光彩的历史记录"。(9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唐甄(1630—1704),清初著名思想家,对旅游有独到见解。他在《潜书·善游》 篇中指出"陟高山"游长川",乃"人情之所乐"。他还以古代帝王贤者旅游的事例论证旅游与 政事可以统一,认为帝王可以通过巡游,在欣赏原野之旷和山川之色的同时,了解民情,察 吏奸倭,这符合人性的需要。鉴于后世的人们用因游败乱的例子反对一切旅游,他强调∶" 人见太康游而有穷拒河,穆王游而淮徐作乱,遂谓败德之事莫过于游。夫二君荒淫昏髦,先 自败德矣。"在"粒粒皆辛苦"的传统农业社会,旅游常被作为一种能够涣散人们意志的幽灵 而遭排斥。而唐甄的旅游观,是在市民阶层兴起和大众文化产生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中, 形成的一种具有近代倾向的旅游观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转型的某种趋向。 ——摘编自谢贵安《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 (1)根据材料,指出唐甄旅游观形成的时代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甄旅游观的意义。(6 分) 历史部分(五) 24.D 联系材料中的"摧毁商殷及其同盟淮夷的残余势力"、"新占领的东方"、"建立军事据点" 等信息可知,周初的分封是一种武装驻防事业,其目的主要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 征服的各族人民,实际上它具有武装部落殖民的性质。故选 D 项。 25.B 依据材料中"蹴鞠继承了战国时齐国军队的游戏传统"、"描述蹴鞠比赛的状况"等信息说 明,蹴鞠群众基础广泛,在民众和群众中基础广泛,故选 B 项;A 项与材料无关;C 项错在源 于;蹴鞠流行的方式,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 26.D 结合材料中的"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扰其吏人,应是州县常务,事非损益者,使人更 不干预"(不能干预地方事务)、"提出意见"等信息可知,御史是专职的监察机构,官员的主 要职责是纠举和弹劾百官 ,也包括对各行政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出现了专职化倾向,故选 D 项;权力划分明晰,没有越权,异变与表格不符,排除 A 项;B 项错在全覆盖;材料不能显示 分权三省六部制,排除 C 项。 27.D 结合材料中的"设立市舶司,掌管海路以东日本、琉球等国的贸易"、"则改由地方督抚 管理朝贡事务"、"伴送来京"等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政府在官方操控的朝贡贸易中起到了 主导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中,都有专门负责管理朝贡事务的衙署。朝贡贸易体系 不断完善,故选 D 项;海外贸易网络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A 项;材料涉及的是朝贡贸易机构 的变迁,而不是地方互动,排除 B 项;"闭关"政策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D 项。 28.B 结合材料中"根据国际法,'浪速'是对的"、"日军有权扣留或击沉它,赔偿改由清政府承 担"等信息可知,在战争前日本动员了外国媒介,并通过混淆是非制造了对中国不利的国际 舆论,故选 B 项;材料不涉及清政府动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史实,排除 A 项;殖民化程度与材料 信息无关,排除 C 项;材料只涉及一种历史解释,多元化错误,排除 D 项。 29.B 结合材料中"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地位极为脆弱,竟至于无力对签约问题 作出任何决定"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政治上的分裂局面造就了主事人 的缺席,从而为拒绝签字创造了条件,故选 B 项;A、C、D 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30.C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是以 1942 年 1 月《联合国宣言》的发表为标志的,因此 A 项 错误。中国国际战场的开辟是在 1942 年以后,因此 B 项错误;由于中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 加之美日矛盾逐渐突出,因此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态度,C 项正确。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 保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因此 D 项错误。 31.A 根据材料"内容与群众紧密相连,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弹性学习机制"等信息可知,正确 选项为 A 项。根据材料"国家结合苏联扫盲教育的经验"内容与群众紧密相连,并采取灵活 多样的弹性学习机制"等信息可知,扫盲教育没有完全照搬苏联模式,故 B 项错误。教育优 先发展思想是邓小平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胡 C 项错误。扫盲教育培养不了大批高精尖 人才,故 D 项错误。 32.C 结合材料中"由公民中抽选的官员确定每年戏剧节所上演的剧目"、"演的内容常常同城 邦及其公民群的利益密切相关"等信息说明,雅典城邦通过这种方式让公民更多的关注城邦 政治、参与城邦政治,培养了公民的集体意识,也增强了公民意识,故选 C 项;A 项于梭伦 改革相关;B 项只是参与戏剧的一种形式;依据材料中"每年戏剧节"信息判断出"拓宽""不成立, 排除 D 项。 33.C 由图表可知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政策是不同的,说明经济政策的调整 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故 C 项正确;A 项错在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指的是工业 革命前;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国家调控方式缓和供需矛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危 机的破坏,故 B 项错误;事实证明政策的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D 项不对。 34.B 结合材料中"图中文字为,加入我们,或者灭亡"、"宣扬一个联合体"等信息可知,英国 改变对北美殖民地的政策,先后出台一些税收法令,以加重对北美人民的剥削,因而引起北 美人民的不满,开始独立的 13 个州认识到走向联合的重要性,故选 B 项;民众情绪与材料 信息无关,排除 A 项;C 项错在普遍;D 项体制与材料信息无关。 35.C 国际组织既有政府间也有非政府间组织,故 A 项错误。国际组织虽然获得成员国部分 主权的让渡,但还无权干涉成员国的内政,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 展,各种国际组织相继成立"广泛地介入和影响着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事务"等信息可知国 际组织介入经济事务,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国际组织的权力得 到了世界各国认同,故 D 项错误。 41.(1)钱庄特点∶数量多;重信用。(每点 2 分,4 分)票号特点∶分支众多;针对对象由个 人到政府(范围不断扩大);利率不高。(6 分)作用;推动手工业发展;推动商业发展;降低成 本。(每点 2 分,答 3 点得 6 分)(2)原因∶受国际金融的影响;自身资金不足;庚子赔款的 支付;政府昏庸指令;官员缺乏近代金融观念;官员缺乏大局观,公报私仇;民众投机过度。(每 点 2 分,答 4 点得 9 分) 42.示例∶论题∶法国的国情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发展。(2 分)阐释∶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 得到传播,法国的宗教改革家们宣扬回归圣经原典、阅读《圣经》原文、翻译出版《圣经》, 这些说明法国宗教家们已经关注信徒对教义的直接理解,信徒自己把握信教和救赎的自主权, 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4 分)另外,罗马天主教廷拥有大量地产,出售赎罪券敛财,激 起了各阶层的不满。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扩大政治经济权益,宗教 改革为法国广大资产阶级所拥护,加之印刷业的进步、某些国王等封建主的支持等,法国的 宗教改革获得很大发展。(4 分)总之,法国的人文主义传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 的成长和科技进步,有利于宗教改革的开展,是时代变革在思想领域的表现。(2 分) 评分标准∶ 一等∶(10~11 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 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9 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 完整,表述清楚。三等∶(0~4 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 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45.(1)特点∶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直属于皇帝个人,私兵化;领导结构的多元化;强干弱 枝、内外相维。(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得 6 分) (2)影响∶结束了晚唐以来长达二百多年的藩镇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大大加强 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长治久安,为两宋时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的进步与稳定、文化的 昌盛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但造就了北宋内外相制和守内虚外、冗兵、冗官和冗费,为其积贫 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埋下了祸根。(每点 3 分,其中积极影响 2 点,消极影响 1 点,答出 3 点 得 9 分) 46.(1)工业时代深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欧洲人民渴求和平;战后美国披上合法 外衣,争夺世界霸权。(每点 2 分,共 6 分) (2)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法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抛弃了国联的基本原则,纵容 法西斯侵略,严重损害了国联威信;被少数大国操纵成为保持自身霸权的工具;缺乏部分大国 的参与;国联自身制度的缺陷;受到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每点 3 分,任答 3 点得 9 分) 47.(1)封建制度趋于衰落,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程朱理学僵化, 束缚人性。(9 分)(2)有助于冲破封建理学思想的束缚,强调人的本能,反映了市民阶层 的思想觉醒;是重构人性论体系的尝试,具有明显的文化转型特征。(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