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1-04-19 发布

安徽省芜湖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芜湖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 四校联考历史试卷 命题学校:南陵中学 繁昌一中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大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 ‎2、《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3、中国古代法家传统表现为“制度变革的进步史观”“ 中央集权的国家主义”和“垂法而治的法治主义”。这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是 A.制度变革 B.国家统管 C.富国强兵 D.改革创新 ‎4、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大一统”的主张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天人感应”学说 D.“三纲五常”学说 ‎5、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D.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6、下表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有关言论。据表可知,这些思想家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唐甄 ‎“天子之算,非天帝之大神也,皆人也”“世无君矣?岂有臣乎”‎ A.对传统封建政治做了反思 B.描绘了民主政治的蓝图 C.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弊端 D.主张限制君权扩大相权 ‎7、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 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8、《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9、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外来冲击推动近代中国转型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中西方近代化道路趋向一致 ‎10、“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 C.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D.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11、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 A.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 B.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12、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 B.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C.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D.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 ‎13、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 A.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 B.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4、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反差表明 A.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 B.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 C.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 ‎15、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提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邓小平将该教育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了升华,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邓小平的“升华”是提出了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教育要面向世界的方针 D.“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6、有学者评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 ‎ A、体现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B、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C、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 D、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 ‎17、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 A.人应该无条件服从法律 B.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C.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 D.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 ‎1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 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1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20、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A.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C.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D.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21、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2、在某一历史时期,欧洲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A.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反对封建制度 B.表现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 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批判社会罪恶 D.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3、美国史家帕尔默说:“人们阅读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或者使用古怪的标点符号;听被称作无调性的音乐,还故意制造嘈杂和不谐和的效果;热衷于研究抽象的或者‘非写实的’绘画和雕塑,对它们艺术家本人往往不安上标题。”与上述艺术倾向最契合的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 C.《约翰·克利斯朵夫》 D.《格尔尼卡》‎ ‎24、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90年代以来其在全球票房的分成高达 ‎60﹪以上。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A.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D.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大题包括25题、26题、27题,共52分。‎ ‎25、(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6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6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成果的累积上,其中在人类物质文明的累积中,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的累积和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都是思想解放先导作用的客观成果;而在人类精神文明的累积中,人类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社会风尚乃至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进步,也直接导源和得益于思想解放的促动作用。可以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以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创新为先导的。正是由于思想解放所导致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创新和转型。‎ ‎——刘相等《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18分)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应用。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清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以来西方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上产生重大进展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以后中国同西方在科技发展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简析其原因。(10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