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 KB
  • 2021-04-18 发布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 9 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1.[2017·浙江模拟]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 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 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 D.关汉卿 答案 C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为豪放派代表,词风豪放雄壮,故 A 项错误;辛弃疾也为豪放派,故 B 项错误;柳永为婉约派代表, 词风婉约细腻,故 C 项正确;关汉卿为元朝著名杂剧作家,故 D 项 错误。 2.[2016·临沂高二检测]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 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多姿多彩的风情。下列作品能体现 出作者经历时局动荡之后显露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 色彩的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答案 B 解析 A 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 两项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都无法体现忧患意识,排除。B 项杜甫的 诗描述了国都沦丧、城池沦陷、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情景,反映了 诗人遭遇安史之乱后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 3.“其作品往往以帝王游猎为题材,极力描写皇家苑囿的广阔、 林木的繁盛、禽兽的众多、游猎场面的壮观以及音乐美女之盛。”这 里评论的文学体裁是( ) A.原始歌谣 B.骚体 C.唐诗 D.汉赋 答案 D 解析 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宏大的场面,这与汉赋的创作 风格相一致。 4.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认为,某词作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乎尘埃 之外”。该作者应是( )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李清照 答案 C 解析 宋词风格有婉约、豪放之分,而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创 者。题干材料明显反映了词风由婉约转向豪放,故 C 项符合题意。 5.元散曲是元代流行的新诗。“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 晓事倒有人夸荐”,此例典型地说明了元散曲的特征是( ) ①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 ②语言通俗易懂 ③句子长短不受 规范 ④表现形式生动活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散曲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据此可知,本题选 D 项。 6.胡适曾这样评价一部小说:“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 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这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答案 C 解析 抓住“变幻恍忽”“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四部小说的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故 C 项正确。 7.一生常在吴地走动的李白,雄豪浪漫,他的金陵怀古诗却呈 现出力疲神软的迹象,多叹惋,也多感伤,没有了盛唐时的那种一飞 冲天的浩气,也是可以用“气骨顿衰”来形容的。怀古诗的兴盛 ( ) A.反映了诗人诗风的变化无常 B.折射了安史之乱后时代环境 C.仅与诗人特殊人生经历相关 D.预言唐朝即将由盛转衰命运 答案 B 解析 诗人的诗风与其个人经历和时代环境相关,排除 C 项; 怀古诗的兴盛跟时代有关,李白面对六朝遗迹,抒写兴亡之感,暗合 安史之乱中两京残破的景象,B 项正确。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 转折点,A、D 项不符合题意。 8.[2016·郑州二模]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 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 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 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答案 B 解析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出现在明清时期,故 A 项错误;宋 代理学弥补先前儒学的不足,提出世界本原是天理,更加思辨化。反 映在文学上使得“宋诗写得深奥含蓄”,故 B 项正确;宋代商品经 济的空前繁荣,应该带来宋词的世俗化,故 C 项错误;宋代租佃契 约关系与宋诗的深奥含蓄无关,故 D 项错误。 9.[2017·长沙模拟]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 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 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 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 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答案 D 解析 元朝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表现是设立行省制,材料中没有 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讲述莺莺与张生反对封建伦理束缚, 要求自由相爱,没有涉及婚姻家庭制度,故 B 项错误;元代商品经 济空前发达不符合历史史实,故 C 项错误;元朝时理学为封建统治 思想且日益固化,强调社会伦理纲常,因而材料中莺莺与张生自由相 爱并进行抗争,体现要求摆脱理学束缚的愿望,故 D 项正确。 10.[2016·阳泉二模]《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题材差别很大, 一属历史演义,一属英雄传奇;其主人公,一是帝王将相,一是绿林 豪杰。然而,明朝人熊飞和杨明琅将二者予以合刻,题曰《英雄谱》, 认为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即( ) A.意主忠义,旨归劝惩 B.区别尊卑,明确等级 C.谄媚于上,以邀荣宠 D.修身齐家,治平天下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题曰《英雄谱》”可知,熊飞和杨明琅对两部 小说的主人公从道德层面加以肯定,宣扬其忠义豪杰,起到一定的教 化作用,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一是帝王将相,一是绿林豪杰”“创 作宗旨是一致的”可知,熊飞和杨明琅并非强调等级秩序,故 B 项 错误;《三国演义》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并不体现谄媚于上,以邀荣宠,故 C 项错误;《水浒传》描写北宋末 年以宋江为首的 108 位好汉在梁山起义的故事,不体现修身齐家,治 平天下,故 D 项错误。 11.梁启超:《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公元前 11~前 6 世纪的重要资料 答案 D 解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 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公元前 11 世纪~前 6 世纪)。 12.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 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 “新文化”。这种“新文化”( ) A.追求气势,浪漫神秘 B.注重铺陈,追求神韵 C.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 D.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 与贵族文化相对的应该是市民文化,故 C 项正确。A、B 两项不符合市民文化的特点,故错误;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资本主义 萌芽,早期资产阶级是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故 D 项错误。 13.[2016·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宋元 明清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 特点 神通广大,追 求个人享乐, 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为到 诚心向佛 不畏强权,敢 于抗争 斩妖除魔的正 义化身,向现 实妥协的悲剧 代表,叛逆不 羁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 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 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上表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 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 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示例)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 受转变为诚心向佛。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 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 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 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 (任答两点即可) 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 解析 第一小问差异,一要注意题目“两个相邻的时段”,可以 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 二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均可。第二小问论述,注意“艺术 形象的时代性角度”,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做一个总结。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茞;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 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 其文学作品的体裁及其作者。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 他的代表作。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哪些不同的时 代特征? 答案 (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 (2)特色: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代表 作:《离骚》。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 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 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 的悲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内容。第(1)问通过材 料本身的特点和作者就可以作出判断;第(2)问屈原诗歌的主要文学 特色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文学是社会的反映,不同的生 活环境造就了两人不同的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