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7.50 KB
  • 2021-04-17 发布

【生物】湘赣粤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湘赣粤名校2019-2020学年 高一(11月)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 HIV同时含有DNA和RNA C. SARS病毒能在细胞外生长繁殖 D. 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答案】A ‎【解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正确; ‎ B、HIV只含有RNA一种核酸,B错误;‎ C、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只能在活体中寄生,故SARS病毒不能在细胞外生长繁殖,C错误; ‎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错误。‎ 故选A。‎ ‎2.下列物质彻底水解产物的种类完全不相同的是 A. DNA和4种脱氧核苷酸 B. 淀粉和麦芽糖 C. 肝糖原和纤维素 D. 乳糖和蔗糖 ‎【答案】D ‎【解析】淀粉、肝糖原和纤维素都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蔗糖都是二糖,乳糖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其四种脱氧核苷酸也可以彻底水解成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 ‎【详解】A、DNA和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A正确;‎ B、淀粉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彻底水解的产物也是葡萄糖,B正确;‎ C、肝糖原和纤维素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C正确; ‎ D、乳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D错误。‎ 故选D。‎ ‎3.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酵母菌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 细胞核 B. 核糖体 C. 叶绿体 D. 溶酶体 ‎【答案】B ‎【解析】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是亚显微结构。‎ 真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病毒 大小 较小 较大 最小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无 细胞核 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无 细胞质 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无 遗传物质 DNA DNA或RNA 举例 蓝藻、细菌等 真菌,动、植物 HIV、H1N1‎ ‎【详解】颤藻是蓝藻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二者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和核糖体,故在二者细胞中都可通过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是核糖体,B正确。故选B。‎ ‎4.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组成水生动物、人体细胞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 A. O、N、H、Ca B. O、Ca、P、Mg C. C、O、N、H D. C、Fe、Ca、P ‎【答案】C ‎【解析】1、细胞中的元素有20种,其中基本元素:C、H、O、N(90%);大量元素有C、H、O、N、P、S(97%)K、Ca、Mg等;微量元素:Fe、Mn、B、Zn、Mo、Cu等;最基本元素:C,占细胞干重的48.8%;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下图为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的左图为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由图为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不难看出鲜重中占比最多的四种元素是O、C、H、N;干重中占比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O、N 、H。‎ ‎【详解】由分析可知: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组成水生动物、人体细胞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O、N、H,C正确。故选C。‎ ‎5.蘑菇、乙肝病毒、大肠杆菌依次属于 A. 植物、病毒、原核生物 B. 植物物、 细菌、原核生物 C. 真菌、病毒、 原核生物 D. 细菌、病毒、原核生物 ‎【答案】C ‎【解析】‎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病毒 大小 较小 较大 最小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无 细胞核 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无 细胞质 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无 遗传物质 DNA DNA或RNA 举例 蓝藻、细菌(大肠杆菌)等 真菌(蘑菇),动、植物 HIV、乙肝病毒 ‎【详解】蘑菇属于大型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乙肝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是病毒;大肠杆菌是细菌是,属于原核生物,C正确。故选C。‎ ‎6.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般而言,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 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C. 植物的成熟叶比幼嫩叶面积大,因此水的百分含量也高一些 D. 干旱地区植物肥厚的肉质茎或发达的根系都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特征 ‎【答案】C ‎【解析】1、生命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水,干燥的种子必须吸足水才能萌发,人的胚胎也要浸润在羊水中发育,沙漠里的仙人掌身如此干旱的环境,它那肥硕的变态经中仍储存着大量的水分。‎ ‎2、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化合物,一般来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别,一般为60%到90%,水生生物的含水量大于陆生生物,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也不同,幼儿身体的含水量远远高于成年人身体的含水量,植物幼嫩部分比老熟部分含水量更多。‎ ‎3、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 ‎【详解】A、一般情况下,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 B、水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B正确;‎ C、植物的成熟叶比幼嫩叶中水的百分含量要少一些,C错误;‎ D、干旱地区植物肥厚的肉质茎能够贮存大量的水分,满足自身对水的需求,发达的根系能够使植物吸收土壤深层的随分,这都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特征,D正确。故选C。‎ ‎7.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核酸由C、H、O、N、S元素组成 B.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C.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D. 核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  元素组成   ‎ C、H、O、N、P 分类 ‎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 ‎ 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成分  磷酸 五碳糖 碱基 ‎ H3PO4  ‎ 脱氧核糖 ‎ 核糖 ‎ A、G、C、T ‎ A、G、C、U  ‎ 功能   ‎ 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  ‎ 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存在  ‎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详解】A、由分析可知:核酸由C、H、O、N、P元素组成,A错误; ‎ B、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B正确;‎ C、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C正确; ‎ D、核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实现了对生命活动的控制,D正确。故选A。‎ ‎8.下列不属于生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A. 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B. 作为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 作为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 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答案】C ‎【解析】‎ 结构 元素组成 C、H、O、N,有的含有P、S、Fe、Zn、Cu、B、I等 单体 氨基酸(约有20种,必需氨基酸8种,非必需氨基酸12种)‎ 化学结构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结构特点 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式极其多样的 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特异性和功能多样性 ‎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酶; 3. 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4. 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5. 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 ‎【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故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A正确;‎ B、蛋白质可以作为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B正确;‎ C、糖类是细胞内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C错误;‎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是蛋白质,D正确。故选C。‎ ‎9.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胆固醇、性激素、磷脂都属于脂类 B. 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D. 动物体内的糖原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答案】B ‎【解析】1、细胞中的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脂质 ‎ C、H、O有的 还有N、P 脂肪; ‎ 动植物 ‎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 类脂、磷脂 脑.豆类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 固醇 ‎ 胆固醇 动物 ‎ 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 性激素 性器官发育和生殖细形成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 ‎ ‎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3、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信息,故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4、细胞中的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多糖的种类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体内的多糖,糖原是动物体内的多糖。‎ ‎【详解】A、胆固醇、性激素、磷脂都属于脂类,A正确;‎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B错误;‎ C、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C正确;‎ D、动物体内的糖原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D正确。故选B。‎ ‎10.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待检测的物质 使用试剂 呈现颜色 A 花生种子 苏丹I染液 红色 B 马铃薯中的淀粉 碘液 橘黄 C 甘蔗中的糖类 斐林试剂 砖红色 D 细胞膜中的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答案】D ‎【解析】有机物的鉴定原理。‎ 试剂   ‎ 成分 实验现象 常用材料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A: 0.1g/mL NaOH ‎ 紫色 ‎ 大豆 、蛋清 B: 0.01g/mL CuSO4 ‎ 脂肪  ‎ 苏丹Ⅲ ‎ 橘黄色 花生 ‎ 苏丹Ⅳ 红色 还原糖   ‎ 菲林试剂、班氏(加热)‎ 甲: 0.1g/mL NaOH ‎ 砖红色沉淀 ‎ 苹果、梨、白萝卜 ‎ 乙: 0.05g/mL CuSO4  ‎ 淀粉  ‎ ‎ 碘液 I2 ‎ 蓝色 马铃薯  ‎ ‎【详解】A、花生种子中富含脂肪,脂肪可与苏丹IV发生颜色反应,显红色,A错误;‎ B、马铃薯块茎中富含淀粉,可以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显蓝色,B错误;‎ C、甘蔗中富含蔗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错误;‎ D、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显紫色,D正确。故选D。‎ ‎11.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A. 抗体 B. 胆固醇 C. 维生素D D. RNA ‎【答案】D ‎【解析】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详解】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内质网上加工的,A正确; ‎ B、胆固醇属于脂质,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B正确; ‎ C、维生素D属于脂质,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C正确; ‎ D、RNA是核酸,是在细胞核内由DNA为模板转录出来的,D错误。故选D。‎ ‎12.下列细胞结构或物质中,前后无直接关系的是 A. 细胞核—纤维素 B. 染色质—DNA C. 叶绿体—类胡萝卜素 D. 动物细胞膜—胆固醇 ‎【答案】A ‎【解析】1、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作用 。 2、细胞核的结构有,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 ‎ 3、细胞中的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三类。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的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二者无直接关系,A符合题意; ‎ B、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二者有直接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叶绿体中含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二者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C不符合题意; ‎ 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二者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下列不属于豚鼠神经细胞和胰脏腺泡细胞共同特征的是 A. 能连续分裂 B. 高尔基体较为发达 C. 都存在双层核膜 D. 线粒体的数量较多 ‎【答案】A ‎【解析】1、神经细胞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在传递兴奋的过程中需要合成并分泌神经递质,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胰脏腺泡细胞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有90%以上来自线粒体,因此耗能多的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较多。‎ ‎【详解】A、豚鼠神经细胞和胰脏腺泡细胞均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连续分裂,A符合题意; ‎ B、豚鼠神经细胞和胰脏腺泡细胞都具有分泌功能,故高尔基体较为发达,B不符合题意;‎ C、豚鼠是真核生物,故其体细胞中都存在双层核膜,C不符合题意; ‎ D、豚鼠神经细胞和胰脏腺泡细胞都具有分泌功能,消耗的能量较多,故线粒体的数量较多,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如图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细胞器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B. 该细胞器含有两层磷脂分子 C. 在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 D. 该细胞器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答案】D ‎【解析】图示为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的中心体。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存在于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 ‎【详解】A、该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A错误;‎ B、该细胞器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分子,B错误;‎ C、在某些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存在,C错误;‎ D、该细胞器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正确。故选D。‎ ‎15.鉴别某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还是高等植物细胞,下列可作为依据的是 A. 有无细胞壁 B. 有无线粒体 C. 有无核糖体 D.有无内质网 ‎【答案】A ‎【解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植物细胞是由液泡、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内质网、细胞质、细胞膜、核糖体、细胞核等组成的;而动物细胞是由线粒体、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内质网、细胞核等组成的。‎ 所以二者的区别就是动物细胞没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 ‎【详解】由分析可知:线粒体、核糖体和内质网都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故不能作为鉴别某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还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故有无细胞壁可以作为鉴别某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还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A正确。故选A。‎ ‎16.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核仁中的DNA控制着细胞代谢 B. 染色质上的DNA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C. 不同细胞的核孔数量是相同的 D. 细胞核内染色体与染色质是不同物质 ‎【答案】B ‎【解析】细胞核的结构有,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详解】A、染色体中的DNA控制着细胞代谢,A错误; ‎ B、染色质有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上的DNA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B正确;‎ C、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一般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量较多,故不同细胞的核孔数量是不同的,C错误; ‎ D、细胞核内染色体与染色质是相同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D错误。故选B。‎ ‎17.图所示某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②③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原核细胞中也存在③‎ C. ③与细胞内酶的合成有关 D. ⑥⑧在结构和功能上没有联系 ‎【答案】D ‎【解析】题图分析:图中①是细胞质;②是中心体;③是核糖体;④是细胞膜;⑤是细胞质基质;⑥是高尔基体;⑦是核膜;⑧是内质网。‎ ‎【详解】A、②是中心体,③是核糖体,二者都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 B、③是核糖体,是真、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B正确;‎ C、③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故与细胞内酶的合成有关,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C正确;‎ D、⑥是高尔基体,⑧是内质网,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故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联系,D错误。故选D。‎ ‎18.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具有细胞核 B. 都具有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C. 都有细胞膜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场所相同 ‎【答案】A ‎【解析】‎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细胞核 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 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遗传物质 DNA 举例 蓝藻、细菌(大肠杆菌)等 真菌(蘑菇),动、植物 真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DNA、核糖体。‎ ‎【详解】A、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正的细胞核,A错误; ‎ B、真核细胞中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原核细胞中拟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B正确;‎ C、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C正确; ‎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故所有的细胞都有核糖体这一合成蛋白质且场所,D正确。故选A。‎ ‎19.将红月季花瓣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红色分布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A. ①;细胞膜 B. ①;细胞膜、液泡膜 C. ②;细胞膜、液泡膜 D. ②;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 ‎【答案】C ‎【解析】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实验原理:(1)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 ‎(2)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的是外界溶液;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题图分析:表示①原生质层;②表示液泡;‎ ‎【详解】色素分布在液泡②中,细胞膜和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使得色素不能从液泡中出去,更不能出去细胞,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影响色素的分布,C正确。故选C。‎ ‎20.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入和小鼠细胞表面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 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 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 膜蛋白结构发生改变 B. 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C.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D ‎【解析】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这两种细胞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时,经过40分钟,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详解】由题意可知:荧光染料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随着该组成成分的移动而移动,细胞膜上荧光物质的移动表明了细胞膜上组成成分蛋白质的移动,可知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D。‎ ‎【点睛】关注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B. 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 甘油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 绿藻细胞吸收Mg2+的过程 ‎【答案】D ‎【解析】1、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 ‎【详解】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错误; ‎ B、细胞壁是没有生物活性的,故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简单的扩散,B错误;‎ C、甘油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 ‎ D、无机离子的跨膜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故绿藻细胞吸收Mg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点睛】关注物质跨膜方式的区别是实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 载体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数量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 能量、离子浓度 ‎【答案】B ‎【解析】胡萝卜细胞通过主动运输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和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a、b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不同,即能量供应情况不同,导致两点的吸收量不同;b、c两点对应的氧浓度相同,即能量供应情况相同,由于细胞膜上运输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载体蛋白数量不同,导致两点之间的吸收量不同。故选B。‎ ‎23.有关对酶的特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B. 每种酶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C. 酶的活性主要受温度和pH的影响 D. 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答案】A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故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A错误; ‎ B、不同的酶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B正确;‎ C、温度和pH影响酶的空间结构,进而影响了酶的活性,故酶的活性主要受温度和pH的影响,C正确; ‎ D、由分析可知:酶的催化特性上表现为高效性和专一性,D正确。故选A。‎ ‎2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 利用过氧化氢和Fe3+、肝脏研磨液来验证酶的高效性 C. 利用蛋白酶、鸡蛋清、淀粉、双缩脲试剂验证酶的专一性 D. 利用过氧化氢、肝脏研磨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B ‎【解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永久性的失活。‎ ‎2、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化学反应加快,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详解】A、不能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因为蔗糖分解前后均不和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无法做出判断,A错误;‎ B、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的特征,本实验中设计了催化剂的种类为单一变量,符合实验的目的,故可利用过氧化氢和Fe3+、肝脏研磨液来验证酶的高效性,B正确;‎ C、利用蛋白酶、鸡蛋清、淀粉、双缩脲试剂验证酶的专一性,试剂中缺少了碘液,导致无法检测淀粉是否被分解,故只能证明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C错误;‎ D、温度升高会使过氧化氢分解,干扰实验无法证明,故利用过氧化氢、肝脏研磨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思路不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实验设计中提醒考生注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处理,更要关注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以及因变量导致的观察指标在对照组与对照组中实验前、后的不同。‎ ‎25.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0C)、b组(400C)和c组(600C),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 B. 在t2时,c组增加底物的量,则c组产物量会增加 C. 在t1之前,若a组温度提高10°C,则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 D. 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是酶的种类和数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pH等 ‎【答案】B ‎【解析】1、考查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 在底物足够,其他因素适宜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在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酶促反应增加到一定值时,由于受到酶浓度的限制,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几乎不再改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当温度高与最适温度时,酶促反应速率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2、题图分析:三个实验组的实验条件为:a组(200C)、b组(400C)和c组(600C),由曲线可知b组反应速率最快,a组反应速率较慢原因是低温影响了酶的活性;c组反应速率最慢原因是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导致反应速率变慢,综合分析可知,400C为该酶较适宜的温度。‎ ‎【详解】A、分析曲线图可知:在b组(400C),反应到达化学平衡需要的时间最短,故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A正确;‎ B、c组为(600C)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由图可知道,在t2时产物的浓度不再改变,高温条件下酶已经失活,此时向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c组产物量也不会增加,B错误;‎ C、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在400C ,而a组是在20°C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的活性的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1之前,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C,则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C正确;‎ D、酶的种类和数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pH等均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是,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分子a是 _________,Y代表的主要化学元素是_________‎ ‎(2)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中,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有机化合物有_________‎ ‎(3)物质A在小麦叶肉细胞中主要分布于_________内,还分布于_________中。‎ ‎(4)现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体放入培养液里,再加入下列几种有机物,模拟化 合物B的合成。‎ ‎① NH2-CH2-COOH② NH2-CH2-CH2OH③ ④⑤ ‎ 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培养液相 当于细胞内的_________。上述五种化合物中能作为原料合成化合物B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脱氧核苷酸 氮元素 糖类和脂肪 细胞核 叶绿体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①④⑤‎ ‎【解析】1、题图分析:由B的功能可知,B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此可知b是氨基酸,则Y为氮元素;又知DNA能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则a为脱氧核苷酸,X是氮元素和磷元素。‎ ‎2、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因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3、翻译:⑴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⑵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⑶翻译的模板: mRNA; ⑷翻译的原料:20种氨基酸;‎ ‎⑸翻译的产物:多肽链(蛋白质); ⑹翻译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 ‎【详解】(1)由分析可知a是脱氧核苷酸,Y代表的氮元素。‎ ‎(2)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中,糖类和脂肪都是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重要化合物。‎ ‎(3)物质A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故在小麦叶肉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分布有少量DNA。‎ ‎(4)在体外模拟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翻译过程,首先需要在体外条件下创造出翻译的环境,原料:图中②没有羧基,③中氨基、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故只有①④⑤ 是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模板(mRNA)、酶和能量等,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 ‎【点睛】熟练掌握细胞中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第五空。‎ ‎27.如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细胞同时有A、B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_________ (填“低等植物”或“高等植物”细胞。‎ ‎(2)有双层膜的结构但又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_________,其内的[ ]_________与[11]的形成有关。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_________ 。‎ ‎(3)在A、B细胞中,一般选_________来做观察线粒体实验,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低等植物 14 细胞核 6 核仁 8内质网 A 没有叶绿体带来的颜色的干扰 ‎【解析】1、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大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但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植物细胞没有。‎ ‎2、A为动物细胞;B为植物细胞。1为细胞膜、2为液泡、3为细胞质、4为叶绿体、5为高尔基体、6为核仁、8为内质网、9为线粒体、10为核孔、11为核糖体、13为中心体、14为细胞核。‎ ‎3、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详解】(1) 若某细胞同时有A、B图中各种细胞器,则因其中含有叶绿体、中心体等细胞器,可推测该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 ‎(2) [ 14 ]细胞核是具有双层膜的结构但又不属于细胞器,其内的[ 6 ]核仁与[11]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8 ]内质网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 ‎(3)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且有线粒体,故通常选择动物细胞作为观察线粒体的实验材料,即图中的A细胞,原因是没有叶绿体带来的颜色的干扰。‎ ‎【点睛】熟练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辨别细胞中各部分结构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8.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下图表示的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 回答下列问题 :‎ ‎(1)细胞膜中[ ]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有关。制备细胞膜一般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红细胞的,则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若膜外葡萄糖浓度增加,通过膜的葡萄糖速率都维持稳定,原因是_________。 ‎ ‎(3)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 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_‎ ‎【答案】 [B ]蛋白质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复杂的细胞器膜, ③主动运输 ②协助扩散 ①自由扩散 受到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数量的限制 选择透过性 ‎【解析】1、流动镶嵌模型:是膜结构的一种假说模型。脂类物质分子的双层,形成了膜的基本结构的基本支架,而膜的蛋白质则和脂类层的内外表面结合,或者嵌入脂类层,或者贯穿脂类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结构处于不断变动状态。‎ ‎2、‎ ‎3、题图分析:A为磷脂双分子层;B为蛋白质。①为自由扩散;②为协助扩散;③为主动运输。‎ ‎【详解】(1) [B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有关。一般用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复杂的细胞器膜,故可知作为制备纯净细胞膜实验材料。‎ ‎(2)由分析可知: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红细胞的,氨基酸进入细胞膜的方式是图中的③为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细胞膜的方式是②为协助扩散、甘油进入细胞膜的方式是①‎ 为自由扩散。若膜外葡萄糖浓度增加,因为受到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数量的限制,葡萄糖通过膜的速率处于稳定,不再增加。 ‎ ‎(3)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细胞膜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 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点睛】熟练掌握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别图中跨膜运输的各种方式的区别是实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9.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1、2。‎ ‎②两组烧杯中分别加人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人等量的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保持管 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第1组水浴加热至37 C,第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液面变化情况。‎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_________作为因变量。‎ ‎(2)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 ‎①若第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第2组高,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渗透系统所处的温度环境差异 漏斗内液面高度的变化 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啵运输,且低温会使运输速率减慢。 若第2组漏斗液面高度比第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加快。 若第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低温并不影响物质跨膜运输。‎ ‎【解析】由题干中实验目的入手,本题探究的是低温的影响,故实验设计中应以低温处理为实验组,正常温度处理为对照组。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原则,从题意可知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渗透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推测,低温是否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详解】(1)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要探究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设计实验过程为,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故自变量为渗透系统所处的温度环境差异,因变量是漏斗内液面高度的变化。‎ ‎(2)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 ‎①若第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第2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低温会使运输速率减慢。‎ ‎②若第2组漏斗液面高度比第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的速度加快。‎ ‎③若第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低温并不影响物质跨膜运输。‎ ‎【点睛】考查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由实验目入手分析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因变量和观察的指标是实验设计的第一步,同时在实验设计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通常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跟有利于观察出研究变量的效果。‎ ‎30.将新鲜黄瓜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在温度300C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pH分别为3、5、7、9的100mL体积分数为3%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中,结果发现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然后将加人四个烧杯中的黄瓜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如图1所示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_(至少写出3种)。‎ ‎(2) 图1中,曲线A是第_________次实验的结果,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 ‎(3)图1中,曲线A和B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都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 ‎(4)图2表示黄瓜的过氧化氢酶在体外的最适条件下,底物对酶所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在图上画出:‎ ‎①如果在A点时,将温度提高50C时的曲线变化;‎ ‎②如果在B点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种酶的曲线变化;‎ ‎③如果在C点时,加入大量pH为1. 8的HC1的曲线变化。‎ ‎________‎ ‎【答案】单位时间内气泡产生的多少, 底物的量、底物的浓度、酶量的多少和反应温度等 二 曲线A中在单位时间内分解的过氧化氢的量较少,因为提取液的含量减少,导致酶的含量减少所致。 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是不变的。 ‎ ‎【解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永久性的失活。‎ ‎2、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化学反应加快,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在底物足够,其他因素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在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酶促反应增加到一定值时,由于受到酶浓度的限制,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几乎不再改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当温度高与最适温度时,酶促反应速率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详解】(1) 将新鲜黄瓜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在温度300C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pH分别为3、5、7、9的100mL体积分数为3%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中,结果发现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在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酸碱度,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随酸碱度的改变,随之改变的是气泡产生的多少,所以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气泡产生的多少,无关变量是底物的量、底物的浓度、酶量的多少和反应温度等,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 ‎(2) 曲线A与曲线B相比,在单位时间内分解的过氧化氢的量较少,可能是因为提取液的含量减少,导致酶的含量减少所致,所以曲线A有可能表示的是第二次试验的结果。‎ ‎(3) 此实验探究的是过氧化氢,在不同PH值条件下以及不同量的提取液条件下分解的快慢,因为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不变的,所以图1中,曲线A和B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都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 ‎(4)图2表示黄瓜的过氧化氢酶在体外的最适条件下,底物对酶所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在图上画出:‎ ‎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加快,但由于图2中的曲线是在最适条件下获得的,故如果在A点时,将温度提高50C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会降低;‎ ‎②酶的含量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也相应加快,故如果在B点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种酶的曲线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 ‎③过低的PH值有可能导致酶失去活性,故如果在C点时,加入大量pH为1. 8的HC1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下降。‎ ‎【点睛】掌握影响酶促反应的外界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