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09 KB
  • 2021-04-17 发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含答案解析)

  • 6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 ‎(一)常见文言文考点:‎ 考点一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点二 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考点三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考点四 翻译、理解文言句子 考点五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考点六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七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考点八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二)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 ‎(1)迁移法。‎ ‎①课文迁移法。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 ‎②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 推断法。‎ ‎①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60‎ ‎② 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判断。‎ ‎2.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 ‎①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可结合文意进行。‎ ‎②代入检验法。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③句位分析法。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④语法切入法。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也相同。‎ ‎⑤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 ‎(一)五借助:‎ ‎(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往往要断开。‎ ‎(2)借助名词断句。名词作主语要在其前断开,作宾语要在其后断开。‎ ‎(3)借助虚词断句。一些虚词往往用于句首(如“夫”“至若”“盖”“若夫”等)或句尾(如“也”“乎”“耳”“焉”等)。‎ ‎(4)借助句式断句。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60‎ ‎(5)按文言句式特点断句。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断句时要注意古代语言的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二)要注意以下规律:‎ ‎①主谓之间要停顿;‎ ‎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③句首发语词之后或关联词之前要停顿,如句首有“夫、盖、且、维”等词,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④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⑤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⑥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⑦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⑧“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⑨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 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5.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抠。‎ 第二步,踩点得分,洞悉关键。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要翻译准确;二是特殊句要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第三步,翻译时要注意增、删、调、留、换,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6.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60‎ 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思路;‎ 其次,理解文章的主旨;‎ 最后,提取信息,组织语言概括。‎ ‎7. 分析人物形象 ‎(1)人物性格分析法。‎ 把握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 ‎②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③分析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 ‎(2)人物形象表现概括法。这类题就是考查人物的某个形象特点在文中的具体表现。①紧扣人物的形象特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②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事件,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归纳。‎ ‎8.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文言文启示答题法。①读原文,通过具体事件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应该如何改正或抵制。‎ ‎(2)文言文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归纳“四借助”法。‎ ‎①借助整体阅读。从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思想,力求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最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后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推知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②借助文体特征。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人物形象上;咏物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说理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60‎ ‎③借助关键信息。文章的关键信息有: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文眼、中心句、过渡句等。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作者的情感与观点态度。‎ ‎④借助知人论世。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等是我们解读文言文要义的一把钥匙。‎ ‎(3)文言文评价答题法。‎ ‎①读懂作者的观点态度,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②联系实际,客观分析。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态度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即不能随意地拔高或贬低作者的观点。‎ ‎③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9.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找出各自的个性。‎ 答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①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明确文中“人、事、物、情、理”。‎ ‎②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 ‎③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1.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经典课外文言文短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60‎ 九方皋相马 ‎《列子》‎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②也。臣有所与共担缠薪菜③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④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⑤。穆公不说⑥。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⑦太息⑧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释:①姓:指代家族,此处指子孙。②天下之马:这里指天下最好的马。③担缠薪菜:即担柴挑菜,指干粗活。④牝:雌性的鸟、兽。与下文“牡”相对,“牡”指雄性的鸟、兽。⑤骊:纯黑色的马。⑥说:同“悦”,高兴。⑦喟然:叹气的样子。⑧太息:长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2)臣有所与共担缠薪菜者 ‎(3)何马也 ‎(4)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2)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60‎ ‎3.文中的伯乐和秦穆公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4.通过九方皋“相马”,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①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②。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③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或:有的。②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③长:发扬。‎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者有四失(_______)‎ ‎(2)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文章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60‎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 ‎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8.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断一处)‎ ‎(1)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2)彭 氏 之 子 半 道 而 问 曰 60‎ ‎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 ‎(3)是子不欲吾善也(______)‎ ‎(4)因下彭氏之子(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君将何之?‎ ‎11.【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封建统治者。【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60‎ ‎【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①乎四体②,形③乎动静:端而言④,蠕而动⑤,一可以为法则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选自《荀子·劝学》)‎ ‎①布:表现。②四体:四肢。③形:体现。④端而言:说话语意精深。⑤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⑥法则:榜样。‎ ‎1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 ‎(2)虽有至道(______)‎ ‎(3)一可以为法则(______)‎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14.【甲】文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___________;【乙】文运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60‎ ‎,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度终不可禁(_______)‎ ‎(2)亦如是(_______)‎ ‎(3)会魏师李公蔚市贡马(________)‎ ‎16.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18.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本文,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60‎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明理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 ‎(3)非问无以广识(________) (4)明理矣,而或不达于事(________)‎ ‎20.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一处)。‎ 君子之学必好问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2.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论述了①____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②____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甲)文: ③_____________。(乙)文: ④_________。‎ 60‎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客见赵王①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姬,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②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③,而社稷不血食④,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曰:“郭偃之法,有所谓桑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桑雍者,便辟⑤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⑥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而若:或者。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⑤便辟:亲近宠爱者。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故至今不遣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未得相马之工也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C.买马而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D.然而王之买马也 辍耕之垄上 ‎2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60‎ 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2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26.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商於子论治国 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 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②豕(shǐ):猪。③淖(nào):烂泥。④服田:驾牲口耕田。⑤牧:统治、管理。‎ ‎2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子过矣(_____)‎ 60‎ ‎(2)尔辈以此究物理(_____)‎ ‎(3)比至国(_____)‎ ‎(4)盖商於子之功也(_____)‎ ‎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2)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2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乃 除 旧 弊 施 新 策 广 招 天 下 之 士 以 治 ‎30.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60‎ ‎3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登山里许     许:________________‎ ‎(2)然业已上登 业:________________‎ ‎(3)不及返顾 顾:______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_______________‎ ‎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 60‎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③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④。‎ ‎(选自苏轼《赤壁赋》⑤)‎ ‎[注] 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②冯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③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④嫠(lí)妇:寡妇。⑤《赤壁赋》: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3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B.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C.清风徐来(舒缓地) D.泣孤舟之嫠妇(哭泣)‎ ‎3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听茶声然       凌万顷之茫然 B.左臂挂念珠倚之 月出于东山之上 C.神情与苏、黄不属 举酒属客 D.其人视端容寂 其声呜呜然 60‎ ‎37.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限划两处)‎ 其 声 呜 呜 然 如 怨 如 慕 如 泣 如 诉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39.甲文围绕核舟“大苏泛赤壁”的主题,除了细致地描写了舟中人的衣着、姿势,表现了雕刻者的________________,还着意描述了三人泛舟时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乙文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尽情领略月下赤壁的美景,展现出作者____________之乐,客人悲凉的箫声引发了作者的感慨,由于思念美人而不得见,作者流露出____________的情绪。‎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袁家渴记 柳宗元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①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②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③,间厕④曲折,平者深黑,峻⑤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60‎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⑥。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⑦。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⑧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⑨众草,纷红骇绿⑩,蓊葧香气;冲涛旋濑B11,退贮溪谷;摇颺葳蕤B12,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B13也出而传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①反流:水反向流,此处指西流。②百家濑(lài):水名。③渚:水中小洲。④间厕:交错夹杂。⑤峻:急流。⑥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⑦白砾:白色的碎石。⑧轇轕(jiāo gé):交错纠缠貌。⑨掩苒:弱草倾倒。苒,轻柔。⑩纷红骇绿:花纷乱而惊骇,叶惊骇而纷乱。B11冲:冲激。旋:回旋。濑:流在岩石上的溪水。B12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B13专:独自享用。‎ ‎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奇:________________‎ ‎(2)音若衣褐之褐 若:________________‎ ‎(3)余无以穷其状 穷:________________‎ ‎(4)故以名焉 以:________________‎ ‎4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永 之 人 未 尝 游 焉 余 得 之 不 敢 专 也 出 而 传 於 世 ‎4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___________________‎ ‎(2)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 60‎ ‎43.本文是柳宗元写的“永州八记”之一,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说说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叹?‎ 十二.文言文阅读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4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军中不解其故(原因;缘故)‎ B.比次日(等到)‎ C.一霎而绝(断绝;消失)‎ D.此去西南十里(离开)‎ ‎4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 60‎ ‎(2)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46.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yuè)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 ‎(注)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③谑弄:开玩笑,嘲弄。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4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乞书者(______)‎ ‎②不择精粗(______)‎ ‎③书遍乃已(______)‎ ‎④虽谑弄皆有义味(______)‎ ‎48.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 例句:东坡居士极不惜书 ,然不可乞 A.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B.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60‎ C.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 D.然而禽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4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不 能 四 五 龠(yuè)已 烂 醉 ‎50.翻译下列句子 ‎(1)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51.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5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日,自解归(自动离职)‎ B.以为彭泽令(认为)‎ 60‎ C.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又)‎ D.吏白应束带见之(告诉)‎ ‎5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弃官过起了田园生活,在他的《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甲】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文轴遍赠会者。一曰之内,声华④溢都下。 ‎ ‎(选自《智囊全集》)‎ ‎【乙】敬之⑤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⑥为诗,所至称之,由是擢⑦上第⑧。斯字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闽人濮阳愿⑨,阅其文,大推挹⑩,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 ‎ ‎【注释】①辇(ni6n):载运。②缗(m丨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 文为一缗。③京毂(g的: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⑤ 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⑥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 上第一位进士。⑦擢(zhu6):提拔。⑧上第:前几名。⑨濮阳 愿:人名。⑩挹(y丨):提携。‎ 60‎ ‎5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辇千缗市之(______)‎ ‎(2)余善此乐(______)‎ ‎(3)食毕,捧琴语曰(______)‎ ‎(4)会愿死,敬之为敛葬(______)‎ ‎5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2)则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56.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2处)‎ 斯 字 子 迁 江 东 人 ‎57.【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 ‎58.【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下”,【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 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 ‎(注释)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yōu):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5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________)‎ ‎(2)水尤清冽(________)‎ ‎(3)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 ‎(4)日光下澈(________)‎ ‎(5)以其境过清(________)‎ ‎(6)将何往而非病(________)‎ ‎(7)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________)‎ 60‎ ‎6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不 然 连 山 绝 壑 长 林 古 木 振 之 以 清 风 照 之 以 明 月 ‎6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62.(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在政治上有一些失意,但其心态却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6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 ‎(2)同射三矢 ‎(3)皆中的 ‎6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60‎ ‎65.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十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圯上敬履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 ‎ ‎[乙] 原谷①谏父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 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6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一老父,衣褐 ‎(2)顾谓良曰 ‎(3)笑而去 ‎(4)谷年十有五 60‎ ‎(5)是负义也 ‎(6)乃载祖归养 ‎6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良殊大惊,随目之。‎ ‎(2)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68.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69.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许允妇①是阮卫尉女,德如②妹,奇丑。交礼③竟,允无复入理④,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⑤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⑥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⑦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 ‎(选自《世说新语》)‎ 60‎ ‎【注释】①妇:妻子。②德如:阮侃,字德如,晋代医家。③交礼:婚礼。④无复入理:没有进入新房的打算。⑤故:本来,自然。⑥裾(jū):衣襟或袍袖。⑦士:男子。‎ ‎7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允有客至(适逢,正赶上)‎ B.桓果语许云(对……说)‎ C.便捉裾停之(停止)‎ D.遂相敬重(于是,就)‎ ‎7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1)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 ‎(2)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72.试说说文中许允和许允妇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二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60‎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二》)‎ ‎7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 ‎⑴郑之贱臣也 ‎ ‎⑵群响毕绝 ‎ ‎⑶昭侯不许 ‎⑷棹数小舟 ‎7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行子之术 策之不以其道 B.以干昭侯 静以修身 C.所为学于子者 于厅事之东北角 D.君真其人也 其真不知马也 ‎75.翻译下列句子。 ‎ 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7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韩昭侯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60‎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1)寻找 (2)……的人 (3)什么 (4)……的地方 ‎ ‎2.(1)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2)像九方皋这样相马,就是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 ‎3.伯乐:大公无私,唯贤是举。秦穆公:善纳雅言,气度宽宏。‎ 60‎ ‎4.[示例]看问题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解析】‎ ‎1.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求”:寻找。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者”和“所以”都是虚词,意思与作用在作答时都要读懂上下文。‎ ‎2.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是”“乃”“所以”“贵”“乎”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臣有所与共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的语言描写可概括出伯乐大公无私,唯贤是举的性格特点。。而秦穆公能够听进伯乐的话,说明他是个善纳雅言,气度宽宏的君主。 ‎ ‎4.试题分析: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伯乐的一番讲解和评论,我们可以分析出看问题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的观点。可分析“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一句,从这个角度写启示即可。‎ 60‎ ‎【译文】: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孙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伯乐回答说:“我的子孙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好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之下,请您接见他。”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和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观察他所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马,就是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那匹马到了,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5.(1)过失(2)补救 ‎6.(1)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2)教的人,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7.【示例】道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老师应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启示:学习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解析】‎ ‎5.试题分析: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古今异义。如“失”:过失。“救”:补救。现代汉语都有此义项。‎ ‎6.试题分析: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或”“多”“长”“救”等字词的翻译。‎ 60‎ ‎7.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道理可从教育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的角度,或从老师应了解学生并对症下药的角度作答。启示可从学习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角度作答。‎ ‎【译文】:学习的人有四种不足,教的人一定要知道。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这四种毛病,心理各有不同。(教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在这之后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的人,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8.(1)食之/不能尽其材 (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 ‎9.(1)有时(2)方法(3)好(4)于是 ‎10.14.(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您这是要去哪里?‎ ‎11.【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解析】‎ ‎8.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60‎ ‎9.试题分析:文言词语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道”:方法。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善”在现代汉语里有“好”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且”“常马”“安”“千里”“之”等字词的翻译。“君将何之”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11.试题分析:比较阅读。问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而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两者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译文】‎ ‎(一)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60‎ ‎(二)译文:从前商汤将要前往去见伊尹,让彭家的儿子来驾车。彭家的儿子半路上问道:“您这是要去哪里?”商汤答道:“我将要去见伊尹。”彭家的儿子说:“伊尹,是普通的百姓。如果您想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来问他,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受到赏赐了!”商汤说:“这不像你知道的那样。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变得)更加灵敏,眼睛会(变得)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很高兴并努力吃(这个)药。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像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 ‎(商汤)于是叫彭家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 ‎12.(1)自我勉励(2)即使(3)全,都 ‎1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 (2)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14.亲身学习实践的重要意义对比 ‎【解析】‎ ‎1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词语的义项。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三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自强”:自我勉励。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然后”“自反”“曷”“美”等词语的翻译。 ‎ ‎14.试题分析:比较阅读。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亲身学习实践的重要意义。而乙文主要运用的对比的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一个方面,即“君子之学”的特点。‎ 60‎ ‎(一)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译文:君子的学习,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举止上。(他的)语言是精深的,举止是文雅的,全都可以作为榜样。小人的学习,是从耳朵听进去,却又从口中说了出去。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15.估计,揣测这样买 ‎16.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17.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18.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想要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 ‎【解析】‎ 60‎ ‎【译文】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咸通六年,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十分奇异,于是沈宣词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做酬劳,门客答应卖给他,但是还没来得及将马给他,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将马牵出,马懒懒地站在原地,不肯移动,公遂生气地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公遂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关了起来。第二天,叫几个孩子去骑这匹马,还是和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将马卖给了之前打算买的沈宣词,宣词得到马以后,情况也和公遂一样。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来的马都不合心意。李公蔚看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飞龙厩,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度”解释为:估计,揣测。“市”解释为:买。‎ ‎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句意为: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故本句停顿为“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许”,答应;“直”,通“值”,钱。‎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文本。结合《马说》中要想发挥千里马的才能只有真正的了解千里马,真正的“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才行。结合王公遂的所作所为,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故不能使其成为“名马”。‎ ‎19.好自我勉励扩充有时 ‎20.君子之学/必好问 ‎21.好学而不能够勤于请教的人,不是真正能够好学的人。‎ ‎22.教与学 问与学实践出真知学习要勤学善问 60‎ ‎【解析】‎ ‎19.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广”:扩充。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嘉”在现代汉语中有“好”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君子之学/必好问。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好”“而”“者”等字词的翻译。“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否定的判断句的翻译。‎ ‎22.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一问,甲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即“教学相长也”。乙文论述了问与学的关系,即“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二问,问两篇选文的对你的启发。甲文可分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从实践出真知的角度作答,乙文可分析“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从学习要勤学善问的角度作答。‎ ‎(一)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60‎ ‎(二)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有的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23.A ‎24.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25.这些都是能趁大王您酒酣耳热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6.告诫赵王在治理国家时要选用贤臣,防止偏信亲近的人以致误国。‎ ‎【解析】【译文】‎ 有客拜见赵王说:“我听说大王要派人去买马,有这回事吗?”赵王回答:“有这回事。”“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派人去买呢?”赵王说:“没有找到会相马的人。”客问:“大王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赵王答道:“建信君要处理国家大事,他又不懂相马的事。”客问:“大王为何不派纪姬去呢?”赵王回答:“纪姬是个女人,不懂得相马。”客继续问道:“如果买来了马匹而且特别好,对国家有什么好处?”赵王回答:“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客又问:)“如果买来了马匹,不好,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呢?”赵王答道:“对国家没有什么危害。”客说:“既然买的马好或者不好,都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或危害。大王您买马却一定要等待一个会相马的人。现在大王治理国家的措施不当,国家衰败,几成废墟,甚至没有祭祀用的食品,可是大王不等待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却把大权交给建信君,这是为什么?”赵王无言以对。‎ 60‎ 客继续说道:“郭偃之法,有‘桑雍’的说法,大王您知道吗?”赵王说:“我没听说过。”“所谓‘桑雍’,是指您左右受宠幸的亲近之臣,以及您的夫人、优者和妾等等。这些都是能趁大王您酒酣耳热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这些人的欲望如果能在宫中得到满足,那么大臣就能在外面为非作歹、贪赃枉法了。所以说,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亮了世界,可它们内部仍然有黑点。人们十分谨慎地防备自己憎恶的人,可祸患往往却发生在自己溺爱的人身上。”‎ ‎23.考查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两个“遣”都是“动词,派遣”的意思。‎ ‎24.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一般情况下,解答时要按照音节和句意进行停顿划分。“然而”句首连词,需要停顿;“王不待工”与“而与建信君”为两层意思,表示转折关系,要停顿。‎ ‎25.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流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皆:都。全;欲:想要的。句意为: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的能力。说客先由买马谈起,看起来毫不经意,实际上已经将要说的话作了谋划安排。选马要等相马之人,那么治理国家更需要物色好贤明的大臣,通过选马与治国的类比,昏庸的赵王才有所悟。‎ ‎27. (1)犯错误。 (2)事物的道理、规律 (3)等到。 (4)表示解说原因,相当于“原来”。 ‎ ‎28. (1)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管理百姓的人啊?(2)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措施),我很遗憾比他差得远呢。 ‎ ‎29. 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 ‎ ‎30. 商於子用“以豕代耕”类比治国之道,讽刺当今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使商君受到启发,进而除旧弊,广纳人才,达到治国的目的。 ‎ ‎【解析】‎ 60‎ ‎27.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过”:犯错误。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子”:您。“牧”:管理。“恨”:遗憾。‎ ‎2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译为:就革除旧弊,施行新的政策,广泛招揽天下有才之人来管理国家。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30.题干要求结合文意简要阐述本文是如何用“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的。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商於子用“以豕代耕”类比治国之道,讽刺当今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使商君受到启发,进而达到治国的目的。答案中必须答出“类比”和“讽刺”的内容,必须有“类比”和“讽刺”这样关键性的字眼。‎ ‎【译文】‎ 商於子,是商国的平民,家里贫穷,又没有牛耕田,就牵着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商君,是商国的国君,微服私访乡村,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翻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在烂泥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不高兴,没有理(他)。‎ 商君说:“如今你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弄颠倒了吗?”商於子说:“您认为我弄颠倒了,我还认为您弄颠倒了呢。我难道不知道耕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管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耕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管理百姓的人啊?”‎ 60‎ 商君立了一会儿,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你们这些人要通过这件事来推究事物的道理。一个耕田的人,能精通天下治国之道,而我们这些治理天下的人却很糊涂啊。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措施),我很遗憾比他差得远呢。”等到(商君)回到国都,就革除旧弊,施行新的政策,广泛招揽天下有才之人来管理国家。几年之后,百姓富裕了,国家安定了,这原来是商於子的功劳啊。‎ ‎31.些许,一些既,已经看,回头看就是 ‎32.A ‎33.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 ‎34.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解析】‎ ‎3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许”:些许,一些。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译为: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的。‎ 60‎ ‎3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许”“谓”“更”等字词的翻译。‎ ‎3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的“佳致”用原文回答就是“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译文】: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已经登上三姑峰,来不及回头看,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的。‎ ‎35. D ‎ ‎36. A ‎ ‎37.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38. (1)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2)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 ‎39. 高超技艺和巧妙构思 豁达、放旷、洒脱 夜游饮酒放歌 失意和哀伤 ‎ ‎【解析】‎ ‎35.D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泣”的意思是“使……哭泣”。使动用法。‎ ‎36.A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样子”之意。B项,代词,指船/助词,的。C项,类似/劝请。D项,代词,那个/代词,它的。‎ 60‎ ‎37.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然”和结构的对称。‎ ‎3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髯”:胡须。“甚”:很、十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的翻译。‎ ‎39.文言文要点的概括提取。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文《核舟记》表现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和巧妙构思。三人泛舟时的心情可概括为豁达、放旷和洒脱。乙文“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展现了作者的夜游饮酒放歌之乐。流露出的情绪可概括为失意和哀伤。所以两文所表达的人物情感有异。‎ ‎【译文】‎ ‎(一)译文: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60‎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二)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苏轼)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冷冷的水光连接天际。任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漂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吹洞箫)为歌声伴奏。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40.奇异像尽用 ‎41.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於世 ‎42.)船好像就走到了尽头,忽然河水又看不到尽头了。 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绿草丛生,冬夏都浓密茂盛。‎ ‎43.最后一段表面上是说面对美好的山水景物(1分),永州的人不会欣赏,实际上是作者在感叹自己的杰出才华不被朝廷赏识,自己被抛弃在边远地区,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 ‎【解析】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参考译文:从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远,风景较好的山水有五处,风景最好的是钴鉧潭。从溪口向西走陆路,风景较好的有八九处,但没有一处比得上西山。从朝阳岩向东南走水路到芜江,风景较好的有三处,但没有一处比得上袁家渴。它们都是永州景色幽静美丽奇异的地方。‎ 60‎ 楚、越两地之间的方言,水的西流叫做“渴”,(读“褐”音)。渴的上游与南馆的高山会合,下游与百家濑汇合。其中岛屿、小溪、清潭、小洲,交错夹杂,蜿蜒曲折。水流平静的地方深黑色,急流的地方像沸腾一样冒着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尽头,忽然河水又看不到尽头了。‎ 有座小山从水中露出来。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绿草丛生,冬夏都浓密茂盛。山旁有许多岩洞。山下有许多白色的碎石。山上的树木多是枫树、柟树、石楠、楩树、槠树、樟树、柚树,草则多是兰草、芷草,又有许多奇异的花卉,类似合欢树,但是长出了许多茎蔓,缠绕着水中的石头。‎ 每当有风从四面山上吹下来,摇动大树,吹倒小草,红花绿叶纷乱摇摆,香气浓郁。山水冲激而下,在岩石上回旋着,水流在溪谷停留满贮,水波荡漾,倒映着四面风貌的植被倩影,各种美景随季节而变化。风景大都是这样的,我没办法都描述出来。‎ 永州的人不曾来这里游玩,我来到了这里,不敢独自享受。回来写出文章告诉世人。这里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4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穷”在这里是“尽”的意思。‎ ‎4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永州的人不曾来这里游玩,我来到了这里,不敢独自享受。回来写出文章告诉世人。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4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穷”“际”“蔚然”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60‎ ‎43.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全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来进行作答。这样奇伟、高洁、清丽幽雅的风景区,却无人了解,长久地被遗弃、被埋没,连当地人都“未尝游”,这段话既表现了作者对受压抑、受摧残的美好事物的无限同情爱护,也寄托了他自己的无限惨痛、无限深沉的身世之感。‎ ‎44.D ‎45.(1)(大将军)年羹尧镇守西安的时候,大肆网罗天下有才学的人,以丰厚的待遇供养自己的幕僚。 (2)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有想到大队军队突然到来了。‎ ‎46.①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②善于正确判断敌情;③善于指挥部队作战。(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44.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D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去”的意思是“距离,相距”。‎ ‎45.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镇”“厚养”“意”“骤”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可从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及正确判断敌情的角度作答。还可从指挥部队作战的智谋角度作答。当然,这需要对文中信息加以概括和提取。‎ 60‎ ‎【译文】:(大将军)年羹尧镇守西安的时候,大肆网罗天下有才学的人,以丰厚的待遇供养自己的幕僚。蒋衡前去应聘,年羹尧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年羹尧征伐青海时,军营驻扎后,忽然传令说:“第二天出兵,每人各带一块木板、一捆草。”军中上下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等到第二天,遇到了淤泥深坑,(年羹尧)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阻碍。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有想到大队军队突然到来了。于是攻陷了敌人的巢穴。第二年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壶漏了三小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年羹尧急忙唤来参将,带三百轻骑兵(出营),去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敌兵,果真在那里全部歼灭(敌军)。有人问其中的原因,年羹尧说:“(只是)一刹那就停下来的,(肯定)不是风,而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会飞出,肯定有人惊扰了它。离这里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判断肯定是贼兵来埋伏,所以鸟群被惊起了。”‎ ‎47.①……的人;②选择;③停止、止;④即使。‎ ‎48.D ‎49.然 /不 能 四 五 龠(yuè)/已 烂 醉 ‎50.(1)(他都会)神情严肃地责问他,有时到底(最终)也不给(他)一个字。(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1.为人率真(自己喜欢书法,从不给别人;酒量不行也要喝醉);书法技艺高超(酒醒后写的字潇洒飘逸)。‎ ‎【解析】‎ ‎【译文】 苏东坡平时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可求他写。凡是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拒绝,有时到底也不给一个字。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写完了才停止。他天性好酒,然而饮上四五龠便会醉,不管什么场地,倒头便睡,鼾声如雷。不久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像是神仙中的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书法创作者能与他争高下的呢?‎ 60‎ ‎4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者(……的人)、择(选择)、已(停止)、虽(即使)”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48.此题考查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词语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例句“然”是连词,表转折,然而;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代词,这样;C.形容词,正确;D.连词,表转折,然而。故选D。‎ ‎4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然而饮上四五龠便会醉”来划分即可。‎ ‎5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诘责”,责问;“或”,有时候;“喜”,喜好。‎ ‎5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文中相关的信息“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可以看出苏东坡为人率真;书法技艺高超。‎ ‎52.B ‎5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0‎ ‎【解析】‎ ‎52.试题分析:B项“以为彭泽令(认为)”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以为彭泽令”中的“以为”应解释为“任命为”。‎ ‎53.试题分析: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篱”“悠”等字词的书写。‎ ‎【译文】:偃兆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管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54.买 搜长对……说,告诉正赶上,恰逢 ‎55.(1)有个卖胡琴的人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 ‘传看那胡琴,没人能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2)等酒菜都准备好了,将胡琴放在桌上。‎ ‎56.斯/字子迁/江东人 ‎57.①把玩欣赏他们的文章;②大力举荐项斯;③欣赏濮阳愿的文 章,向各公卿推荐他,并为他安葬。‎ ‎58.异:陈子昂“声华溢都下”,是因为他用买琴、摔琴的方法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是因为韩愈与李德裕两人对他文章的极力称赞,是借名人的称赞出名。同:都有才华并善于推销自己。‎ 60‎ ‎【解析】 【甲】子昂碎琴 唐朝时陈子昂刚到京城时,人们都不认识他。一天,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陈子昂突然说:“我出一千缗钱买了。”大家听了,惊异得不得了,陈子昂说:“我擅长弹奏胡琴,这是把好琴.”众人要求子昂弹奏一曲,陈子昂说:“如各位不嫌弃,明天请到宜阳里来。”第二天众人果然依约前往,陈子昂准备了酒菜,将胡琴放在桌上,用过酒菜后,陈子昂捧着琴说:“我是四川陈子昂,写过上百篇的文章,到京城来也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始终得不到任何赏识。至于胡琴嘛,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哪值得花时间心力去钻研.”于是举起胡琴摔在地下,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分赠在场的宾客。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就轰动整个长安城。‎ ‎【乙】敬之识才 杨敬之曾经写了一篇《华山赋》给韩愈看,韩愈看后极力的称赞,那些文人士大夫一时之间争相传看,其中李德裕格外的欣赏这篇文章。杨敬之很喜欢文人士大夫中有才华的人,一旦得到他们的文章,就会仔细地阅读把玩、欣赏,人们认为这是他的癖好.他十分喜欢项斯的诗,每到一处都会对他极力的称赞,也是因此被提拔为前几名.项斯字子迁是江东人。杨敬之祖籍灞上,遇见天津人濮阳愿,读了他的文章,极力的推荐与提携,在公卿士大夫之间称赞他。后来恰逢濮阳愿去世,杨敬之为他入殓安葬。‎ ‎5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①句意:陈子昂看着旁边人突然说:“我出一千缗钱买了”,市:买。②句意:陈子昂回答说:“我擅长弹奏胡琴,这是把好琴”,善:擅长。③句意:用过酒菜后,陈子昂捧着琴对大家说,语:对…说,告诉。④句意:后来恰逢濮阳愿去世,杨敬之为他入殓安葬.会:正赶上,恰逢。‎ 60‎ ‎5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价,卖价;辨,分辨。句意为: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②重点词:毕:全,都;置:放。句意为:等酒菜都准备好了,将胡琴放在桌上。‎ ‎5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本句意思是:项斯,字子迁,是江东人。故可断句为:斯/字子迁/江东人。‎ ‎5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表现在:“得其文章,孜孜玩讽”“繇是擢上第”“阅其文,大推挹,遍语公卿间”,根据这些句子归纳出答案。‎ ‎5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找出关键句进行分析比较即可。结合文意可知,陈子昂“声华溢都下”,是因为他花高价买琴,又当众摔琴,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是因为韩愈与李德裕两人对他文章的极力称赞。‎ 点睛: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要在大量积累文言词汇的基础上进行,不可能每一个字都能弄清它的意思,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测,或是联系相似的文章去推测判断。解题时要注意文后的注释,以及各题目,因为题目中的问题也有助于理解文意。‎ ‎59. (1)以……为乐 (2)格外 (3)大约 (4)穿透 (5)凄清 (6)去,到(某地) (7)美景 ‎ ‎60.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61.(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是和游玩的人相互逗乐。‎ 60‎ ‎ (2)这些都是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 ‎62.【甲】文中的被贬者看见“四面竹树环合”的景色,感到心情凄凉、忧伤孤独;【乙】文中的被贬者寄情山水,坦然从容、旷达超然。‎ ‎【解析】‎ 参考译文:‎ ‎(甲)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60‎ ‎(乙)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现在,张梦得不因为被贬官而感到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自适山水之间,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如果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诗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5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心乐之”中“乐”意思是“以……为乐”。‎ ‎60.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6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翕忽”意思是“轻快敏捷的样子”,“胜”意思是“能忍受”。‎ ‎6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掌握能力。首先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析文章在写法、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仔细阅读文章,通译全文,可以看出,甲文中的被贬者看见“四面竹树环合”的景色,感到心情凄凉、忧伤孤独;乙文中的被贬者寄情山水,坦然从容、旷达超然。两者的心情和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63.(1)成年 (2)箭 (3)箭靶的中心 ‎64.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65.刻苦读书,苦练射箭。‎ ‎【解析】‎ 60‎ ‎63.试题分析: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冠”:成年。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矢”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64.试题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由是”“尽”“得”“术”等字词的翻译。‎ ‎65.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是说刻苦读书。“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是说苦练射箭。‎ ‎【译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年少时就很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天资敏捷聪慧悟性好,能清楚地记住(许多)书与传〔书传:指经书及解释经书的著作)。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里比较清贫,捡木柴作为火烛照明。背诵复习一直到天亮都不睡觉。(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未冠(guàn):不到束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能挽起三百斤的弓剑。(岳飞)跟着周同学习射剑,周同能同时发射三支箭都能中箭靶子,以此做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再次发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箭术。‎ ‎66. (1)穿着。‎ ‎(2)回头看。‎ ‎(3)离开。‎ ‎(4)同“又”。‎ ‎(5)这。‎ 60‎ ‎(6)于是,就。 ‎ ‎67. (1)张良感到很奇怪,随即望着老人(离开)。‎ ‎(2)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 ‎ ‎68. 第一问:老父叫不认识他的张良为他捡鞋子、穿鞋子。‎ 第二问: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 ‎69. 我们要培养敬老爱老的美德。 ‎ ‎【解析】‎ ‎66.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衣”是名词动词,“穿衣”;“顾”是古今异义词,“回头看”的意思。‎ ‎6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殊(特别)、惊(感到奇怪)、目(看)”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岂(哪,哪里)、捐(抛弃)”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6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答。从“良殊大惊”可知,老父的怪异行为可结合“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来概括作答。从乙文“父惭,悔之”可知,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要结合“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来理解作答。‎ 60‎ ‎69.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讲的是汉初三杰的张良年轻时,在桥上遇到一个老人,老人三次约张良夜间都桥上见面,并把破破烂烂的鞋故意掉到桥下,让张良捡来给他穿上的故事。乙文中的原谷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使父亲幡然悔悟。两篇文章都在告诉人们要“敬老爱老”。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甲] 张良曾经有空闲,从容地在下邳桥上信步闲游,有一老人,穿着麻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拿鞋!”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老了,勉强忍着气到桥下捡来了鞋。老人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已经给他捡了鞋,就跪着给他穿上了。老人伸出脚穿上鞋,(而后)笑着离开了。张良感到很奇怪,随即望着老人(离开)。老人走了一里左右,又回来了。‎ ‎[乙] 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当时十五岁,劝父亲说:“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父亲不听他的劝诫,做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 父亲(问他)说:“你带这个不吉利的东西回来做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做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 ‎70.C ‎71..(1)新娘料定他这次出去就没有再进入新房的打算,便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 (2)新娘说:“我所欠缺的只是容貌。然而男子(应该)有各种(好)品行,夫君又有几种呢?”‎ ‎72.不能以貌取人,要看重人的德行(或:知错能改);要自尊自重,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思对即可)‎ ‎【解析】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宋 ‎ 60‎ 参考译文:许允的妻子是阮卫尉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相貌)无比丑陋。(举行)婚礼后,许允没有进入新房的打算,家里人为(此)忧心如焚。(这时,)正好许允来了客人,新娘叫丫环去看客人(是谁),(丫环)回来后回答说:“是桓公子。”(所说的)桓公子,就是桓范。新娘说:“不用担心,桓范一定会劝(他)(到新房)来。”桓范果然对许允说:“阮家把(相貌)丑陋的女儿嫁给你,自然有(其)用意,你应当仔细观察她。”许允于是回到新房。见到新娘后,就立即往外走。新娘料定他这次出去就没有再进入新房的打算,便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许允因此对(她)说:“妇人须具备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你有其中几样?”新娘说:“我所欠缺的只是容貌。然而男子(应该)有各种(好)品行,夫君又有几种呢?”许允说:“全都具备。”新娘说:“在各种(好)品行中德行居首位,夫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呢?”许允面有愧色,终于(夫妻)相互恭敬尊重。‎ ‎7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从、绝”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C项“停”在这里是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下”。‎ ‎7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裾”,衣襟;“停”,使……停下;“唯”,只是;“然”,然而。‎ ‎7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根据句意可得出以下启示:不能以貌取人,要看重人的德行;要自尊自重,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73.(1)卑微、低下、卑贱(2)消失(3)答应、同意(4)划船 60‎ ‎74.D ‎75.我之所以向你学习,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 ‎76.(1)从韩昭侯能不介意申不害地位低下,而是根据他的才识任用申不害为国相可看出他知人善用的品质;(2)从韩昭侯拒绝申不害为其兄求取官职以及之后对申不害说的话可看出他明法度、善于说理、坚持原则。‎ ‎【解析】‎ ‎73.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绝”:消失。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许”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答应、同意”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74.试题分析:D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A中的“之”前者是“的”,后者是代词,代“千里马”。B中的“以”前者目的连词“用来”,后者是介词“用”,是以静修身;C项中的“于”前者是“向”,后者意思是“在”;D 项中的“真”都是 “真的”。‎ ‎7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于”“子”“欲以”等字词的翻译。“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判断句的翻译。‎ ‎76.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不介意申不害地位低下而任用他为国相的情节可以看出韩昭侯知人善任的品质。从拒绝申不害为其兄求取官职等情节可看出韩昭侯坚持原则的品质。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