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9 MB
  • 2021-04-17 发布

专题71 数学归纳法-2020年领军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文理通用)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20年领军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文理通用)‎ 专题71数学归纳法 最新考纲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当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重点难点突破 ‎【题型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典型例题】‎ 已知数列{an}前n项的和为Sn,且满足.‎ ‎(Ⅰ)求s1、s2、s3的值;‎ ‎(Ⅱ)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答】解:(Ⅰ)∵an=n2,n∈N*‎ ‎∴s1=a1=1,s2=a1+a2=1+4=5,s3=a1+a2+a3=1+4+9=14.…‎ ‎(Ⅱ)证明:(1)当n=1时,左边=s1=1,‎ 右边1,‎ 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n=k(k∈N*)时结论成立,即Sk,…‎ 那么,Sk+1=Sk+(k+1)2‎ ‎(k+1)2‎ ‎ ‎ ‎ ‎ ‎ ‎ 即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2)可知对任意的正整数n∈N*都成立.… ‎ ‎【再练一题】‎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时,由n=k到n=k+1左边需要添加的项是   .‎ ‎【解答】解:∵n=k时,左边最后一项为,n=k+1时,左边最后一项为,‎ ‎∴从n=k到n=k+1,不等式左边需要添加的项为一项为,‎ 故答案为:,‎ 思维升华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应注意 ‎(1)明确初始值n0的取值并验证当n=n0时等式成立.‎ ‎(2)由n=k证明n=k+1时,弄清左边增加的项,且明确变形目标.‎ ‎(3)掌握恒等变形常用的方法:①因式分解;②添拆项;③配方法.‎ ‎【题型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典型例题】‎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答】证明:①∵当n=1时,0,‎ ‎∴,∴,即n=1时,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 则当n=k+1时,•••…•••,‎ ‎∵()2﹣()20,‎ ‎∴()2<()2,‎ ‎∴,即n=k+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①②知,对任意n∈N*,••. ‎ ‎【再练一题】‎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n(n∈N*)过程中,由n=k递推到n=k+1时,不等式左端增加的项数是(  )‎ A.1 B.2k﹣‎1 ‎C.2k D.2k+1‎ ‎【解答】解:由题意,n=k时,最后一项为,n=k+1时,最后一项为 ‎∴由n=k变到n=k+1时,‎ 不等式左边增加的项数是(2k+1﹣1)﹣(2k﹣1)=2k.‎ 故选:C. ‎ 思维升华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适用范围及关键 ‎(1)适用范围:当遇到与正整数n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若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 ‎(2)关键:由n=k时命题成立证n=k+1时命题也成立,在归纳假设使用后可运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等来加以证明,充分应用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等放缩技巧,使问题得以简化.‎ ‎【题型三】归纳—猜想—证明 命题点1 与函数有关的证明问题 ‎【典型例题】‎ 已知y=f(x)对任意实数x,y都有f(x+y)=f(x)+f(y)+2xy.‎ ‎(1)求f(0)的值;‎ ‎(2)若f(1)=1,求f(2),f(3),f(4)值,猜想f(n)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3)若.‎ ‎【解答】解:(1)令x=y=0,则f(0)=0;‎ ‎(2)f(2)=4,f(3)=9,f(4)=16,猜想f(n)=n2,‎ ‎①当n=1时,显然成立; ‎ ‎②设n=k时成立,即f(k)=k2,则n=k+1时,f(k+1)=f(k)+f(1)+2k=(k+1)2即=k+1时,成立 综上知f(n)=n2,成立 ‎(3)设 令 变形为:,因此数列是等比数列,‎ 首项为,∴‎ ‎∴ ‎ ‎【再练一题】‎ 已知f(n)=1,g(n)(3),n∈N*.‎ ‎(1)当n=1,2,3时,试比较f(n)与g(n)的大小关系;‎ ‎(2)猜想f(n)与g(n)的大小关系,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答】解:(1)当n=1时,f(1)=1=g(1);‎ 当n=2时,f(2),g(2),∴f(2)<g(2);‎ 当n=3时,f(3),g(3),∴f(3)<g(3).‎ ‎(2)由(1)猜想:f(n)≤g(n),下面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1,2,3时,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k∈N*)(k≥3)时,不等式成立,即1(3).‎ 则当n=k+1时,则f(k+1)=f(k),‎ ‎∵0,∴,‎ ‎∴f(k+1)g(k+1),即当n=k+1时,不等式成立.由①②可知:对∀n∈N*,都有f(n)≤g(n). ‎ 命题点2 与数列有关的证明问题 ‎【典型例题】‎ 已知a1(n∈N*)‎ ‎(1)求a2,a3,a4并由此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解答】解:(1)因为a1(n∈N*)‎ 所以,,‎ 由此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n∈N*)‎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1时,,猜想成立 ‎②假设当n=k (k∈N*,k≥1)时,猜想成立,即 那么ak+1.‎ 即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综合①②可知,对∀n∈N*猜想都成立,即(n∈N*) ‎ ‎【再练一题】‎ 已知数列{an}中,a1=1,an+1=2an+1.‎ ‎(Ⅰ)求a2,a3,a4,a5;‎ ‎(Ⅱ)猜想a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解答】解:(I)a2=‎2a1+1=3,‎ a3=‎2a2+1=7,‎ a4=‎2a3+1=15,‎ a5=‎2a4+1=31.‎ ‎(II)猜想:an=2n﹣1,‎ 证明:‎ 当n=1时,显然21﹣1=1,猜想成立.‎ 假设n=k时猜想成立,即ak=2k﹣1,‎ 则ak+1=2ak+1=2(2k﹣1)+1=2k+1﹣1,‎ ‎∴当n=k+1时,猜想成立.‎ ‎∴an=2n﹣1. ‎ 命题点3 存在性问题的证明 ‎【典型例题】‎ 是否存在a,b,c使等式()2+()2+()2+…+()2对一切n∈N*都成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解答】解:取n=1,2,3可得解得:a,b,c.‎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 即证12+22+…+n2n(n+1)(2n+1),‎ ‎①n=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 ‎②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12+22+…+k2k(k+1)(2k+1)成立,‎ 则当n=k+1时,等式左边=12+22+…+k2+(k+1)2═k(k+1)(2k+1)+(k+1)2[k(k+1)(2k+1)+6(k+1)2](k+1)(2k2+7k+6)(k+1)(k+2)(2k+3),‎ ‎∴当n=k+1时等式成立;‎ 由数学归纳法,综合①②当n∈N*等式成立,‎ 故存在a,b,c使已知等式成立. ‎ ‎【再练一题】‎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它的前n项和为Sn ‎(Ⅰ)求S1,S2,S3的值;‎ ‎(Ⅱ)是否存在实数a,b,c使得Sn对一切n∈N*都成立?若存在,求出a,b,c的值,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若不存在,说明利用.‎ ‎【解答】解:(Ⅰ)已知,‎ 当n=1时,解得:,‎ 当n=2时,.‎ 当n=3时,.‎ ‎(Ⅱ)由(Ⅰ)得:假设存在实数a、b、c使得对任意整数都成立.‎ 故:当n=1,2,3时,,‎ 解得:a=1,b=1,c=2.‎ 所以,对于任意n∈N都成立.‎ 证明如下:‎ ‎(1)当n=1时,左边,右边,‎ 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n=k时等式成立,‎ 即:,‎ 当n=k+1时,‎ ‎ ‎ ‎.‎ 所以,当n=k+1时等式成立.‎ 由(1)(2)知等式成立,即存在a=1,b=1,c=2使得对于一切整数都成立.‎ 思维升华 (1)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探索与正整数n有关的未知问题、存在性问题,其基本模式是“归纳—猜想—证明”,即先由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然后经逻辑推理即演绎推理论证结论的正确性.‎ ‎(2)“归纳—猜想—证明”的基本步骤是“试验—归纳—猜想—证明”.高中阶段与数列结合的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 基础知识训练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在作归纳假设后,需要证明当时命题成立,即需证明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将题目中的,改为,即,故选B.‎ ‎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一步应证明(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的初始值应为1,而.‎ 故选:D ‎3.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时,当时的左边等于(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 等式左边的规律为:‎ 以1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所以,当时的左边为:以1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的前2项和。‎ 所以当时的左边为:.‎ 故选:C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能被3整除”的第二步中,时,为了使用假设,应将变形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解:假设时命题成立,即:被3整除.‎ 当时,‎ 故选:A.‎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由的假设到证明 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式子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可得,当时,等式左边等于,共项求和;‎ 当时,等式左边等于,共项求和;‎ 所以由的假设到证明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式子是 ‎.‎ 故选D ‎6.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的过程中,由假设“”成立,推导“”也成立时,左边应增加的项数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假设“”成立;当时,‎ 左边为 故增加的项数为项.‎ 故答案为:C.‎ ‎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初始值应等于(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当时,;当时,;当时,;‎ 当时,;当时,;当时,;‎ 当时,,‎ 所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初始值应等于6,故选D.‎ ‎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由到左边需要添加的项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当n=k时,要证明的等式为:,‎ 当n=k+1时,要证明的等式为:‎ ‎,‎ 左边需要添加的项为.‎ 故选:D.‎ ‎9.现有命题“,”,不知真假。请你用数学归纳法去探究,此命题的真假情况为( )‎ A.不能用数学归纳法去判断真假 B.一定为真命题 C.加上条件后才是真命题,否则为假 D.存在一个很大常数,当时,命题为假 ‎【答案】B ‎【解析】‎ ‎(1)当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即时,等式成立;‎ ‎(2)假设时,等式成立,即,‎ 则时,,‎ 即时,等式也成立;‎ 综上,时,等式恒成立.‎ 故选B ‎10.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从开始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时,第一步验证的等于( )‎ A.1 B.3‎ C.5 D.7‎ ‎【答案】C ‎【解析】‎ 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所以第一步验证的n0等于5,选C.‎ ‎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由到时,不等式左边的变化情况为( )‎ A.增加 B.增加 ‎ C.增加,减少 D.增加,减少 ‎【答案】C ‎【解析】‎ 当时,左边,‎ 当时,左边,‎ ‎,‎ 故选C.‎ ‎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从“到”左端需增乘的代数式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当时,左端,‎ 当时,左端,‎ 从到时左边需增乘的代数式是: .‎ 故选B.‎ ‎1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则从到时左边应添加的项为_______.‎ ‎【答案】‎ ‎【解析】‎ 当时,左边= ;‎ 当时,左边= ;‎ 所以左边应添加的项为.‎ ‎14.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从n=k到n=k+1时,左边需要增加的代数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当时,等式左侧为:,‎ 当时,等式左侧为:,‎ 据此可得,左边需要增加的代数式是.‎ ‎15.已知正项数列满足,前项和满足,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猜想得,‎ 故,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② ,满足,‎ ‎②假设时,结论成立,即,可得,‎ 则,‎ ‎,也满足,‎ 结合①②可知,,故答案为.‎ ‎16.已知正项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的前项积为,若,则数列中最接近2019的是第______项 ‎【答案】45‎ ‎【解析】‎ ‎,可得,且;‎ 则,即,‎ ‎,即,‎ 两式相除得:,则,‎ 由,解得;‎ 由,解得;‎ 猜想,‎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满足,‎ 假设当时,猜想成立,即,‎ 则当时,,满足,‎ 故猜想成立,即.‎ 时,,‎ 当不满足,‎ 故,‎ 由,‎ 当时,,‎ 当时,,‎ 当时,.‎ 综上可得数列中最接近2019的是第45项.‎ 故答案为:45.‎ ‎17.已知,其前项和为.‎ ‎(1)计算;‎ ‎(2)猜想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解析】‎ ‎(1)计算,.‎ ‎(2)猜想.‎ 证明:①当时,左边,右边,猜想成立.‎ ‎②假设猜想成立,即成立,‎ 那么当时,,‎ 而,故当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于,猜想都成立.‎ ‎18.已知数列各项均为正数,满足.‎ ‎(1)求,,的值;‎ ‎(2)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2)猜想:;证明见解析.‎ ‎【解析】‎ ‎(1)当时,,又 ‎ 当时,,解得:‎ 当时,,解得:‎ ‎(2)猜想:‎ 证明:(1)当时,由(1)可知结论成立; ‎ ‎(2)假设当时,结论成立,即成立, ‎ 则当时,‎ 由与得:‎ 又 成立 根据(1)、(2)猜想成立,即:‎ ‎19.已知数列满足,.‎ ‎(1)计算,,;‎ ‎(2)猜测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解析】‎ ‎(1)由及,得,进而,.‎ ‎(2)证明: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之.‎ 当时,,而已知,‎ 所以时,猜想正确.‎ 假设当时,猜想正确,即,‎ 则时,.‎ 所以当时,猜想也成立.‎ 综上所述可知,对一切,猜想都正确.‎ ‎20.已知函数对任意实数都有,且.‎ ‎(I)求的值,并猜想的表达式;‎ ‎(II)用数学归纳法证明(I)中的猜想.‎ ‎【答案】(I);(II)证明见解析.‎ ‎【解析】‎ ‎(I),‎ ‎,‎ ‎,‎ ‎,‎ 猜想.‎ ‎(II)证明:当时,,猜想成立;‎ 假设时,猜想成立,即,‎ 则当时,,‎ 即当时猜想成立.‎ 综上,对于一切均成立.‎ 能力提升训练 ‎1.若命题成立,则它对也成立,已知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对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B.对所有正偶数n都成立 C.对所有正奇数n都成立 D.对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知,时命题成立,而根据时命题成立可以得到时命题也成立,因此该命题对所有的正偶数都成立,故选B.‎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从,等式的左边需要增乘的代数式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时,‎ 时,左侧,‎ 时,左侧,‎ 从左边需增乘的代数式是 ‎,故选D.‎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则当时左端应在的基础上( )‎ A.增加一项 B.增加项 C.增加项 D.增加项 ‎【答案】D ‎【解析】‎ 当时,等式左端为:‎ 当时,等式左端为:‎ ‎ 需增加项 本题正确选项:‎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由时,不等试左边应添加的项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由n=k时,左边为,‎ 当n=k+1时,左边为 所以增加项为两式作差得:,选C.‎ ‎5.如果命题对于成立,同时,如果成立,那么对于也成立。这样,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对于所有的自然数成立 B.对于所有的正奇数成立 C.对于所有的正偶数成立 D.对于所有大于3的自然数成立 ‎【答案】B ‎【解析】‎ 由于若命题成立,则它对也成立. 又已知命题成立, 可推出 均成立, 即对所有正奇数都成立 故选:B.‎ ‎6.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首项,且,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解: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Sn(n≥2),‎ 则:,‎ 所以:,‎ ‎,‎ 当n=2时,,‎ 当n=3时,,‎ ‎…‎ 猜想:,‎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①当n=1时,,‎ ‎②当n=k时,,‎ 则当n=k+1时,,‎ 综上所述:.‎ 所以:.‎ 故选:A.‎ ‎7.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展开式的前三项的系数.‎ ‎(1)求的值;‎ ‎(2)求展开式的中间项;‎ ‎(3)当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答案】(1)(2)(3)见证明 ‎【解析】‎ 解:(1)展开式的通项为,‎ 依题意,‎ 由可得(舍去)或.‎ ‎(2)所以展开式的中间项是第五项为:.‎ ‎(3)证:由(1),‎ ‎①当时,结论成立;‎ 当时,‎ ‎;‎ ‎②设当时,,‎ 则时,‎ ‎,‎ 由,可知,‎ 即.‎ 综上①②,当时,成立.‎ ‎8.设为虚数单位,,‎ 已知, .‎ ‎(1)你能得到什么一般性的猜想?请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 ‎(2)已知,试利用的结论求.‎ ‎【答案】(1)见解析; (2).‎ ‎【解析】‎ ‎(1)猜想)成立 ‎ 证明:①当n=1时,左边=右边=所以猜想成立 ‎ ‎②假设当时,猜想成立,‎ 即 ‎ 则当时,‎ ‎ ‎ ‎ ‎ 时,猜想也成立 ‎ 综上,由① ②可得对任意,猜想成立 ‎(2)∵‎ ‎∴ ‎ ‎9.(1)已知为实数,用分析法证明;‎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答案】(I)见证明;(Ⅱ)见证明 ‎【解析】‎ 证明:(Ⅰ)要证,‎ 只要证 ‎ 只要证 只要证 只要证 ‎ 只要证 ‎ 只要证 只要证显然成立,故原结论成立.‎ ‎(Ⅱ)①当时,左边,右边,‎ 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 ‎②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 那么当时,左边 右边 左边=右边,即当时等式也成立; ‎ 综合①②可知等式对任何都成立.‎ ‎10.已知数列,,,,,,记数列的前项和.‎ ‎1计算,,,;‎ ‎2猜想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答案】1 ,,,;2 ,证明见解析.‎ ‎【解析】‎ ‎ ;;;;‎ 猜想.‎ 证明:当时,结论显然成立;‎ 假设当时,结论成立,即,‎ 则当时,,‎ 当时,结论也成立,‎ 综上可知,对任意,.‎ 由,知,等式对任意正整数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