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8.58 KB
  • 2021-04-17 发布

2017年高考试题——数学理(新课标Ⅱ卷)解析版参考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理科数学解析 1.D 【解析】 2.C 【解析】1 是方程 的解, 代入方程得 ∴ 的解为 或 ,∴ 3.B 【解析】设顶层灯数为 , , ,解得 . 4.B 【解析】该几何体可视为一个完整的圆柱减去一个高为 6 的圆柱的一半. 5.A 【解析】目标区域如图所示,当直线 取到点 时,所求 最小值为 . 6.D 【解析】只能是一个人完成 2 份工作,剩下 2 人各完成一份工作. 由此把 4 份工作分成 3 份再全排得       3 i 1 i3 i 2 i1 i 1 i 1 i        2 4 0x x m   1x  3m  2 4 3 0x x   1x  3x   1 3B  , 1a 2q  7 1 7 1 2 3811 2    a S 1 3a  2 21 1π 3 10 π 3 6 63π2 2         V V V总 上 -2y = x+ z  6 3 , z 15 2 3 4 3C A 36  7.D 【解析】四人所知只有自己看到,老师所说及最后甲说的话. 甲不知自己成绩→乙、丙中必有一优一良,(若为两优,甲会知道自己成绩;两良 亦然)→乙看了丙成绩,知自己成绩→丁看甲,甲、丁中也为一优一良,丁知自己 成绩. 8.B 【解析】 , , 代入循环得, 时停止循环, . 9.A 【解析】取渐近线 ,化成一般式 ,圆心 到直线距离为 得 , , . 10.C 【解析】 , , 分别为 , , 中点,则 , 夹角为 和 夹角或 其补角(异面线所成角为 ) 可知 , , 作 中点 ,则可知 为直角三角形. , 中, , 则 ,则 中, 则 中, 又异面线所成角为 ,则余弦值为 . 0S  1k  1a   7k  3S  by xa 0bx ay   2 0, 2 2 23 b a b   2 24c a 2 4e  2e  M N P AB 1BB 1 1B C 1AB 1BC MN NP π0 2      , 1 1 5 2 2MN AB  1 1 2 2 2NP BC  BC Q PQM△ 1PQ 1 2MQ AC ABC△ 2 2 2 2 cosAC AB BC AB BC ABC      14 1 2 2 1 72            7AC 7 2MQ  MQP△ 2 2 11 2MP MQ PQ   PMN△ 2 2 2 cos 2 MN NP PMPNM MH NP      2 2 2 5 2 11 2 2 2 10 55 22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π0 2      , 10 5 11.A 【解析】 , 则 , 则 , , 令 ,得 或 , 当 或 时, , 当 时, , 则 极小值为 . 12.B 【解析】几何法: 如图, ( 为 中点), 则 , 要使 最小,则 , 方向相反,即 点 在线段 上, 则 , 即求 最大值, 又 , 则 , 则 . 解析法: 建立如图坐标系,以 中点为坐标原点, ∴ , , . 设 , , , , ∴    2 12 1 xf x x a x a e              32 4 2 2 1 0 1f a a e a                 2 11 xf x x x e        2 12 xf x x x e        0f x  2x   1x  2x   1x    0f x  2 1x     0f x   f x  1 1f   2PB PC PD    D BC   2PA PB PC PD PA        PA PD  PA PD P AD min2 2PD PA PA PD       PD PA  32 32PA PD AD       2 2 3 3 2 2 4 PA PD PA PD                  ≤ min 3 32 2 4 2PD PA       BC  0 3A ,  1 0B  ,  1 0C ,  P x y,  3PA x y   ,  1PB x y    ,  1PC x y   ,   2 22 2 2 2PA PB PC x y y       P D CB A 则其最小值为 ,此时 , . 13. 【解析】有放回的拿取,是一个二项分布模型,其中 , 则 14. 【解析】 令 且 则当 时, 取最大值 1. 15. 【解析】设 首项为 ,公差为 . 则 求得 , ,则 , 2 2 3 32 2 4x y             3 32 4 2        0x  3 2y  1.96 0.02p 100n   1 100 0.02 0.98 1.96xD np p      1   2 3 πsin 3cos 04 2f x x x x          ,   2 31 cos 3cos 4f x x x    cos x t  0 1t  , 2 13 4y t t    2 3 12t        3 2t   f x 2 +1 n n  na 1a d 3 1 2 3a a d   4 14 6 10S a d   1 1a  1d  na n  1 2n n nS     1 1 2 2 2 2 1 2 2 3 1 1 n k kS n n n n          1 1 1 1 1 1 12 1 2 2 3 1 1n n n n              1 22 1 1 1 n n n        16. 【解析】 则 ,焦点为 ,准线 , 如图, 为 、 中点, 故易知线段 为梯形 中位线, ∵ , , ∴ 又由定义 , 且 , ∴ 17. 【解析】(1)依题得: . ∵ , ∴ , ∴ , ∴ , (2)由⑴可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 8y x 4p   2 0F , : 2l x   M F N BM AFMC 2CN  4AF  3ME  ME MF MN NF 6NF NM MF   2 1 cossin 8sin 8 4(1 cos )2 2 B BB B     2 2sin cos 1B B  2 216(1 cos ) cos 1B B   (17cos 15)(cos 1) 0B B   15cos 17B  8sin 17B  2ABCS △ 1 sin 22 ac B  1 8 22 17ac   17 2ac  15cos 17B  2 2 2 15 2 17 a c b ac    2 2 2 15a c b   2 2( ) 2 15a c ac b    236 17 15b   2b  l F N M C B A O y x 18. 【解析】(1)记:“旧养殖法的箱产量低于 ” 为事件 “新养殖法的箱产量不低于 ”为事件 而 (2) 箱产量 箱产量 旧养殖法 62 38 新养殖法 34 66 由计算可得 的观测值为 ∵ ∴ ∴有 以上的把握产量的养殖方法有关. (3) , , ,∴中位数为 . 50kg B 50kg C   0.040 5 0.034 5 0.024 5 0.014 5 0.012 5P B           0.62   0.068 5 0.046 5 0.010 5 0.008 5P C         0.66       0.4092P A P B P C  50kg 50kg≥ 2K  2 2 200 62 66 38 34 15.705100 100 96 104k        15.705 6.635  2 6.635 0.001P K ≥ 99% 1 5 0.2   0.2 0.004 0.020 0.044 0.032    80.032 0.068 17  8 5 2.3517  ≈ 50 2.35 52.35  52.35 19.【解析】 (1)令 中点为 ,连结 , , . ∵ , 为 , 中点,∴ 为 的中位线,∴ . 又∵ ,∴ . 又∵ ,∴ ,∴ .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又∵ ,∴ (2)以 中点 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 则 , , , , , . 在底面 上的投影为 ,∴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为直角三角形, ,∴ . 设 , , .∴ . .∴ . ∴ , , .设平面 的法向量 . z y x M' M O F P A B C D E PA F EF BF CE E F PD PA EF PAD△ 1 2EF AD∥ 90BAD ABC     BC AD∥ 1 2AB BC AD  1 2BC AD∥ EF BC∥ BCEF CE BF∥ BF PAB 面 CE PAB面∥ AD O 1AB BC  (0 0 0)O , , (0 1 0)A , , (1 1 0)B , , (1 0 0)C , , (0 1 0)D , , (0 0 3)P , , M ABCD M  MM BM  45MBM    MBM △ POC△ 3 3OC OP 60PCO   MM a  3 3CM a  31 3OM a   31 0 03M a      , , 2 2 2 23 1 61 0 13 3 2BM a a a a             3 21 13 2OM a     21 0 02M       , , 2 61 02 2M      , , 2 61 12 2AM        , , (1 0 0)AB  , , ABM 1 1(0 )m y z , , ,∴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 ∴ . ∴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 20. 【解析】⑴设 ,易知 又 ∴ ,又 在椭圆上. ∴ ,即 . ⑵设点 , , , 由已知: , , ∴ , ∴ . 设直线 : , 因为直线 与 垂直. ∴ 故直线 方程为 , 令 ,得 , , ∴ , ∵ , ∴ , 若 ,则 , , , 1 1 6 02y z  (0 6 2)m   , , (0 2 0)AD  , , (1 0 0)AB  , , ABD 2(0 0 )n z , , (0 0 1)n  , , 10cos , 5 m nm n m n          M AB D  10 5 ( )P x y, ( 0)N x, (0 )NP y , 1 0 2 2 yNM NP         , 1 2 M x y     , M 22 12 2 yx      2 2 2x y  ( 3 )QQ y , ( )P PP x y, ( 0)Qy  ( ) ( 3 ) 1P P P Q POP PQ x y y y y        , ,   2 1OP OQ OP OP OQ OP           2 1 3OP OQ OP      3 3P Q P Q P P Qx x y y x y y      OQ 3 Qyy x  l OQl 3 l Q k y l 3 ( )P P Q y x x yy   0y  3( )P Q Py y x x   1 3 P Q Py y x x    1 3 P Q Px y y x    3 3P Q Py y x  1 (3 3 ) 13 P Px x x      0Qy  3 3Px  1Px   1Py   直线 方程为 ,直线 方程为 , 直线 过点 ,为椭圆 的左焦点. 21. 【解析】⑴ 因为 , ,所以 . 令 ,则 , , 当 时, , 单调递减,但 , 时, ; 当 时,令 ,得 . 当 时, , 单调减;当 时, , 单调 增. 若 ,则 在 上单调减, ; 若 ,则 在 上单调增, ; 若 ,则 , . 综上, . ⑵ , , . 令 ,则 , . 令 得 , 当 时, , 单调递减;当 时, , 单调 递增. 所以, . 因为 , , , , 所以在 和 上, 即 各有一个零点. 设 在 和 上的零点分别为 ,因为 在 上 单调减, 所以当 时, , 单调增;当 时, , 单调减.因此, 是 的极大值点. OQ 0y  l 1x   l ( 1 0) , C    ln 0f x x ax a x   ≥ 0x  ln 0ax a x  ≥   lng x ax a x    1 0g    1 1axg x a x x     0a ≤   0g x   g x  1 0g  1x    0g x  0a    0g x  1x a 10 x a    0g x   g x 1x a   0g x   g x 0 1a   g x 11 a      ,  1 1 0g ga       1a   g x 1 1a      ,  1 1 0g ga       1a     min 1 1 0g x g ga         0g x ≥ 1a    2 lnf x x x x x     2 2 lnf x x x    0x    2 2 lnh x x x     1 2 12 xh x x x     0x    0h x  1 2x  10 2x    0h x   h x 1 2x    0h x   h x  min 1 1 2 ln 2 02h x h         2 2e 2e 0h     2 2 ln 2 0h    2 1e 0 2      , 12 2       , 10 2      , 1 2      ,  h x  f x  f x 10 2      , 1 2      , 0 2x x,  f x 10 2      , 00 x x    0f x   f x 0 1 2x x    0f x   f x 0x  f x 因为, 在 上单调增,所以当 时, , 单 调减, 时, 单调增,因此 是 的极小值点. 所以, 有唯一的极大值点 . 由前面的证明可知, ,则 . 因为 ,所以 ,则 又 ,因为 ,所以 . 因此, . 22. 【解析】⑴设 则 . 解得 ,化为直角坐标系方程为 . ⑵连接 ,易知 为正三角形. 为定值. ∴当高最大时, 面积最大, 如图,过圆心 作 垂线,交 于 点 交圆 于 点, 此时 最大 23. 【解析】⑴由柯西不等式得: 当且仅当 ,即 时取等号. ⑵∵ ∴ ∴ ∴ ∴  f x 1 2      , 2 1 2 x x    0f x   f x 2x x  f x 2x  f x  f x 0x 2 0 1e 2x     ,    2 4 2 2 0 e e e ef x f         0 0 02 2 ln 0f x x x     0 0ln 2 2x x     2 2 0 0 0 0 0 0 02 2f x x x x x x x      0 10 2x   0 1 4f x   2 0 1e 4f x      0 0M P   , , , 0 | |OM OP  , 0 0 0 0 16 cos 4           4cos   2 22 4x y    0x  AC AOC△ | |OA AOBS△ C AO AO H C B AOBS△ max 1 | | | |2S AO HB   1 | | | | | |2 AO HC BC  3 2        2 25 5 5 5 3 3 4a b a b a a b b a b     ≥   5 5ab ba 1a b  3 3 2a b    2 2 2a b a ab b       2 3 2a b b ab         3 3 2a b ab a b        3 2 3 a b aba b    由均值不等式可得: ∴ ∴ ∴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试卷为手动录入,难免存在细微差错,如您发现试卷中的问题,敬请谅解!转 载请注明出处!)     3 22 3 2 a b a baba b         ≤     3 22 3 2 a b a b a b         ≤    3 3 32 4 a ba b   ≤  31 24 a b ≤ 2a b ≤ 1a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