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50 KB
  • 2021-04-16 发布

【物理】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A. 研究国庆阅兵时主战坦克驶过广场的时间 B. 拍摄危机奔跑中的同学 C. 4×100米比赛中正在交接的短棍 D. 正在驶入车位的汽车.‎ ‎【答案】A ‎【解析】‎ ‎【详解】A.研究国庆阅兵时主战坦克驶过广场的时间,主战坦克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能看成质点,故A正确;‎ B.研究拍摄危机奔跑中的同学,同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同学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 C.研究4×100米比赛中正在交接的短棍,短棍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短棍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 D.研究正在驶入车位的汽车,汽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汽车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 B. 将物体向上搬运要比向下搬运更费劲,是因为物体向上运动时所受的重力比较大 C. 形状固定的物体其重心相对于自身位置不会因为物体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D.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即是物体对地面的正压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重力是物体所受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故A错误;‎ B.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B错误;‎ C.有固定形状的物体的重心相对于物体的位置相对于物体是不变的,不因物体升高、降低或倾斜而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压力是由于挤压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二者性质不同,不是同一种力,故D错误。‎ ‎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是静摩擦力 B. 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是滑动摩擦力 C. 物体接触面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该接触面上弹力大小成正比 D. 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间的相对滑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如雪橇在雪地上滑动时,地面没有动,但是地面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故A错误;‎ B.当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但两物体可能是对地运动的,故B错误;‎ C.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弹力大小成正比,静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弹力大小无直接关系,故C错误;‎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故D正确。‎ ‎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x-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直线b与曲线a相切于点(4,-15).已知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4 s内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B. 前4 s内甲平均速度是乙的平均速度的倍 C. t=0时刻,甲的速度大小为9 m/s D. 甲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图像的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故前 内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均为负方向,故A正确;‎ B、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甲的图像对应于曲线;前内甲的平均速度为,前内乙的平均速度为,故前内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平均速度的3倍,故B错误;‎ CD、设时甲的速度为,时甲的速度为,则,又,可得,则甲的加速度,故C错误,D正确。‎ ‎5.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变化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率一定越大 B. 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量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率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D. 速度为零,速度变化率不一定为零 ‎【答案】D ‎【解析】‎ A: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的变化率,虽然Δv大,但Δt更大时,速度变化率可以很小。故A项错误。‎ B:速度很大,速度的变化量可以为零,例如速度很大的匀速直线运动。故B项错误。‎ C:速度变化率为零,即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速度大的匀速直线运动。故C项错误。‎ D:速度为零,速度变化率不一定为零,即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火箭发射的瞬间。故D项正确。‎ ‎6.假期里,一位同学在厨房里协助妈妈做菜,对菜刀发生了兴趣。他发现菜刀的刀刃前部和后部的厚薄不一样,如图所示,菜刀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刀刃前部的横截面顶角较小,后部的顶角较大,他先后做出过几个猜想,其中合理的是 A. 刀刃前部和后部厚薄不匀,仅是为了打造方便,外形美观,跟使用功能无关 B.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刀刃厚薄无关 C.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大,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 D.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小,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 ‎【答案】D ‎【解析】‎ 把刀刃部分抽象后,可简化成一个等腰三角劈,设顶角为2θ,背宽为d,侧面长为l,如图乙所示。当在劈背施加压力F后,产生垂直侧面的两个分力F1、F2,使用中依靠着这两个分力分开被加工的其他物体。由对称性知,这两个分力大小相等(F1=F2),因此画出力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实为菱形,如图丙所示。在这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取其四分之一考虑(图中阴影部分),根据它跟半个劈的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关系,由关系式,得F1=F2,由此可见,刀背上加上一定的压力F时,侧面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顶角的大小有关,顶角越小,sin θ的值越小,F1和F2越大。但是,刀刃的顶角越小时,刀刃的强度会减小,碰到较硬的物体刀刃会卷口甚至碎裂,实际制造过程中为了适应加工不同物体的需要,所以做成前部较薄,后部较厚。使用时,用前部切一些软的物品(如鱼、肉、蔬菜、水果等),用后部斩劈坚硬的骨头之类的物品,俗话说:“前切后劈”,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故D正确。‎ ‎7.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min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m,第2min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A. 0.01m/s2 B. 0.05 m/s2 C. 36 m/s2 D. 180 m/s2‎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火车的加速度为: ‎ A. 0.01m/s2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0.05 m/s2与分析相符,故B正确;‎ C. 36 m/s2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180 m/s2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和半径为R的半球体均静止,质点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点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 质点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θ C. 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 D. 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cosθ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整体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地面对半球没有摩擦力; 故A错误; 对质点受力分析,质点受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 如图所示,‎ 由共点力平衡可知,质点受到的支持力F=mgsinθ,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可求得质点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sinθ; 故B错误; 质点受到的摩擦力f=mgcosθ,故C错误,D正确.‎ ‎9. 从某一高度相隔1s先后自由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的阻力,它们在空中任一时刻 A. 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 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 C. 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D. 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 ‎【答案】C ‎【解析】‎ 相隔1s先后释放小球甲和乙,以乙为参考系,则甲相对乙有初速度,甲相对乙匀速运动,C正确。‎ ‎10.在校运会上,开展了多个项目的比赛,下列关于各比赛项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00米比赛比的是最大速度 B. 立定跳远比赛比的是位移 C. 铅球比赛比的是位移大小 D. 200米比赛比的是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100比赛位移相同,看谁跑用的时间少谁获胜,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100米比赛比的是平均速度,故A错误;‎ B.立定跳远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轨迹是曲线,而成绩是测量起跳点到落地点的直线距离,所以成绩表示位移大小,故B正确;‎ C. 铅球比赛的成绩是是抛出点的竖直投影点到落地点的距离,该距离要小于抛出点到落地点的位移,故该成绩不是铅球的位移大小,故C错误;‎ D.200米比赛路程相同,看谁跑用的时间少谁获胜,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00米比赛比的是平均速率,故D错误。‎ ‎11.如图所示,小球A系在竖直拉紧的细绳下端,球恰好又与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A所受的力是( )‎ A. 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 B. 重力、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C. 重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 D. 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说明细绳对小球的力为竖直方向,假设小球受斜面的弹力则弹力一定垂直于斜面向上,而重力竖直向下,拉力向上,则三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小球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小球一定不受斜面的弹力,故小球只受重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故选A。‎ ‎12.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m/s2‎ ‎,那么开始刹车后2秒与开始刹车后6秒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1 B. 3∶1 C. 3∶4 D. 4∶3‎ ‎【答案】C ‎【解析】‎ ‎【详解】刹车时间为:,可知车运动4s停止,故刹车2s后的位移为:‎ ‎,刹车6s后已经停止,故其位移为:‎ ‎,故刹车后2秒与开始刹车后6秒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故C正确;‎ ‎13.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积木A、B叠放在一起,质量均为m,交界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B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B物块作用大小为F的水平外力后两积木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B物块所受的水平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A. F B. 2μmg C. F-mgcosθ D. F-mgcos2θ ‎【答案】A ‎【解析】‎ ‎【详解】将AB两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推力,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可知,静摩擦力等于F,故A正确。‎ ‎14.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