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00 KB
  • 2021-04-16 发布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 精准训练六 提高非连续性实用文本概括题的概括精度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精准训练六 提高非连续性实用文本概括题的概括精度 练前提示 浙江卷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自从2018年高考改为非连续性实用文本以来,其主观题还是以归纳概括为主,而且要求同2016、2017年高考卷的主观题一样概括精、准、细。这类题型主要是确定准阅读范围后精读深析,划分层次,提取关键信息,按照题干加工成答案即可。尤其要善于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文字进行“精加工”。找得准,“整”得狠,是答主观题的要诀。另外,概括时不可忽视图表文本里的信息。‎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新华社华盛顿1月27日电 美国科学家发现,蚊子能迅速学会识别并记住让其不愉快的人的气味。这一发现可能对预防蚊子叮咬以及防止其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一期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蚊子一旦将一些人的特定气味与不愉快的感觉联系起来,下次叮咬时就会避开散发这种气味的人。参与研究的华盛顿大学杰弗里·里费尔在一份声明中说:“一旦蚊子以厌恶的方式学习识别某些气味,那么这些气味就会让它们产生厌恶反应,就像对驱蚊剂的反应一样。”‎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意识到,蚊子更爱叮咬某些人,而非随机叮咬。里费尔等研究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首先,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让蚊子学会将特定的人或特定的动物的气味与不愉快的机械冲击和振动联系在一起。24小时后,他们利用Y型迷宫评估这些受过训练的蚊子。结果显示,蚊子不会选择气味让其“不爽”的人,而是更多地去叮咬对照组目标。进一步研究显示,与情绪相关的多巴胺在蚊子的厌恶学习中发挥关键作用,缺乏多巴胺受体的转基因蚊子失去了学习能力。‎ 6‎ 里费尔认为,通过了解蚊子如何决定叮咬哪类人等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蚊子的基因和神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有助于开发出更有效的控蚊工具。‎ 材料二:‎ 蚊子会传播很多疾病,如登革热和寨卡。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发布在博客上的图表指出,蚊子每年造成的人类死亡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动物都多。这也促使人们发起所谓的“蚊子大战”。最近的一项实验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因为它可能让我们拥有了一种令人惊讶的潜在革命性武器,即训练蚊子学习和记忆的能力。‎ 最新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宣称,当你对即将咬你的蚊子挥出巴掌时,它会学会将你的个人气味与危及生命的经历联系起来,并在未来会避开你。如同美国华盛顿大学神经生态学家杰夫·里弗尔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时所描述的那样:“它们本质上是巴甫洛夫蚊子。”“巴甫洛夫的狗”是一项著名的实验,即狗被训练按照条件反射分泌唾液,这与训练蚊子避开某些人的方法相类似。当人拍打蚊子时,通常会在皮肤上产生微小的震动,从而打断昆虫叮咬的企图。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0分钟的实验中重现了这些振动,发现当蚊子的叮咬被这些振动干扰时,它们就会避开这种气味长达24小时。‎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沃尔特·利尔对《国家地理》杂志表示,“现在我们知道有些化合物会触发蚊子这种避免叮人的记忆,我们可能会使用一种配方,它不仅包括主动驱避剂(比如避蚊胺),而且还包括一些会引发它们避免记忆的化合物”。‎ 材料三:‎ 里费尔等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训练,蚊子可以把特定气味和引起其不适的冲击、振动联系在一起。经过训练的蚊子在24小时后被关进Y型迷宫嗅觉仪,它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以前特别喜欢的味道,另一条是对照组。经过科学家的反复冲击和振动,蚊子学乖后,毅然避开了它们先前十分喜欢的味道。之后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和RNAi(干扰技术),科学家们又确定多巴胺是蚊子具有厌恶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1.下列关于蚊子学习并记忆气味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蚊子一旦将一些人的气味与不愉快的感觉联系起来,下次叮咬时就会避开散发这种气味的人。尽管这气味可能是它先前喜欢的。‎ B.研究中,科学家让蚊子以厌恶的方式学习识别某些气味,使它们产生厌恶反应,就像对驱蚊剂的反应一样。‎ C.“巴甫洛夫的狗”被训练按照条件反射分泌唾液,巴甫洛夫训练蚊子避开某些人的研究与这个方法相类似。‎ D.当人拍打蚊子时,通常会在皮肤上产生微小的振动,从而打断蚊虫叮咬的企图,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重现了这些振动。‎ 答案 C 解析 训练蚊子具有学习与记忆能力的不是巴甫洛夫。‎ 6‎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蚊子能学会识别并记住让其不适的人的气味,材料二指出训练蚊子避开某些人的方法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研究的方法类似。‎ B.三则材料中的一系列发现可能对预防蚊子叮咬,防止其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即通过了解蚊子的基因和神经如何发挥作用,最终发现一些能触发蚊子记忆的化合物。‎ C.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发布在博客上的图表显示,蚊子每年造成的人类死亡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动物都多,这表明蚊子传播疾病的危害极大。‎ D.人们为避免蚊子叮咬带来的危害而发起所谓的“蚊子大战”,华盛顿大学杰弗·里费尔参与研究的这项实验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答案 B 解析 研究的最终结果是可能会使用一些配方,利用“这些化合物”进而达到预防蚊子叮咬,防止其传播疾病的最终目的;选项中“发现一些能触发蚊子记忆的化合物”与材料二第三段“现在我们知道有些化合物会触发蚊子这种避免叮人的记忆”矛盾。‎ ‎3.科学家发现蚊子有学习和记忆的能力。这个研究过程是分哪几步进行的?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并简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找到气味目标。找到蚊子喜欢叮咬的特定的人或特定的动物,并找到对照组目标。②厌恶式学习。通过反复冲击和振动,让蚊子学会将特定的人或动物的气味与不愉快的感觉联系起来。③测试评估。24小时后,把经过训练的蚊子关进Y型迷宫嗅觉仪,嗅觉仪两个方向一头是蚊子先前喜欢的气味,一头是对照组目标,观察其对气味的选择,发现蚊子避开了先前喜欢的气味。④确定影响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因素。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RNAi干扰技术,确定多巴胺是蚊子具有厌恶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近日,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年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提出组建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及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由三级公立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县城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任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医联体内部形成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家庭医生服务等分级诊疗模式。‎ 6‎ 不论哪种合作模式,其目的都在于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连续、省钱且优质的医疗服务。‎ ‎(摘编自2017年5月2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2015年8月,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启动了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 罗湖区整合区属5家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基层医疗集团——罗湖医院集团,形成“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的“管理共同体”。该集团重新调整和明确集团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医院逐渐向提供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和科研教学转变;社康中心逐渐向提供常见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转变。‎ 成立罗湖医院集团不是为了做强做大医院,而是为了举集团之力做强基层。因此,罗湖医院集团不断将工作重心和优质资源下沉,并建立财政补助、收费价格激励引导机制,做强做实社康中心。‎ 为此,集团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一是公开招聘优秀全科医生,聘请外籍优秀全科医生对集团内全科医生进行培训,组织专科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鼓励集团专科医生到社康中心开设工作室;二是社康药品目录与集团内各医院药品目录一致,达到1 350种,针对缺药品种,集团24小时内配送到家;三是改善社康中心医疗装备水平,在部分区域社康中心配置了CT、胃镜、眼底照相等设备,并打造“社康检查、医院诊断”模式。‎ 同时,罗湖医院集团对医保基金管理方式进行突破性改革,对签约参保人的住院统筹基金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的制度,发挥医保支付经济杠杆的倒逼作用,促使集团主动下沉资源做强社康中心,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让签约参保人少得病、少得大病。签约参保人越健康,集团越受益,推动医保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促进医院集团从“治病挣钱”向“防病省钱”转变。‎ 改革两年多来,“罗湖模式”试点正在逐渐破解社康“缺医少药”“检查不方便”“只签约不服务”“重医轻防”“医养分离”五大难题,初步实现了社康中心能力、预防保健能力、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收入“四提升”和医院运营成本、居民就医成本“两下降”。“强基层,促健康”的医改目标成效初显。(摘编自2017年9月1日深圳新闻网,有改动)‎ 材料三:‎ 6‎ 目前,全国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多数以临床医疗服务的简单“联合”为主,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下派医生去基层坐诊往往靠所在医院的行政指令,而非本人意愿,因而大多应付差事。而基层医生仅靠在三级医院进行的短期培训,也很难真正提高水平、获得患者信任,导致这一做法徒有虚名,没有实效。‎ 医联体的政策本意,在于“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然而,现实操作中,医联体帮助大医院在基层社区中建立了更多的“挂号窗口”,方便了患者进一步向上聚集,也加剧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些三级医院院长甚至坦言,牵头形成医联体的一大动力就在于与其他三级医院竞争,吸引下面县乡更多的患者。同时,也通过医联体寻找下级医疗机构中的管理与临床人才,将优秀的人才向上虹吸,这显然也会带来对患者的虹吸。‎ 从一定程度上讲,医联体已经变成了大医院重分势力范围,从基层汲取医生、汲取患者的捷径。依托医联体来建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长效运行机制,困难重重。‎ ‎(摘编自搜狐网)‎ ‎4.下列对医疗联合体建设中有关“罗湖模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圳市罗湖区试行的基层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整合了集团内5家区属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的资源,设立了6个资源共享中心,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B.罗湖医院集团设立了6个管理中心,统一对集团内的人力资源、财务、质控、信息、科教、综合等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实现了人员编制、运行管理的一体化。‎ C.为了实现“强基层,促健康”的医改目标,“罗湖模式”在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的同时,还对社康中心的医疗设备、医技人才、资金管理等给予更多支持。‎ D.在“罗湖模式”中,医疗集团内部各医疗卫生功能定位明确,医院与居民皆受益,有效地解决了医联体建设中大医院重分势力范围等问题,值得在全国推广。‎ 答案 D 解析 “有效地解决了医联体建设中大医院重分势力范围等问题”错,根据材料三可知,从一定程度上,医联体存在大医院重分势力范围等弊端。罗湖模式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文中并无相关信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医联体建设和发展中,国家建议建立四种合作模式: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城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以及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B.按医联体政策的构想,如果同一个区域内的各级医疗机构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并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横向流动,那么,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就有望得到解决。‎ C.—些医生不愿意被下派到基层坐诊,即便去了,也是应付差事;医院对基层医生的短期培训也徒有虚名,没有实效: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得到上级医院和医生的大力支持。‎ D.建立医联体是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省钱且优质的医疗服务,可是在推行过程中,基层优秀人才和患者被向上虹吸,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理想根本无法实现。‎ 答案 A 6‎ 解析 B项“横向流动”错,同一个区域内的各级医疗机构组成的医联体,人、财、物等资源应该是纵向流动。C项“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得到上级医院和医生的大力支持”错,材料三认为,下派医生应付差事、培训没有实效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医联体的建设只停留在医疗服务的简单“联合”上。D项“理想根本无法实现”说法绝对。‎ ‎6.在介绍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上,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哪些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内容不同:材料二以罗湖模式为例着重介绍了医联体建设和发展中采取的有效措施;材料三重在呈现医联体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②态度不同:材料二对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效表现出赞赏和乐观的态度;材料三对医联体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担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