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84 KB
  • 2021-04-16 发布

七年级语文 期中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期中学业水平试题 ‎( 满分:10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小题,其中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刹(chà)那 猝(cù)然 栖(qī)息 匿(nì)笑 B.粼粼(lín lín) 丫杈(chā) 蜷(quán)曲 撩(liāo)起 ‎ C.静谧(nì) 肥硕(shuò) 酝酿(yùn niàng) 一霎(chà)间 D.一瞬(shún)间 嶙峋(lín xún) 啜泣(chuò) 收敛(liàn)‎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聪惠   绝别   呼朋引伴   恍然大悟 ‎ B. 威慑    铭记   鸦雀无声     梦寐以求 C. 贮满   奇幻 春华秋实   心旷神贻 ‎ D. 澄清   均称   宽洪大量    蛛丝马迹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 我们老师对所有的同学都一视同仁,我们都很爱我们的老师。‎ C.多么宁静的世界呀,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 今天的气温是零下2度,走在大街上,我不寒而栗。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B. 通过这次冬季运动会,使她更喜欢参加课外活动了。‎ C.网络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19‎ D.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5.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我以为 ‎ ‎①因此对志向远大者来说,我建议再读一点文学书②今天我们读书不能太过于势利,事事讲求实用③审美情趣和精神意志的培养同样不能忽略④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固然重要 A. ④③②① B. ②④③① C. ②①④③ D. ①④③②‎ ‎6. 下列句子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编撰。‎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D.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7. 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抒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通过描绘百花争艳,小草萌发来赞美西湖的诗句是 ‎ ‎ , 。 ‎ ‎(4)《论语十则》中,孔子教导我们学习要注重新旧知识结合的话是 , ‎ ‎ 。‎ ‎(5)“巴山夜雨”成了离情的代用语,“剪烛西窗”这一成语又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 , 。”这两句诗。‎ ‎ ‎ 二、语文应用(6分)‎ 19‎ ‎8.根据提供的情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春节将至,家家户户准备贴春联。小王请朋友写了两副春联,一副帖在自家门口,一副送给隔壁王奶奶。‎ ‎①小王拿到春联时,发现顺序弄乱了。请你帮小王搭配好两副对联。(2分)‎ 天增岁月人增寿 花香满院春风至 春满乾坤福满门 喜气盈门幸福来 第一副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 ‎ 第二副 上联:花香满院春风至 下联: ‎ ‎②对联都有横批,请你根据上下联的内容为其中的一副写一条横批: (1分)‎ ‎③如果你是小王,你会将哪副对联送给王奶奶?为什么?(3分)‎ ‎ 送第 副,因为 ‎ ‎ ‎ 三、阅读(本大题含9~24小题,共3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0两题。(4分)‎ ‎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 19‎ 独立蒙蒙细雨中。‎ ‎9.这首诗歌按格律来分,是一首 。(1分)‎ ‎10.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海棠什么样的品格?(3分)‎ ‎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 10分 )‎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任选两个作答,多答不加分)( 2分 )‎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 ‎②尊君在不 不 : ‎ ‎③待君久不至,已去 去 : ‎ ‎④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句2分,共4分)‎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 ‎ ‎13.读了此文,你对文中的“友人”的言行有何评价?(2分)‎ ‎ ‎ 19‎ ‎ ‎ ‎14.“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对吗?请你说出理由。(2分)‎ ‎ ‎ ‎ ‎ ‎    ‎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9小题 。(10分)‎ ‎ 两角钱 ‎ 肖复兴 ‎①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 ‎②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 ‎③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 ‎④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未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 ‎ ‎⑤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就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 ‎⑥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小民工,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是在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是两角钱,也是他的血汗钱。我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 19‎ ‎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 ‎⑧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们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 ‎⑨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句: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 ‎⑩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1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6.第④段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7.结合语境。理解第⑧段中“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2分)‎ ‎18.“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 19‎ ‎19.男孩帮助“我”的仅仅只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2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小题 (10分)‎ 感悟春天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19‎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20.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21.本文中出现了许多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2分)‎ ‎22.从第①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2分)‎ ‎ 23.第②段最后说,“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24.假如把本文推荐给你的同学,荐理由是什么? (50字以内) (2分)‎ ‎ ‎ 四、写作(50分)‎ ‎25. 请以“记忆深处”或“我在 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19‎ 要求:①以上两个题目任选一个作文,若是选半命题,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 ‎ 期中学业水平试卷(附答案版)‎ ‎ ( 满分:10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小题,其中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刹(chà)那 猝(cù)然 栖(qī)息 匿(nì)笑 B.粼粼(lín lín) 丫杈(chā) 蜷(quán)曲 撩(liāo)起 ‎ C.静谧(nì) 肥硕(shuò) 酝酿(yùn niàng) 一霎(chà)间 D.一瞬(shún)间 嶙峋(lín xún) 啜泣(chuò) 收敛(liàn)‎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聪惠   绝别   呼朋引伴   恍然大悟 ‎ B. 威慑    铭记   鸦雀无声     梦寐以求 C. 贮满   奇幻 春华秋实   心旷神贻 ‎ D. 澄清   均称   宽洪大量    蛛丝马迹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 我们老师对所有的同学都一视同仁,我们都很爱我们的老师。‎ C.多么宁静的世界呀,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19‎ D. 今天的气温是零下2度,走在大街上,我不寒而栗。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 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B. 通过这次冬季运动会,使她更喜欢参加课外活动了。‎ C.网络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D.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5.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B )‎ 读书,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我以为 ‎ ‎①因此对志向远大者来说,我建议再读一点文学书②今天我们读书不能太过于势利,事事讲求实用③审美情趣和精神意志的培养同样不能忽略④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固然重要 A. ④③②① B. ②④③① C. ②①④③ D. ①④③②‎ ‎6. 下列句子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 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编撰。‎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D.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7. 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抒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通过描绘百花争艳,小草萌发来赞美西湖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论语十则》中,孔子教导我们学习要注重新旧知识结合的话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9‎ ‎(5)“巴山夜雨”成了离情的代用语,“剪烛西窗”这一成语又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 二、语文综合应用(6分)‎ ‎8.根据提供的情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春节将至,家家户户准备贴春联。小王请朋友写了两副春联,一副帖在自家门口,一副送给隔壁王奶奶。‎ ① 小王拿到春联时,发现顺序弄乱了。请你帮小王搭配好两副对联。(2分)‎ 天增岁月人增寿 花香满院春风至 春满乾坤福满门 喜气盈门幸福来 第一副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 第二副 上联:花香满院春风至 下联:喜气盈门幸福来 ‎②对联都有横批,请你根据上下联的内容为第一副对联写一条横批:春满人间(四字短语,意思相近即可) (1分)‎ ‎③如果你是小王,你会将哪副对联送给王奶奶?为什么?(3分)‎ 送第一副,因为 因为第一副对联中有“寿”,有“福”。对于王奶奶来说,“福”就是健康,‎ 寿”就是长寿,意思就是祝福王奶奶健康长寿,所以我选第一副对联。‎ 三、阅读(含9~24小题,共3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0两题。(4分)‎ ‎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 19‎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9.这首诗歌按格律来分,是一首 七言绝句(绝句) 。(1分)‎ ‎10.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海棠什么样的品格?(3分)‎ 答:用了拟人的手法(或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海棠不惧春寒的坚强、清高、孤傲、孤高绝俗的品格。(能抓住海棠特点,大致符合以上意思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 小题( 10分 )‎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任选两个作答,多答不加分)( 2分 )‎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约定 ②尊君在不 不 : 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 ‎③待君久不至,已去 去 :   离开 ④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句2分,共4分)‎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就自己走了 。‎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 ‎13.读了此文,你对文中的“友人”的言行有何评价?(2分)‎ 答:从“过中不至”可以看出“友人”失约,不讲诚信,从“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以看出“友人 ”是一个粗暴无礼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又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言之成理即可)‎ ‎14.“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对吗?请你说出理由。(2分)‎ 19‎ 答案示例:对,面对失信无理的客人,就应该不能给他面子,当面指责让他知错,还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不对,因为客人已经知错了,就应该给别人改错的机会,况且友人是父亲的朋友,是自己的长辈,应该尊重,不能让他如此尴尬。(立场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 ‎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9小题 。(10分)‎ ‎ 两角钱 ‎ 肖复兴 ‎①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 ‎②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 ‎③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 ‎④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未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 ‎ ‎⑤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就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 ‎⑥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小民工,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是在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是两角钱,也是他的血汗钱。我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 ‎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 19‎ ‎⑧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们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 ‎⑨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句: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 ‎⑩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1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 ‎“我”在邮局遇到寄稿件差两角钱的难题,一个男孩主动帮助了“我”,令“我”感动难忘。(语言简洁,大意相同即可)‎ ‎16.第④段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了男孩生活的艰辛,更能突出他帮助别人的可贵,更能体现他内心的善良。 ‎ ‎17.结合语境。理解第⑧段中“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2分)‎ ‎“干净透明”在这里指男孩内心的纯洁善良。(意思相近即可)‎ ‎18.“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 答题解析:从后文的“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可以明白,“我” 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是因为:男孩在帮助了“我”之后很开心,心里有一种美好的感觉,我不想为还这两角钱去打破这种美好感觉。‎ ‎19.男孩帮助“我”的仅仅只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2分)‎ 解析:联系事件,联系人物,联系本文的主旨(中心思想)可以得出以下三点“我怎么也忘不了他”的原因:‎ 19‎ ‎①男孩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了“我”。‎ ‎②男孩纯洁善良让“我”感动。‎ ‎③男孩的爱心传递给“我”,让“我”将爱传递给他人——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能答出以上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小题 。(10分)‎ 感悟春天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 19‎ 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20.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分)‎ ‎①春光美好难觅,时间宝贵易逝,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②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1.本文中出现了许多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2分)‎ 答案示例:‎ 我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理由:诗中有画,开放的杏花,红如胭脂一般,春雨如丝,晶莹透亮;杨柳吐出新绿,脆嫩娇柔,微风轻抚,不觉寒冷。从视觉和触觉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早春美景,让人浮想联翩,沉醉其间。(选文中任何一句,言之成理即可)‎ ‎22.从第①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2分)‎ ‎①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 ‎②引发了作者春光难觅的感慨。‎ ‎23.第②段最后说,“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春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沐浴在春光里,欣赏到她的美,为之沉醉。(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24.假如把本文推荐给你的同学,荐理由是什么? (50字以内) (2分)‎ 可以从语言、结构、哲理任选一方面作答,比如从语言方面:本文引用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句,语言生动优美,有诗情画意,富于文化气息,让人读来仿佛看到春的色彩,听到春的声音,嗅到春的气息,读完此文,你一定经受了一次美的熏陶。或从哲理方面:此文情理结合,读后你会明白“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的道理,让人颇受启迪,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升华。)‎ ‎ 四、写作(50分)‎ 19‎ ‎25.请以“记忆深处”或“我在 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①以上两个题目任选一个作文,若是选半命题,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④作文中不能出考生真实姓名及学校校名。全卷答案附后期中学业水平试题答案与解析 ‎ ‎ ‎1.A 2.B  3.D 4.D 5.B 6.B ‎ ‎7. (1)潭影空人心 (2)夕阳西下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①第一副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 第二副 下联:喜气盈门幸福来 横批:春满人间(四字短语,意思相近即可) ‎ 送第一副,因为 因为第一副对联中有“寿”,有“福”。对于王奶奶来说,“福”就是健康,‎ 寿”就是长寿,意思就是祝福王奶奶健康长寿,所以我选第一副对联。‎ ‎9.这首诗歌按格律来分,是一首 七言绝句(绝句) ‎ ‎10.答:用了拟人的手法(或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海棠不惧春寒的坚强、清高、孤傲、孤高绝俗的品格。(抓住海棠特点,大致符合以上意思即可)‎ ‎11. 期:约定 ; 不 :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 ‎ 去 : 离开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 ‎12.①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就自己走了 。‎ ‎② 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 ‎13.答:从“过中不至”可以看出“友人”失约,不讲诚信,从“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以看出“友人 ”是一个粗暴无礼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又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言之成理即可)‎ 19‎ ‎14.答案示例:对,面对失信无理的客人,就应该不能给他面子,当面指责让他知错,还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不对,因为客人已经知错了,就应该给别人改错的机会,况且友人是父亲的朋友,是自己的长辈,应该尊重,不能让他如此尴尬。(立场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 ‎15. “我”在邮局遇到寄稿件差两角钱的难题,一个男孩主动帮助了“我”,令“我”感动难忘。(语言简洁,大意相同即可)‎ ‎16.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了男孩生活的艰辛,更能突出他帮助别人的可贵,更能体现他内心的善良。 ‎ ‎17. “干净透明”在这里指男孩内心的纯洁善良。(意思相近即可)‎ ‎18.答题解析:从后文的“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可以明白,“我” 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是因为:男孩在帮助了“我”之后很开心,心里有一种美好的感觉,我不想为还这两角钱会去打破这种美好感觉。‎ ‎19.①男孩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了“我”。②男孩纯洁善良让“我”感动。‎ ‎③男孩的爱心传递给“我”,让“我”将爱传递给他人——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联系全篇,结合内容、感情、主旨来考虑)‎ ‎20.①春光美好难觅,时间宝贵易逝,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②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1.答案示例:‎ 我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理由:诗中有画,开放的杏花,红如胭脂一般,春雨如丝,晶莹透亮;杨柳吐出新绿,脆嫩娇柔,微风轻抚,不觉寒冷。从视觉和触觉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早春美景,让人浮想联翩,沉醉其间。(选文中任何一句,言之成理即可)‎ ‎22.①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 ‎②引发了作者春光难觅的感慨。‎ ‎23.春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沐浴在春光里,欣赏到她的美,为之沉醉。(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19‎ ‎24.可以从语言、结构、哲理方面任选一种回答。如从语言:本文引用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句,语言生动优美,有诗情画意,富于文化气息,让人读来仿佛看到春的色彩,听到春的声音,嗅到春的气息,读完此文,你一定经受了一次美的熏陶。如果从哲理:此文情理结合,读后你会明白“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的道理,让人颇受启迪,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升华。‎ ‎25.写作指导 (1) 第一步 ,审题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若选第一个题目,认真读题,由题目可知,应该写成回忆性的文章。要么写人,要么记事,要么写景。总之,是你成长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2)第二步,选材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回忆你成长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想想你要借此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要做到了然于胸。这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 ‎(3)第三步,构思 确定了中心,选好材料之后,要进行构思,如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记叙中怎样融入景物描写以避免单调。如果写人,要从哪些角度描写等,都要认真构思。‎ 若选第二个题目,依然参照上述指导和“写作提示与要求”即可。‎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