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51 KB
  • 2021-04-16 发布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始终眷恋着祖国》 (1)_苏教版(2016)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始终眷恋着 自己的祖国 猜一猜 他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 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 父”和“火箭之王”。 他是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 身教授,被美国海军次长评价为可 以抵得上五个师的价值。 认 识 钱 学 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浙江人, 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 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 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1934 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 1939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6 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 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 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中国的核工业创建于1955 年初,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 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而且 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 没有这个东西。” 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 当天,中国政府就发表声明指出: “中国进行核实验,发展核武器 是出于防御的目的,并表示在任 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 用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 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 成功。 1967年 6月17日, 中国第一 颗氢弹爆 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 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 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 感知内容,理清顺序 这篇通讯是按什么顺 序来报道钱学森的经历的? 1911 生于杭州 早年 上学 1935 留学 1938 获博士学位, 留校任教 1943 1947 1949 研究用火箭发动 机推进导弹 终身教授 研究中心主任 1950.7 1950.8 决心回国 1950.9.9 1955 预购机票, 辞去职务, 装箱启运。 1955.6 1955.9. 17 被逮捕 变相软禁 求救 胜利归来 拜 师 求 学 创 业 辉 煌 饱 受 折 磨 2.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 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 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 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 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 国的深情。 3.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 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 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 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第一个“不止一次”是对祖 国的眷恋;第二个是对故乡、对 童年生活的怀念。 成语:魂牵梦绕(萦)、望眼欲穿、 望穿秋水、归心似箭 拜师求学 创业辉煌 决心回国 饱受折磨 胜利归国 不止一次,不 止一次 随时动身回国 五年搬五次家 教育孩子爱国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 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 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 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 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 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 分子的典范。 ——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 收集摘抄爱国名言 1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 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2 位卑不敢忘忧国。 ——陆游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4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5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6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 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李四光 7爱祖国,首先要了解祖国;不了解,就说不 上爱。 ——任继愈 8 爱祖国高于一切。 ——肖邦 9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 心。 ——拿破仑 10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 祖国的土壤里。 ——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