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0 KB
  • 2021-04-16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出题人:杨芳 审核人:李朝锋 ‎ ‎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在纪录电影题材与类型百花齐放的当下,如何运用记录式的影像叙事讲好方方面面的 “中国故事”,这不仅是创作者需要反复思忖的命题,也是纪录片这一重要的影视文本回应“记录新时代”愿景的必由之路。这意味着,纪录片应当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两条线索上觅得相互观照的创作突破。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或代表这样一种积极有益的实践,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本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成果与前行轨迹,以及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论述,以纪录电影的形式浓缩于短短90分钟之中,并首次将这样类型的作品带出小荧屏、引入大银幕。‎ ‎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片聚焦的现实议题,“砥砺奋进的五年”从时间跨度上而言并不短,尤其在关涉具体的展现对象方面,本片的创作面临内容编排组织的两个难点:其一,要想入题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这五年的卓著成就,并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度观照,文本自身需兼顾展现大国雄姿的历史叙事和唤起国人共情的细腻书写,问题随之而来——《厉害了,我的国》如何在打开格局的同时不疏离于观众的情感共振?其二,传统的电视纪录片在对象的择取上大多采取相对集中的处理原则,即便母题自身关切多个层次或维度的议题,纪录片的创作也通常择其一二切入并展现。但对于《厉害了,我的国》而言,中国这五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取得的突破和跨越,皆是全片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将不同面向的议题包容于一部作品之中?创作理念和思路至关重要。‎ ‎   《厉害了,我的国》用“大国”和“小家”两部分统领全片的结构与线索,不仅有力化解了上述两大难点,也在立意命旨方面更进一步。观众步入影院看到的,或许不止于随着镜头推进伴生而来的对于国家的归属、认同与自豪之感,更有充分的个体移情展现其中——每一个“中国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平凡百姓的参与和书写。最终,一种最能引起共鸣的文化表达得以浮现:国之“厉害”,源于每个国人的共同努力。除了颇具视野和胸怀地讲述中国故事、刻画中国面貌、展现中国变化,还有涓涓流淌、直抵人心的情感叙事润色全片。《厉害了,我的国》在观照“大国”的同时,也把“小家”作为重点加以展现,平凡百姓的社会生活变迁最能直观有力地回应新时代的火热之姿,片中生动记录了中国在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展现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征程上的诸种努力。‎ ‎   当前,纪录片发展已步入黄金时期,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以来,纪录片已在快速发展中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席的重要组成。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有如《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小屏到大屏,正在用更有力的声音阐述源于真实的影响力。‎ ‎(摘编自何天平《大国雄姿跃然银幕》)‎ ‎1.关于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该片要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两条线索上相互观照,就必须回应“记录新时代”愿景。 B.该片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将重大政治题材浓缩于短短90分钟作品中,并引人大银幕。 C.该片用“大国”和“小家”统领全片,让人既产生爱国情感,又有充分的个体移情。 D.尽管该片母题关切多个层次或维度的议题,但该片的创作也只是择其一二切入并展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主要从纪录片的难点和难点化解两部分,分析了《厉害了,我的国》在创作上的特点。 B.结构上,难题化解内容紧承上段,“大国”对应第一个难点,“小家”对应第二个难点。 C.文章第三段主要是从观众观影感受的角度来说明《厉害了,我的国》是如何化解难点的。 D.文章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例,以小见大,论述了如何用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命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厉害了,我的国》的成功代表该纪录片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的相互观照上取得突破。 B.《厉害了,我的国》展现新的创作理念和思路,表明传统电视纪录片处理原则不再适用。 C.要让观众愿意走进影院观看纪录片,就要把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作为创作的努力方向。 D.随着纪录片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新时代的纪录片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更大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神奇的耳朵 周国华 ‎   黎嘉肩扛木枷,身板笔挺,所过之处,草木为之轻颤。‎ ‎   一到山野,黎嘉仿佛有种回家的感觉,尽管这儿他是第一次来。山林草原,本就是他的世界。打记事起,他就从未离开过。京城,是那些狐狸们的乐园,这帮阴险的家伙,没胆量明刀明枪见个真章,只会暗地里挖陷阱。你们看不上爷,爷早还呆腻味了呢。爷这回是栽了,可你们还能拿爷咋样?你们这些阴阳怪气的阁人!‎ ‎   黎嘉征战十多年,立下过赫赫战功,班师凯旋后,跟着将军受封,过了几年清闲的生活。谁知好景不长,将军被奸人所害,他也跟着遭了殃。将军被斩,他和将军的手下们都被发配到各个地方。‎ ‎   起解时,就有股杀气包围着他,黎嘉隐隐感觉到了。长年的戎马生涯,炼就了他对险恶环境的敏感性,这种本能的判断力,在尔虞我诈的京城无法发挥,而一回到山野,又注入他的血液。‎ ‎   果然!当晚,他正打着呼噜,两股阴风袭来,他想都不想,左右各飞起一腿,两把刀落地有声。片刻功夫,一胖一瘦俩解差就被踢得满地打滚。‎ ‎   黎嘉大笑:鼠辈,瞧爷的耳朵。‎ ‎   天啊,黎嘉的耳朵竟会动,像啥?猫?狗?不,狼!‎ ‎   神人啊!俩解差跪地哀求,他们也是奉命而为,要是交不了差,家人也得受牵连。‎ ‎   家人!黎嘉顿时似被利刃刺中心脏。爹死得早,娘送他到师傅那里学武艺,上沙场。娘被接到京堿没享几天清福,就又分开了。娘!您老现在咋样?‎ ‎   想想他俩也是被逼无奈,黎嘉不再追究:起来吧,俺的命,还得留着杀胡虏,孝娘亲呢,现在还不能给你们。‎ ‎    押解的角色仿佛换了过来,黎嘉在后,俩解差在前。解差的脑袋耷拉着,眼皮也是。他们知道,黎嘉要跑,根本就不费事,就跟三个指头捏田螺一样容易。‎ ‎   黎嘉一路无语,只是偶尔看到路边的一些花草,就让俩解差去采来,晚上放在炉火边烘干。‎ ‎   ‎ ‎ 这天,仨人行进在一处幽深的峡谷中。黎嘉一路走走停停,不时欣赏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不禁意气风发。突然间,狂风裹挟着暴雨袭来。黎嘉的耳朵动了几下,随即浓眉一锁,贴着峭壁听了一会儿,大叫一声:快跑!拔腿向后飞奔。俩解差回头一看,还没明白过来,就跟着跑了起来。身后,传来一波强过一波的巨响声,山体塌方了!‎ ‎   胖解差跑在最后,一不小心脚底打滑,摔倒在地。黎嘉回身,再抬头一看,急呼:起来!‎ ‎    胖解差慌了神,刚起身,就被黎嘉凌空一脚飞出老远,随后听到一声困兽般的嘶吼。‎ ‎    黎嘉被巨石砸中了!‎ ‎   风雨停歇,愁云布满山谷里的角角落落。黎嘉的双腿骨被压成碎片!‎ ‎   俩解差为他打开了木柳,用木枷本来就是多余的,况且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今能够轻易完成任务了,胖瘦解差却高兴不起来。他们要杀死的,是恩人啊!‎ ‎   黎嘉紧咬牙关,神情落寞。他知道,经此一劫,这辈子只能靠双手爬行,再也无法驰骋疆场了。所有的荣耀,就此成为历史。‎ ‎   黎嘉吹了声口哨,一只白鸽飞到他面前。‎ ‎   白鸽是他最亲密的战友,跟随他南征北战,还曾经及时送出信,救过他性命。黎嘉从怀里掏出一包干瘪的花草,撕下一块布巾包好,系在白鸽的腿上。那是给娘治病的草药,娘,您的身子好些了吗?‎ ‎   前去的路被封了,仨人根本无法前行,等待的日子像蜗牛爬行般缓慢。‎ ‎   三天后,白鸽返回,药没动,却多了块碧玉。‎ ‎   黎嘉捧着碧玉,身子轰然倒地,泪水山洪般爆发。‎ ‎   碧玉是爹给娘的定情物,娘一直带在身边,碧玉离了娘,娘……他最牵挂的娘,走了!‎ ‎   月儿爬上山坡,黎嘉捧起碧玉。碧玉上,泛着月光,月光和他的泪光交汇在碧玉上,一样晶莹。‎ ‎   第二天,黎嘉喊来胖解差,冷不丁拔出他的刀。还没等胖解差反应过来,刀子已经插入黎嘉胸口。‎ ‎   恩公,何苦呢,不是说好了吗,您找个地方隐姓埋名,我们说您已经被山石埋了吗?‎ ‎   黎嘉一叹:没得仗打,娘又走了,这辈子还能干啥?‎ ‎   胖解差跪在地上,猛然看见黎嘉的耳朵最后动了一下,他含笑说出最后一句话:娘,您老唤儿,儿听见了。‎ ‎(选自中华微型小说网)‎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语言平白如话,情节详略得当,人物设置主次分明,很好地衬托了主人公的侠义形象。文中安排的草药、白鸽、碧玉,又增添了小说的古意。 B.小说的故事情节神似《水浒传》中林冲刺配途经野猪林一节,主人公都遭奸臣陷害,发配远地,押解路上都有两名解差,且都想将主人公置于死地。 C.两名解差刚开始时要杀死黎嘉,到最后却准备和黎嘉一起隐姓埋名,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黎嘉不仅没有杀死他们或者逃跑还救了他们的命。 D.黎嘉本可以活下来,但在山体塌方双腿被压成碎片之后,他深知自己这辈子只能靠双手爬行,再也无法驰骋疆场,于是拔刀自杀。 5.请分条概括黎嘉的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6分)‎ ‎ ‎ ‎ ‎ ‎ ‎ ‎ ‎ ‎6.小说题目为“神奇的耳朵”,主人公黎嘉的耳朵“神奇”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分条列举。(6分)‎ ‎ ‎ ‎ ‎ ‎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   “精准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调村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再次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摘自360百科《精准扶贫》)‎ ‎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又是如何探索习近平提出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呢?十八洞村第一支书施金通向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十八洞村有225户993人,通过“户主申请,群众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从全村甄别出136户、542位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5年的3580元,增长115%,减贫61户269人。这些贫困人口已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学生义务教育、家庭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部得到保障,学生入学率100%,家庭人口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100%,住房全部达到安全标准。‎ ‎(摘自腾讯《习近平牵挂的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如何精准扶贫》)‎ 材料二 ‎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镇头道沟村的精准扶贫工程——“帮扶认养”良种杜泊羊。该工程让这个贫困村找到一条致富新路子。‎ ‎   头道沟村地处坝上,是丰宁县的深度贫困村,有258户贫困户,帮扶项目重点锁定在养殖引进杜泊羊上。杜泊羊产自南非,肉质高端,被称为“钻石级”羊肉,价格高、市场大,且这种羊生长周期短,适合坝上高寒环境。据测算,从购买羊羔到养成出栏,每头杜泊羊需投入500元,出栏销售可收入1100元,扣除成本每只可获利300元。‎ ‎   帮扶工作组人员与贫困户“一帮一”结对扶贫,在自愿基础上毎人投入500元认养一只羊羔。河北省志愿者团体“道德90后”共同募集2.5万元认养50只羔羊。大家的扶贫爱心带动社会各界一举认养1000多只羊,筹集资金53万多元。与此同时,驻村帮扶组又组织建起上杜泊羊销售平台,吸引社会各界参与上认养,上线仅一周即认养300只羊,筹资15万元。‎ ‎   到11月底,合作社已在线出售杜泊羊肉720份,回笼资金80余万元,实现净利润21万元。预计到2018年底,头道沟村仅养羊一项人均收入增加1600元。‎ ‎   头遒沟村这种“政府+社会+市场”三合一的扶贫模式,特点是政府帮扶主导,社会资金参与,市场化机制为依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精准扶贫之道。‎ ‎(摘编自2017年12月15日新华《河北一村庄认养“杜泊羊”拓展精准扶贫新路子》)‎ 材料三 ‎  ‎ ‎ 近年来,中兴镇立足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据了解,中兴镇为解决贫困群众长久脱贫问题,使“输血”变“造血”。成立夹江县龙井沟果业专合社,以“支部+专合社+贫困户”为模式,成功引进春见耙耙柑,打造万吉柑橘现代园。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该专合社,流转土地,发展脆李、柑橘等80余亩,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实现增收100万元。流转土地100亩,建立中兴镇扶贫基地,他们把这100亩平均分给每一户贫困户,每户一亩,由专合社统一管理经营,受益归贫困户,预计每户可增收1万余元,实现了长期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他们在园区设立“一库五名单”台账,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80余人,每人可通过园区就业实现增收13000元以上。‎ ‎(摘编自2017年11月20日搜狐:《精准扶贫开良方脱贫致富拔穷根》)‎ 材料四 ‎   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必须形成严密的政策与法律实施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别指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要做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大法治保障力度。‎ ‎   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扶贫政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归功于“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良好政策导向。扶贫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监督环节,应主动适应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和破解实践难题的需要。‎ ‎(光明日报《加强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2017年11月21日08:51)‎ ‎7.下列有关“精准扶贫”的表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列举的一系列数据表明十八洞村经过三年的精准扶贫己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B.材料二表明扶贫工作组人员、贫困户和社会各界在精准扶贫方面是大有作为的,并且能够赚到比大都市投资更髙的利润。 C.材料三中所报道的是中兴镇立足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其发展模式是:支部+专合社+贫困户。 D.材料四中精准扶贫政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必须形成严密的政策与法律实施体系,这些是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 ‎8.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十八洞村三年间的变化表明,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落实精准脱贫的效果最好,所以要实现全国贫困人口脱贫,就必须总书记将每个贫困村都跑到才行。 B.材料二“政府+社会+市场”三合一的扶贫模式,说明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走上社会,依托市场,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好办法。 C.材料三提到的“输血”和“造血”是指慈善性的救助和帮助贫困人群找到脱贫的途径和方法,两种没有本质的区别,都不能实现长久脱贫。 D. 材料四“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造成先富人为了帮助扶贫,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 9.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简要概括在我国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哪几个方面的努力。(6分)‎ ‎ ‎ ‎ ‎ ‎ ‎ ‎ ‎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9分)‎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0.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役使。 B.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 C.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D.聊乘化以归尽     聊:姑且。 11. 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①觉今是而昨非     ②门虽设而常关 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②或植杖而耘耔 D.①乐琴书以消忧     ②木欣欣以向荣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归去来兮”一声浩叹开始,表达了作者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归家的愿望,并把这个愿望变成一种行动。 B.第2段写作者到家之后,看到家人热烈欢迎的场面和庭院内优美宁静的情景,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C.第3段是第2段内容的拓展,继续写田园之乐,不过这段文字从上段的庭院乐趣写到了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 D.文章最后一段以一叹三问开始,最后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慨,表现了乐天安命、委心乘化的思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5分)‎ ‎ ‎ ‎②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5分)‎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间,完成下列小題。(8分)‎ 破阵子 陆游 仕至千钟①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②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③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优厚的俸禄。②营营:忙忙破碌。③云萝:也叫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词人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对比中见感慨。 B.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现在才知道,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不值得追求。 C.“沽酒”“题诗”“采药”“下棋”四词概括了词人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 D.“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肯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维续继续“痴”的庆幸。 E.下片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词句对仗工整,描绘了一幅“归隐生活图”,尾句含蓄言志。‎ ‎15.这首词陆游写于晚年,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赏析。(3分)‎ ‎ ‎ ‎ ‎ ‎(三)名句默写(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 , 。”‎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 , ”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上歌声之美的句子是“ ”。‎ ‎(4)《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学运用题(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读个好大学是孩子们努力学习的目的,也是很多家长的梦想,但是家长们总把这个目标挂在嘴边,让孩子们不胜其烦。‎ ‎②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宣布让有一定污染的国有企业迁出市区,一时间,很多国有企业的地皮待价而沽,卖不出去。‎ ‎③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无异于火中取栗,得不偿失;萨德难以给韩国带来安全,对维护半岛局势稳定毫无益处。‎ ‎④在世界杯预选赛上,肖智破门,武磊绝杀,中国队以2:1逆转卡塔尔,整个球场的中国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⑤校园欺凌其实较为普遍,但社会对其危害性认知不足,学校不愿意张扬,家长们也投鼠忌器,这使得多数校园欺凌只能私了。‎ ‎⑥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国家宝藏》演绎文物的故事,对一件件文物的历史进行梳理,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到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 B.《见字如面》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好评如潮,主要是因为读信者声情并茂地用信件打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让听众入耳入心享受精神的愉悦。 C.针对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损害中国正当权益,中国在2018年4月5日正式向世贸组织起诉美国。 D.外卖小哥雷海为十三年刻苦读诗背诗,终换来他完成人生中最美的经历——站在央视的舞台并成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6分)‎ ‎   农业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血缘、亲情等概念随之牢牢扎根于民族灵魂深处,内化为注重伦理道德的社会心理基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① ,如因循守旧、重农抑商的思维模式等,同时由于农业过度开发,② ,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随着工业文明的出现,一种人本主义文化强势袭来,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笃信“人定胜天”,向大自然无限攫取生产资料。伴随环境的逐渐恶化,③ 。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文明形态应运而生。‎ ‎20.请参照①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4分)‎ 材料一:‎ ‎   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 ‎   韩愈及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 ‎   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 ‎   鲁迅及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__?‎ 材料三:‎ ‎   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 ‎   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③__________?‎ ‎21.依据下列材料写一则通知,文字可以作删减调整,必须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通知的时间为2017年12月10日。(4分)‎ ‎   ①学校拟举办2017年课本剧竞演活动,请各年级积极组织本年级的师生观看。‎ ‎   ②本次课本剧竞演的主题是“激活名著点亮心灵”。‎ ‎   ③本次活动的地点定在学校礼堂。‎ ‎   ④本次活动由语文组和团委联合举办。‎ ‎   ⑤本次课本剧表演将和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同时举行。‎ ‎   ⑥本次竞演活动将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   ⑦本次活动的时间定在2017年12月15日(周五)晚6点。‎ ‎ ‎ ‎ ‎ ‎ ‎ ‎ ‎ ‎ ‎ 四、材料作文(60分) ‎ ‎22.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   ②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   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   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两到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 1.C; 2.B; 3.B 解析:1.A必要条件关系不成立,‎ B原文是首次引人大银幕,‎ D指的传统电视纪录片的做法,不是该片的做法 2.不是简单的对应 3.不能得出“传统电视纪录片处理原则不再适用”的结论 ‎4.A; B.“主人公都遭奸臣陷害”有误,黎嘉本人并未遭奸人陷害,而是因为将军遇害,他也跟着遭了殃。‎ C.“准备和黎嘉一起隐姓埋名”有误,原文说的是准备让黎嘉一个人隐姓埋名,两名解差回去交差时撒谎说他已经被山石埋了。‎ D.黎嘉自杀的原因除了无法驰骋疆场,还有娘去世了。‎ ‎ 5.①宅心仁厚。如:听到要谋害自己的解差提及“家人”便不再追究,放其一马。‎ ‎②至情至孝。如:听到“家人”一词,心头为之一震;押解路上为母亲备置治病草药。‎ ‎③为人耿直。如:不喜与玩弄手段的奸臣贼子为伍,受连累被发配远地。‎ ‎④忠勇报国。如:即使被发配,也一心记挂保家卫国,杀胡虏。‎ ‎⑤武艺高强。如:遇到突袭,想也不想飞脚踢开;山体崩塌时踢开胖解差,救其性命。 6.①胖瘦解差要谋害黎嘉时,黎嘉反应及时,在他们动手时本能反应踢翻二人。‎ ‎②途经幽深峡谷,遭狂风暴雨袭击,黎嘉贴着峭壁听到山体塌方的动静,三人就此躲过一劫。‎ ‎③黎嘉自杀后,耳朵动了一下,似乎听到母亲对自己的召唤。‎ ‎7B; “能够赚到比大都市投资更高的利润”没有依据 8B; A“必须总书记将每个贫困村都跑到”是不现实的;C两者是有区别的,其中“造血”就是为了实现长久脱贫;D“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无中生有 ‎9.①需要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好政策;‎ ‎②需要广大贫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 ‎③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政府+社会+市场”三合一的的做法及经验。‎ ‎④需要探索好的致富脱贫的模式或各种技术方法等。如,中兴镇立足区位优势的发展模式。‎ ‎⑤加强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形成严密的政策与法律实施体系。‎ ‎10.B; “追”应为“补救”。‎ ‎11C; A项,“为”,①表被动;②介词,为了。B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C项,“或”,都是副词,有时。D项,“以”,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修饰。‎ ‎12.B; B项,“优美宁静”不当,从“三径就荒”可以看出;“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不当,这是作者的设想。 ‎ ‎13略 ‎14、CE;‎ ‎ 15.①荣华富贵,过眼烟云,不屑一顾。经过人生坎坷之后,晚年的陆游看透了荣华。“元是梦”是对荣华的最好诠释。‎ ‎②在归隐中度过余生的无奈。作者借沽酒、题诗、采药、对棋聊度余生,虽然有乐趣,但也透露出无奈。‎ ‎③"不归真个痴”道出了词人对人生的顿悟(通过自嘲来表现心中难以排遣的愤懑)。‎ ‎16(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若夫)乘天地之正 ; 而御六气之辩 ‎(3)纤歌凝而白云遏 ‎(4)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17、答案:D ‎①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使用正确。‎ ‎②待价而沽:等待有好价钱才出售,旧时比喻等待时机出来做官,现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任职或做事。不合语境。‎ ‎③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使用正确。‎ ‎④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望文生义。‎ ‎⑤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使用正确。‎ ‎⑥从一而终:多指用情专一,一女不侍二夫,夫死不得再嫁。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误用对象。‎ ‎18.答案:A 解析: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受到观众好评”或“观众好评如潮”;‎ C项成分残缺,应在“中国正当权益”后面加上“的行为”:‎ D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完成……经历”,可去掉“完成”。‎ ‎19.答案: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局限性; 带来生态环境恶化; 人类文明也呈现出衰落之势 解析:①处承前谈论农业文明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又启后分析其弊端,结合文本来看,横线处与后文关系更为密切;②处与前句“由于农业过度开发”和后句“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关系都比较密切,处于一个过渡句位置,即横线处填写内容是前句的结果,同时又是后句的原因;③处后面是句号,可见横线处与前句关系更为密切,即“伴随环境的逐渐恶化”会产生的后果,从后面的句子来看,“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文明形态应运而生”可见,一种旧有的文明正在走向没落。‎ ‎20.答案: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 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呢 解析:‎ ‎21.答案:参考示例:‎ 通知 ‎   兹定于2017年12月15日(周五)晚6点,在学校礼堂举办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激活名著点亮心灵”2017年课本剧竞演活动,届时将在全校范围内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请各年级组织好本年级师生观看。‎ 语文组、团委 ‎ ‎2017年12月10日 ‎22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六则名言,首先应分析这些名言的意思,然后选择意思相关的几则名言一同立意。‎ 第①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十分遥远;‎ 第②则,“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 第③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只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第④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追求某种信念而不懈努力,体现出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的态度;‎ 第⑤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第⑥则,“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因为有无数先烈的壮烈牺牲,我们更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以改天换地的精神砸烂旧世界换来新世界。‎ 结合第②③⑤三则的内容,可以从“实践出真知”“践行”等角度立意;‎ 结合①④⑥三则的内容,可以从“锲而不舍”“坚韧执着”“确立目标”等角度立意。学生在写作时要合理地引用这些诗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