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00 KB
  • 2021-04-16 发布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课时作业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课时作业 ‎1.(多选)如图所示,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隔开成a、b两部分。已知a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后,a内气体进入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  )‎ 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B.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 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 D.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 答案 BD 解析 b内为真空,a中气体进入b中是为自由扩散过程,对外界不做功,而容器是绝热的,所以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内能不变,故A错误,B正确。气体内能不变,稀薄气体分子势能不计,则其分子动能不变,气体温度不变;根据=C知,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故C错误,D正确。‎ ‎2.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ΔU=W+Q中关于ΔU、W、Q各个物理量的正、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外界对物体做功时W为正,吸热时Q为负,内能增加时ΔU为正 B.物体对外界做功时W为负,吸热时Q为正,内能增加时ΔU为负 C.物体对外界做功时W为负,吸热时Q为正,内能增加时ΔU为正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W为负,吸热时Q为负,内能增加时ΔU为负 答案 C 解析 外界对物体做功时W为正,反之为负;吸热时Q为正,反之为负;内能增加时ΔU为正,反之为负,故C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直立圆筒形导热的汽缸中,活塞上堆放细沙,活塞处于静止状态,现逐渐取走细沙,使活塞缓慢上升,直到细沙全部取走。若活塞与汽缸之间的摩擦可忽略,‎ 则在此过程中(  )‎ A.气体对外做功,气体温度可能不变 B.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压强减小,内能可能不变 D.气体从外界吸热,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 AC 解析 由于汽缸导热,则可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细沙减少时,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压强减小,可能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吸热使内能不变,故A、C正确,B、D错误。‎ ‎4.(多选)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绝热过程A→B,等容过程B→C,等温过程C→A,又回到了状态A,则(  )‎ A.A→B过程气体降温 B.B→C过程气体吸热 C.C→A过程气体放热 D.全部过程气体做功为零 答案 ABC 解析 A→B过程气体绝热膨胀,气体对外界做功,其对应的内能必定减小,即气体温度降低,A正确;B→C过程气体等容升压,由=C可知,气体温度升高,其对应内能增加,因做功W=0,故该过程必定从外界吸热,即B正确;C→A过程气体等温压缩,故内能变化为零,但外界对气体做功,因此该过程中气体放热,C正确;A→B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其数值等于AB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B→C过程气体不做功。C→A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其数值等于CA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显然全过程对气体做的净功为ABC封闭曲线包围的面积,D错误。‎ ‎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 ℃。‎ ‎(1)求该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 ‎(2)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 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答案 (1)-73 ℃ 27 ℃ (2)吸收热量 200 J 解析 (1)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做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有=,解得TB=200 K,即tB=-73 ℃;气体从状态B到状态C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有=,解得TC=300 K,即tC=27 ℃。‎ ‎(2)因为状态A和状态C温度相等,且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在这个过程中ΔU=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得Q=-W。在整个过程中,气体在B到C过程对外做功,故W=-pBΔV=-200 J。即Q=-W=200 J,是正值,所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过程中是吸热,吸收的热量Q=200 J。‎ ‎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0 kg的绝热汽缸竖直放置,绝热活塞的质量为5 kg,处于静止状态时被封闭气体的高度为50 cm,现在在活塞上方加一个质量为15 kg的物体。待稳定后,被封闭气体的高度变为40 cm,若大气压对气体做功为12 J,求在这一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变化了多少?(g取10 m/s2,不考虑摩擦力)‎ 答案 增加了32 J 解析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及能量守恒得:汽缸、活塞绝热Q=0,大气、活塞和物体的重力对气体做功,等于气体内能的增加量,即ΔU=W+(M+m)gh=12 J+(15+5)×10×(0.5-0.4) J=32 J。‎ 知识点二·能量守恒定律 ‎7.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恰能沿斜坡匀速运动,在这一过程中(  )‎ A.汽车的机械能守恒 B.汽车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C.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总能量逐渐减小 D.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总能量不变 答案 D 解析 汽车在关闭发动机时能匀速运动,说明汽车和斜坡之间一定有摩擦力作用,所以汽车的机械能不守恒,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但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8.重10 N的物体从一个高3 m、长5 m的斜面上滑下,已知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5,在物体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的过程中,内能的增量是(  )‎ A.10 J B.20 J C.30 J D.40 J 答案 A 解析 根据功能关系,滑动摩擦力在相对位移上的功等于内能的转化:ΔU=μmgcosθ·L=0.25×10××5 J=10 J。‎ ‎9.(多选)下列关于第一类永动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类永动机是不消耗任何能量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 B.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C.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技术问题 D.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 AD 解析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消耗任何能量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也是它不能制成的原因。故A、D正确,B、C错误。‎ ‎10.如图所示的容器中,A、B管中各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气,大气压恒定。A、B的底部由带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原先A中水面比B中的高,打开阀门,使A中的水逐渐向B中流动,最后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  )‎ A.大气压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水克服大气压做功,水的内能减少 C.大气压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D.大气压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答案 D 解析 打开阀门K,由于水的重力作用,A中的水逐渐流向B中,运动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A和B中的水面静止在同一高度上。A中水面下降hA,B中水面上升hB。相当于A管中SAhA体积的水移到B管,且SAhA=SBhB,这部分水的重心降低,重力对水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大气压力做功情况是大气压对A管中的水做正功,对B管中的水做负功,所以,大气压力对水做的总功为p0SAhA-p0SBhB,因为SAhA=SBhB,所以大气压对水做的总功为零,又由于系统绝热,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只有水的重力做功,由能量守恒知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 ‎1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经过等压膨胀,等容降温,等压压缩、等容升温四个过程后回到初始状态,它是吸热还是放热?‎ 答案 气体经历四个过程要吸收热量。‎ 解析 因为该题涉及的气体过程比较多,所以可以将各气体过程用pV图象表示如图:‎ A→B过程中,为等压膨胀,压强不变,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1=p1ΔV;B→C过程中,等容降温,体积不变,气体不对外做功,外界也不对气体做功;C→D过程中,为等压压缩,压强不变,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2=p2ΔV;D→A过程中,等容升温,体积不变,气体不对外做功,外界也不对气体做功;因为A→B过程与C→D过程比较,p1>p2,所以 W1>W2,即气体对外做的功比较多,总功为负 值,结合气体回到初状态上的温度相同,则气体的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知道气体要吸收热量。‎ ‎12.如图所示,一个小铁块沿半径为R=0.2 m的半球内壁自上端由静止下滑,当滑至半球底部时,速度为1 m/s,设此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全部变为内能,并有40%被铁块吸收,已知铁的比热容c=0.64×103 J/(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求铁块升高的温度。‎ 答案 0.94×10-3 ℃‎ 解析 铁块滑到底部产生的内能ΔE=mgR-mv2=1.5m J,升高温度Δt=≈0.94×10-3 ℃。‎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多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气体的压强随热力学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则此过程(  )‎ A.气体的密度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 C.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答案 AB 解析 由图线可知,在从A到B的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变大,由玻意耳定律可知,气体体积变小,VB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知:Q<0,气体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气体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故D错误。‎ ‎2.(多选)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与速度同方向的推力,物体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以物体为研究对象(  )‎ A.与热传递等效的功是正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B.与热传递等效的功是零,内能不变 C.动能定理中的功是正功,动能增加 D.动能定理中的功是零,动能不变 答案 BC 解析 水平面光滑无摩擦,推力对物体做功只是使物体机械运动的动能增加,‎ 没有机械能与物体内能之间的转化,因此物体的内能不变,故B、C正确。‎ ‎3.如图所示为冲击摆实验装置,一飞行子弹射入沙箱后与沙箱合为一体,共同摆起一定高度,则下面有关能的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子弹的动能转变成沙箱和子弹的内能 B.子弹的动能转变成了沙箱和子弹的势能 C.子弹的动能转变成了沙箱和子弹的动能 D.子弹的动能一部分转变成沙箱和子弹的内能,另一部分转变成沙箱和子弹的机械能 答案 D 解析 子弹在射入沙箱瞬间,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有一部分动能转变成沙箱和子弹的内能,然后共同摆起一定高度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不再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 ‎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改变后又回到开始状态,用W1表示外界对气体做功,W2表示气体对外界做功,Q1表示气体吸收的热量,Q2表示气体放出的热量,则整个过程一定有(  )‎ A.Q1-Q2=W1-W2 B.Q1=Q2‎ C.W2=W1 D.Q1>Q2‎ 答案 A'‎ 解析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开始状态,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A正确。‎ ‎5.(多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表示在如图所示的pV图上,气体先由a状态沿双曲线经等温过程变化到b状态,再沿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变化到c状态,a、c两点位于与纵轴平行的直线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a状态至b状态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内能不变 B.由b状态至c状态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增加 C.c状态与a状态相比,c状态分子间平均距离较大,分子平均动能较大 D.b状态与a状态相比,b状态分子间平均距离较小,分子平均动能较小 答案 AB 解析 由a状态至b状态的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同时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向外放出热量;b状态与a状态相比,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相同,分子间平均距离较小,A正确,D错误。由b状态至c状态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W<0,同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必从外界吸收热量,B正确。由c状态至a状态过程中,体积不变,压强减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c状态与a状态相比,其分子间平均距离相同,分子平均动能较大,C错误。‎ ‎6.(多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 B.一定量0 ℃的水结成0 ℃的冰,内能一定减少 C.一定量气体克服外界压力膨胀,但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 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可能减少 答案 BC'‎ 解析 内能的改变不仅仅决定于温度的变化,还与物体的比热、质量、体积等因素有关,由于两物体比热可能不同,内能增量可能不同,A错误;一定量0 ℃的水结成0 ℃的冰,要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B正确;在无热传递的情况下,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气体体积不变,即意味着气体不对外界做功,外界也不对气体做功,吸收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加,故C正确,D错误。‎ ‎7.(多选)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汽缸中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考虑气体分子势能),汽缸和活塞均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将一个热敏电阻置于汽缸中,热敏电阻与汽缸外的欧姆表连接,汽缸固定不动,缸内活塞可自由移动且不漏气,活塞下挂一沙桶,沙桶装满沙子时活塞恰好静止。现将沙桶底部钻一小洞,细沙缓缓漏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 B.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小 C.气体的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D.欧姆表的指针逐渐向右偏转 答案 ACD 解析 在细沙缓慢漏出的过程中,沙桶对活塞向下的拉力减小,活塞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由于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欧姆表示数减小,指针右偏,故A、C、D正确,B错误。‎ ‎8.如图所示,汽缸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活塞将汽缸分成甲、乙两气室,两气室中均充有气体,汽缸、活塞是绝热的且不漏气。开始活塞被销钉固定,现将销钉拔掉,活塞最终静止在距原位置下方h处,设活塞移动前后甲气室中气体内能的变化量为ΔE,不计气体重心改变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E=mgh B.ΔE>mgh C.ΔE<mgh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答案 B 解析 甲气室中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它做正功,其中包括mgh和乙气室中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力做的功W乙,且为正功,ΔE=mgh+W乙,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 ‎9.试说明下列现象中能量转化的情况,其中有的现象,你可能对过程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但是你起码能说出:起初是什么形式的能量,最后又转化成什么形式的能量。‎ ‎(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发动机熄火之后,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停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用力蹬自行车上一个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太阳能电池作动力的电动汽车在赛车场上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柴油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供给电动水泵抽水,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3)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5)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析 (1)发动机熄火之后,速度减小,即机械能减小,速度减小的原因是汽车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此过程中将产生“热能”,即内能,因此,此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你用力蹬自行车上斜坡时,你感觉到疲劳即消耗体能,你的化学能减小,此过程中你的高度升高,自行车将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作用,即机械能增加,产生内能。所以,此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用太阳能电池作动力的电动汽车在赛车场上奔驰,此过程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5)用柴油带动发电机发电,供给电动水泵抽水,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此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0.在将空气压缩装入气瓶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做了24 kJ的功。现潜水员背着该气瓶缓慢地潜入海底,若在此过程中,瓶中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且放出了5 kJ的热量。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空气的内能共减小________kJ,空气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的总热量为________kJ。‎ 答案  5 放出 29‎ 解析 将空气压入气瓶的过程中,因为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外界做24 kJ的功,气体放出24 kJ的热量,在潜水员下潜过程中,瓶中空气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放出5 kJ的热量,所以内能减少5 kJ,在这两个过程中,空气共放出24 kJ+5 kJ=29 kJ的热量。‎ ‎11.一定质量的实际气体从外界吸收了4.2×105 J的热量,同时气体对外做了6×105 J的功,问:‎ ‎(1)物体的内能增加还是减少?变化量是多少?‎ ‎(2)分子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 ‎(3)分子的平均动能是增加还是减少?‎ 答案 (1)减少 1.8×105 J (2)增加 (3)减少 解析 (1)气体从外界吸热为:Q=4.2×105 J 已知气体对外做功:W=-6×105 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 有:ΔU=W+Q=(-6×105) J+(4.2×105) J ‎=-1.8×105 J。ΔU为负,说明气体的内能减少了,减少1.8×105 J。‎ ‎(2)因为气体对外做功,所以气体的体积膨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了,分子力做负功,气体分子势能增加了。‎ ‎(3)因为气体对外做功,分子势能增加;所以分子平均动能减少。‎ ‎12.质量M=200 g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20 g的铅弹[铅的比热容c=126 J/(kg·℃)]以水平速度v0=500 m/s射入木块,当它射出木块时速度变为v=300 m/s,木块的速度为20 m/s。若这一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其中42%被铅弹吸收而使其升温,对铅弹穿过木块过程,求:‎ ‎(1)铅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摩擦力对木块做的功;‎ ‎(3)产生的总热量;‎ ‎(4)铅弹升高的温度。‎ 答案 (1)1600 J (2)40 J (3)1560 J (4)260 ℃‎ 解析 (1)铅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1=m(v-v2)=×0.02×(5002-3002) J=1600 J。‎ ‎(2)摩擦力对木块做的功:W2=mv′2-0=×0.2×202 J=40 J。‎ ‎(3)这一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W=W1-W2=(1600-40) J=1560 J 已知损失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内能的增量,即产生的总热量Q为1560 J。‎ ‎(4)已知产生的总热量中有42%被铅弹吸收而使其升温,则子弹升高的温度为:‎ Δt== ℃=260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