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00 KB
  • 2021-04-15 发布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案3-4 整式的加减 第3课时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1 3.4 整式的加减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去括号的必要性; 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去括号法则; 3、能够通过对去括号法则的掌握,从而熟练地解决了有括号的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去括号法则的形成 课前准备 无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去括号”舍弃了以前旧教材从具体的数字逐步过渡到字母来引入去括号的法则,而采 用加法结合律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法则的形成的方法对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讲授中,必须有所突出,当然,法则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 二、新课拆析: 1、知识引入: (引例 1)某时,市 2 路某趟公交车上有乘客 a 名,后来第一个停靠站上来了b 名乘客,在 第二个停靠站又上来了 c 名乘客,则(1)此时,此公交车上有乘客 名。 (2)还可以理解为:后来一共上来了乘客 名,因而此时公交车上共有乘客 名。 由于以上的两个式子: 与 都表示同一个量,所有我们 有: 。 (引例 2)若图书馆内原有 x 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 y 位同学, 第二批又走了 z 位同学,试用与“引例 1”相同的方法,用两种方式写出图书馆内还剩下的 同学数。 2、知识形成: 由以上的两个引例,我们得到了: cbacba  )( 及 zyxzyx  )( 概括: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注:(1)去括号是去掉了两部分: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 (2)括号内的项的变与不变是统一的; (3)如果括号前有数字,那么这个数字必须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 例 6:去括号: (1) )( cba  (2) )( cba  (3) )( cba  (4) )( cba  例 7;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 (1) )()()( zyxzyxzyx  (2) )2()2( 2222 babababa  (3) )23(2)2(3 2222 xyyx  三、巩固训练: P107 练习题 1、2、3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去括号的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在去括号过程中,必须抓住其特征: 括号去是“+”或是“-”,去掉括号与符号后,括号内的项到底要不要变号,有什么规律, 都必须有总结性的结果。 五、家庭作业: P112 习题 3.4 A: 7 B: 8 六、每日预题: 1、如果把去括号的步骤倒过来,你将到得到什么? 2、添括号法则与去括号法则有何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