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2 MB
  • 2021-04-15 发布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陋室铭》 人教版(2016部编版) (2)

  • 4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古代有一位官员曾经参加了“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 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 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 看人下菜碟,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这位官员 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 ,吩咐衙里差役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 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 ,环境也还可心,这位官员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 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 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 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这位官员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 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 ,遂愤然提笔写下一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 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选自《全唐文》 lòu míng 刘禹锡(772— 842),字 ,贞 元九年进士, 代 诗人、哲学家。曾 因参加王叔文政治 革新而被贬为地方 官。写有著名的诗 歌 。 梦得 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德馨 鸿儒 苔痕 案牍 xīn hóng rú tái dú 调素琴 tiáo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 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 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 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座右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仙:这里指仙人。 名:出名,名词作动词。 灵:灵异。 译:山不一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 能天下闻名;水不不一定要深,有了龙 就能显示灵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代词。 惟:只。 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 德)高尚。 译: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主 人有美好的德行(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名词作动词,“长上”。 入:映入。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 映入帘中。 鸿儒:即大儒,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 人。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 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 粗俗的人。 调:弹奏,动词。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佛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 的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此指奏乐的声音。 之:用于主谓之间的,无实义 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 使……劳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扰乱;没 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有何陋?倒装句。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 扬雄的子云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 的呢?”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 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 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是 陋 室 , 惟 吾 德 馨 。 苔 痕 上 阶 绿 , 草 色 入 帘 青 。 谈笑有 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 案牍 调 素 琴 阅金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德馨 (品德高尚的“我”) 龙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山 水 类比 起兴 山 仙 水 陋室 修辞手法 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 式。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己德 馨。 起兴和类比的手法 起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 想,引出诗人想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等。 2、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作 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用一 个字概括陋室的特点。 陋 室 不 陋 景(景色之雅) 人(交往之雅) 事(情趣之雅) 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4、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 何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以“庐、亭”类比“陋室”, 以“诸葛、子云”类比自己。 5、自比的目的是什么? 意在表明自己也有古代明贤的志 趣和抱负:尽管被当权者贬谪, 但决不改变自己高洁的情趣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 亭 政 治 上 建 功 立 业 的 伟 大 抱 负 文 学 上 万 古 流 芳 的 高 远 志 趣 远大抱负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末又 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指所居房屋的 简陋,句末从精神生活的角度点明屋 中主人的“德馨”即品德高尚,不鄙 俗。 这种立意手法我们把它 叫做      。 反向立意 陋 室 铭 类比起兴 山 仙 水 龙 比 喻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清幽(景) 志趣高雅(事) 古贤自喻 反向点题 交往不俗(人) 6、作者对自己所居陋室的描写是为了 表明自己什么样的志向呢? 7、这种通过对其他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 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叫什么?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托物言志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 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本文几乎通篇押韵,请找出韵脚字。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 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 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 现之一。 9、本文几乎通篇对偶,请找出本文的对偶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调素琴,阅金经。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 何陋之有。 • 3、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 入帘里。  “上”、“入”运用拟人手法,把苔 藓和青草写活了,赋予他们以人的灵性。 不仅写出了环境清雅、闲适的特点,而 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名句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 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了作者甘居陋 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 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请你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 人帘青”、“调素琴,阅金经”展示 给你的画面。 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 片碧绿;芳草的颜色映人帘里,帘内 满目青葱。在简陋的屋子里,有人在 尽情地弹奏古朴的琴,有人在吟诵着 佛经。 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 这三位古人? • 诸葛亮 杨子云 孔子  1、意在表明自己也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 2、证明只要住的人品德好,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 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你愿意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5、这篇文章唯一的散句是: 。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 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 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 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 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 吾辈云:“何乐不为?”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 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 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 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 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 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