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1.00 KB
  • 2021-04-15 发布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共2课时)‎ 第1课时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民族的分布”图,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 重点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 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不同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的省区范围。‎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区域地理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教师:可见,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地形和地势。‎ 二、讲授新课 教师: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 学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地形?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说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学生:从景观图中可看出,我国有新疆天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教师: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地形类型齐全。‎ 过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图2.3“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学生:从图中的比例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平原占12%,丘陵占10%,盆地占19%。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教师: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过渡:地形类型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利用图2.4和图2.5,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 探究活动:阅读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分组找一找我国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 读图时注意:注记文字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学生展示查找的结果。‎ 第一组:山脉组 ‎(1)东西向的山脉主要有:北部的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部的昆仑山脉一秦岭,南部的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 ‎(3)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3列: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教师: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在各山脉之间有许多的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区。‎ 第二组:地形区组 教师引导:请用铅笔在自备的图上,将走向一致的山脉首尾相连。‎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张网所覆盖,问:这张网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教师引导讲述:(1)指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2)指出昆仑山、祁连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3)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4)指出祁连山、秦岭、太行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5)指出阿尔泰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6)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每指一个网格,学生都可能会说出一个地形区名称,若有问题,教师给予补充。使学生明白每个网格中都有一个地形区,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展示所找的地形区,主要有:‎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教师:动手画一画。‎ 学生动手绘制山脉,完成活动题1、2,教师巡视指导订正。学生自主完成表格。‎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接力赛游戏:绘制中国轮廓图,同时让学生描绘一张教材中的中国轮廓图。绘好后,教师提出一些要求,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要求挑选写有山脉名称的纸条,粘贴在板图的正确位置。没到黑板前做练习的学生按要求在自己描绘的图上写上山脉名称。‎ 三、课堂小结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10多一点。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开垦荒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人民提供更为充足、丰富的农产品。‎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二、讲授新课 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 ‎(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沿北纬36˚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势的特点。‎ 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联系前面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思考: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线又在何处呢?‎ 学生:第一级阶梯上主要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上主要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等。‎ 学生: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学生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自主完成教材第28页的“活动”1、2题。‎ 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线,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结合“中国地形的分布”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类型和海拔。绘制简图说明,最后把成果填写在表格中。‎ 三级阶梯概况如下表所示:‎ 名称及界线 海拔(米)‎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平均4000米 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多在1000~‎ ‎2000米之间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多在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  过渡: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的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有没有影响?‎ 讨论探究:分组讨论。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河流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气候组: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河流组: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大河多滚滚东流,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交通组:江河沟通东西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教师归纳总结: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古诗云“大江东去”,又有“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通过读图分析、探究讨论,大家掌握了读图的方法,理解了我国地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