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66 KB
  • 2021-04-15 发布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在柏林《语文要素教学设计》 部编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14* 在柏林 语文要素 阅读:‎ ‎1.默读课文,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 ‎2.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 人文主题 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和难以弥合的创伤,激发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够发现小说是通过老妇人一家的遭遇表现战争灾难的,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配套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完成本课“预习卡”的内容。‎ ‎                                    ‎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初感战争残酷 ‎1.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梳理形成重要信息:‎ 设计意图:‎ 呈现战争印象,引发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后续教学环节中的认知冲突埋下伏笔。‎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而爆发的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2.学生用一个词语表现战争的伤害,并写到黑板上。‎ 预设:血流成河 尸横遍野 残垣断壁 国破家亡……‎ 二、圈画重点,梳理小说情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2.学生依据课文情节线,概括小标题,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火车驶出柏林→老妇数数 ‎________→________‎ 车厢平静→妇人又数 ‎________→________‎ 车厢寂静 ‎3.学生交流展示填写的情节线索。‎ 火车驶出柏林→老妇数数 姑娘嗤笑→老头扫视 车厢平静→妇人又数 姑娘傻笑→老兵解释 车厢寂静 ‎4.引导修正故事情节图。‎ 三、 猜读细节, 感受战争的残酷 ‎1.布置任务:看这一个个小标题,就像一个个凝固的镜头画面。再默读课文中给你印象深刻的画面,哪些细节触动了你?圈出来写一写批语。‎ ‎2.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细节写在黑板上。‎ 几乎看不见健壮男子,尽是妇女和孩子:男人们大多数都上前线了,预示着还有更多破碎的家庭。‎ 设计意图:‎ 抓住细节,想象文字背后潜藏的战争画面和家庭悲剧,再引导学生比较表现战争的已有经验,感悟小说的表现手法。‎ 老妇人数“一二三”:不断重复的数字背后是不再归来的三位亲人的命,是母亲难以承受的丧子之痛,是由此发疯的悲剧。‎ 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上前线:年轻的死了,老的继续打仗,甚至连年长的后备役老兵也要投入战场,表现了战争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灾难。‎ 把妻子送进疯人院:可怜的老妇人已经失去了三个儿子,又即将失去自己的丈夫。‎ ‎3.教师指着此前写在黑板上的词语,引发讨论:对比之前大家所写的表现战争灾难的词语,你们所看到的小细节,不见刀光、不见血影,只是如此简单的三个数字,平常的灰白头发,一句话……你发现作者表现战争的方式了吗? (以小见大)‎ 四、改写结尾,感受结尾的凝练 ‎1.教师播放音乐朗读课文,学生倾听这个让人心碎的故事。‎ ‎2.学生改换续编故事结尾,用上细节的刻画将结尾写具体。‎ 预设1:车厢里的人都在默默地望着远去的柏林城,小姑娘现在也一声不吭地听着铁轨发出的咔嚓声。‎ 预设2: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过了一会儿,老妇人又开始用嘶哑的声音数起“一二三”,伴随着单调的铁轨震响,再没有人发出一声嗤笑。‎ 预设3:大家都静静地坐着,一声不吭,眼睛直愣愣地看着这个瘦小又多病的老妇人,还有让她依靠的后备役老兵。‎ ‎3.学生交流展示所写的结尾,讨论与课文结尾表达的差异。‎ ‎4.小结:课文的结尾以“静得可怕”戛然而止,留下巨大空白,却更有感染力。‎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侧重于根据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展开学习活动,通过“经验唤醒——情节梳理——细节猜读——结尾改换”的思路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先以谈话的方式引起关于战争的话题,让学生说一说关于战争的诗歌或影视作品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学生更快地带进一种氛围,为学习课文做准备。然后我对重点句段让学生进行分析解读,每个环节都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