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 KB
- 2024-05-15 发布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考试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1.冷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文化交流等活动,把西方的价值观念渗透到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达到和平演变之目的。如今,一些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学术交流,在正常的信息互动活动中谋求灌输、渗透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和价值观念。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要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国民科学文化修养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要反对中外文化交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 )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017年5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放的《国家记忆》-《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5集专题纪录片,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信心百倍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热情。这表明劳模精神( )
A.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追求 B.提升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层次
C.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是经济建设的决定性力量
4、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营造“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在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 )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6、2017年8月17日,中国IP产业年会联合主办的中日韩动漫产业研讨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举办。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有机构成,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世界范围内看,动漫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先恐后发展的文化支柱性产业。这说明( )
①文化决定经济社会发展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截至2017年8月,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消费大国,但人车争路的现象屡见不鲜。“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④健康文化是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17年4月17日至18日,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普秀杯”茶艺大赛暨普洱市首届茶艺师技能大赛在普洱大剧院音乐厅举行。本次大赛旨在传承并弘扬普洱茶文化,宣传推荐普洱茶品牌,有力提升普洱茶艺水平,扩大普洱茶文化的影响力,让海内外的朋友领略普洱茶文化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助推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据此回答8~9题。
8、从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看,“中国茶艺”应属于
A.世界自然遗产
B.文化景观遗产
C.文化遗产
D.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9、近年来,业内热切呼吁重振茶文化。重振中国茶艺当务之急是抓紧将“中国茶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基于如果申报成功
①会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中国茶艺
②有利于保护“中国茶艺”文化免遭破坏
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对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10、“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这体现了
①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17年7月18日,教育部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京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白皮书。报告指出,2016年新建84所孔子学院和中小学孔子课堂。目前,中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近年来,儒家思想在世界影响深远,与孔子学院的设立有关。这告诉我们
①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近年来,国学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然而,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适应市场的巨大需求,一些用通俗语言诠释经典的书籍、音视频动画等以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富有时代气息备受大众欢迎。这说明
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C.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13、清远连南千年瑶寨,被誉为世界瑶族首领排,但在对待瑶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既有“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14、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出了真情实感,转出了踏实求真,改出了清新朴实,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源于文化创作者的努力
C.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走、转、改
D.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15、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的“新杂技”,在继承传统杂技的基础上,借鉴歌剧、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合灯光、激光等高科技元素,从重“难度技巧”转向重“创意”,大大增强了杂技的观赏性与艺术性,从而在欧美迅速兴起并传到中国。“新杂技”的产生过程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文化不断发展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实现文化创新必须融合高新科技
④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王蒙曾经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
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7、《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这说明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异彩纷呈
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相互交流,逐渐趋同
D.中华瑰宝,民族骄傲
18、有人把我国的“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这反映出我国的饮食文化
A.具有区域性的特点
B.具有民族性的特点
C.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D.具有先进性的特点
19.2016年10月17日,“发扬长征精神
建设航天强国”主题活动一路走过“红色故都”瑞金、“转折之都”遵义、“航天之城”冕宁、“革命圣地”会宁,走进收官之站——陕西延安。这一活动旨在促进长征精神与航天精神在青少年心中传承与发扬。长征精神是我党在艰苦卓绝斗争中创造的瑰宝,使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民族精神获得新的、更加旺盛的活力。这反映了
①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②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人类最高水平
④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0.中国国家博物馆要更好地发挥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用、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作用、引领文博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示范作用。为此,国家博物馆和文博界要始终牢记传承历史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走出去”的独特作用。材料体现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
①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促进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对外宣传推介
④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 、主观题(共40分)
21、“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从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角度,谈谈这首小诗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2分)
22、 “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写进十八大报告,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一起托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中原文化创新发展载体”像闪光的指示牌,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党必须增强的四个意识: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指出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文化创新?(12分)
23、2018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时,习近平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2)当今时代,应当怎样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月考测试卷答案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B
A
C
A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A
A
D
B
A
C
D
二 、主观题(共40分)
21、答.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同时文化也影响着人的认识行为、思维方式、实践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具有塑造人生的作用,优秀、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文化则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22、答: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④要反对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22、 (1)、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①、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主心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④、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