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8.00 KB
- 2024-05-11 发布
2019-2020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30小题,共60分)
1.(2分)春秋的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谴责“以百姓为刍狗“的作法是“不仁“。战国时荀子也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反映了( )
A.百家争鸣已经全面展开 B.儒家思想发源于道家
C.道家和儒家思想一致性 D.民本思想在不断发展
2.(2分)《汉官仪》记载:“春三月,秋九月,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汉顺帝使明识礼乐的宋登“持节临太学,奏定典律“。这反映了( )
A.太学注重培养社会实用人才
B.太学是议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场所
C.太学承担了礼仪教化的职能
D.太学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3.(2分)如图为唐、宋诗人分布图,由图可知,诗人数量、布局发生明显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
A.政府日益重视教育 B.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C.符合市民阶层需要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4.(2分)宋朝建立以后,朝廷多次进行宫廷雅乐改革,以求“用乐以合《周礼》”,但均收效甚微。从北宋周敦颐到南宋朱熹,理学家们批评这些改革“求古乐太深”,而主张追求“古乐之意”,将音乐纳入心性修养和天理的范畴,赋予雅乐以新的内涵。这表明当时( )
A.理学和心学的社会竞争加剧
B.对音乐的理学化解释逐渐形成
C.传统雅乐的思想资源被摈弃
D.雅乐已经丧失社会和政治功能
5.(2分)王明阳曾说“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暗惑。”这表明他( )
A.提倡学以致用 B.重视实践作用
C.强调知行合一 D.倡导格物致知
6.(2分)在对《本草纲目》进行分卷时,李时珍“先按水火土金木的五行框架,后依木水火金的四象与五行属性相结合的模式”划分了前15.部。由此可知。《本草纲目》( )
A.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求 B.不太关注药材的功效
C.有相当强烈的迷信色彩 D.与传统哲学关系密切
7.(2分)美籍华人史学家黄仁宇教授说,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黄教授这样说的根源是( )
A.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
B.李贽完全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C.李贽注意关注社会的现实
D.李贽思想根植于中华农业文明
8.(2分)清人刘献廷在谈及中国地理著作时指出:“方舆之书所记者,惟疆域、建置沿革、山川、古迹、城池、形势、风俗、职官、名宦、人物诸条耳。此皆人事,于天地之故,概乎未知有闻也。“作者强调了古代地理学( )
A.重人事忽视自然规律的研究
B.中国古典科技注重实用性
C.地理著作着眼于实际的需要
D.渗透了儒家经世致用思想
9.(2分)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 )
A.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
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C.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
D.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10.(2分)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写道:“
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主要意图是( )
A.启发国民的现代政治意识
B.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C.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D.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11.(2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这反映出当时( )
A.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
B.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D.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12.(2分)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该主张( )
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3.(2分)观察如图,若从历史视角审视,这张代表证见证了( )
A.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中共由幼稚到成熟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4.(2分)美国学者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一书中说:“邓小平于1992年退出政治舞台时,完成了一项过去150年里中国所有领导人都没有完成的使命: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十四大标志着这条道路的相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
C.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次成功实践
D.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是这条道路的唯一目标
15.(2分)如图是1951﹣1959年《中国青年报》中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的折线图。这些变化( )
A.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
B.说明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
C.反映了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
D.表明“双百“方针得到了贯彻执行
16.(2分)如表 1975~1990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统计表(单位:%)
时间
高等教育
中等技校
中等师范
中学
小学
1975
32.6
34.4
/
39.3
45.0
1980
23.4
37.2
26.0
39.6
44.6
1985
30.0
38.6
/
40.2
44.8
1990
33.7
42.4
52.4
41.9
46.2
对表的解读可知( )
A.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大幅增加
B.“科教兴国”推动女性教育进步
C.女性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D.“双百”方针促进女性教育发展
17.(2分)“我得过很多的奖,这个共和国勋章是最高的奖,对我是一个鼓励,也是一种機策,不能骑在功劳簿上,尽量发挥新的贡献,年纪大没有关系,我还没有痴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这位授助者是( )
A.李四光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华罗庚
18.(2分)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自创新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行。苏格拉底申辩称“我所做的无非是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而轻视自己的灵魂”。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
A.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B.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C.推崇“知识即美德” D.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19.(2分)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墓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 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20.(2分)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休谟认为,道德规则不是由理性创造的,而是通过演化而来的。另外,任何社会中的秩序也不是由理性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某些条件下通过演化而得到的。据此可知,休谟( )
A.对法国大革命进行深刻反思
B.认为进步必须以传统为基础
C.为光荣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D.反对将理性作为启蒙的武器
21.(2分)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平等的精神和极端平等的精神的距离,就像天和地一样”“民主原则的败坏,不仅发生在人们丧失平等精神的时候,而且发生在产生极端平等精神,每个人都要同他们选举的领导人平等的时候”。由此可见,孟德斯鸠( )
A.否定了人人平等的精神 B.提倡代议制民主
C.强调了政治权力的平衡 D.赞同人民主权论
22.(2分)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料突出的表现了( )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
C.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
D.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
23.(2分)科学家在评价某物理学理论时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
A.它打开了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
C.说明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和本身分布状态
D.说明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4.(2分)斯宾塞“把生物进化套用于人类社会”,在对自由竞争、个人权利、有限政府这些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进行捍卫时,斯宾塞加入了科学这个重要的基础要素,力图使科学、经济、道德三者共同。材料表明( )
A.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来扩大影响
B.社会进化论知道历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C.科学方法被应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
D.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具有科学性
25.(2分)1848年,英国杂志上发表了一首关于泰晤士河的讽刺诗,其中一节这样写道:“污秽怎堪此河流,伦敦诺尔一路臭”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B.人民缺乏环保意识
C.政府疏松的管理 D.工业革命的发展
26.(2分)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这体现了( )
A.互联网催生了当代中国经济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B.中国民营企业更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
C.小米的成功源于当代世界对信息网络过分依赖
D.小米创造了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信息产品
27.(2分)拉斐尔创作《圣母的婚礼》,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端庄、文雅。达•芬奇创作《圣母、圣婴与圣安妮》,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这主要表明当时( )
A.宗教开始成为艺术创作素材
B.新教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工具
C.美术作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
D.艺术创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28.(2分)有文学家把文学创作提高到社会研究的高度,像哲学家、历史学家那样,把社会现象作为观察、认识和分析的对象,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和支配力量﹣﹣金钱。可见,其文学创作( )
A.注重审视和批判社会现实
B.反映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C.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D.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29.(2分)摇滚乐是由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演变而来的音乐,其中也整合了白人乡村音乐的元素。有学者指出,摇滚乐繁盛与当时政治和文化领域内的革命有很大的关联。这说明摇滚乐( )
A.推动了美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B.体现了美国民权运动的成果
C.导致了美国下层社会的动荡
D.见证了美国种族主义的破产
30.(2分)出生于印度的英国人费雯•丽饰演过《魂断蓝桥》和《乱世佳人》等风靡世界的美国电影。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近代科技促进了电影发展
B.电影是记录历史的新手段
C.电影推动了全球文化交流
D.美国精神标志是开拓进取
二、非选择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40分)
31.(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4年,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刻印西文、中文版《坤舆万国全图》,并将之呈献万历皇帝。如图1是亚洲部分。
材料二 1843年魏源《海国图志》中的印度地图(图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幅地图在绘制思想和技术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利玛窦和魏源著作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
3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传夏禹治水的时候,“左准绳”、“右规矩”,将“九地黄流”导入东洋大海。这“规矩”和“准绳”,就反映着古代的标准意识,其涵义之深广,是不同凡响的。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孟子把“规矩”和“准绳”的作用加以引申发挥,使之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了。“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主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材料二
从《梦溪笔谈》记载看,当时毕昇的活字印刷技术是标准件思想的一个典型应用。从活字制作、拣字排版、印刷,到拆版还字,实现了零件的互换和分解组合,达到了零件可反复利用的目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北宋李诫编订的《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把当时和前代工匠的建筑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和统一化,制定了十三种一百七十六项工程的尺度以及基本操作规范,类似于现代建筑工程的标准化作业。……除上面提及的度量衡、兵器、交通、印刷技术、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其他领城中涉及到统一化、规范化的实践还有许多。
﹣﹣《中国古代技术标准化研究》
材料三 1798年美国正笼罩在可能要与法国开战的阴影之下,悉特尼接受美国效府的委托,在1800年前为美军供应10000至 15000支步枪。他按照枪支零件的尺寸设计出一套专门器械和流程,让一般工人通过使用它们分工生产不同的零件。用这种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零件尺寸及公差均一,任何零件皆能适用于任常一把同型号的步枪,只要将它们组装起来便可成为一支完整的步枪。
杰斐逊总统从一开始超就认识到悉特尼的发明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悉特尼“发明的不仅是机器,而且是新方法所采用的工序”,因为“只有机器,以它们不变的形状和规格的切割,才能生产可替换部件”。杰斐逊还进一步指出,这种生产原理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并且对于修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360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标准化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行惠特尼标准化产生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技术标准化的认识。
2019-2020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30小题,共60分)
1.【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时期的民本思想。
【解答】通过材料中信息内容可以看出,老子,荀子都主张注重人民,体现了基本的民本思想,故D正确;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百家争鸣全面展开,排除A;
B说法错误排除。
C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D。
2.【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查汉代时期太学的主要职能。
【解答】通过材料“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太学中承担了礼仪教化的基本职能,故C正确;
材料信息未说明太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排除A;
议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场所是朝议的地方,排除B;
民间上学风气的形成是科举制促进的,排除D。
故选:C。
3.【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关键信息有: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完成南移的过程;宋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文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导致南方的诗人大量增加,故D正确。
宋代书院是主要的教育模式,故排除A。
时代科举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并不能促进诗词的进一步发展,故排除B。
C项只是表面现象,故排除C。
故选:D。
4.【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依据材料“将音乐纳入心性修养和天理的范畴,赋予雅乐以新的内涵”等可知B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理学是传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排除C。
不论是朝廷的雅乐改革还是儒学家关于雅乐的主张,其目的都在于发挥雅乐额社会和政治功能,排除D。
故选:B。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暗惑”的主旨,并正确掌握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事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
B.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事知行合一,“重视实践作用”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给材料中“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暗惑”表明,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属于朱熹的思想主张,与王阳明无关。
故选:C。
6.【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先按水火土金木的五行框架,后依木水火金的四象与五行属性相结合的模式”。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李时珍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对《本草纲目》进行分卷,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的哲学思想,这说明《本草纲
目》与传统哲学密切相关,D项正确。
材料看不出现实政治的因素,故排除A项。
药品的功效材料未涉及,故排除B项。
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故选:D。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根源”,并正确掌握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是原因之一,而非根本原因,这与题意不符。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批判,“完全继承”表述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注社会的现实”是李贽的思想主张之一,而非形成李贽思想的原因,这与题意不符。
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是李贽思想产生的根源。
故选:D。
8.【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此皆人事”“于天地之故,概乎未知有闻也”。
【解答】从材料中的“此皆人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理学重人事的特点;从“于天地之故,概乎未知有闻也”可以看出其忽视自然规律的特点,故A正确。
B、C、D对材料信息解读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
故选:A。
9.【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需要掌握康有为思想局限性。解题的关键是对“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的分析理解。
【解答】依据材料“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君上民下的共治思想,说明康有为未能摆脱传统思维束缚,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君权,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故D项错误。
故选:A。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与科学并重。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由于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解答】根据材料“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说明陈独秀认为应该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A。
11.【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表现和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社会主义”“苏俄”“以俄为师”。
【解答】材料中所述“社会主义”“苏俄”“以俄为师”等现象正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迅速传播的反映,故C项正确。
北洋军阀时期虽一度思想控制松弛,但各种思想潮流都会得到宣扬,并不是进步潮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救国方式有多种,并未达成共识,排除B项。
社会主义此时也未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排除D项。
故选:C。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是强调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没有冲突,但并不是说要回归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B.之所以强调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没有冲突,主要是由于当时全面抗战爆发,要团结国民党进行抗日。
C.两党思想分歧不可能消除。
D.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应该是七大召开时间是1945年。
故选:B。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学生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来分析。
【解答】A.题干中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字样,可以看出这是1945年中共七大时期的代表,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1927年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
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是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写进了党章,这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故选:D。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要求学生结合邓小平理论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没有涉及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作用。
B.材料的意思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准确的国家富强的道路,中共14大使得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体系最终形成,选项符合材料的意思。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次成功的实践,应该是毛泽东思想。
D.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是这条道路的唯一目标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
故选:B。
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50年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1957年政治题材的漫画有一定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弱化了政治宣传功能。
B.从材料可以看出,从1953年到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巨大的改变,所以社会生活类的漫画迅速增加,明显可以看出社会现实环境对于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C.材料反映的主要是漫画的题材类型,并没有体现出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957年以后双百方针实际上是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故选:B。
16.【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对1975~1990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统计表的理解。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表格可知,20世纪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在减少,故A项错误。
“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依据表格可知,各个层次上的教育女生总数都在增长,但是比例不是很高,说明女性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
“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17.【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饭碗”。
【解答】从题干信息“饭碗”可知该人物是农业方面的科学家,A是地质方面,B是物理方面,C是农业方面,D是数学方面。
故选:C。
18.【分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解题的关键是“我所做的无非是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而轻视自己的灵魂”。
【解答】“我所做的无非是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而轻视自己的灵魂”表明苏格拉底追求人的精神修养,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19.【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宗教改革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处于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依据材料可知,马尔卡斯特崇拜母语,马丁路德创造德语推动了欧洲民族意识逐步形成,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
A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宗教改革,不是文艺复兴,故C项错误。
D项中纵深发展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20.【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解答】“任何社会中的秩序也不是由理性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某些条件下通过演化而得到的”表明休谟认为进步必须以传统为基础,故B正确;
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反对将理性作为启蒙的武器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
故选:B。
21.【分析】本题主要启蒙运动,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材料“民主原则的败坏,不仅发生在人们丧失平等精神的时候,而且发生在产生极端平等精神,每个人都要同他们选举的领导人平等的时候”体现的是孟德斯鸠强调要维护民主,就要坚持平等精神,但要避免极端平等精神,否则就会导致民主原则的败坏,故B正确。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22.【分析】本题考查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解题的关键是“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
【解答】“
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表明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2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量子论,要求学生结合量子论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中的,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可以看出是量子论,它打开了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这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特征。
C.这是相对论的特点。
D.这也是相对论的特点。
故选:A。
24.【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生物学的重大突破。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把生物进化套用于人类社会”“加入了科学这个重要的基础要素”。
【解答】材料中的“把生物进化套用于人类社会”“加入了科学这个重要的基础要素”表明,社会进化学说通过“社会进化”的概念论证了近代工业文(以市场经济和古典自由主义为体制和思想基石)的内在合理性,表明科学方法被应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故C正确。
A表述过于绝对化,故错误。
材料反映生物进化论对人类社会研究的影响,没有涉及社会进化论,故排除B。
生物进化论是生物领域的科学理论,不适用于人类社会,故排除D。
故选:C。
25.【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解答】通过材料“1848年”“污秽怎堪此河流,伦敦诺尔一路臭”结合所学知识,作者这是对伦敦环境污染现象的描述,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故D正确;
材料信息反映的就是环境问题,不是原因,排除A;
BC不是根源,排除。
故选:D。
2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小米科技公司开创了新的概念和企业生产模式,明显可以体现出互联网催生了当代中国经济新观念和新模式的产生。
B.材料不是强调小米公司的民营企业特点,也不是强调它适应了全球化的特征。
C.材料看不出小米公司成功的原因。
D.材料不能充分说明小米公司创造了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产品。
故选:A。
27.【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端庄、文雅”、“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结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内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端庄、文雅”、“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回归人的自然属性的特点,故C项正确。
A项中的开始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B项是宗教改革时期,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排除。
浪漫主义出现在工业革命后,故D项错误。
故选:C。
28.【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学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把文学创作提高到社会研究的高度”“把社会现象作为观察、认识和分析的对象,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和支配力量﹣﹣金钱”,结合现实主义的特点分析。
【解答】从材料中的“把文学创作提高到社会研究的高度”“把社会现象作为观察、认识和分析的对象,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和支配力量﹣﹣金钱”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位文学家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这是现实主义风格,故A正确。
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
C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特点,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D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
29.【分析】本题考查世界现代音乐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摇滚乐繁盛与当时政治和文化领域内的革命有很大的关联。
【解答】根据“摇滚乐繁盛与当时政治和文化领域内的革命有很大的关联”
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摇滚乐体现了美国民权运动的成果,故B项正确。
摇滚乐的出现与当时美国民权运动的成果有关,而不是推动了美国社会的思想解放,排除A项。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CD项均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故选:B。
30.【分析】本题考查电影的起源与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出生于印度的英国人……演过……风靡世界的美国电影”。
【解答】由材料信息可知,《魂断蓝桥》和《乱世佳人》是美国电影,但它风靡世界,又由出生于印度的英国人费雯•丽饰演,这说明电影推动了全球文化交流,故选C项。
材料没有体现科技与电影之间关系的信息,排除A项。
电影是否是记录历史的新手段,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排除B项。
《魂断蓝桥》和《乱世佳人》的主体精神是否是开拓进取,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D项。
故选:C。
二、非选择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40分)
31.【分析】(1)本题考查西学东渐。主要考查明朝和清朝末年在地图绘制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本题考查西学东渐。主要考查西学东渐产生的影响。
【解答】(1)不同通过两幅图片的绘画特点来分析回答。原因结合利玛窦在新航路开辟后的认知,世界科技地理发展的角度回答;魏源结合中国当时社会风气来回答。
(2)影响从西学东渐开拓国人视野的角度分析积极影响,并从没有产生重大效果,没有改变国人思想的角度分析消极影响。
故答案为:
(1)差异:利玛窦:采用经纬图,比例尺;比较科学,吻合实际。
魏源:无比例尺,经纬图;绘制随意,与实际差异较大。
原因:利玛窦:新航路开辟,地缘学说,近代科学发展,利玛窦个人经历。
魏源:当时社会风气重视经学忽视科技,天朝上国传统思想,忽视外来文化,魏源个人经历。
(2)积极:介绍了西方的先进科技,开拓了国人的视野。
局限: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未能改变国人思想,使中国错失了发展的良机。
32.【分析】(1)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标准化生产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
(2)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期间标准化生产的积极影响。
【解答】(1)特点,通过材料“夏禹治水的时候”“孟子……使之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把当时和前代工匠的建筑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和统一化”“零件可反复利用的目的”概括回答。原因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来分析和回答。
(2)影响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去逐一分析。认识,从技术标准的时代性等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
(1)特点:历史悠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立足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中国手工业经验的总结;应用范围广。(任意回答三点)
原因:我国古代是一个长期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统一国家;自然经济占主导:官营手工业为满足皇室的需要和政府使用;传统科学技术重视经验总结;儒家思想的影响;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任意回答2点)
(2)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推广了机器使用,推荐了美国工业革命进程;缓解了美国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的情况;有利于增加美国的国防实力。(任意回答三点)
认识:技术标准受时代生产市场和文化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技术标准对社会生产和创新意义重大。(言之有理即可,任意回答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