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00 KB
  • 2024-04-20 发布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练出高分 考点提升练(一)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 考点提升练(一) 史传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章惇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耻出侄衡下,委敕而出。再举甲科,调商洛令。与苏轼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横木其上,惇揖轼书壁,轼惧不敢书。惇平步过之,垂索挽树,摄衣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曰:“苏轼、章惇来。”既还,神彩不动,轼拊其背曰:“君他日必能杀人。”惇曰:“何也?”轼曰:“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惇大笑。‎ 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为服所白。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坐二罪,罢知蔡州,又历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丰稷奏曰:“官府肇新而惇首用,非稽古建官意。”稷坐左迁。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 初,神宗用王安石之言,开熙河,谋灵、夏,师行十余年不息。迨闻永乐之败,神宗当宁恸哭,循致不豫,故元祐宰辅推本其意,专务怀柔外国。西夏请故地,以非要害城砦,还之。惇以为蹙国弃地,罪其帅臣,遂用浅攻挠耕之说,肆开边隙,绝夏人岁赐,进筑汝遮等城,陕西诸道兴役五十余所,败军覆将,复弃青唐,死伤不可计。知天下怨己,欲塞其议,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优立赏逻,告讦之风浸盛。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用刑愈峻,然不能遏也。‎ 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言者劾其不恭,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论其欲追废宣仁后,又贬雷州司户参军。初,苏辙谪雷州,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以僦券甚明,乃已。至是,惇问舍于是民,民曰:“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徙睦州,卒。‎ 惇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不肯以官爵私所亲,四子连登科,独季子援尝为校书郎,余皆随牒东铨仕州县,讫无显者。(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垂索挽树,摄衣而下      摄:整理 B.官府肇新而惇首用 肇:开始 C.惇以为蹙国弃地 蹙:减缩 D.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 僦:租赁 答案 A 解析 摄:提起。‎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章惇“穷凶稔恶”的一组是 (  )‎ ‎①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 ‎②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 ‎③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 ‎④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⑤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 ‎⑥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 ①表现章惇不恪守吏律;⑤表现章惇不能谨守其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认为章惇连自己的命都能豁出去,就更不会珍视别人的生命,所以他能杀人。此后章惇为人处事的心狠手辣验证了苏轼的推断。‎ B.章惇在对待西夏等邻国的态度上与朝廷有分歧,属于“主战派”,他利用浅攻挠耕的战略,大肆开拓边疆,断绝每年给西夏的财物。‎ C.章惇知道外交的失利使得天下人都怨恨自己,他想堵住人们的议论,于是请求朝廷审察任意乱说之人,并按照法律对他们从重定罪。‎ D.章惇虽然位高权重,但在封官晋爵上却能不徇私情,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进士,却只有章援曾在朝任过校书郎,其余都到州县任职。‎ 答案 B 解析 “肆开边隙”是“大肆开启边境的纷争”之意,“隙”是“纷争”之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 译文: ‎ ‎ (2)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译文: ‎ 答案 (1)谏官赵彦若又上疏说章惇没有德行,没有得到答复。‎ ‎(2)有一个喝醉了酒后胡乱说话的人,诏令已经宽恕了他的死罪,章惇最后还给他定罪并杀了他。‎ 解析 (1)“疏”(名词活用为动词,上疏);“行”(德行);“报”(回复,答复)。(2)“民有被酒狂讹者”,宾语前置句;“狂讹”(胡乱说话);“被酒”(醉酒);“贷”(宽恕)。‎ 参考译文 章惇才智出众,学问广博精深,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因耻于排名在他的侄子章衡之下,扔掉敕诰走出。又考中进士甲科,调任商洛县县令。与苏轼一同游历南山,抵达仙游潭,潭下面临着万丈绝壁,潭上面横着一根木头,章惇请苏轼在绝壁上题字,苏轼因害怕不敢写。章惇平步绕过他,垂下绳索拦住树,提起衣服而下,用蘸了黑墨的笔在石壁上大写道:“苏轼、章惇来此。”写完上来以后,神情一点不变,苏轼拍着他的背说:“你将来一定能杀人。”章惇说:“为什么呢?”苏轼说:“能把自己的命豁出去的人,是能杀人的。”章惇大笑。‎ 元丰三年,章惇被授予参知政事。朱服担任御史,章惇秘密地派他的门客向朱服传达意旨,被朱服告发。章惇的父亲侵占百姓沈立的田地,沈立拦路向章惇告状,章惇把他抓到开封。因为犯了这两个罪,章惇被罢免,任蔡州知州,后又改任陈、定二州的知州。元丰五年,下诏授予门下侍郎。丰稷上奏说:“官府开始新政而章惇首先被任用,这不是考察古代设置任命官员的本意。”丰稷因而被贬官。谏官赵彦若又上疏说章惇没有德行,没有得到答复。‎ 起初,宋神宗采用王安石的建议,开挖熙河,谋取灵州、夏州,用兵十多年没有停息。等到听说永乐城战败的消息,宋神宗在宫室的门屏之间痛哭,从而导致生病,所以元祐年间的宰相推断他的意图,专门对外实行怀柔政策。西夏请求归还故地,因为不是要害的城寨,就还给西夏了。章惇认为这是减缩国土丢弃土地,就治那些边帅大臣的罪,于是采用“浅攻挠耕”的政策,大肆开启边境的纷争,断绝每年给西夏的财物,重建汝遮等前沿哨站,在陕西各道五十多处发动战争,军队被打败,将军被杀,又丢掉了青州、唐州,死伤不能计数。章惇知道天下人怨恨自己,想堵住他们的议论,请求诏令朝廷内外审察任意乱说的百姓,并按照法律定罪。给巡察的人立即以优厚的奖赏,诬告揭发的风气逐渐兴起。有一个喝醉了酒后胡乱说话的人,诏令已经宽恕了他的死罪,章惇最后还给他定罪并杀了他。章惇用刑虽然越来越残酷,但是却不能遏止人们的言论。‎ 任山陵使,灵车陷入泥泽中,过了一夜才走出。谏官弹劾他不能谨守其职,被罢免,任越州知州,不久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追究他想追废宣仁后之罪,又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当初,苏辙被贬谪雷州,不允许他占用官舍,就租赁民房居住,章惇又认为他强占民房,下令州里追查百姓对他治罪,因为租赁的票据非常清楚,才作罢。到了这时,章惇向这里的百姓寻找房子,百姓说:“先前苏公曾来,因为章丞相几乎使我家破败,现在不能租给你了。”调任睦州,去世。‎ 章惇机敏才识超过人数等,穷凶极恶,不肯用官爵对亲近的人行私情,四个儿子连续考中进士,只有小儿子章援曾经任校书郎,其余的都是随着文书选授到州县任职,最终没有显达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注],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臣,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 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来源:学科网]‎ A.举明经第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B.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 让:移让 C.为重屋四千七百 重:重要 D.不辨则受垢 垢:污秽,耻辱 答案 C 解析 重:重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韦丹“治功”的一组是 (  )‎ ‎①征还入议蜀事 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 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 ④筑堤捍江 ⑤得田万二千顷 ⑥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 D 解析 ①个人经历,⑥总体评价,均与“治功”无关。‎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辟造反围困梓州,韦公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管理梓州,他认为此时梓州正处在包围之下,尽力守卫都很困难了,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就回绝了。‎ B.韦公被任命为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这三州都不是要害的地方,不如让它们归属河东,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C.韦公担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后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并在集市上供应建屋的原料,不获取利润。‎ D.一名受到韦公惩罚的士卒诬告韦公违法,韦公因此被朝廷免职,但事后朝廷派人来调查,发现士卒是诬告,而这件事使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答案 A 解析 “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错,“易将”的意思是“更换将领”。[来源:学科网ZXXK]‎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 译文: ‎ ‎ (2)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 译文: ‎ 答案 (1)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关键点:“既”“以”“爱”)‎ ‎(2)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关键点:“卒”“当”“果”“遣”)‎ 参考译文 韦公名丹,字文明,姓韦。他的父亲名韦政,在雒县县丞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虢州刺史。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后参加明经考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顺宗皇帝嗣位,下诏授以谏议大夫之职。‎ 刘辟造反,围困梓州,皇帝下诏让韦公担任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韦公走到汉中时,给皇帝上疏说:“梓州正处在被包围的时候,他们正在尽力防守,这时不可以更换将领。”朝廷征召他回来讨论蜀地之事。刘辟离开梓州,韦公趁机将东川节度使之职移让给高崇文,自己被朝廷授予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之职。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过了一年,被授予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之职。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罢免了八州的无所事事只是白吃饭的人,来聚集钱财。开始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把木材、陶瓦聚集到集市上,估计建屋的费用而定价钱,不获取利润。凡是从官府领取木材、陶瓦的人,房子建好以后再交钱,遵从命令的人免除他们一半的赋税;逃跑还没有归来的人,官府给他们将房子建好;贫穷不能购买材料的人,官府给予他们钱财,用车装着食物和水,亲自到各处劝说他们盖瓦屋。建造瓦屋一万三千七百间,建造两层的瓦屋四千七百间,百姓没有了火灾的忧虑,夏天潮湿就住在上层。第二年,修筑堤坝保卫长江,长十二里,分散修筑闸门,用来泄出洪水。韦公离职的第二年,长江洪水达到了与堤坝相平的高位,百姓老幼都哭着思念韦公的好处说:“(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开挖池塘五百九十八口,从而获得田地一万两千顷。凡是为百姓祛除祸害兴办有利的事都像是追求享受一样。‎ 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这个士卒上书朝廷告发韦公所做的若干条违法的事,朝廷正在严抓吏治,并且认为韦公是一位以才能闻名的大臣,治理地方的政绩名闻全国,不辨明是非就会蒙受耻辱,就下诏罢免韦公的官职留住在江西等待辨明。使者还没有来到,过了一个多月,韦公因患病去世了。使者到后,辨明士卒所告发的若干条事项,没有一件是真实的。朝廷下诏鞭打这名士卒一百下,流放岭南。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后公府辟举方正,皆不就。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驳之曰:“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 ‎。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岂宜扬旗耀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坐左转修武令        左转:左迁,降职 B.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赤子:婴儿,小孩 C.而群贼弭息矣 弭:更加 D.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 典:掌管,主持 答案 C 解析 弭:平息,消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陈蕃“直言犯谏”的一组是 (  )‎ ‎①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②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③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④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⑤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⑥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⑥[来源:Z|xx|k.Com]‎ 答案 B 解析 使用排除法可排除①、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下属郡县的官员听说他的威严都自行离职而去,唯独陈蕃因廉洁清明的治绩留任。‎ B.陈蕃为周璆下榻,把用欺诈的办法得以拜见的使者鞭打至死,都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 C.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为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D.陈蕃反对皇帝围猎,他认为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现在“三空”时期,皇帝不能贪图逸乐。‎ 答案 D 解析 “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错。[来源:学#科#网]‎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 译文: ‎ ‎ (2)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 译文: ‎ 答案 (1)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设一张床榻,他离开后就把榻悬挂起来。‎ ‎(2)(他)禀性方正严峻,不轻易接待宾客,下属百姓也敬畏他的高义。‎ 参考译文 ‎(陈蕃)开始在郡中任职,被举荐为孝廉,担任郎中。遇上母亲去世,离开官职服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征召他做别驾从事。因为谏争与人不和,交回印符辞官离去。后来公府征召举荐他为方正,都没有前往接受。太尉李固上表举荐,征召任命为议郎,又调任乐安太守。当时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以执政威严出名,下属郡县官员听说李膺来到,全都自动离职而去,只有陈蕃因为政绩清明而留下没走。同郡人周璆,是位清高人士,先后几任郡守征召他全不肯去,只有陈蕃能请他到来。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设一张床榻,他离开后就把榻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威势震动天下,这时派人送信给陈蕃,拜托他办事,不能得到接见。使者采用欺骗手段得到接见,陈蕃大怒,把使者鞭打至死,获罪被降职做修武县令。渐渐提升,被任命为尚书。‎ 当时零陵、桂阳山中贼人为害,公卿商议派兵征讨,又下诏令给各州郡,各地全都可以举荐孝廉、茂才。陈蕃上疏反驳说:“从前高祖创立大业,天下人民放下重担,朝廷抚养百姓,就像养自己的孩子。现在零陵、桂阳两郡的百姓,也是皇上的孩子。导致孩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员贪婪暴虐,使得他们这样做的吗?应该严令三府,暗中考察州牧郡守县令县长,如果有那种在职而不和睦团结,侵犯残害百姓的人,就立刻举报,改选清廉贤明奉公守法的人、能够宣传法令一心爱护百姓的人。就可以不用烦劳朝廷军队,贼人就自己安定平息了。另外,三署中郎官有两千多人,三府中掾属官员超过了限额还没有委任,只应该选择优秀的人授给官职,拣出恶劣的人加以清除。哪里用得着颁发全部推荐人才的诏令,来助长托请做官的做法呢?”(陈蕃)因为这事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放出京城担任豫章太守。(他)禀性方正严峻,不轻易接待宾客,下属百姓也敬畏他的高义。被征召担任尚书令,送行的人都没有走出外城城门。‎ 升任大鸿胪,正遇上白马县令李云直言上疏进谏,桓帝发怒,判决他死刑。陈蕃上书营救李云,因此获罪免官回到家乡。又征召任命他为议郎,几天以后又任命为光禄勋。‎ 延熹六年,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陈蕃上疏进谏说:“臣子听说国君到苑囿打猎,只在仲秋西郊之时。顺应时节讲习武备,猎杀禽兽供给祭祀,来加深孝敬之情。如果有人违背了这些,那就是任意放纵了。何况现在有‘三空’的艰难呢!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这就是所谓‘三空’。加上战乱没有停息,四方百姓流离失所,这正是陛下心情焦虑容颜憔悴,夜不能寐以待旦的时候。难道能够耀武扬威,一心放在观赏车马奔驰上吗?还有初秋多雨,百姓开始种麦子。现在您坐失(错过、耽误)‎ 鼓励百姓播种的时机,反而让他们从事驱赶禽兽、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圣明君主体恤百姓的心意啊。”奏书上呈后没被采纳。‎ 自从陈蕃担任光禄勋之后,跟五官中郎将黄琬一起主管选举,不偏袒权贵富豪,因而被有权势人家的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曰:“吾有子矣,后何患?”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丁太夫人忧,服除,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兴化军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遂拜参知政事。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然遂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于是益以公为果可用也。[来源:学&科&网]‎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 先期,状公之功行上之太常,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丁太夫人忧         丁:遭逢 B.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逆:违背 C.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改变 D.若有所属,何也 属:嘱托 答案 B 解析 逆:预先。‎ ‎                   ‎ ‎1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  )‎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 ④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答案 C 解析 ①表现其谦让有德,⑤表现其有责任心。‎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薛公少年早慧,十余岁时即能属文,其父早就对其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楣,后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初举进士,把第一之位让给了里人王严,赢得乡人称赞。为官之后,薛公善解民疾,政绩斐然,在莆田时就因悉除王氏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子中只有薛公直言正谏,虽然当时太后未能说服薛公,但她驾崩前还是意识到了薛公意见的正确。‎ D.薛公因病告还,皇上下诏免其上朝,只照常处理政务。薛公多次请辞后才得以退官还乡。在他死后,太常根据有关薛公功行的汇报,议定谥号为“简肃”。[来源:Zxxk.Com]‎ 答案 C 解析 应为“皇帝在太后驾崩后还是意识到了薛公意见的正确”。‎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 译文: ‎ ‎ (2)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 译文: ‎ 答案 (1)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印挂在西门。‎ ‎(2)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为天子服的事吧。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 参考译文 简肃薛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父亲带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父亲四下说道:“‎ 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楣,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科举仕进之业,而致力于在乡里发放借贷,说:“我有了个好儿子,以后还担心什么呢?”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时名臣,就像他说的一样。‎ 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里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不久)遭逢太夫人去世,服丧期满后,因为别人的推荐被任命为大理寺丞、兴化军莆田知县,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感激他。等到他到蜀地做官,又有很多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吩咐主管官员把印收藏起来,看也不看。老百姓于是作罢。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从容悠闲地宴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洞悉奸人揭发隐情,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感激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为外物所动。他想要按一定标准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法令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表示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想穿天子服朝拜太庙,臣下都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病重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为天子服的事吧。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从此以后皇上更加相信薛公的确是可用之才了。‎ 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只要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就行了,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最终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时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 之前,下面陈述了薛公的功绩德行上报给太常,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矩: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谥号叫简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柳州罗池庙碑 韩 愈 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①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 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凡有所为于其乡闾及于其家,皆曰:“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忖度而后从事。凡令之期,民劝趋之,无有先后,必以其时。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送葬,各有条法。出则弟长,入相慈孝。先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 尝与其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曰:“吾弃于时,与若等好也。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后三年,为庙祀我。”及期而死。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其夕,梦翼而告曰:“馆我于罗池。”其月景辰②,庙成,大祭。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福祸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 柳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贤而有文章。尝位于朝,光显矣,已而摈不用。(选自《韩愈文集》)‎ 注 ①侯:本指诸侯,因刺史主一州之事,职位略同于古之诸侯,故称刺史为侯。“侯”也是古代士大夫之间的尊称。②景辰:丙辰。‎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    氓:奴隶 B.猪牛鸭鸡,肥大蕃息 息:繁衍 C.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 质:抵债 D.光显矣,已而摈不用 摈:被摈弃 答案 A 解析 氓:百姓。‎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宗元治绩显著的一组是 (  )‎ ‎①若不化服,我则非人 ②民业有经,公无负租 ③莫不忖度而后从事 ④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 ⑤嫁娶送葬,各有条法 ⑥其月景辰,庙成 A.①②④ B.②③⑤[来源:学*科*网Z*X*X*K]‎ C.④⑤⑥ D.①⑤⑥‎ 答案 B 解析 ④说的是柳宗元治理之前的情况。⑥说的是他人为纪念柳宗元而筑庙。‎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州罗池庙是柳州当地人民为纪念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造的庙宇。‎ B.柳宗元到柳州做刺史,爱护百姓,注重教化,兴利除弊,‎ 只用了几年时间就使当地秩序井然。‎ C.文章第二段,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当地流传的柳宗元生前死后的传奇故事,从而 表现了对柳宗元的景仰之情。‎ D.韩愈在本文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柳宗元仕途不顺的同情和对朝廷将之摈弃的愤慨,颂扬了柳宗元在柳州所展示的政治才华。‎ 答案 D[来源:学科网]‎ 解析 “饱含深情的笔触”有误,应是“含蓄的笔触”。‎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1)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 译文: ‎ ‎ (2)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 译文: ‎ 答案 (1)现在老天爷恩赐给我们这样仁义的柳刺史,假如我们不受他的感化,就太不通情理了。(关键词:“天”“化服”“非”)‎ ‎(2)柳侯到了以后,按照国家固有的法令办事,用劳动所得的工钱来抵应还的债务,全部还清后,子女即可回到父母身边。(关键词:“我侯”“故”“除”“悉”)‎ 参考译文 罗池庙,是原来的刺史柳侯的庙。柳侯在治理柳州时,不轻视百姓,一切活动均按礼法行事。几年后,柳州百姓都变得自尊振奋,他们说:“柳州虽然远离京城,但我们都是天子的臣民,现在老天爷恩赐给我们这样仁义的柳刺史,假如我们不受他的感化,就太不通情理了。”于是老老少少互相告诫,不要违背柳侯的命令。凡是在乡里或家中做什么事,都说:“这样做柳侯知道了会不会赞成呢?”没有不考虑再三然后才谨慎地做事的。每逢州里的政令有期限制约,百姓们互相劝告遵行,不管迟早,必定按期完成。经过柳侯的治理,百姓有稳定的职业,官府没有收不上来的租税,流亡到别处的人从四面八方归来了,大家安居乐业,百业兴旺,院落里盖起了新房子,渡口出现了新渡船,水塘庭园整洁干净,猪牛鸭鸡肥大,繁殖很多。儿子严格遵从父亲的教诲,妻子顺从丈夫的意思;婚嫁丧葬,各有章法。在外友爱兄弟,尊敬长者,回家父慈子孝。柳侯到柳州之前,百姓贫困,常用子女抵债,时间久了无力偿还,他们的子女就被收为奴隶。柳侯到了以后,按照国家固有的法令办事,用劳动所得的工钱来抵应还的债务,全部还清后,子女即可回到父母身边。兴修孔子庙(,力倡儒学)。城乡大街小巷规整有序,种上名贵树木。柳州的百姓都因为过上了好日子而喜悦。‎ 柳侯曾经与他的下属魏忠、谢宁、欧阳翼在驿亭饮酒,对他们说:“我被时俗抛弃,(有幸)与你们成为好朋友。明年,我可能会死,死后会成为神。等我死后三年,请你们为我修庙祭祀。”果然第二年(柳侯)就逝世了。柳侯逝世后三年的初秋辛卯,他的神灵显现在州府官署的后堂,欧阳翼等人见后伏地而拜。那天晚上,柳侯托梦给欧阳翼说:“‎ 请为我在罗池修庙。”那月丙辰,罗池庙修成,举行了大祭。有个叫李仪的过路客喝醉了酒,在庙堂上傲慢无礼,举止轻狂,立时得病,撑着走出庙门即倒地身亡。第二年春,魏忠、欧阳翼派谢宁到京城来,请我为柳侯撰写庙碑刻文。我想柳侯活着的时候,对柳州人民有莫大恩惠,他逝世了,他的神灵能给柳州百姓兴利除弊,以享受柳州百姓世代的祭祀,真是神奇啊!我于是写了迎享送神诗给柳州人民,让柳州人民歌唱祭祀柳侯,并把它们镌刻下来。‎ 柳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贤能仁德,有传世诗文。曾位列朝臣,荣显之时,却遭排斥而被贬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