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0 KB
  • 2024-04-20 发布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2单元 第2课 王何必曰利 训练 Word版含解析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www.ks5u.com 第二单元 第二课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吾闻秦、楚构兵(交战)‎ B.二王我将有所遇焉(遇见)‎ C.怀利以相接(交接,交往)‎ D.亦有仁义而已矣(只是)‎ ‎【解析】 遇:投合。‎ ‎2.选出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C )‎ A.苟为后义而先利 B.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C.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D.不耻相师 ‎【解析】 C是使动用法,其他的都是意动用法。‎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 )‎ A.何以利吾国    B.孟子遇于石丘 C.沛公安在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 B是状语后置,其他的都是宾语前置。‎ ‎4.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孟子“义利”观的基本观点是义高于利,义主利从。‎ B.“利”在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主要指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处,可以说相当于我们现在通用的“利益”。‎ C.本文通过各种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如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常把“义”与“仁”“礼”等字合成一词使用,谓之“仁义”“礼义”等。‎ ‎5.下列有关古代风俗礼仪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但是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的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守丧期间从军作战称为“墨绖从戎”。‎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幸大王自改”“幸”,希望。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 3 -‎ 中的“幸”含义相同。‎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解析】 B项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宋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做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说:劝说。‎ B.愿闻其指 指:通“旨”,意旨,意向。‎ C.先生之号则不可 号:号召。‎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这样却。‎ ‎【解析】 号:指所用的提法。‎ ‎7.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A.先生将何之 B.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C.说之将何如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 A是动词,其他的都是代词。‎ ‎8.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第一段,首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B.第二段,宋告诉孟子去楚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劝说楚王和秦王停止战争。‎ C.第三、四段,通过问答,宋说出了自己劝说二王的策略:“我将言其不利也。”‎ D.最后一段孟子指出,利用“利”去劝说二国必然失败,利用“仁义”去劝说二国必然成功,从而阐明了实行仁义的巨大作用。‎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①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 3 -‎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注:①造次:仓促,急迫。②乡:趋向。‎ ‎9.在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请概括。‎ ‎【答案】 勉励人们践行仁道。‎ ‎10.为什么孟子会认为现在所谓的“良臣”是古人所谓的“民贼”?请简要分析。‎ ‎【答案】 因为真正的“良臣”应该引导君主趋向道义,立志求仁;而现在所谓的“良臣”却在帮暴君开辟疆土、侵略邻国,搜刮财富、充实府库,这样只会贼害百姓,所以是古人所谓的“民贼”。‎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就是在仓促匆忙的时候一定要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要和仁德同在。”‎ ‎②孟子说:“现在那些侍奉君主的人都说:‘我能够替君王开辟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谓的良臣,都是古时候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君主不趋向道德,不立志于仁义,而让他富足,这和让夏桀富足是一样的。”‎ - 3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