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50 KB
- 2024-04-18 发布
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其中1--6为单选,7--10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不接触就能产生电荷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2.在静电场中,关于场强、电势和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电场中,电势越高的地方,电荷在那一点具有的电势能就越大
B.场强的方向就是沿电场线电势降低的方向
C.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场强越来越小
D.场强和电势都跟电场中是否存在试探电荷无关
3.某点电荷和金属圆环间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B.若将一正试探电荷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
C.c点的电场强度与d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无法判断
D.若将一正试探电荷从d点由静止释放,电荷将沿着电场线由d到c
4.如图所示,点电荷q1,q2,q3处于在一条直线上,q2与q3的距离是q1与q2距离的2倍,每个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电荷的电量q1:q2:q3之比为( )
A.﹣9:4:﹣36 B.9:4:36 C.﹣3:2:6 D.3:2:6
5.如图所示,在A点放有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B点放有电量为﹣2Q的点电荷,在它们的连线上有M、N两点,且AM=BN,比较M、N两点的场强和电势高低,则( )
A.EM>EN φM>φN B.EM>EN φM<φN
C.EM<EN φM>φN D.EM<EN φM<φN
6.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池相连,在距离两板等远的M点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M点上方,稳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液滴将加速向下运动
②M点电势升高
③M点的电场强度变小了
④在a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电场力做功相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实线所示,一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经A点运动到B点,运动轨迹如虚线所示.粒子重力不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粒子带正电,其加速度和动能都增大,电势能增大
B.若粒子带正电,其动能增大,加速度和电势能都减小
C.若粒子带负电,其加速度和动能都增大,电势能减小
D.若粒子带负电,其加速度和动能都减小,电势能增大
8.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9.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电势能较Q点大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较Q点大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较Q点大
1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绝缘斜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一根轻质绝缘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系有一个带电小球A,细线与斜面平行.小球A的质量为m、电量为q.小球A的右侧固定放置带等量同种电荷的小球B,两球心的高度相同、间距为d.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两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小球A静止在斜面上,则( )
A.小球A与B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B.当=时,细线上的拉力为0
C.当=时,细线上的拉力为0
D.当=时,斜面对小球A的支持力为0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11.如图所示,一个验电器用金属网罩罩住,当加上水平向右的、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时,验电器的箔片 (填“张开”或“不张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 .此时,金属网罩的感应电荷在网罩内部空间会激发一个电场,它的场强大小为 ,方向为 .
12.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和静电计外壳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使电容器带电后与电源断开.
(1)上移左极板,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极板间距离减小时,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两板间插入一块玻璃,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带电量为+3×10﹣6C的粒子先后经过电场中的A、B两点,克服电场力做功6×10﹣4J,已知B点电势为50V,则
(l)A、B间两点间的电势差UAB是多少?
(2)A点的电势φA是多少?
(3)电势能的变化△EP是多少?
14.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30g,带电量为q=﹣1.7×10﹣8C的半径极小的小球,用丝线悬挂在某匀强电场中,电场线水平,当小球静止时,测得悬线与竖直方向成30°角,求:
(1)作出小球受力示意图;
(2)判断匀强电场场强方向;
(3)电场强度E的大小.
15.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恒定的直流电压相连,两极板间距离d=10cm.距下板4cm处有一质量m=0.01g的不带电小球由静止落下.小球和下极板碰撞间带上了q=1.0×10﹣8C的电荷,反跳的高度为8cm,这时下板所带电量为Q=1.0×10﹣6C.如果小球和下板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即速度的大小不变),(取g=10m/s2)试求:
(1)该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多大?
(2)该电容器的电容多大?
16.如图所示,ABCD为竖立放在场强为E=104 V/m的水平匀强电场中的绝缘光滑轨道,其中轨道的BC部分是半径为R的半圆环,轨道的水平部分与半圆环相切,A为水平轨道上的一点,而且A=R=0.2m.把一质量m=0.1kg、带电量q=10﹣4C的小球,放在水平轨道的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后,在轨道的内侧运动.(g取10m/s2)求:
(1)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2)若让小球安全通过D点,开始释放点离B点至少多远?
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其中1--6为单选,7--10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不接触就能产生电荷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考点】静电现象的解释.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解答】解: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故A错误;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B正确;
C、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不是产生了电荷,故C错误;
D、感应起电只是电荷在物体内部的转移,不是从带电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2.在静电场中,关于场强、电势和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电场中,电势越高的地方,电荷在那一点具有的电势能就越大
B.场强的方向就是沿电场线电势降低的方向
C.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场强越来越小
D.场强和电势都跟电场中是否存在试探电荷无关
【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能.
【分析】本题涉及到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场强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势和场强的物理意义,可根据下列知识进行分析:
电势能公式Ep=qφ分析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场强的方向就是沿电场线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但场强不一定减小.电势和场强都反映电势本身的性质,与试探电荷无关.
【解答】解:
A、根据电势能公式Ep=qφ分析得知:电势越高的地方,正电荷在那一点具有的电势能越大,而负电荷在那一点具有的电势能越小,故A错误.
B、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但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才是场强的方向.故B错误.
C、场强的大小由电场线的疏密表示,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但电场线不一定越来越疏,所以场强不一定越来越小.故C错误.
D、电势和场强都反映电势本身的性质,与放入电场的试探电荷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3.某点电荷和金属圆环间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B.若将一正试探电荷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
C.c点的电场强度与d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无法判断
D.若将一正试探电荷从d点由静止释放,电荷将沿着电场线由d到c
【考点】电势;电场强度;电场线.
【分析】解答本题要掌握:根据电场线的疏密判断电场强度的大小,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势能的变化;对于不在同一电场线上的两点在判断其电势高低时,可以通过等势线把它们移动到同一电场线上,然后根据沿电场线电势降低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落和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的特点,可知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故A错误;
B、由电势能的公式式:Ep=qφ,可得出a点的电势能低于b点的电势能,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说明电场力做了负功,故B正确;
C、因为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故c点的电场强度小于d点的电场强度,故C错误;
D、正试探电荷在d点时所受的电场力沿该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使该电荷离开该电场线,所以该电荷不可能沿着电场线由d到c.故D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点电荷q1,q2,q3处于在一条直线上,q2与q3的距离是q1与q2距离的2倍,每个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电荷的电量q1:q2:q3之比为( )
A.﹣9:4:﹣36 B.9:4:36 C.﹣3:2:6 D.3:2:6
【考点】库仑定律.
【分析】解决本题一定要把握“每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这一特点进行分析,已知q2为负电荷,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q1和q3的电性,如假设q1带正电,其它电荷是否平衡等,也可以利用“两同夹异,近小远大”(三个电荷处于平衡时两边电性相同和中间相反,中间电荷离电量小的近,离电量大的远)进行判断.三个电荷处于同一直线上,每个电荷受两个库仑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据此列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若q2为负电荷,假设q1带负电,要使q2平衡则q3也应带负电,但此时q1、q3因都受斥力而不平衡,故q1带正电,同理分析q3带正电.
若同理也可能是q1、q3带负电,q2带正电.
由于三个电荷均处于平衡状态,所以
对q1有: = ①
对q2有: ②
对q3有: ③
联立①②③可解得:
根据题意可知l2=2l1,所以
由于q1、q3是同种电荷,故q1:q2:q3=﹣9:4:﹣36或q1:q2:q3=9:﹣4:36,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如图所示,在A点放有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B点放有电量为﹣2Q的点电荷,在它们的连线上有M、N两点,且AM=BN,比较M、N两点的场强和电势高低,则( )
A.EM>EN φM>φN B.EM>EN φM<φN
C.EM<EN φM>φN D.EM<EN φM<φN
【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比较出M、N两点的电势高低;根据电场线的疏密比较M、N两点间的场强大小.
【解答】解:因为B点的点电荷电量大于A点点电荷的电量,M、N两点距离两个点电荷的距离相等,则N点的电场线比M点的电场线密,所以EM<EN.
电场线由A指向B,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则φM>φN.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池相连,在距离两板等远的M点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M点上方,稳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液滴将加速向下运动
②M点电势升高
③M点的电场强度变小了
④在a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电场力做功相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电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分析】带电液滴受到电场力与重力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二力平衡.当上板向下移动小段距离时,导致平行板的电容器的电容变化,导致两极板间的电量变化;由于两板间的电压不变,当间距变小时,导致液滴所处的电场强度发生变化,最终确定电场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①金属板a、b与电池保持相连,板间电压不变;而带电液滴在M处受到重力与电场力处于静止状态,当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时,导致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从而使电场力大于重力,致使带电液滴向上运动.故①错误;
②当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时,导致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而M点到零电势(下板)的距离不变,由U=Ed知,M点与零电势间的电势差增大,M点的电势高于零,则M点的电势升高.故②正确;
③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池相连,使两板的电压不变;而带电液滴在M处受到重力与电场力处于静止状态,当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时,由E=知,导致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故③错误;
④在a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由于两板的电压不变,由W=qU知,所以电场力做功相同.故④正确;
故选D
7.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实线所示,一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经A点运动到B点,运动轨迹如虚线所示.粒子重力不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粒子带正电,其加速度和动能都增大,电势能增大
B.若粒子带正电,其动能增大,加速度和电势能都减小
C.若粒子带负电,其加速度和动能都增大,电势能减小
D.若粒子带负电,其加速度和动能都减小,电势能增大
【考点】电场线;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能.
【分析】根据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判定电场力方向,然后根据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关系判断带电粒子的电性,根据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势能和动能的变化.
【解答】解:由粒子的运动轨迹弯曲方向可知,带电粒子受电场力大致向右,与轨迹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瞬时速度方向成锐角,则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做正功,其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电场线越来越密,场强增大,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增大,加速度增大,这些结论与粒子的电性无关,故C正确,AB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BD
8.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分析】带电粒子在场中受到电场力与重力,根据粒子的运动轨迹,结合运动的分析,可知电场力垂直极板向上,从而可确定粒子的运动的性质,及根据电场力做功来确定电势能如何变化.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粒子做直线运动,则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与速度方向反向,粒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因此A错误,D正确;
B、由A选项分析可知,电场力做负功,则电势能增加,故B正确;
C、因电场力做负功,则电势能增加,导致动能减小,故C错误;
故选:BD
9.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电势能较Q点大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较Q点大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较Q点大
【考点】等势面;电势能.
【分析】由于质点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运动轨迹可知电场力指向运动轨迹的内侧即斜向右下方,由于质点带正电,因此电场线方向也指向右下方;电势能变化可以通过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线和等势线垂直,且等势线密的地方电场线密,电场强度大.
【解答】解:A、电荷所受电场力指向轨迹内侧,由于电荷带正电,因此电场线指向右下方,沿电场线电势降低,故c等势线的电势最高,a等势线的电势最低,故A错误;
B、根据质点受力情况可知,从P到Q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降低,故P点的电势能大于Q点的电势能,故B正确;
C、从P到Q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降低,动能增大,故P点的动能小于Q点的动能,故C错误;
D、等势线密的地方电场线密场强大,故P点位置电场强,电场力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也大,故D正确.
故选BD.
1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绝缘斜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一根轻质绝缘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系有一个带电小球A,细线与斜面平行.小球A的质量为m、电量为q.小球A的右侧固定放置带等量同种电荷的小球B,两球心的高度相同、间距为d.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两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小球A静止在斜面上,则( )
A.小球A与B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B.当=时,细线上的拉力为0
C.当=时,细线上的拉力为0
D.当=时,斜面对小球A的支持力为0
【考点】库仑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根据库仑定律求解两个球间的库仑斥力大小,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
【解答】解:A、根据库仑定律,小球A与B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故A正确;
B、C、若细线上的拉力为0,小球A受重力、支持力和库仑斥力而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重力的下滑分力与库仑力的上滑分力平衡,即:
mgsinθ=Fcosθ;
其中F=;
联立解得:
mgsinθ=cosθ
故: =;故B错误,C正确;
D、两个球带同中电荷,相互排斥,故斜面对A的弹力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
故选:A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11.如图所示,一个验电器用金属网罩罩住,当加上水平向右的、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时,验电器的箔片 不张开 (填“张开”或“不张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 静电屏蔽 .此时,金属网罩的感应电荷在网罩内部空间会激发一个电场,它的场强大小为 E ,方向为 水平向左 .
【考点】静电现象的解释.
【分析】本题从静电屏蔽的原理出发即可解题.金属内部由于电子可以自由移动,会产生一个与外加电场相反的电场,来抵消在金属内部的电场,以保证平衡,从而使金属上电荷重新分布.
【解答】解:因为在金属内部由于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当加上水平向右的、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时,金属网罩会产生一个与外加电场相反的电场,来抵消在金属内部的电场,以保证平衡,从而金属上电荷重新分布.就是所谓“静电屏蔽”的原理.此时验电器不会受到影响,故验电器的箔片不张开.
故答案为:不张开;静电屏蔽;E;水平向左.
12.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和静电计外壳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使电容器带电后与电源断开.
(1)上移左极板,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极板间距离减小时,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两板间插入一块玻璃,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研究平行板电容器.
【分析】抓住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根据电容的决定式 C= 判断电容的变化,结合U= 判断电势差的变化,从而得出指针偏角的变化.
【解答】解:(1)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知,上移左极板,正对面积S减小,则电容减小,根据U=知,电荷量不变,则电势差增大,指针偏角变大.
(2)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知,将极板间距离减小时,电容增大,根据U=知,电荷量不变,则电势差减小,指针偏角变小.
(3)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知,两板间插入一块玻璃,电容增大,根据U=知,电荷量不变,则电势差减小,指针偏角变小.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变小.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带电量为+3×10﹣6C的粒子先后经过电场中的A、B两点,克服电场力做功6×10﹣4J,已知B点电势为50V,则
(l)A、B间两点间的电势差UAB是多少?
(2)A点的电势φA是多少?
(3)电势能的变化△EP是多少?
【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能.
【分析】(1)A、B间两点间的电势差是UAB=;
(2)根据UAB=φA﹣φB;由题意φB=50V,即可求出A点的电势φA;
(3)粒子克服电场力做功多少,其电势能就增加多少.
【解答】解:(1)粒子经过电场中的A、B两点,克服电场力做功6×10﹣4J,则电场力对粒子做功为 WAB=﹣6×10﹣4J;
A、B间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AB==V=﹣200V.
(2)根据UAB=φA﹣φB;由题意φB=50V,得A点的电势为:φA=﹣150V.
(3)粒子克服电场力做功6×10﹣4J,电势能的变化△EP=6×10﹣4J.
答:(1)A、B间两点间的电势差UAB是﹣200V;
(2)A点的电势φA是﹣150V;
(3)电势能的变化△EP是6×10﹣4J.
14.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30g,带电量为q=﹣1.7×10﹣8C的半径极小的小球,用丝线悬挂在某匀强电场中,电场线水平,当小球静止时,测得悬线与竖直方向成30°角,求:
(1)作出小球受力示意图;
(2)判断匀强电场场强方向;
(3)电场强度E的大小.
【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分析】小球受重力、电场力、拉力.根据电场力的方向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
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电场力的大小.再根据E=求出电场强度的大小.
【解答】解:(1)小球受重力、电场力和绳子的拉力,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2)电场力水平向左,但电荷带负电,负电荷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反,故电场强度方向向右.
(3)由平衡条件:
Tsin30°=qE
Tcos30°=mg
联立两方程得:
E===1.0×107N/C
答:(1)作出小球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2)判断匀强电场场强方向向右;
(3)电场强度E的大小为1.0×107N/C.
15.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恒定的直流电压相连,两极板间距离d=10cm.距下板4cm处有一质量m=0.01g的不带电小球由静止落下.小球和下极板碰撞间带上了q=1.0×10﹣8C的电荷,反跳的高度为8cm,这时下板所带电量为Q=1.0×10﹣6C.如果小球和下板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即速度的大小不变),(取g=10m/s2)试求:
(1)该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多大?
(2)该电容器的电容多大?
【考点】电场强度;电容.
【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小球打在下极板上的速度,从而得知反弹的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出加速度,从而求出电场力的大小和电场强度的大小.
(2)根据U=Ed求出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再根据C=求出电容器的电容.
【解答】解:(1)根据v2=2gh得,
根据v2=2ah′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答:该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为5.0×103V/m.
(2)U=Ed=5×103×0.1V=500V
C=.
答:该电容器的电容为2000pF.
16.如图所示,ABCD为竖立放在场强为E=104 V/m的水平匀强电场中的绝缘光滑轨道,其中轨道的BC部分是半径为R的半圆环,轨道的水平部分与半圆环相切,A为水平轨道上的一点,而且A=R=0.2m.把一质量m=0.1kg、带电量q=10﹣4C的小球,放在水平轨道的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后,在轨道的内侧运动.(g取10m/s2)求:
(1)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2)若让小球安全通过D点,开始释放点离B点至少多远?
【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动能定理.
【分析】(1)应用动能定理研究小球由A→C的过程,求出小球在C点的速度大小,
(2)先运用重力等于向心力求解D点的速度,应用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小球开始运动的位置离B点的距离.
【解答】解:(1)由A点到C点,应用动能定理,有:
解得:
vC=2m/s
(2)在D点,小球要恰好通过,必有:
设释放点距B点的距离为x,由动能定理得:Eqx﹣2mgR=
以上两式联立可得:
x=0.5m.
答:
(1)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是2m/s;
(2)若让小球安全通过D点,开始释放点离B点至少0.5m远.
2016年12月10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物理卷·2018届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解析版)
- 呼和浩特专版2020中考数学复习方案第五单元四边形第25课时正方形及中点四边形课件
- 班主任(心得)之对小学生有效实施责任教育的几点做法
- 语文卷·2018届山东省日照一中(日照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2018-03)
- 安徽省蚌埠市教师2020届高三“我为高考命题”仿真模拟语文试卷(蚌埠二中4)+Word版含答案
- 物理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2016-12)
- 2020年度党支部工作计划范文
- 在全市人大监督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汇报发言
- 数学中考分类汇编方案设计与决策型题
- 一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三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两只小象 (2)_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10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