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7.50 KB
  • 2024-04-14 发布

生物卷·2019届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无答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上期半期考试 高二年级 生物试题 命题人:高二生物备课组 审题人:杨涔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3.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4.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5.如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6.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A. A B. B C. C D. D ‎7.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8.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9.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 ‎10.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 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11.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12.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13.如下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1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下丘脑与生物节律无关,脑干里有呼吸中枢 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体液调节某种情况下可看成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15.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16.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植株,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患病植株结实率很低;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水稻幼苗上,没有感染赤霉菌的幼苗也表现出恶苗病的症状;从赤霉菌培养基中提取出有以上效应的活性物质——赤霉素。上述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 B.使水稻患恶苗病的是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不是赤霉菌本身 C.赤霉菌产生的物质使水稻患恶苗病 D.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17.右图细胞I、II以及物质E、F可能依次是 ‎ A.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 B.浆细胞、病毒、抗体、抗原 C.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 D.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18.某人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脊髓胸部折断、大脑皮层语言中枢H区受损,会出现的现象是 A.听觉丧失而听不懂他人讲话 B.不能发生膝跳反射 C.刺激下肢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D.大小便失禁 ‎19.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20.如右图所示为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图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与③融合,将②释放到④的过程需ATP供能 B. B.⑥与②特异性结合并将其运进细胞 C.②在④中能够长时间存在且持续作用于⑥‎ D.在⑤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21.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发育 C.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 D.用适宜浓度2,4—D处理插条,可促进插条生出芽 ‎22.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处理插条 D.400 mg/ L 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23.如下图是研究植物向光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组图,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种且长势相同的胚芽鞘 B.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c和a对照 C.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b和c对照 D.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 ‎24. 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25.如右图所示,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A. 小于2 m B.大于1 m,小于2 m ‎ C.大于2 D.无法确定 ‎26.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M.N.P和Q点最可能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A.abcd B.acdb C.bcad D.bacd ‎27.如下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突触7个,完整神经元3个 B.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可沿着3条途径传到B处 C.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条途径经过5个突触 D.图中①②③有的可能为抑制性神经元,也可能是兴奋性神经元 ‎28.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 ‎29.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30.如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神经调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d处为组织液,若刺激神经元甲,则在神经元丙上可检测到动作电位。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和3个突触小体 B.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C.刺激c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D.兴奋由d→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31.如右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对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答案 ‎ A.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 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 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 D.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 ‎32.某些种类的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病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图示中浆细胞一定来自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 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 D.Y1、Y2、Y3导致的糖尿病中,①②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 ‎33.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培养液的浓度相同)进行培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Ⅲ号试管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小于Ⅳ号试管 B.4支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C.4支试管内种群数量不会同时到达K值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内的开始下降 ‎34. 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题研究,在制定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  ‎ A.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 B.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 C.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D.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 ‎35. 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36. 如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37.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为性别比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 ‎ B.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④为年龄组成,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D.③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J”型增长 ‎38.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mL-1,培养时间为2 d,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pH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种群密度/个·mL-1‎ ‎0‎ ‎0‎ ‎153‎ ‎160‎ ‎168‎ ‎172‎ ‎133‎ ‎125‎ A.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 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 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 D.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环境中 ‎39.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40.下图是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41.(8分)发烧是体温高出了正常范围,病菌、病毒感染是导致发烧的常见原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内,经过     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其特有的    ,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与此同时,某些免疫细胞还会产生白细胞介素等物质,随血液运输,作用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     等器官产热增多,同时    分泌减少、    收缩,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 (2)通过对上述发烧过程的分析,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目前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2. (11分)某人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图为该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请据图作答。‎ ‎(1)该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 区。‎ ‎(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 ;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 (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 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若将该标本置于较高浓度的KCl溶液中,刺激A点,A点 (会、不会)发生电位变化。该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 。‎ ‎(3)人感觉痛之前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__________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注射时,该人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___________的调控。‎ ‎(4)由于伤口过深,而破伤风芽孢杆菌又是__________(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医生担心该人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同时向他介绍了破伤风疫苗引发的免疫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序号及名称是[ ]_____________,与物质甲合成、分泌有关的含磷脂的细胞器有 。‎ ‎43.(11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形式是激素调节,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棉花植株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从图中看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具有         ,C点表示的含义是              ;若测得植株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 ‎(2)在早春低温时为让种子早发芽,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其目的最可能是让流水冲去种子中的           (激素)。‎ ‎(3)感染了矮化病毒的棉花植株非常矮小。在不考虑病毒对其他植物激素影响的情况下,请利用植株幼苗设计实验验证“矮化病毒能抑制赤霉素的合成”。‎ ‎①实验材料:株高相同的健壮棉花幼苗、矮化病毒、赤霉素溶液、蒸馏水、喷壶、量尺等。‎ ‎②实验步骤:‎ A.将生长健壮的幼苗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同时用              处理。‎ B.甲组喷洒一定浓度的        溶液,乙组喷洒等量            。‎ C.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棉花植株的高度,记录数据,整理并 计算               。‎ ‎③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证明矮化病毒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 ‎44.(10分)下图表所示:‎ 研究方法 构建鲤鱼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a.鲤鱼在最初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21%‎ B. ‎ b.5个月内池塘的资源和空间充足,鲤鱼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C.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食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c.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鲤鱼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 )‎ D.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d.观察、统计鲤鱼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1)依据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步骤,填写表中B、c空白处的内容。‎ B. c.N0表示 ‎ (2) 假设鲤鱼种群初期投入数量为2000尾,则20天后鲤鱼种群的数量为 N20= 尾。(用公式表示,不计算具体结果)。‎ ‎(3)若该鱼塘最多可容纳8万尾鲤鱼生长,则在捕捞后,应让鱼塘保持_________尾鲤鱼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若今后要使鱼塘中的鱼自然繁殖,还要考虑投放鱼苗种群的年龄组成和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鲤鱼种群密度调查时,由于工作人员所做标志物太过明显,导致再次捕获时容易被发现并抓到,这种情况下,估算的鲤鱼种群密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