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0 KB
  • 2024-04-13 发布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第2单元第3讲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学案(江苏专用)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 一个核心: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三个原则:民主化原则、法制化原则、制度化原则 第3讲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 渐进完善的代议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前提: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历史传统:13世纪设立议会,开始有限制王权的习惯。(2)经济: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3)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 ‎(4)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过程 ‎(1)1640年革命爆发后建立共和国。‎ ‎(2)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3.特点:通过宫廷政变的形式为资产阶级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和平夺权。‎ ‎“改革”是当事各方都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结果,只要有一方坚持不妥协,就无法“改革”,社会矛盾必然以不是“坚决镇压”就是“激烈革命”一类的暴力方式解决。……人们自然向往并总是称赞英国革命的平和。但在英国革命时期,正是由于统治者善于妥协,才使英国革命相对平和。‎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二、确立过程 ‎ ‎1.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内容:以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权利法案》最重要的作用是限制了王权,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正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新型国家。‎ ‎2.形成责任制内阁: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1)形成: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2)内容: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3)结果: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仅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3.进行议会改革: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英国于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 ‎(2‎ ‎)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 ‎ ‎(3)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特点 ‎1.多元一体: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 ‎2.议会至上。‎ ‎3.国王至尊,“统而不治”。‎ 英国政治权力结构图和特点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史料一 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根据史料一,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  注意“是一个……秘密机构”“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这两句信息,它体现了内阁地位的变化。‎  趋势:从私密的御用咨询、决策机构演变为公开的、合法的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 史料二 (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 ……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根据史料二,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  “享有立法权”“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是最重要的信息,说明英国国王当时还没有真正“统而不治”。‎  部分立法权;控制内阁,掌握行政权。‎ ‎ 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的特点。‎ ‎②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③创新性: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以家国情怀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启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机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归纳材料内容,可确定论题为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或发展,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相关史实论述即可。‎ 答案:示例一:‎ 论题: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阐述侧重围绕英国的议会制与君主制进行,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 论题: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发展。阐述侧重围绕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两党制进行。‎ 示例三:‎ 论题: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阐述综合前两种答案。‎ ‎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启示 ‎(1)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 ‎(2)重视妥协在政治进程中的作用,顺应时代潮流。‎ ‎(3)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国家才有活力。‎ ‎(4)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20·连云港调研)“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 A.发起“光荣革命” B.通过《权利法案》‎ C.形成责任制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 B [材料反映的是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B项正确;“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故A项错误;责任制内阁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故C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完善,故D项错误。]‎ ‎2.(2020·盐城中学调研)《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  )‎ A.开启了英国主权在议会的政治格局 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 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A [“光荣革命”改变的是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国王是议会的国王,国家权力中心发生转移。B项和C项是到19世纪中期随着责任制内阁的完善而实现,排除;D项是指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 ‎3.(2020·海安中学调研)史家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认为:“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一评论是基于(  )‎ A.改革避免了流血冲突 B.改革避免了社会动荡 C.改革扩大了选民范围 D.改革打击了保守势力 B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的,体现了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也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席位,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社会动荡,B项符合题意;A项与英国史实不符;改革侧重于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提升,C项不正确;D项与材料无关。]‎ ‎4.(2020·镇江期中调研)在一部历史著作中曾有这样的描述:英国人民目睹查理一世人头落地时,发出了痛苦的呼声;看到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夹道欢迎;同样,“光荣革命”‎ 后,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轰动。这反映了英国(  )‎ A.民众对议会的种种举措表示不满 B.民众怀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C.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 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 B [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民众对议会的态度,故A项错误;处死国王时民众“发出了痛苦的呼声”,国王返回时民众“夹道欢迎”,反映出民众怀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众或者议会对王权的制约,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故D项错误。]‎ ‎ “分权制衡”体制的典范——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背景 ‎1.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 ‎2.独立后,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各州权力很大,导致社会动荡,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联邦制和邦联制 二者是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其主要区别在于:联邦形成新的国家,组成单位不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要素;邦联不形成新的国家,组成单位是具有完整独立主权的国家。‎ 二、确立:1787年宪法 ‎1.内容 原则 内容 意义 联邦制 ‎①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 三权分立体制 ‎①国会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大权 ‎③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民主共和制 总统和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评价 ‎(1)进步性 ‎①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2)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男女权利不同。‎ ‎“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 ‎——富兰克林 三、两党制 ‎1.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实质: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4.影响:两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史料一 众议院人数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参议院由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史料二 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规定:“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这条修正案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分权原则:联邦政府拥有宪法授予的权力,而州政府则拥有“保留权力”。‎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  史料一中“比例”“任期”“总统有权……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等是关键信息,体现了参众两院的人员组成、比例分配、任期及总统权力等;史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是“分权”。‎  人民主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原则。‎ ‎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与评价 ‎(1)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都是由宪法赋予的,各州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②中央集权原则:美国1787年宪法明确规定联邦政府拥有国防、外交等一切大权,把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变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分权制衡原则:美国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 ‎④民主共和原则:总统、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对选民负责;人民对政府进行制约与监督。‎ ‎⑤宪法至上原则: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 ‎(2)评价 ‎①进步性: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标志着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中央的集权,避免了独裁的出现。‎ ‎②局限性: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以唯物史观认识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关系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民主政治不能取缔冲突,但是可以化解冲突,变恶性冲突为良性冲突。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终。其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民主政治是制造妥协的政体,专制是制造暴力的政体。民主政治极大增加了不妥协的成本。对执政者来说,在非民主政治下,妥协的成本很高;在民主政治下,不妥协的成本很高,会受到法律、选民和道德的三重制裁。妥协的制度安排,包括对少数派的保护,都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刘军宁《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民主是妥协的制度》‎ 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以英美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明确观点,再结合英美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完善的相关史实,说明在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中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斗争及妥协。‎ 答案:示例一:‎ 观点:妥协在英国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论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 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请回来的国王缺乏妥协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有了后来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举英国议会改革的例子亦可)‎ 示例二:‎ 观点:妥协在美国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论证: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体现了各方的妥协。‎ ‎ 以唯物角度认识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 ‎(1)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 ‎(2)在西方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使决策往往是各有关国家机关之间妥协的结果,在分权的体制下,妥协成为一种基本的政治现象。‎ ‎(3)在代议制下,议会是各种利益派别在政治上的竞争中心,同时也是社会团结的中心。议会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也是代议制民主下社会政治妥协中心,代议制必然包容政治妥协。同时,妥协也是西方政治发展与民主制度演进的重要方式。‎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力不仅给予各州,并直接给予所有人民。”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共和制原则 C.人民民主原则 D.联邦制原则 D [“联邦政府的权力不仅给予各州,并直接给予所有人民”,体现了联邦和各州的权力关系,故D项正确。]‎ ‎2.(2020·如东、丰县联考)1862年《纽约晚邮报》写道:“在美国政府行政系统,总统大胆地乐于承担一切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大家共同负责的想法。从最上边发号施令,要下边行动,有时内阁官员对这些号令并不同意。”出现上述情况是由于(  )‎ A.美国总统的工作作风专横 B.美国总统具有强烈责任心 C.美国内阁实行共同负责制 D.美国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 D [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因此,总统“大胆地乐于承担一切责任”是宪法赋予的职责,故D项正确。]‎ ‎3.美国各个州的法律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例如刑事凶杀案,有些州有死刑,有些州则没有。但最高法院享有特殊的司法审查权,即有权通过具体案例宣布联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违宪。这体现了美国哪一制度(  )‎ A.总统制  B.三权分立制 C.联邦制   D.民主共和制 C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强调的是联邦法律至高无上,因此体现了联邦制原则,故C项正确。]‎ ‎4.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 A.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 B.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 C.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 C [题干的主旨是对立法权处于支配地位的补救方法,具体表现为两院制国会,符合题干的主旨,故C项正确。]‎ ‎2015-2019年考情统计 年份 命题角度 ‎2015年 ‎-‎ ‎2016年 T16:1787年宪法 ‎2017年 T16:1832年议会改革 ‎2018年 T23: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2019年 T16: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命题规律:从内容看,近5年集中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与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从考查方式看,多从政治文明的特点和历程角度审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趋势:2021年高考本单元预计会从英美代议制的完善过程,以唯物史观或者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的角度加以考查。‎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题组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 ‎1.(2017·江苏高考·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C [根据材料可知,反对派议员两次否决了改革法案,第三次表决时,在国王的劝告和强大的民意压力下,他们不得不在最后时刻做出让步,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C项正确;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确立后,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A项错误;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是议会的中心,在议会中有决定性的作用,B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D项错误。]‎ ‎2.(2010·江苏高考·1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 [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701年,设问中的关键词是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应该理解为是《权利法案》反映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该政体的本质是议会主权至上,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题组二 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3.(2016·江苏高考·1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 ‎(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 ‎(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 ‎(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C [由材料可以看出第三个方案是对前两个方案的综合和折中。在美国制宪会议中,各州代表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在相互妥协中制定出1787年宪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选举这一过程,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国会的权力和地位,而是国会的构成,排除B项。D项体现不出第三个方案是对前两个方案的折中和妥协,排除。]‎ ‎4.(2012·江苏高考·15)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A [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掌握美国政府三权分立的特点。在三权分立原则下,‎ 立法权属于国会,联邦最高法院享有最高司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三者相互牵制,互不隶属,据此排除B、C两项。因选票争执,恰恰说明选民意愿与总统人选相关,排除D项。题目说明最高法院行使裁决权,反映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运作原则。]‎ ‎5.(2018·江苏高考·23)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 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 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 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宣布为违宪”可以得出最高法院否定了罗斯福新政的部分法令;从材料中最高法院不支持新政的政治理想、否定新政部分法令和“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可以得出权力之间出现冲突。第二小问可从经济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等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1896年……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1954年……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可以判断是由肯定到否定。第二小问可从平等意识的变化、黑人的斗争和法官思想的变化等角度考虑。第三小问,第一次的目的可从维护种族主义利益者考虑,第二次的目的可从缓和种族矛盾,维护统治等角度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一能得出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根据材料二能得出有利于社会稳定,从两则材料综合得出有碍民主公正。‎ 答案:(1)矛盾: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背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行政权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 ‎(2)变化:由肯定变为否定(由合法变为违法)。‎ 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 目的:第一次,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 ‎(3)作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时也有碍民主公正。‎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2020·南京期初摸底)“这(‘光荣革命’)是一场由地主贵族发动并坚持的阶级运动,议会虽然勇于反对国王,坚持自己的权力,同时却又把大部分人民拒之门外。”该观点意在说明“光荣革命”后(  )‎ A.国王依然是政府首脑   B.议员选举有严格限制 C.新贵族操控行政机构 D.议会的地位受到挑战 B [根据材料“……议会虽然勇于反对国王,坚持自己的权力,同时却又把大部分人民拒之门外”可知,议会反对王权,但害怕人民力量的壮大,不敢发动依靠人民,因此对议员的选举有财产限制,把大部分人民拒之门外,B项正确;据材料“……议会虽然勇于反对国王,坚持自己的权力,同时却又把大部分人民拒之门外”可知,材料强调议会反对王权,没有体现国王依然是政府首脑,A 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 ‎2.(2020·南通通州区调研一)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使进入议会的资格从原先的身份等级为标准转变为依据财产的多寡来给予政治权利。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总人口比例的2.5%增加到3.3%。这表明1832年改革(  )‎ A.使土地贵族的势力变得无足轻重 B.使工业资产阶级居于优势地位 C.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面临危机 C [从“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总人口比例的2.5%增加到3.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使民主范围不断扩大,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并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言过其实,排除;1832年改革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D项错误。]‎ ‎3.(2020·南通通州区调研一)《美国宪法评注》一书中说:“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这表明美国宪法确认了(  )‎ A.邦联制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中央集权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B [材料中的“有限政府”和“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说明美国各州拥有一定的权力,即该宪法确立的是联邦制原则,故选B项。]‎ ‎4.(2020·如皋中学期初调研)“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 A.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B.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C.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D.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D [材料表明宪法的制定者虽然反对奴隶制度,但是为了维护联邦而同意保留奴隶制,这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的倾向,其着眼点是国家的整体利益,故选D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