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07 KB
  • 2024-04-06 发布

2020 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精选汇编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朝阳区 ‎ (三)阅读《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完成第22-24题。(共7 分)‎ 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 马祖云 ‎ 1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用好这块磨刀石,能 让人的思想刀锋遇风雨而不锈蚀,让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让人于困境中逆势而上。‎ ‎ 2信念能磨出追求的执着。人生之路坎坷不平,往往机会与暗礁并存,光明与黯淡同 在。心灯不灭,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当年,闽东苏区失陷后,革命队伍失散,曾志尝尽了失群孤雁的辛酸苦辣。凭着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贞信 念,她历时20 个月艰辛寻党,终于重新投进了党的温暖怀抱。回溯历史,正是葆有对信念的 执着,无数共产党人面对刀山火海而不畏惧,遭遇坎坷险境而不退缩,最终实现了革命理想。‎ ‎ 3 做事情,难免遭遇挫折与失意。面对逆境,如果失去信心与希望,必然意志颓丧、一蹶不振;倘若信念如磐,就会不畏山高路远,在困境中磨砺出直面打击而不退却的坚忍,拥有前行受阻而不言弃的笃定,最终“一览众山小”。信念磨砺意志,意志支撑坚忍,坚忍助力成长,这何尝不是一条成功之道?‎ ‎ 4信念能磨出“跨越”的神奇。人生就像一场跨越一道道障碍的长跑。奔跑中,很可能会不幸摔倒,但只要信念不垮,就能从摔倒中重新出发,朝着终点继续奔跑。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没有被不期而至的失聪击垮,而是用“感觉”“触觉”去顽强跨越生命缺陷,创造出音乐奇迹。在战斗中失明的“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没有陷落于绝望,而是以惊人毅力面对生活,学习盲文,上大学听课,笔耕不辍,21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文艺奖项。事实证明,信念能孕育新生,引领生命创造传奇。‎ ‎ 5有人说,成功的路上不会拥挤,因为能把绊脚石当作垫脚石的人并不多。只要有信念这块磨刀石,人生的刀刃必能斩断前行中的一切险阻。‎ ‎22.阅读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 分)‎ ‎ 答:‎ ‎23.结合上下文,为第3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 分)‎ 33‎ ‎24.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绊脚石。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说说你怎样把绊脚石变成垫 脚石。(3 分)‎ ‎(三)(共7分) ‎ ‎22.答案示例:人生要有坚定信念。‎ ‎(评分标准:2分)‎ ‎23.答案示例:信念能磨出意志的坚忍 ‎(评分标准:2分)‎ ‎24.答案示例一: ‎ 各种难题是我考取好成绩的绊脚石。但我坚信自己能凭借不懈的努力,战胜这些难题。考试之后,我会把难题重新思考,认真改错。长此以往,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把这些难题变成了我进步的垫脚石。‎ 答案示例二:‎ 学校的舞蹈展示活动中,个子矮小成为我的绊脚石。但我坚信只要勤加练习,一样能够成为优秀的舞者。因此我更加努力,用精彩的独舞赢得了大家的掌声。面对身高这个绊脚石,我用坚定的信念将它变成我成功的垫脚石。‎ ‎(评分标准:共3分。结合内容1分,结合实际1分,语言1分)‎ 大兴区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4~26题。(共8分)‎ ‎① 为什么要读书,我觉得这个问题和一个人为什么要活着是分不开的。如果说一个人对于人生怎么有意义地度过是无所谓的,那么这样的人当然可以不读书。可是,如果你对人生的意义是在乎的,要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出来,不愿意虚度这一生,那么,读书对于你就非常重要。‎ ‎② 其实我们平时可能都在读书,但是有不同的目的,我分析了 33‎ ‎ 一下,大约有三种目的。第一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譬如说你的专业,你的职业需要你读一些书,或者你读一些炒股的书、养生的书,如果你光有这样的读书,我不认为你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第二种目的是消遣,工作累了,业余的时间翻翻报纸,上上网,看看八卦新闻,或者拿一本书在手里,纯粹是为了放松一下,这也不属于我说的阅读。那么在我看来,第三种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就是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通过阅读,你感到精神上的餘悦,得到精神上的提升,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让自己在精神上成长,内心变得丰富、充实,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所提倡的阅读。‎ ‎③ 经常有人说一句话,大家重复特别多的一句话,叫做阅读改变人生。阅读究竟改变人生的什么?在我看来,主要不是改变人生的外在境况,改变的是人生的境界、人生的格调。一个人如果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变化,哪怕他在外部世界里仍在做着相同的事情,但是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比如作家,如果仅仅把写作当作谋生的手段,仅仅是为了赚钱,这可能是一种做法。但是还有另一种做法,我有我的内心追求,写作也是我的精神生活,我一定要写真正让自己满意的东西,能够体现灵魂追求的东西,我不会只为了高版税、为了市场上的畅销去写东西。所以,即使是相同的职业,如果内心世界不一样,实际上所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 ‎④ 读书不但能让人内心丰富,而且能让人心静。社会上的活动我很少参加,谢绝了大多数的邀请。我的时间主要用来读书和写作,那是我最榆'快的状态。老是参加社会活动的话,心就会变得浮躁,整个人就散了,这对我那种最愉快的状态是一种损害,所以我不愿意。读书是特别大的享受,甚至比写作还享受,我说过写作是一种支出,把自己的储藏往外掏,而阅读是纯粹的收入,是在增加自己的储藏,让人感到很充实。你内心充实,这颗心自然会安静。‎ ‎⑤ 阅读不但能够让人有一个好的心境,能够养心,而且能够养生。一个人生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心态不好,忧虑、苦闷、焦躁、纠结,这是最容易让人生病的。包括癌症,癌症病人患病之前往往有一段心情忧虑的时期。所以,心态好是最重要的养生。我相信每个人的基本寿命是注定了的,如果特别注意的话,也延长不了多少,当然,你不注意的话,可能会缩短一些。你太在乎的话,心里纠结,反而会不健康,会缩短。多读点书吧,从读书中获得快乐,调整心态,或许可以尽你之可能长寿。你看大学者中寿星相当多,就是这个道理。我主要的养生之道就是写作和读书,这让我经常有一个餘快的心态,如果没有读书和写作的生活,可能我早就是一个你们看不得的老头了。‎ ‎⑥阅读能 【甲】 ,能养生,我还要加上能 【乙】 。一个人读不读书,‎ 你从他的面容就能看出。一个人美不美不只是外在的东西,他有个气质,读不读书气质就是不一样,从表情、神态、风度都会显示出来的。许多老学者老得非常美,让你惊叹人老了还可以这样光彩照人。‎ ‎(选文有删改)‎ ‎24. 根据文意,将文章【甲】【乙】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每空限填两个字)(2分)‎ 答: ‎ 33‎ ‎25. 阅读第⑤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阅读能够养生展开论证的。(3分)‎ 答: ‎ ‎26. 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收获,请结合你的生活和阅读体验做简要说明。(3分)‎ 答: ‎ ‎24. 答案示例:养心 养颜(2分)‎ ‎25. 答案示例: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阅读能够养生;然后论述了心态好是最重要的养生,读书可以调整心态;最后以大学者中寿星多和自己的养生之道为例,证明了读书能养生。(3分)‎ ‎26. 答案示例:读书可以养心。初三学习压力大,我感到疲惫时,曾想过放弃。但当我读到《论语》中的“学而不厌”时,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内心安静下来,继续专心致志去读书。(3分)‎ 东城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3—25题。(共7分)‎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封寿炎 ‎①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这个耗资上亿元的大项目,被人公开批评质量堪忧。有业内人士还提出了更为严重的质疑——在数字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极其珍贵的原声母带竟然毫无保留地交给外国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至今未见权威的结论认定。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曾经说过,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对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通过数字化方式使其得到永久性保存,毫无疑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问题在于,在获得永久性保存之后,这些音像历史资料,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 ‎③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的悖论。‎ ‎④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但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又特别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时尚潮流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 33‎ 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社会,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地方性经验。但是,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人,尤其是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⑤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了契机。为什么从前的人们喜欢看戏,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戏了?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活动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之后,很多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举例来说, 。‎ ‎⑥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受限于交通和传播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地域里生存发展,但信息化、技术化的技术力量,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毫无障碍地聚集,形成独特的文化群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举例来说,在2013年启动的“京剧电影工程”先后确定了10部经典篇目。其中首部完成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首映,两年多来一直热度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再如,秦腔是典型的地方性剧种,流行歌手谭维维跟华阴老腔合作推出的音乐作品,却使秦腔在短时间内引爆微信朋友圈,引发现象级的关注。这些成功经验,完全有可能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契机。‎ ‎⑦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有删改)‎ ‎2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2分)‎ 答: ‎ ‎24. 请在第⑤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其与上文内容衔接。(2分)‎ ‎ 答: ‎ ‎25. 阅读第⑥段,把作者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3分)‎ 33‎ ‎(1)提出本段论点: ;‎ ‎(2)具体论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3) ;‎ ‎(4)再次强调 。‎ ‎(三)(共7分)‎ ‎23: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使传统文化获得复兴和繁荣。(共2分)‎ ‎24:答案示例: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好莱坞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流行音乐,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共2分)‎ ‎25:(每点1分,共3分)‎ ‎(1)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能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3)作者举了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和秦腔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进行传播的例子;‎ ‎(4)这些新的技术力量有可能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契机。‎ 房山区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3-25题。(7分)‎ ‎①古代专事画竹者不乏其人。清代画家郑板桥把竹子画得清新隽秀、独具一格,因此广为人知。历经40载春秋,郑板桥“日间挥写夜间思”,在熟谙各类竹子的外表形态、独特风姿之后,不惜“冗繁削尽留清瘦”,逐步达到了画筋、画骨、画精神的境界。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他将画竹的真谛总结为“画到生时是熟时”。‎ ‎②“画到熟时”不难理解。经过艰苦磨炼,取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步,画技就能日臻纯熟。何谓“生”呢?生者,新也。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在熟的基础上再度探索、更上层楼,又会觉得有一些东西还未认识到位,还是生的。画竹如此,对于探索新领域、发现新知识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由生到熟,变熟为生,再化生为熟,就不难在生与熟的演进中,实现认知的螺旋上升。‎ ‎③俗话说“熟能生巧”,但满足于熟、止步于熟,却未必能生出巧来。明朝张溥,每读书必亲自抄写,抄完诵熟就烧掉,然后再抄再读,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因此留下“七录七焚”‎ 33‎ 的佳话。有的人慕其声名、学其方法,却只见其熟、不见其巧,结果收效甚微。其实,如果只在旧的认识水平上原地踏步、徘徊往复,不潜心去分析新矛盾、探寻新路径,势必会感到无新可创、无巧可生。也许正因为这个缘由,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观察到X射线却视而不见,与伟大成就擦肩而过;日本科学家古在由直遇见了青霉素却疏于研究,与历史性功勋失之交臂。‎ ‎④有人感慨,“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或许,这只是缘于感觉钝化、视线虚化、内心沙化,想象、灵感、激情便随之渐渐枯萎。如此一来,“熟视无睹”便在意料之中了。而自觉将对象陌生化,往往是自我超越、自我突破的开始。让模糊的眼眸重新清亮、让麻木的触觉再度敏感,重新审视那些本已熟悉的事物,也许,新的风景就会呈现于不经意之间。‎ ‎⑤韩愈和贾岛关于“推敲”的轶事,早已成为文坛典故,似乎再没什么特别的文章可做。美学家朱光潜经过再“推敲”,却提出了新见解:断定该用“推”或“敲”的前提,首先要弄清庙里有几个和尚;倘若只有孤僧步月归寺,这门当然是他自己掩的了,若敲,反倒显得做作。事实上,发扬领异标新的创造精神,大胆设问、勇于质疑,善于从熟悉的事物中理出生疏的因素,有助于揭示新的规律,开掘新的工作面。‎ ‎⑥“画到生时是熟时”,其实可以推而广之。现实中,积分制不是新事物,但有些地区用积分制推动公共服务同城共享,令人眼前一亮;“悬崖村”脱贫难,有的地方反弹琵琶,开农家乐吸引游客,打造扶贫飞索……类似的微创新,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务实管用的方案。这也启示人们:这个世界并不缺乏创新的空间,而是缺少创新的耐心与智慧。‎ ‎⑦ ,再熟悉的路途也会有不一样的风光。‎ ‎23.本文讲述郑板桥画竹真谛的意图是什么?(2分)‎ 答: ‎ ‎24.文章第③段说有的人慕张溥声名“学其方法”但“结果收效甚微”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 ‎25.结合全文,为第⑦段横线上补充相关语句,使之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意思。(3分)‎ 答:   ‎ ‎(三)阅读选文,完成23-25题。(7分)‎ ‎23. 答案:引出对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的议论。‎ 评分:本题2分。答出引出……议论1分,答出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1分。‎ 24. 答案:因为只在旧的认识水平上原地踏步、徘徊往复,不潜心去分析新矛 ‎ 盾、探寻新路径。‎ 评分:本题2分。‎ 33‎ 24. ‎ 答题要点: 紧扣“潜心分析”“好奇(质疑、设问、审视)”“创新”‎ 这三个要点组织语句。 ‎ 评分标准:本题3分。答出“潜心分析”1分,“好奇(质疑、设问、审视)”1分,答出“创新”1分。‎ 丰台区 ‎2019届北京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教师版 ‎2019西城一模 ‎(三)阅读《“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完成24—26题。(共7分)‎ ‎            “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 李斌 有人主张“该出手时就出手”,有人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在“公德”二字面前“做好自己”?不妨先听听这样两种观点。‎ ‎②一种是“弱德”说。学者叶嘉莹曾感叹:“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当今社会上许多人以强者为德,提倡争夺和竞争,但实际上“弱”才是品德。以退为进,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③一种是“群德”说。梁启超批评古人束身寡过的做法,“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对于一群,常肯绌身而就群”。在他看来,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以群为德,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④“弱德”不是无为,而是内向修身有所为,外向克己有所不为。从广场舞扰民、远光灯肇事,到闯红灯、乱插队,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很多都是由内向修身、外向克己不足引起的。看来,"弱德"建设关键在先善其身。“弱德”的价值就在于,强调行使权利、主张诉求应有边界意识,不以个人举止打扰别人权利,不因自我存在妨碍他人自由,达成自己和外界的和而不同。‎ ‎⑤相较“弱德”,“群德”侧重向善而为、见义敢为,达成的是公众利益的和合共进。 “群德”之于道德建设,关键在相善其群。见摔不扶、临危不救,乱砍滥伐、污染环境,公地悲剧、丛林法则,道德之所以会“摔跤”,“群德”不彰是重要根源。超越个人、关怀公共,超越私利、守卫群体,“群德”所托举的,是包含自我权益在内的公共利益、共同福祉。‎ ‎⑥现代化的物质,离不开现代化的精神的浇灌。“弱德”与“群德”‎ 33‎ ‎,一个突出________一个突出________,一个________一个________,两方面结合起来,一定能奏出最美的文明和声。‎ ‎ (有删改)‎ ‎24.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2分)‎ 首先, ;然后,       ;最后,强调“弱德”的价值。‎ ‎25.结合全文,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美美与共 ②主动为善 ③主动修身 ④各美其美 A. 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26.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秦玥飞的行为属于“弱德”还是“群德”。(3分)‎ ‎【材料】‎ ‎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七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他被央视评为 “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他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 ‎ 答: ‎ ‎(三)(共7分)‎ ‎24.答案示例:①阐释“弱德”的内涵 ②举例论证弱德建设的关键在于先善其身 ‎(2分,每空1分)‎ ‎25.答案:D(2分)‎ ‎26.答案要点:他的行为属于“群德”。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选择回到祖国,为农村服务,为百姓造福。达成的是公众利益的和合共进,符合“群德”的特征。‎ ‎(共3分。判断正确1分,分析材料1分,“群德”特点1分)‎ ‎2019延庆一模 ‎(三)阅读文章,完成20—22题(共8分)‎ 也谈“追星”‎ ‎①近日,习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33‎ 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黄大年是一颗耀眼的明星。我们追星就应当追这样的科技之星、英模之星。‎ ‎②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而人才竞争则是国际竞争中焦点的焦点,科技人力资源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有着重要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像钱学森、袁隆平、王选一样的德才兼备的科技领军人物,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 ③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有些方面崇尚科学、仰慕科技之星的氛围还不浓厚。在社会上特别是在一些青少年中,花样翻新的“选秀”活动,造就了一批追星族,不少青少年把娱乐之星当成偶像崇拜,以“超女”“超男”为楷模,幻想一夜成名,以至于有些青少年为追星荒废了学业。有的青少年不知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为何许人,更不晓得钱学森、袁隆平、王选为何许人,却对娱乐明星的一言一行如数家珍。 ④ ‎ ‎⑤庞加莱猜想证明者之一、著名数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朱熹平说:“科学家最大的挑战是持之以恒,静心做下去。”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板凳要坐十年冷。世上没有一个科学家能一夜成名。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先是当农民,再当科学家,几十年里在田间劳作,直到年逾古稀,仍坚持每日两次下田,为科学事业耗费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科学之星的奋斗历程艰辛而漫长,其中贯穿着尚高的理想、坚定地信念,以及默默地坚守。我们的媒体和文艺作品应当大力宣传科技之星,营造全民族崇尚科技、英模之星的舆论氛围,引导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为科技发展和事业创新而不懈努力、静心钻研。如此,则国家幸甚,民族复兴有望焉。‎ ‎20.结合全文,简要谈谈追星当追“科技、英模之星”的理由。(3分)‎ 答: ‎ ‎21.以下是第四段的内容,你认为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一个社会如果盛行追逐娱乐之星,青年人皆以“学得好不如唱得好”为价值取向,还能有出息、有长进吗?‎ ‎②丰富青少年的娱乐生活是应该的,青少年有自己的喜好也没有错。‎ ‎③问题是,不能走偏了。‎ A. 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22.请你根据《“大侠”‎ 33‎ 黄大年》一文,将黄大年的事迹概括为100字左右的文段,用来证明“我们追星就应当追科技之星、英模之星”的观点。(3分)‎ 答: ‎ ‎(三)20——22题,共8分 ‎20.(3分)A.因为这些“科技、英模之星”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B.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要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 C.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态度,静心钻研、默默坚守的科学精神。‎ ‎21‎ D ‎22.(3分)答案要点:首先扣住“科技”“英模”关键词,概括三方面或者任选一方面均可;其次概述事例并扣住观点有简单分析。‎ ‎2019海淀一模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 -20题。(共6分)‎ ‎ ①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前不久,热映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讲述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中国超级工程和中国制造的故事,全面展示了我国过去五年各行各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界出示了一张彰显文化自信的闪亮名片。‎ ‎ 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有着很强的文化自信的底气。‎ ‎ ③中华民族拥有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是我们涵养文化自信的(甲)。我们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孔孟老庄、程朱陆王等一大批思想巨擘,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这里有“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人为善”的处世原则,“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这些延续千百年的文化精髓,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因此,文化自信的底气首先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 ‎ 33‎ ‎ ④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来自于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奋斗精神。它脱胎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将士在“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谱写了一曲彪炳千秋的革命乐章,铸就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长征精神”。20世纪下半叶,老一代科学家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原子弹爆炸、氢弹空爆试验、人造卫星发射的成功。这种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自强奋斗的可贵的民族精神。21世纪,新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书写了新时代的“航天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的宝贵财富,传递出“舍生取义”“革故鼎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光芒,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乙)。‎ ‎ ⑤我们还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吸收与当代发展。短短几十年,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方向。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丙)。‎ ‎ ⑥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前进中的自信,学习中的自信,从善如流的自信。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更要以天下为己任,以开放的心态不泥古、不崇洋,不断学习,永不停步。‎ ‎19.结合上下文,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3分)‎ ‎ ①坚强基石 ②肥沃土壤 ③现实支撑 ‎20.某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准备推送本文,编辑们对文章题目产生了分歧。你认为下面两个题目哪一个更恰当?并阐述理由。(3分)‎ 题目一: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题目二: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 ‎19.答案:②①③‎ ‎20.答案:题目一更恰当。理由:因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有着很强的文化自信的底气;而文章第③—⑤段从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奋斗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3分。判断正确1分;理由2分)‎ ‎2019石景山一模 ‎(三)阅读《研学旅行需做好活动课程开发》,完成第20-22题(共6分)‎ 33‎ 研学旅行需做好活动课程开发 ‎①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教育部也讲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路线”。研学旅行从过去单纯的活动走向课程,这需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多一些对未来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 ‎②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立足教育性。迪士尼总裁艾斯纳回忆说,他的青少年时代连续9年的暑假,都是在同一个夏令营进行生活体验或者服务,并且说这些锻炼给了他成就一生事业的本领。他在那里居然可以看到80年前他爷爷在此活动的记录。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可以吸引祖孙两代人在这里体验生活,可以吸引一个人连续9个暑假在这里经历磨练?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地方!我们也应该创造这样一个富有魅力的基地,或者选择一条精品路线,注重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学习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如重庆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创建“市情实践课堂”“国情联盟基地”“国际考察项目”,从家乡、祖国、世界三个层面设计了“行走家乡”“揽胜祖国”“阅读世界”等研学旅行课程,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引导学生增强社会参与,强化社会责任,增进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 ‎③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突出实践性。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其理解终归是浅层次的,要想真正掌握其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做、去实践,要通过亲自来激活书本知识,完成从知识到能力和智慧的转化。如广东某中学的梅州文化线路,通过参观,让学生动手拼搭一个“客家围屋”,并在把握建筑特点的同时,了解建造“围屋”的气候、地势和家族性等原因;该校的三湘文化线路,在参观湖南湘绣博物馆时每个学生需要完成一幅湘绣作品。这些体验项目的设计突破“听”和“看”的浅层模式,把培养思维习惯、研究习惯、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习惯放在了研学的第一位。‎ ‎④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加强融合性,这既包括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在内容上实现很好的衔接和互补,也包括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如北京某小学的农场课程,组织学生到延安的生态基地开展基于稼穑的博物学自然教育,既包括农作物加工、标本制作等固定课程,也包括与季节气候相关的弹性课程,像磨豆腐课程中融入了多种学科知识、涉及估算、比例和化合反应、而制作豆腐的整个过程,从磨豆子、过滤、煮开、点卤水、凝固、压成型,一个步骤也不能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过程既是写作的良好素材,还特别能磨炼一个人的心性 33‎ ‎。又如浙江一所小学组织的日本研学旅行,安排了温泉、平安神宫、浅草寺、周恩来纪念馆等景点的参观活动,日本特有的温泉文化与当地的地质特点有关,平安神宫、浅草寺、则是佛教文化东渡的留存,周恩来纪念馆涉及中日交往的历史,相关问题的探究提升了体验的品质,同时将校内的学科所学与校外的研学有机整合起来。‎ ‎⑤旅行是最美的相遇,研学是最好的成长, ① ,体验生活,学以致用,重构新型学习方式;研学中旅行 ②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根据文意,将第⑤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答: ‎ ‎21.如果为了加强第③段的论证,需要把第④段中“农场课程”的例子放入第③段,请你将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让它适合第③段的内容。(2分)‎ ‎ 答: ‎ ‎22.本文是从学校的角度写的。请你从学生的角度,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研学旅行”的认识和思考。(2分)‎ 答: ‎ ‎2019朝阳一模 ‎(三)阅读《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完成第22 -24题。(共7分)‎ 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 马祖云 ‎  ①‎ 33‎ 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用好这块磨刀石,能让人的思想刀锋遇风雨而不锈蚀,让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让人于困境中逆势而上。‎ ‎  ②信念能磨出追求的执着。人生之路坎坷不平,往往机会与暗礁并存,光明与黯淡同在。心灯不灭,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当年,闽东苏区失陷后,革命队伍失散,曾志尝尽了失群孤雁的辛酸苦辣,但凭着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贞信念,她历时20个月艰辛寻党,终于重新投进了党的温暖怀抱。回溯历史,正是葆有对信念的执着,无数共产党人面对刀山火海而不畏惧,遭遇坎坷险境而不退缩,最终实现了革命理想。‎ ‎  ③ 。做事情,难免遭遇挫折与失意。面对逆境,如果失去信心与希望,必然意志颓丧、一蹶不振;倘若信念如磐,就会不畏山高路远,在困境中磨砺出直面打击而不退却的坚忍,拥有前行受阻而不言弃的笃定,最终“一览众山小”。信念磨砺意志,意志支撑坚忍,坚忍助力成长,这何尝不是一条成功之道?‎ ‎  ④信念能磨出“跨越”的神奇。人生就像一场跨越一道道障碍的长跑。奔跑中,很可能会不幸摔倒,但只要信念不垮,就能从摔倒中重新出发,朝着终点继续奔跑。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没有被不期而至的失聪击垮,而是用“感觉”“触觉”去顽强跨越生命缺陷,创造出音乐奇迹。在战斗中失明的“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没有陷落于绝望,而是以惊人毅力面对生活,学习盲文,上大学听课,笔耕不辍,21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文艺奖项。事实证明,信念能孕育新生,引领生命创造传奇。‎ ‎⑤有人说,成功的路上不会拥挤,因为能把绊脚石当作垫脚石的人并不多。只要有信念这块磨刀石,人生的刀刃必能斩断前行中的一切险阻。‎ ‎22.阅读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 答: ‎ ‎23.结合上下文,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分)‎ 答: ‎ ‎24.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绊脚石。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说说你怎样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3分)‎ 答: ‎ ‎(三)(共7分) ‎ ‎22.答案示例:人生要有坚定信念。‎ ‎(评分标准:2分)‎ ‎23.答案示例:信念能磨出意志的坚忍 33‎ ‎(评分标准:2分)‎ ‎24.答案示例一: ‎ 各种难题是我考取好成绩的绊脚石。但我坚信自己能凭借不懈的努力,战胜这些难题。考试之后,我会把难题重新思考,认真改错。长此以往,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把这些难题变成了我进步的垫脚石。‎ 答案示例二:‎ 学校的舞蹈展示活动中,个子矮小成为我的绊脚石。但我坚信只要勤加练习,一样能够成为优秀的舞者。因此我更加努力,用精彩的独舞赢得了大家的掌声。面对身高这个绊脚石,我用坚定的信念将它变成我成功的垫脚石。‎ ‎(评分标准:共3分。结合内容1分,结合实际1分,语言1分)‎ ‎2019东城一模 ‎2019丰台一模 ‎(三)阅读《简单生活》,完成19~21题。(共7分)‎ 简单生活 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久违的独处安宁,是知己间的心有灵犀,是人们所向往的纯粹、真诚的社交。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欲望和喧嚣不绝于耳,简单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的渴望。‎ ‎1845年,为了学习如何以更审慎的态度生活,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搬离喧嚣的闹市,独自一人住进了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小屋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这或许是对简单生活最好的诠释:只有慎独、慎友、慎交,才能拥有简单生活。‎ 简单生活需要“慎独”。这里的“慎独”,是指在独处中完成对自我灵魂的洗礼。一个人,一盏灯,一杯香茗,独自谨慎地反思省察,在纷扰中重新寻回迷惘的内心,生活的声声悠远、字字珠玑才会在茶香弥漫中浮现。【甲】给自己一个面对自我的机会,澄静思考,看清初心,返璞归真。‎ 简单生活需要“慎友”。“慎友”‎ 33‎ 就是不要错过以心相交,以情相惜的那一个遇合。【乙】知音难觅,正如伯牙与子期的一曲《高山流水》,汪伦与太白的一汪桃花潭深,可遇而不可求。而这个遇合又是如此简单,双方除了两心相知的默契别无所求,只需“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一枝梅花,或如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一句邀约,就能彼此会意。‎ 简单生活需要“慎交”。【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之交是简单自然的,可缘志趣投合而随心聚首,不因利益诱惑而刻意逢迎。“慎交”是对自己朋友圈的审视、选择和重组,删繁就简,激浊扬清,活出真实的自我。‎ 智利诗人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豪华落尽见真淳,简单,才是本色生活的开始。‎ ‎19.下面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从“慎独”、“慎友”、“慎交”三个角度,论述了怎样拥有简单生活。‎ B.“独处”时的“反思省察”与《论语》中所说的“三省吾身”意思相近。‎ C.“慎友”就是以心相交,以情相惜,所以人的一生有一个知音就足够了。‎ D.“君子之交”,是指君子之间自然真诚的交往,不会掺杂着铜臭之气。‎ ‎20.根据文意,将下面的三句引言分别填入原文的【甲】【乙】【丙】处,依次应为: 【甲】 【乙】 【丙】 (只填写序号)(3分)‎ ‎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②庄子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③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21.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必不可少。你怎样划定你的“朋友圈”?请结合文章内容,与大家分享你的心得。(2分)‎ 答: ‎ ‎(三)(共7分)‎ ‎19.(2分)C ‎20.(3分)【甲】③ 【乙】① 【丙】②‎ ‎21.(2分)答案示例:交友需要慎重选择,因此每个人的“朋友圈”也需要审视。我选择的朋友都是和我志趣相投,诚实、善良的人。我会以此为标准,划定我的朋友圈。‎ ‎ 评分说明:说出心得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 33‎ 海淀区 ‎(三)阅读文章,完成19—20题。(共6分)‎ ‎ ①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前不久,热映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讲述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中国超级工程和中国制造的故事,全面展示了过去五年各行各业 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界出示了一张彰显文化自信的闪亮名片。‎ ‎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有着很强的文化自信的底气。‎ ‎③中华民族拥有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是我们涵养文化自信的(甲)。我们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孔孟老庄、程朱陆王等一大批思想巨擘,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和遗产。这里有“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人为善”的处世原则,“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这些延续千百年的文化精髓,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因此,文化自信的底气首先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④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来自于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奋斗精神。它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将士在“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谱写了一曲彪炳千秋的革命乐章,树立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长征精神”。20世纪下半叶,为了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老一代科学家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原子弹爆炸、氢弹空爆试验、人造卫星发射的成功。这种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自强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21世纪,新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书写了新时代的“航天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的宝贵财富,传递出“舍生取义”“革故鼎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光芒,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乙)。‎ ‎⑤我们还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吸收与当代发展,短短几十年,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方向。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丙)。‎ ‎⑥‎ 33‎ 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前进中的自信,学习中的自信,从善如流的自信。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更要以天下为己任,以开放的心态不泥古、不崇洋,不断学习,永不停步。‎ ‎19. 结合上下文,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3分)‎ ‎ ①坚强基石 ②肥沃土壤 ③现实支撑 ‎20.某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准备推送本文,编辑们对文章题目产生了分歧。你认为下面两个题目哪一个更恰当?并阐述理由。(3分)‎ ‎ 题目一: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题目二:我们的文化自信 ‎ 答: ‎ ‎18.答案:②①③‎ ‎19. 答案:题目一更恰当。理由:因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有着很强的文化自信的底气;而文章第③—⑤段从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奋斗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3分。判断正确1分;理由2分)‎ ‎20、略 怀柔区 ‎(三)阅读《别让速成毁了匠心》,完成23-25题。(共7分)‎ 别让速成毁了匠心   ‎ ‎①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物事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   ‎ ‎②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功效,乃至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③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 33‎ 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造出高纯度的器具。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即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与最高的“道”相符,而这种 “道”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吗?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名匠和作品。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雕细琢,在很小的桃核上雕出各色各样的人物景观,而且形神毕肖,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 ‎ ‎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①,只有沉得下心,才能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地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 ‎⑤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需要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养此匠心,则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涵养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 ‎⑥“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 ”。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唯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社论》‎ 注释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原文出自于《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不改变、不变换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 ‎23.阅读本文,请你解释一下何为“匠心”。(2分)‎ 答: ‎ ‎24.请在第③段横线处再加入一个合适的事实论据。(2分)‎ 答: ‎ 33‎ ‎25.英国政治家和文学家切斯特菲尔德有句名言“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请你说说这与本文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 ‎ ‎23.(2分)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24.(2分)答案示例:‎ 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冰雪风霜的侵蚀和多次地震的考验,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凝聚了设计者与建造者的匠心与智慧,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事例体现匠心即可)‎ ‎25.(3分)不矛盾。效率不等于速成,也讲求质量;匠心是以质量为前提的做事准则或态度;匠心是效率的一个要素,有匠心才有效率。(每点1分)‎ 密云区 ‎(三)阅读《寻找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完成16—18题。(7分)‎ 寻找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①“如果《国家宝藏》是让文物活起来,那么《经典咏流传》则是让传统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节目开播至今,我已经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诗词,听了多少次歌曲……”这是一名90后观看央视一套热播的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之后的感受。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人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而如何打开,尤其是让青少年喜爱和接受,更是一项紧要任务。《经典咏流传》找到了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②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同时还邀请文化学者和音乐家联席点评,深层挖掘诗词音乐中的主流价值表达,让它们在当下语境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传播欲望。‎ ‎③《经典咏流传》热播的原因之一在于传统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将古诗词中的唯美意境转化为音乐表达,让人如沐古风,思绪飞扬。观众沉浸在诗词音乐的强大感染中,他们随着歌手的欢乐而欢乐,随着歌声的惆怅而惆怅。‎ ‎④事实上,“和诗以歌”的诗乐传统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代的著名诗篇《诗经》《离骚》就是吟唱出来的,唐诗、宋词等也大多是亦诗亦歌、亦吟亦唱的作品。 知名作家梁晓声说:“‎ 33‎ 我也想到过古典诗词的现代传唱,不过更多想到的是古筝,曲调依然想到的是古调,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如此贴切,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 ‎⑤《经典咏流传》之所以赢得多方赞誉,不仅在于其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更是源于古诗词本身的深厚内涵,源于古诗词中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不得不说,现代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经典咏流传》在最恰当的时刻像一股清泉注入观众的内心。《墨梅》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充满了自信的中国风骨。《枉凝眉》表现了《红楼梦》男女主人公 “爱情理想”的破灭,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辛酸泪和无数读者的悲戚情…… ‎ ‎⑥由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苔》引起观众热捧。当支教教师梁俊带着贵州山里的孩子用纯真、质朴的情感倾情的演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当唱到“未来已打开,勇敢的小孩,你是拼图不可缺的那一块”时,观众和网友的心被融化了。北师大教授康震说:“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但是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是真、善、美的种子。”‎ ‎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让青少年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新一代尤为重要。《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将传统与时尚元素相融合,摆脱高冷范儿,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杰出探索和实践。随着媒介技术和传播形态的不断演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会越来越丰富。‎ ‎16.读完这篇文章,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你的认识是 。(限20字以内)(2分)‎ ‎17.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但这些诗词经过重新谱曲,通过现代电视媒介展示出来,的确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 ‎ B.所以这些诗词经过重新谱曲,通过现代电视媒介展示出来,就能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 ‎ C.甚至这些诗词经过重新谱曲,通过现代电视媒介展示出来,竟能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 ‎18.结合你希望流传的一个经典作品,在⑤段的省略号处补充一段话。(3分)‎ ‎ 答: ‎ ‎16. (2分)创造性转化,将传统与时尚元素相融合。‎ ‎17. (2分)选A,2分; 选B,1分 ‎18.(3分)答案示例:①《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使人不禁联想到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以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33‎ ‎②《过零丁洋》表现了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赞歌。‎ 平谷区 ‎(三)阅读《学会有“教养”地怀疑》,完成19—21题。(共7分)‎ 学会有“教养”地怀疑 ‎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从小到大,我们读书做学问,常常听到教诲,要学会怀疑。‎ ‎  ②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不慌不忙之时,读到不明处、违背常理处,自然就要留个心眼。做学问也是一样,不迷信权威,比照多方资料,严谨求证,这些方法不知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多少回,早已烂熟于心。细想起来,怀疑好像很简单。‎ ‎  ③。互联网时代,搜索一个知识点,常会冒出好几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何止是读书做学问,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总会爆发一场“口水战”,吸引不少人围观甚至参战。浏览热门新闻尤其是争议事件的网友评论,辩驳、对骂直至上升到人身攻击,都不稀奇。除了那些永远分不清是非真假的娱乐八卦,争论内容更多是和食品安全、健康养生、伦理道德、生活理念等相关,观点五花八门,真相扑朔迷离。‎ ‎  ④这个时候,我们该怀疑什么,又该相信什么呢?‎ ‎  ⑤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保持怀疑态度,似乎并不是件难事。很多年轻人更是敢于说不:我不喜欢、我不赞同、我不接受。但问题的另一面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不喜欢、不赞同、不接受的,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真相呢?‎ ‎  ⑥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在家教育”的言论引起争议。原来,现在的一些家长,因为种种原因,对九年义务教育说不,选择让孩子在家或者送到所谓“私塾”接受教育。这一明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不适合绝大多数家庭的行为,却受到不少人的盲目追捧。这位委员从法律常识和教育规律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任何“国学”“读经”“私塾”或各类外语、才艺、武术培训机构及个人,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取代义务教育的学校。‎ ‎  ⑦就是这样一个好建议,却在网络上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家长有为自己孩子选择教育方式的自由”“国内教育质量差,只能在家学”“美国就可以自由选择在家上学”。这些说法真的合情合理吗?‎ ‎  ⑧‎ 33‎ 答案其实很简单,带着疑问,翻翻法律文件、看看教育书籍、问问周围师友、查查国外真实情况,也就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  ⑨“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  ⑩何谓有“教养”?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讲逻辑、有底线;“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注意信息来源,不妄加揣测;自由与责任一体两面,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唯有如此,方可称作有“教养”的怀疑——这既是自身涵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的这句名言,后面接着的两句同样重要,“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不明白、说不清、有疑问的可以先放一放,仔细思量后再发表意见也不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 根据上下文,在第③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作为本段的观点。(2分)‎ ‎20.阅读⑤—⑨段,将下面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2分)‎ ‎ 由年轻人敢于怀疑的现象引出话题 ① ② ‎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有“教养”的怀疑。(不超过10个字)(3分)‎ ‎19.答案示例:怀疑,有时给人的感觉又很难(共2分)‎ ‎20.答案示例:①举出很多人怀疑政协委员提出的“在家教育”不能取代义务教育例子并进行分析。 ②总结观点:应该是“有教养”的怀疑。(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21.答案要点:有理、有据、有责任心。(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石景山 ‎(三)阅读《研学旅行需做好活动课程开发》,完成第20-22题(共6分)‎ 研学旅行需做好活动课程开发 ‎①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教育部也讲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路线”。研学旅行从过去单纯的活动走向课程,这需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多一些对未来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 ‎②‎ 33‎ 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立足教育性。迪士尼总裁艾斯纳回忆说,他的青少年时代连续9年的暑假,都是在同一个夏令营进行生活体验或者服务,并且说这些锻炼给了他成就一生事业的本领。他在那里居然可以看到80年前他爷爷在此活动的记录。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可以吸引祖孙两代人在这里体验生活,可以吸引一个人连续9个暑假在这里经历磨练?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地方!我们也应该创造这样一个富有魅力的基地,或者选择一条精品路线,注重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学习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如重庆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创建“市情实践课堂”“国情联盟基地”“国际考察项目”,从家乡、祖国、世界三个层面设计了“行走家乡”“揽胜祖国”“阅读世界”等研学旅行课程,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引导学生增强社会参与,强化社会责任,增进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 ‎③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突出实践性。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其理解终归是浅层次的,要想真正掌握其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做、去实践,要通过亲自来激活书本知识,完成从知识到能力和智慧的转化。如广东某中学的梅州文化线路,通过参观,让学生动手拼搭一个“客家围屋”,并在把握建筑特点的同时,了解建造“围屋”的气候、地势和家族性等原因;该校的三湘文化线路,在参观湖南湘绣博物馆时每个学生需要完成一幅湘绣作品。这些体验项目的设计突破“听”和“看”的浅层模式,把培养思维习惯、研究习惯、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习惯放在了研学的第一位。‎ ‎④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加强融合性,这既包括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在内容上实现很好的衔接和互补,也包括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如北京某小学的农场课程,组织学生到延安的生态基地开展基于稼穑的博物学自然教育,既包括农作物加工、标本制作等固定课程,也包括与季节气候相关的弹性课程,像磨豆腐课程中融入了多种学科知识、涉及估算、比例和化合反应、而制作豆腐的整个过程,从磨豆子、过滤、煮开、点卤水、凝固、压成型,一个步骤也不能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过程既是写作的良好素材,还特别能磨炼一个人的心性。又如浙江一所小学组织的日本研学旅行,安排了温泉、平安神宫、浅草寺、周恩来纪念馆等景点的参观活动,日本特有的温泉文化与当地的地质特点有关,平安神宫、浅草寺、则是佛教文化东渡的留存,周恩来纪念馆涉及中日交往的历史,相关问题的探究提升了体验的品质,同时将校内的学科所学与校外的研学有机整合起来。‎ ‎⑤旅行是最美的相遇,研学是最好的成长, ① ,体验生活,学以致用,重构新型学习方式;研学中旅行 ②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根据文意,将第⑤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答: ‎ 33‎ ‎21.如果为了加强第③段的论证,需要把第④段中“农场课程”的例子放入第③段,请你将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让它适合第③段的内容。(2分)‎ ‎ 答: ‎ ‎22.本文是从学校的角度写的。请你从学生的角度,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研学旅行”的认识和思考。(2分)‎ 答: ‎ 顺义区 ‎(三)阅读《修葺精神的屋宇》,回答问题。(7分)‎ 修葺精神的屋宇 毕淑敏 ‎  ①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宜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  ②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这些复杂而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精神垃圾,重塑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33‎ ‎  ③无论遭受多少困厄,请依然相信光明大于暗影。哪怕只多一个百分点,也是希望永恒在前。请在布置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容量。‎ ‎  ④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一个人从25岁到60岁,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按一日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年要为职业付出2000小时。一直干到退休,就是7万小时。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7万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万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 ‎  ⑤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  ⑥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在我们的小屋里,常常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 ‎  ⑦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精神的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江米纸的窗棂破裂……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⑧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 ‎(摘自《人民日报》)‎ ‎16.本文作者使用比喻的手法阐述自己面对人生的观点,语言含蓄。阅读本文,用自己的话说明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1分)‎ 答:                        ‎ ‎17.文中作者提到建设三间小屋,在段落安排上,你认为建设这三间小屋的顺序是否可以打乱?请阐明理由。(3分)‎ 答:                        ‎ ‎18.在阅读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有很多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音乐家、美术家、建筑师等,他们大都注重“修葺精神的屋宇”‎ 33‎ ‎,请选择其中你最欣赏的一位名人,结合其典型事例,说明名人的“精神屋宇”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宝贵精神财富。(3分)‎ 答:                        ‎ ‎16.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心充满爱的阳光,从耕耘事业中获得精神的营养,并且不迷失自我。‎ ‎17. 参考示例:先从自身出发,谈爱与恨,然后谈事业,最后强调“我很重要”,没有我一切都会坍塌,位置不可调换。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恨,才能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18.答题要点:名人典型事例+精神屋宇+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通州区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3题。(共7分)‎ 论文化自信 ‎①清末民初,全盘反传统、全盘西化渐成主潮,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妄自菲薄、自我矮化。胡适说:“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胡适的文化观虽然有批判传统惰性、针砭现实弊端的用意,但由此表现的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和民族自信心的丧失,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文化__【A】__”的典型。 ‎ ‎②我们认为,只有批判传统才能真正继承传统,但真正的批判必须是全面深入理解基础上的批判,要避免将某种特定的思想框架强加在传统中国文化之上。不由分说,寻章摘句,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宰制、肢解传统,先入为主地把中国传统执定为粗糙、落后、保守云云,这类所谓的“批判”实与中国思想文化毫不相干。 ‎ ‎③当下,中国文化的复兴已成大势,又有人不加分析地歌颂传统文化,陷入一种“文化__【B】__”情结,好像凡是国学、传统的都是好的。部分人是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分不清其中的精华与糟粕,经常误把封建迷信思想也当作国学;还有部分人是把国学作为敛财手段,以国学为幌子误人子弟。我们固然要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对各种形式的伪国学却一定要加以批判,强调让国学、儒学中的核心价值、做人做事的正道,创造性转化为现代人的人生智慧,以此安身立命。‎ ‎④所以,要真正弘扬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钱穆先生说:“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情感,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这就是 33‎ 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它源自对固有文化的深度理解。这样的“文化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才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 ‎(取材于郭齐勇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21.依据文意,从下面四个词语中选择两个,分别填入文中【A】【B】处。(填序号)(2分)‎ ‎①自恋 ②自尊 ③自虐 ④自豪 ‎22.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填序号)(2分)‎ ‎【甲】既要抛弃某些误解、成见,也要批判世俗流弊,避免开历史倒车 ‎【乙】不光要大力颂扬,强调全盘吸收,还要努力掀起全民学国学的热潮 ‎【丙】只有先精通西方现代文化,再以之作为取舍的标准来整理传统文化 ‎23.阅读下面一位小学生的日记,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日记中所述现象的看法。(3分)‎ ‎10月31日 星期二 晴 明天就是万圣节了。今天中午,和小伙伴们约好放学后到附近的商店去买“鬼脸”。放学铃声一响,我们几个便迫不及待地冲了出去。可是,到了商店,老板说:“前天刚进的一批‘鬼脸’,今天还没到中午,就已经被抢光了!”真是倒霉!另一个卖“鬼脸”的商店太远了。看来,今年要过一个没有“鬼脸”的万圣节了!‎ 答: ‎ ‎21.【A】③【B】①(共2分。每空1分)‎ ‎22.【甲】(2分)‎ ‎23.示例:文化自信就是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充分的肯定,这位小学生日记中所记录的不是个别现象,万圣节、愚人节或圣诞节等外国节日在中国异常火爆,这我们并不反对,但相反地我们看到自己国家的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却异常萧条,这就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3分)‎ 西城区 ‎2019西城一模 ‎(三)阅读《“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完成24—26题。(共7分)‎ ‎            “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 33‎ 李斌 有人主张“该出手时就出手”,有人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在“公德”二字面前“做好自己”?不妨先听听这样两种观点。‎ ‎②一种是“弱德”说。学者叶嘉莹曾感叹:“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当今社会上许多人以强者为德,提倡争夺和竞争,但实际上“弱”才是品德。以退为进,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③一种是“群德”说。梁启超批评古人束身寡过的做法,“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对于一群,常肯绌身而就群”。在他看来,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以群为德,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④“弱德”不是无为,而是内向修身有所为,外向克己有所不为。从广场舞扰民、远光灯肇事,到闯红灯、乱插队,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很多都是由内向修身、外向克己不足引起的。看来,"弱德"建设关键在先善其身。“弱德”的价值就在于,强调行使权利、主张诉求应有边界意识,不以个人举止打扰别人权利,不因自我存在妨碍他人自由,达成自己和外界的和而不同。‎ ‎⑤相较“弱德”,“群德”侧重向善而为、见义敢为,达成的是公众利益的和合共进。 “群德”之于道德建设,关键在相善其群。见摔不扶、临危不救,乱砍滥伐、污染环境,公地悲剧、丛林法则,道德之所以会“摔跤”,“群德”不彰是重要根源。超越个人、关怀公共,超越私利、守卫群体,“群德”所托举的,是包含自我权益在内的公共利益、共同福祉。‎ ‎⑥现代化的物质,离不开现代化的精神的浇灌。“弱德”与“群德”,一个突出________一个突出________,一个________一个________,两方面结合起来,一定能奏出最美的文明和声。‎ ‎ (有删改)‎ ‎24.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2分)‎ 首先, ;然后,       ;最后,强调“弱德”的价值。‎ ‎25.结合全文,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美美与共 ②主动为善 ③主动修身 ④各美其美 A. 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26.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秦玥飞的行为属于“弱德”还是“群德”。(3分)‎ ‎【材料】‎ 33‎ ‎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七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他被央视评为 “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他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 ‎ 答: ‎ ‎(三)(共7分)‎ ‎24.答案示例:①阐释“弱德”的内涵 ②举例论证弱德建设的关键在于先善其身 ‎(2分,每空1分)‎ ‎25.答案:D(2分)‎ ‎26.答案要点:他的行为属于“群德”。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选择回到祖国,为农村服务,为百姓造福。达成的是公众利益的和合共进,符合“群德”的特征。‎ ‎(共3分。判断正确1分,分析材料1分,“群德”特点1分)‎ 延庆 ‎(三)阅读文章,完成20—22题(共8分)‎ 也谈“追星”‎ ‎①近日,习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黄大年是一颗耀眼的明星。我们追星就应当追这样的科技之星、英模之星。‎ ‎②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而人才竞争则是国际竞争中焦点的焦点,科技人力资源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有着重要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像钱学森、袁隆平、王选一样的德才兼备的科技领军人物,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 ③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有些方面崇尚科学、仰慕科技之星的氛围还不浓厚。在社会上特别是在一些青少年中,花样翻新的“选秀”‎ 33‎ 活动,造就了一批追星族,不少青少年把娱乐之星当成偶像崇拜,以“超女”“超男”为楷模,幻想一夜成名,以至于有些青少年为追星荒废了学业。有的青少年不知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为何许人,更不晓得钱学森、袁隆平、王选为何许人,却对娱乐明星的一言一行如数家珍。 ④ ‎ ‎⑤庞加莱猜想证明者之一、著名数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朱熹平说:“科学家最大的挑战是持之以恒,静心做下去。”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板凳要坐十年冷。世上没有一个科学家能一夜成名。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先是当农民,再当科学家,几十年里在田间劳作,直到年逾古稀,仍坚持每日两次下田,为科学事业耗费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科学之星的奋斗历程艰辛而漫长,其中贯穿着尚高的理想、坚定地信念,以及默默地坚守。我们的媒体和文艺作品应当大力宣传科技之星,营造全民族崇尚科技、英模之星的舆论氛围,引导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为科技发展和事业创新而不懈努力、静心钻研。如此,则国家幸甚,民族复兴有望焉。‎ ‎20.结合全文,简要谈谈追星当追“科技、英模之星”的理由。(3分)‎ 答: ‎ ‎21.以下是第四段的内容,你认为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一个社会如果盛行追逐娱乐之星,青年人皆以“学得好不如唱得好”为价值取向,还能有出息、有长进吗?‎ ‎②丰富青少年的娱乐生活是应该的,青少年有自己的喜好也没有错。‎ ‎③问题是,不能走偏了。‎ A. 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22.请你根据《“大侠”黄大年》一文,将黄大年的事迹概括为100字左右的文段,用来证明“我们追星就应当追科技之星、英模之星”的观点。(3分)‎ 答: ‎ ‎(三)20——22题,共8分 ‎20.(3分)A.因为这些“科技、英模之星”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B.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要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 C.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态度,静心钻研、默默坚守的科学精神。‎ 33‎ ‎21‎ D ‎22.(3分)答案要点:首先扣住“科技”“英模”关键词,概括三方面或者任选一方面均可;其次概述事例并扣住观点有简单分析。‎ 3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