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1.42 KB
  • 2024-04-04 发布

天津市一中2019-2020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解析Word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天津一中 2019-2020-1 高一生物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细胞器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心体与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B. 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 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 CO2 和 H2O D.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心体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形成有关,A 正确。肽链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 错误。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C 错误。水解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 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 力。 2.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 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 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 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2)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 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 【详解】A、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主要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A 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 正确; C、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mRNA 等能通过,C 错误;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的消失和重建,D 正确。 故选 C。 3.图为氨基酸和 Na  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为协助扩散 B. ②过程需要消耗 ATP C. ③过程为主动运输 D. Na  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必需载体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详解】A.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 运输,A 错误; B.管腔中 Na+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 错误; C.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 散,C 错误; D.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所以都必须有载体蛋白协助,D 正 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如图所示 U 型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二糖不能通过的半透膜隔开,先在两侧分别 加入 0.1 mol/L 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 向 U 型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液浓度),右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 量物质最可能是( ) A. 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 B. 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 C. 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 D. 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图示信息可知,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加入到被半透膜 隔开的 U 型管中,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若向 U 型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 必需使得右侧浓度上升,才能使得液面高度上升。 【详解】从图示信息可知,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加入到 被半透膜隔开的 U 型管中,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若向 U 型管右侧加入某种微 量物质,必需使得右侧浓度上升,才能使得液面高度上升。若向麦芽糖溶液中加入胰岛素, 对液面高度没有影响,A 错误;若向麦芽糖溶液中加入衣藻,由于衣藻不利用麦芽糖,导致溶 液浓度不变,则表现为两侧液面不变,B 错误;麦芽糖酶可以将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使得右 侧浓度上升,从而液面高度上升,C 正确;若向麦芽糖溶液中加入蒸馏水,将直接导致溶液浓 度降低,表现为右侧液面下降,D 错误。 【点睛】关键:只有在右侧加入微量物质后,能使右侧溶液浓度下降,则右侧液面才下降; 若使右侧溶液浓度上升,则使右侧液面上升;否则两侧液面不变。 5.用 2 mol·L-1 的乙二醇溶液和 2 mol·L-1 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 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分生区的细胞 B. AB 段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 BC 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 用一定浓度的 KNO3 溶液,可得到类似蔗糖溶液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某种植物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 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随后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 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某种植物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 体积变小;又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较大,细胞会失水过多而死亡,所以 BD 段细胞已死亡。 【详解】A、据图分析:根尖分生区无大型液泡,故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 错误; B、AB 段原生质层的相对体积减少,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B 正确; C、用蔗糖溶液,因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只能发生质壁分离,又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较大,细胞 会失水过多而死亡,所以 BD 段细胞已死亡,C 错误; D、KNO3 溶液的离子也可以进入细胞液,可得到类似乙二醇溶液的结果,D 错误. 故选:B。 【点睛】关键:由题目可以判断此植物细胞应为成熟的植物细胞,BC 段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增 大,应该是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6.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酶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 RNA B. 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C. 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D.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酶的本质、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 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A 正确; B、离开活细胞的酶,若所处的温度等环境条件适宜,仍然具有催化能力,B 错误; C、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C 正确; D、酶具有高效性,即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D 正确。 故选 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 关知识,据此分析各选项。 7.将 A、B 两种物质混合,T1 时加入酶 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 A、B 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 酶 C 降低了 A 生成 B 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 T2 后 B 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 值增大 【答案】C 【解析】 T1 时加入酶 C,A 物质浓度降低,B 物质浓度增加,说明酶 C 催化 A 物质生成 B 物质,而酶 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 正确;题图显示: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B 正确;T2 后 B 增加缓慢是 A 物质含量减少导致,C 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因此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 值增大,D 正确。 8.在下列几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⑤和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的“○”是腺嘌呤,③中的“○” 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⑤中的“○”是腺苷,⑥中 的“○”是腺苷。 【详解】A、由题图知,①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的“○”是腺嘌呤,二者不 同,A 错误; B、由题图知,①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③中的“○”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二者不同,B 错误; C、由题图知,③中的“○”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二者不同,C 错误; D、由题图知,⑤中的“○”是 ATP 中的腺苷,⑥中的“○”也是腺苷,二者相同,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核酸、ATP 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 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及识记能力。 9. 下列生理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 葡萄糖氧化分解为 CO2 和 H2O B. 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 CO2 C. 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D.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 CO2 和 H2O的有氧呼吸过程中,三个阶段均有能量释放,释放能 量最多,A 项正确; BC、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 CO2 和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均属于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 的能量,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B、C 项错误;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D 项 错误。 故选 A。 10.下图中①②代表有氧呼吸的相关场所,甲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 ②中所含的酶在乳酸菌中都能找到 C. ①和②中都能产生[H] D. 甲一定进入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有氧呼吸具体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 胞质基质,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原核生物),甲是丙 酮酸。 【详解】A、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场所细胞质基质,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线粒 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都没有膜结构,A 错误; B、②中所含的酶为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B 错误; C、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产生[H],C 正确; D、甲不一定进入线粒体,如发生在原核细胞中,D 错误。 故选 C。 11.为研究光合色素提取实验中二氧化硅颗粒大小(目值越大,表示颗粒越细)对叶绿素提取 量 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利用新鲜的菠菜叶片进行了一系列的色素提取与定量测定实验,实验结 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二氧化硅 颗粒大小(目) 叶绿素种类 0 20 50 100 200 叶绿素 a(mg/g) 0.25 0.53 0.61 0.48 0.47 叶绿素 b(mg/g) 0.16| 0.08 0.09 0.11 0.12 A. 提取色素利用的原理是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 B. 加入二氧化硅对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的提取均有益 C. 据表可知,用 50 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最多 D. 若叶片研磨过程中未加入碳酸钙,则表中数据均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由表格信息可知,加入二氧化硅对叶绿素 a 的提取有益,但会使叶绿素 b 的含量减少。 【详解】A、提取光合色素是利用了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 A 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加入二氧化硅会使叶绿素 b 的含量减少,故对叶绿素 b 的提取无益,B 错误; C、据表可知,用 20 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为 0.53+0.08=0.61,用 50 目的二氧 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为 0.61+0.09=0.70,用 100 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 为 0.48+0.11=0.59,用 200 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为 0.47+0.12=0.59,故用 50 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最多,C 正确; D、碳酸钙可保护叶绿素,防止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被分解,若叶片研磨过程中未加入碳酸钙, 则表中数据均减小,D 正确。 故选 B。 12.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 CO2 的量 如图所示。在氧浓度为 a 时( ) A. 酵母菌只进行发酵 B. 67%的葡萄糖用于发酵 C. 33%的葡萄糖用于发酵 D. 酵母菌停止发酵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氧浓度为 a 时,酒精的产生量为 6,故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也为 6,消耗的葡萄糖量 为 3;而二氧化碳的总产生量为 15,故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 9,消耗的葡萄糖量为 1.5, 由此可以算出 67%的葡萄糖用于发酵,B 正确。 13.某同学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中央滴一滴提取液,然后进行纸层析,得到四 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其由外向内的第三圈的颜色是 A. 蓝绿色 B. 黄绿色 C. 黄色 D. 橙黄色 【答案】A 【解析】 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随滤纸条扩散得越远,由外向内的第三圈的色素为叶绿素 a,颜 色为蓝绿色,A 正确。 【点睛】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14. 某学习小组用黑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他们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 20℃),可观察到光下黑藻放出气泡。他们以日光灯作光源,移动日光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 不同,结果如图中曲线 1。该小组在室温 10℃和 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 2 和 3。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 衡量光合速率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 C. 限制D点的光合强度因素是光照强度 D. 曲线1中A点到C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改变日光灯与大试管的距离,故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此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 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单位时间气泡产生数目(或气泡产生速率)衡量光合速率.可看出 日光灯与大试管的距离为 45cm-90cm 之间时,光照强度是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15cm-45cm 之间限制因素是温度。 【详解】A、改变日光灯与大试管的距离,故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此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 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A 正确; B、衡量光合速率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B 正确; C、限制 D 点的光合强度因素是温度,C 错误; D、曲线 1 中 A 点到 C 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D 正确. 故选:C。 【关键】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衡量光合速率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放 出的气泡数目,限制D点的光合强度因素是光照强度,曲线1中A点到C点的限制因素不只 是光照强度。 15.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 均控制 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乙图中 d 点与 c 点相比,相同时间内 d 点叶肉细胞中 C5 的生成较少 B. 图中 M、N、P 点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CO2 浓度、温度、光照强度 C. 丙图中,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D. 甲图中 a 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乙图中 d 点与 c 点相比,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增加,产生的 ATP 和[H]增加,因 此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 C3 的还原量多,生成 C5 的速率快,A 错误;图中 M、N、P 三点均 为三条曲线的限制因素分别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温度,B 错误;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 曲线走势有可能下降,因为超过最适浓度,酶的活性降低,C 错误;甲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 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是 a 点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和酶的数量,D 正确。 考点: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在分析曲线图是着重利用单一变 量分析的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曲线分析能力。 16.用纸层析法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可以清晰地呈现 4 条色素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 种色素中,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 B.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C. 画滤液细线时,应连续迅速地重复画 1~2 次 D. 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放有滤纸的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 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 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蓝绿色)、叶绿素 b(黄绿色)。 【详解】A、四种色素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A 正确; B、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可以使得研磨更充分,而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 破坏,B 错误; C、画滤液细线时,应等上一次干了以后再画下一次,C 错误; D、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放有尼龙布的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D 错误。 故选 A。 17.将叶面积相等的 A、B 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 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 5 min 测定一次小室中的 CO2 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对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此实验可用于验证 A 植物比 B 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 CO2 的能力 B. 当 CO2 浓度约为 0.8mmol/L 时,A、B 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 30 min 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 若 A 植物在第 5 min 时光照突然降低,C5 含量将增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密闭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最终浓度可判断 B 植物比 A 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 CO2 的能力,故 A 错误;密闭小室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值代表该植物的净光合量,由于两者 的呼吸速率大小不知,因而当 CO2 浓度约为 0.8mmol/L 时,A、B 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无法 比较大小,故 B 错误;当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变化时,说明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 等,故 C 正确;光照突然降低,光反应速率下降,C3 还原速率减弱,产生的 C5 减少,CO2 的 固定仍正常进行,则 C5 含量将降低,故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 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 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8.以测定的 CO2 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 30℃相等 B. 光照相同时间,在 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 温度高于 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消耗 CO2,产生 O2,制造有机物; 呼吸作用产生 CO2,消耗 O2,消耗有机物。总光合速率应该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 CO2 消耗 量/O2 产生量/有机物制造量,难以直接测量;净光合速率则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 CO2 吸收量 /O2 释放量/有机物积累量,可以直接测量。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因此,图中虚线表示光照下 CO2 的吸收量,应理解为净光合速率,光照下 CO2 的消耗量才能 代表总光合速率。何况按照常识,在 0-35℃这一温度范围内,光照适宜、CO2 得到正常供应的 条件下,一般植物光合作用明显强于呼吸作用,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大于 0。 【详解】A、在光照相同的条件下,35℃时有机物的制造量为 6.5mg,而 30℃时也是 6.5mg, A 正确; B、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应为 25℃,B 错误; C、在 30℃和 35℃时达到最大,故不可能在温度高于 25℃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C 错误; D、两曲线的交点为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同,而植物每天 有机物的积累量为交点的纵坐标,D 错误。 故选 A。 19.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単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分裂期的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中,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分裂期的 后期。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 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数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 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0.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般来说,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核的 DNA 越多 B. 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发生在同一时期 D. 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详解】A、细胞体积大小与细胞核的 DNA 多少没有关系,A 错误; B、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 错误; C、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均发生在间期,C 正确; D、温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周期中所需要的酶失活,使细胞周期延长,D 错误。 故选 C。 2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 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C. 染色时,可使用 0.01g/mL 的甲紫溶液染色 3〜5min D. 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 2-3mm(最好每天的 10-14 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 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 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 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 0.01g/mL 或 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 染色 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 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 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 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 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详解】A、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而染色体是分裂期出现的,因此显微镜下大多数 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A 错误; B、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 正确; C、染色时,可使用 0.01g/mL 的甲紫溶液(龙胆紫溶液)染色 3〜5min,C 正确; D、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 正确。 故选 A。 22.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个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B. 细胞中的 DNA 含量加倍是在 e~a 时期 C. 植物细胞中,d~e 时期囊泡的活动加强 D.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发生在 a~b 时期和 c~d 时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周期的 2 点提醒: (1)分裂间期的特征:间期又分为 G1 期、S 期、G2 期,G1 期进行 RNA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为 S 期 DNA 的复制做准备;S 期合成 DNA;G2 期进行 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特别是微管蛋 白的合成。 (2)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时,应选择细胞周期短、分裂期相对较长 的细胞;由于分裂间期远比分裂期长,视野中间期的细胞数目多。 【详解】 同一个体中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一定相同,A 错误;细胞中的 DNA 含量加倍是在 间期,即 b~c 时期,B 错误;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 a~b 时 期囊泡的活动加强,C 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发生在前期(c~d 时期)和末期(a~b 时期),D 正确。故选:D。 2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B. 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稳定 D. 细胞凋亡仅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中水分含量降低,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编 程性死亡,对个体的发育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A、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清除,A 正确; B、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慢,B 正确; C、细胞凋亡可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稳定,C 正确; D、细胞凋亡在个体生活史中均会存在,D 错误。 故选 D。 24.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 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 B.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已分化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D. 细胞分化利于提高细胞生理功能效 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持久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具有持久性,A 正确; B、细胞分化的最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正确; C、已分化的细胞还包含该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基因,所以具有全能性,C 错误; D、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提高细胞的生理功能效率,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 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合成了呼吸酶说明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 B. 高度分化的细胞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C. 细胞变小,细胞核增大,核膜内折说明细胞正在衰老 D. 红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呼吸酶基因和 ATP 合成酶等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 达,与细胞分化无关;衰老细胞的特征有: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 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②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 能降低;③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④有些酶的活性降低;⑤呼吸速度减慢,新陈 代谢减慢;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细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而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 【详解】A.所有细胞都进行细胞呼吸,即所有细胞都能合成呼吸酶,因此能合成呼吸酶不能 说明细胞已经分化,A 错误; B.人体是多细胞生物,高度分化细胞的衰老不一定个体衰老,B 错误; C.细胞变小,细胞核增大,核膜内折说明细胞正在衰老,是细胞衰老的特征,C 正确;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在成熟过程中细胞核被排除到细胞外,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易错选 A,注意区分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明确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 才表达。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的基本操 作步骤,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该实验有无对照实验_____(有/无)。 (2)B 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紫色_____的大小以及_____的位置。 (3)C 步骤中吸水纸的作用是____。 (4)在 F 步骤时,若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 (2). 液泡 (3). 原生质层 (4). 将盖玻片下的清水换成蔗糖溶液 (5). 细胞失 水过多而死亡 【解析】 【分析】 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的是正常细胞,第二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的细胞,第 三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 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上述现象相反;适宜浓度的硝 酸钾能让成熟的植物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外溶液与细 胞液的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速率越快,但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详解】(1)据图分析,该实验过程中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观察 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观察(F)与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现象。 (2)B 步骤观察的是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主要目的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紫色液泡的 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C 步骤的目的是将洋葱表皮细胞浸入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因此吸水纸 的作用是吸收盖玻片下的清水,将清水换成蔗糖溶液。 (4)F 步骤,发生质壁分离的活细胞应该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若若观察到细胞质壁分 离后不能复原,可能是因为细胞过度失水过多而死亡了。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明确该实验 前后自身构成对照实验,弄清楚每一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目的,并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7.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果胶和纤维素,果胶酶能够水解果胶。工业生产果汁时,常 常利用果胶酶处理果泥,以提高果汁产量。某生物学习小组通过测定果泥的出汁量,探究温 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实验假设】不同温度条件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不同 【实验过程】分别在 10℃、20℃、30℃、40℃、50℃、60℃、70℃、80℃条件下重复如图 1 的实验操作,并记录果汁量,绘制出图 2。 请分析回答: (1)实验操作过程中,果泥与果胶酶混合前后(如①→②所示步骤)设置温度应______(填 “不同”或“相同”)。在图 2 的实验结果中,当温度为_______℃时收集的果汁量最多。 (2)在 40℃至 80℃范围,随着温度升高,收集的果汁量逐渐减少,结果说明果胶酶的活性 逐渐_________。酶活性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胶酶只能催化果胶水解,不能催化纤维素水解,体现了酶的__________性。 【答案】 (1). 相同 (2). 40 (3). 降低 (4). 高温使酶失活 (5). 专一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实验原理是:酶的活性以酶促反应速率来体 现,果胶酶能破坏细胞壁,有利于液泡中的果汁出汁,因此,果汁的出汁量就能反应果胶酶 的活性。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在高温下酶活性丧失,在低温下酶活性降低,只有温度适宜 的情况下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可据此答题。 (1)实验操作过程中,果泥与果胶酶混合前后(如①→②所示步骤)设置温度应相同;在图 9-2 的实验结果中,当温度为 40℃时收集的果汁量最多。 (2)在 40℃至 80℃范围,随着温度升高,收集的果汁量逐渐减少,结果说明果胶酶的活性 逐渐降低;酶活性改变的原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进而使酶失活。 (3)果胶酶只能催化果胶水解,不能催化纤维素水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28.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是____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其分裂顺序依次是________(字母 表示)。 (2)若图示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简图。 (3)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 ]_________期。 (4)图示 A-D 中,对应在图中 bc 段的是_____________。 (5)A 图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数为_______。 (6)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 。 【答案】 (1). 植物 (2). BCAD (3). 间 (4). A 后期 (5). BC (6). 8 (7). 0 (8). 中期 【解析】 【分析】 分析细胞分裂图:A 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分裂后期;B 细胞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分 裂前期;C 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中期;D 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分裂 末期。 分析曲线图: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 复制;bc 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 段形成的原 因是着丝点分裂;de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1)图示细胞不含中心体,但出现细胞板,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由以上分 析可知,图中 A 处于后期,B 处于前期,C 处于中期,D 处于末期,因此正常的分裂顺序为 B→C→A→D。 (2)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示细胞均处于分裂期,还缺少分裂间期的细胞简图。 (3)有丝分裂后期(A),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4)曲线图中的 bc 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示 A-D 中的 B、C。 (5)A 图细胞含有 8 条染色体,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不含 染色单体。 (6)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且整齐排列再赤道板中央,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 目的最佳时期。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根据所学 知识点判断各分裂时期的简图以及物质变化曲线图各段所对应的时期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29.甲图表示 A、B 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乙图表示将 A 植物放 在 不同浓度的 CO2 环境条件下,A 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 。 (2)甲图中的“a”点表示 ______________,如果以缺镁的培养液培养 A 植物幼苗,则 b 点 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3)叶绿体中 ADP 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 向_____方向移动;下图与 c 点相符合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e 点与 d 点相比较,e 点时叶肉细胞中 C3 的含量 _____________;e 点与 f 点相比较,e 点时叶肉细胞中 C3 的含量_______________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当光照强度为 g 时,比较植物 A、B 的有机物积累速率 M1、M2 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 速 率 N1、N2 的大小,结果分别为 M1 ______________M2、N1____________N2。(均填“>”“<” 或“=”) (6)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效率的原因是: ①____; ②____。 【答案】 (1). A (2). A 植物的呼吸速率 (3). 向右 (4). 叶绿体基质 (5). 类囊 体薄膜 (6). D (7). 低 (8). 高 (9). = (10). > (11). 农家肥被微生物分解 后为农作物提供二氧化碳 (12). 农家肥被微生物分解后为农作物提供矿质元素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是不同植物随光照强度变化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曲线,纵轴表二氧化碳的吸 收量,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a 点对应的数值是植物 A 的呼吸作用强度,b 是植物 A 的光 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 点是植物 A 的光的饱和点,与 B 相比,植物 A 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比 B 植物高,因此 A 可能是阳生植物,B 可能是阴生植物;图乙是二 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 A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图,其中 d 点光合作用强度受光照强度影 响,e 和 f 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受二氧化碳浓度影响;题(3)图中 A 图代表光合作用强度 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 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C 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 作用强度相等,D 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中 A 代表的是阳生植物,B 代表的是阴生植物,因此 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A。 (2)据图分析,图甲中 a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 0,此时植物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该点 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速率;镁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 A 植物 幼苗,A 植物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而呼吸作用不变,因此其光的补偿点将 升高,即 b 点将右移。 (3)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发生 ATP 水解产生 ADP 的过程, 而 ADP 合成 ATP 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因此叶绿体中 ADP 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 膜移动;图甲中 c 点为光饱和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于图 D。 (4)e 点与 d 点相比较,二氧化碳浓度相同,但是 e 点光照强度大,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还 原氢多,三碳化合物还原速率快,而二氧化碳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不变,因此 e 点细胞中 三碳化合物含量低;e 点与 f 点相比较,光照强度相同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e 点二氧化碳浓 度高于 f 点,二氧化碳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多,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 ATP 数量不变,三 碳化合物被还原速率不变,因此 e 点细胞中三碳化合物含量高。 (5)分析题图可知,光照强度为 g 时,植物 A、B 净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相交与一点,说明 A、 B 的有机物积累速率 M1、M2 相等;由于植物 A 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 B,因此实际光合作用 强度是 N1>N2。 (6)农家肥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形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无机物,二氧化碳可 以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而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无机盐可以为植物提 供矿质营养进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明确甲、乙两图 中的因变量是净光合作用强度,进而准确判断图中各点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并能够根据光 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气体变化情况判断题(3)中各个图中两种代谢过程的大小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