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00 KB
  • 2024-04-04 发布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35题;共70分)‎ ‎1. ( 2分 ) 宋元时期主要港口政府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征舶税、收舶货。政府还制定了《市舶则法》,规定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市舶司批准,始能成行。外国商人领取市舶司颁发的“验符”或其他官方凭证方可从事贸易活动。可见宋元时期(    ) ‎ A. 政府注重规范海外贸易                          B. 强调内外贸易平衡 C. 开始设立对外贸易机构                          D.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2. ( 2分 ) 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主要是因为(    ) ‎ A. 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B. 小农生产更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 C. 地主与君主的矛盾十分尖锐                   D. 土地集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 ( 2分 ) 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居民区)围起来,除了特定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这一制度彻底被打破是在(    )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4. ( 2分 ) 《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 ‎ A. 耕作工具先进         B. 注重精耕细作         C. 水利灌溉发达         D. 耕地面积增加 ‎5. ( 2分 )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    ) ‎ A. 大运河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D. 灵渠 ‎6. ( 2分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 ‎ A. 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 绝对禁止中外贸易 C. 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7. ( 2分 ) 《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 ‎ A. 土地私有制确立       B. 铁犁牛耕的运用       C. 赋税制的改革       D. 重农抑商政策 ‎8. ( 2分 ) 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    ) ‎ A. 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            B. 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C. 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D. 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9. ( 2分 )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 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                          B. 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 C. 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0. ( 2分 ) 清康熙后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如以康熙中期粮价指数为100,则乾隆初为132.90,嘉庆初高达264.82,至道光年间达到532.08。其主要原因是(    ) ‎ A. 社会环境的动荡                                    B. 社会需求的扩大 C. 粮食出口量增加                                    D. 高产作物的引入 ‎11. ( 2分 ) “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 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12. ( 2分 ) 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 A. 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               B. 赋税沉重加剧了土地买卖行为 C. 唐代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13. ( 2分 )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 ‎ A. 东南沿海地区              B. 长江中游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14. ( 2分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 ‎ A. 蒸汽机的改良        B. 计算机的诞生        C. 相对论的提出        D. 电力的广泛应用 ‎15. ( 2分 ) 《全球通史》:“(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着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该描述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着重强调的是(    ) ‎ A. 装备门槛提高                                        B. 诞生许多科学家 C. 科技投入不足                                        D.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16. ( 2分 )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八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 ‎ A. 殖民掠夺为西欧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B. 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C. 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D. 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工厂 ‎17. ( 2分 ) 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19世纪中期的伦敦(    ) ‎ A. 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                             B. 城市拥堵人口膨胀 C. 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                             D.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18. ( 2分 ) 据统计,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 A. 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 C. 群众性反帝运动的推动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9. ( 2分 ) 掌握着17世纪的海上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 ‎ A. 西班牙人                      B. 荷兰人                      C. 英国人                      D. 法国人 ‎20. ( 2分 ) 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  ) ‎ A. 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     B. 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 C. 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        D. 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 ‎21. ( 2分 ) 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 ‎ A.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 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 增强改造自然能力                                 D. 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22. ( 2分 )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在约1400〜1550年这150年间,……人类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所有大洋之滨,人类文明世界的范围突然间扩大了。”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文艺复兴          B. 工业革命          C. 新航路开辟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3. ( 2分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中国“蒸汽船从1913年的893艘(总吨位达141,024吨)增长到1918年的2,027艘(总吨位达236,622吨);煤产量从1913年的1,28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2,010万吨;钢产量从1914年的10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180万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 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技术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4. ( 2分 ) “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据此观点,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    ) ‎ A. 殖民扩张                 B. 代议制确立                 C. 工业革命                 D. 圈地运动 ‎25. ( 2分 ) 下表是1840—1913年间,外国列强在苏州设厂的数量和资本情况,其中1894—1913年间大幅增长是由于(    )‎ 时间(年)‎ 工厂数(家)‎ 资本额(千元)‎ ‎1840--1870‎ ‎7‎ ‎2802‎ ‎1870--1894‎ ‎16‎ ‎4829‎ ‎1894--1913‎ ‎136‎ ‎103153‎ A.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转变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        D. 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势力大增 ‎26. ( 2分 ) 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成就。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该时期是(    ) ‎ A. 1895-1911年         B. 1912-1919年         C. 1949-1956年         D. 1978-2007年 ‎27. ( 2分 ) 19世纪初的美国家庭本身就是主要的经济实体,家庭农场、家庭店铺和家庭工业几乎遍布全美;19世纪中期,主要劳力多数走出家庭到别处赚钱谋生。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商品经济的广泛影响                             B. 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 C. 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D. 工业社会的深入发展 ‎28. ( 2分 ) 19世纪后期,各国相继通过《公司法》,该法的价值在于“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粉墨登场:它由特许变为自由的注册,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是(    ) ‎ A. 自由主义思潮兴盛                                 B. 重商主义的再兴 C.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D.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29. ( 2分 ) 19世纪上半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主要目标是(    ) ‎ A. 劳动力                B. 金银财富                C. 土地                D. 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0. ( 2分 ) 有人说,这批资产阶级,虽然其中没有一个人住在石油区,没有一个领有一个石油泉,或一块油田,却支配着石油的开掘与提炼。他们不但对消费者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对生产者有规定售价权利。这种经济现象应出现在(    )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D. 信息技术革命后 ‎31. ( 2分 ) 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 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 D. 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32. ( 2分 ) 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 A. 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                             B. 成立农业调整署 C.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D. 推行“以工代赈”‎ ‎33. ( 2分 ) 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意图是(    ) ‎ A. 调节工业生产         B. 稳定金融秩序         C. 减少耕种面积         D. 维护社会稳定 ‎34. ( 2分 ) 1930年12月,胡佛在一份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这表明胡佛政府(    ) ‎ A. 计划直接救济民众                                 B. 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 使用经济手段积极干预经济                   D. 转变了传统经济政策 ‎35. ( 2分 )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某法案,不仅规定了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则,还规定了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凡是接受该法案的企业,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该法案体现了(    ) ‎ A. 重农抑商政策         B. 重商主义政策         C. 自由放任政策         D. 国家干预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05分)‎ ‎36.材料一 桑弘羊是具有法家思想的理财家,他具有兴功利的思想,肯定商业活动,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本末并重。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实行盐铁官营,禁止私卖私铸。实行“酒椎”即酒类专卖,由官府统一销售。改革币制,废除一切旧钱,由国家统一铸造货币。实行均输和平准。所谓均输,就是调剂物资运输;所谓平准,就是平抑物价。‎ 材料二: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年产100万吨以上 年产10—99万吨 年产1—9万吨 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 ‎100‎ ‎88.5‎ ‎41.5‎ ‎0‎ 华商企业 ‎0‎ ‎11.5‎ ‎58.5‎ ‎100‎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江苏、上海 ‎155‎ 直隶、京津 ‎455‎ 陕西 ‎3‎ 浙江 ‎42‎ 山东 ‎31‎ 甘肃 ‎1‎ 福建 ‎20‎ 奉天 ‎19‎ 广西 ‎1‎ 广东 ‎33‎ 湖北 ‎19‎ 其他地区 ‎3‎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 ‎ 材料三: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及其措施。(10分)‎ (2) 据材料二、三,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10分)‎ (3) 指出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10分)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 ‎【考点】商业的发展 ‎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设置市舶司和颁布《市舶则法》对中外贸易进行严格的约束,体现了这一时期政府对中外贸易的规范管理,故A项正确; 材料中强调的是对贸易的管理,不是强调贸易的发展情况,故B项错误; 唐朝时期我国已经设立对外贸易机构,故C项错误; 材料中是对中外贸易的管理,不是限制海外贸易,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宋元时期主要港口政府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可以看出元代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2.【答案】 A ‎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地主与政府争税源,土地高度集中不仅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兵源,而且容易激化阶级矛盾,进而严重威胁皇权稳固,所以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维护小农利益,根本目的就是巩固统治; B项说法错误,错在“更有利于”; 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地主与君主之间的矛盾,故C项排除; D小农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抑制土地兼并的原因是土地兼并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而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3.【答案】 C ‎ ‎【考点】商业的发展 ‎ ‎【解析】【分析】C宋代商业发展繁荣,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AB汉代与唐代城市的布局实行坊市分离的制度,没有打破坊市界限,故AB都错误; D明代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但不是最早的时期,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结合商业发展的历程回答即可。‎ ‎4.【答案】 B ‎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解析】【分析】材料中“上田弃亩(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下田弃甽(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体现了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故B正确; ACD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材料体现的是农作物的耕作技术,这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一个反映,难度不大。‎ ‎5.【答案】 B ‎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解析】【分析】B从材料中的“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来看,这一工程是在四川境内的水利工程,应为都江堰。 A隋唐大运河没有经过四川,排除A项; C郑国渠是在陕西咸阳附近,排除C项; D灵渠在广西境内,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的修筑,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一般。‎ ‎6.【答案】 D ‎ ‎【考点】主要经济政策 ‎ ‎【解析】【分析】D据材料“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口通商。 广州为通商口岸,在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故A排除。 绝对禁止中外贸易,不符合闭关锁国政策内容,故B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可以看出这是指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难度中等。‎ ‎7.【答案】 B ‎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解析】【分析】B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运用,导致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故“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A土地私有制确立,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不是最主要原因,故A错误; C赋税制的改革,属于税收制度方面,不是根本原因,故C错误; D重农抑商政策属于经济政策的原因,不属于最主要原因,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千耦其耘说明生产工具简陋,而材料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说明生产效率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铁犁牛耕的运用,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8.【答案】 B ‎ ‎【考点】手工业的发展 ‎ ‎【解析】【分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景德镇……四方商贩……民窑……工匠……”可知,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A早在宋代景德镇就是著名的瓷都了,排除A; C材料并没涉及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排除C; D经济重心在宋代已经移到了南方,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僧说明景德镇民营手工业发展,难度中等。‎ ‎9.【答案】 D ‎ ‎【考点】商业的发展 ‎ ‎【解析】【分析】D材料中“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说明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国内丝织业出口困难; 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C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材料无法体现,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说明胡雪岩的产品销售,也说明其依靠国外市场破产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难度较大。‎ ‎10.【答案】 B ‎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解析】【分析】B粮食价格不断上涨是由于人口激增,社会需求量的扩大而造成的,符合题意; 选项A、C均只是次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所以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C当时闭关锁国,不存在粮食出口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业发展,清代人口增加,粮食需求量也增加,进而导致粮食价格上涨,难度中等。‎ ‎11.【答案】 B ‎ ‎【考点】商业的发展 ‎ ‎【解析】【分析】B宋代的广告形式是和叫卖相配合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A材料中的曲牌反映了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但这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 C“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体现了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说明商品经济发展,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12.【答案】 D ‎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解析】【分析】D根据“寺院广占田地,侵损百姓”“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可知,唐朝寺院广占田地、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大量兼并土地,造成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A根据“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可知,法律是限制土地兼并和买卖的,A错误;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赋税沉重,排除B; C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寺院广占田地,侵损百姓,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可知寺院、王公百官、富豪对土地的占有,也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难度中等。‎ ‎13.【答案】 A ‎ ‎【考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由于五口通商集中在东南沿海,所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变化最早的是东南沿海地区。A项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后,随着外国经济大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结合条约的内容可以得出结论。‎ ‎14.【答案】 D ‎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故D项正确; 蒸汽机的改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A项错误; 计算机的诞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 相对论的提出是属于科技理论,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故C项错误。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5.【答案】 D ‎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可知题意强调的不是装备问题,所以A不符合题意; 诞生许多科学家也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故排除B; 由“装备着昂贵的仪器”可知不是科技投入不足,所以C不符合题意; 由“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着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关键是抓住材料“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着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人,主要是科学家,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科学与技术真正实现了有机结合,难度不大。‎ ‎16.【答案】 A ‎ ‎【考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 ‎【解析】【分析】材料“黑奴贸易……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反映了奴隶贸易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而奴隶贸易与殖民掠夺紧密相连,故A正确; 材料信息并未涉及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故B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映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故C错误;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在19世纪中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材料的主旨是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利用黑奴贸易赚来了7.6万英镑开了一家铁厂,体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难度不大。‎ ‎17.【答案】 A ‎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 ‎【解析】【分析】1853年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之时,“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说明工业化导致了城市环境污染的严重,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人口问题的信息,故B项错误; 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和化学工业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和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材料的关键信息是“1953年”“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水污染,难度一般。‎ ‎18.【答案】 D ‎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 ‎【解析】【分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这一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故D项正确; A是甲午战争之后晚清政府政策; B是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政策; C是一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材料的时间“1927年到1936年”,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35 年开始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近代工业发展最快时期,难度不大。‎ ‎19.【答案】 B ‎ ‎【考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7世纪荷兰人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号称“海上马车夫”, A、C、D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重点是把握15-18世纪的殖民强国的更替及特点。‎ ‎20.【答案】 B ‎ ‎【考点】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以及“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说明洋务派试图在经济上形成垄断地位,以此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实现“求富”的目的。故答案为B项。 洋务派的这一措施不是针对外国资本主义,而是针对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排除A项; C项不能反映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排除; 洋务运动在实践中迈出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洋务运动的知识。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只准官办企业”,“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都是洋务运动为实现经济垄断而采取的措施。‎ ‎21.【答案】 A ‎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 ‎【解析】【分析】“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说明工业革命增强人们战胜自然的自信和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故A正确; B不符合“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排除; 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增强人们改造自然的思想而不是能力,C错误; 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带来人们“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难度不大。‎ ‎22.【答案】 C ‎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发现了世界,使人类文明世界的范围突然间扩大了,材料和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均无关系,故本题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材料的时间“1400〜1550年”,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打破了各大洲各地区之间的隔绝状态,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难度不大。‎ ‎23.【答案】 B ‎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 ‎【解析】【分析】材料“蒸汽船从1913年……增长到1918年”“煤产量从1913年……增长到1919年”“钢产量从1914年……增长到1919年”说明1913-1919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故B项正确; A项错误,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灭亡; C项错误,洋务运动从19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D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开始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1913-1919年”和记住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1912-1919年,由于处于“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在欧洲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难度不大。‎ ‎24.【答案】 A ‎ ‎【考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 ‎【解析】【分析】材料“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说明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 ​BCD项都晚于A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材料强调的是美洲的金银财富和自由移民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难度不大。‎ ‎25.【答案】 A ‎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 ‎【解析】【分析】A项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甲午战后,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A项正确; B项题干是列强在华设厂,不是中国民间设厂,故B项错误; C项题干未体现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的比较,排除C项; D项题干未体现买办等群体的变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要结合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来思考。‎ ‎26.【答案】 B ‎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解析】【分析】A1895年不属于20世纪,故A错误; B1912-1919年处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 C1949-1956年,经过三大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公有制企业,故C错误; D1978-2007年,属于改革开放时期,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表现容易得出结论。‎ ‎27.【答案】 D ‎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 ‎【解析】【分析】材料表明实行家庭农场之后,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材料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广泛影响,排除A; B中“迅速发展”夸大了。排除; 材料无关思想观念的变化,排除D。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而城市工业化起步,城市就业率提高,故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由题目时间“19世纪中期”可知,劳力走出家庭到外地谋生正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兴起,吸引农村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难度一般。‎ ‎28.【答案】 A ‎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 ‎【解析】【分析】由“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由特许变为自由”、“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由垄断和贸易保护主义到自由竞争的变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故A项正确而排除D; 重商主义时期有国家保护的色彩,体现不了单纯的自由竞争,且重商主义再兴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 凯恩斯主义是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里强调的是自由竞争,故排除C。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较简单,注意年代信息,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即可。‎ ‎29.【答案】 D ‎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两次鸦片战争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大生产的转变,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更多的原料,英国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发动了以打开闭关锁国的中国市场,以便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目的鸦片战争。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9世纪上半期是关键信息。‎ ‎30.【答案】 B ‎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 ‎【解析】【分析】B当时石油被大量开采而且“资产阶级海盗”垄断了石油的生产和销售,这种情况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符合题意。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尚未存在垄断组织,排除A; C是由开采与提炼属于传统工业,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核能等新能源得到大发展,排除C; D信息技术革命后,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得到大发展,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虽然其中没有一个人住在石油区,没有一个领有一个石油泉是关键信息。‎ ‎31.【答案】 C ‎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时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可以知道这段时间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首先是从棉纺织业开始,因为新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应用,导致了示意图的变化,故C正确,D错误;A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重,材料和 第二次工业革命联系不大,B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主要点是时间限制,根据时间回忆基础知识即可。‎ ‎32.【答案】 C ‎ ‎【考点】罗斯福新政 ‎ ‎【解析】【分析】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故C项正确。 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是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采取的措施,成立农业调整署是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推行“以工代赈”是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的措施,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复兴工业、调整农业、实施社会福利等方面,难度不大。‎ ‎33.【答案】 D ‎ ‎【考点】罗斯福新政 ‎ ‎【解析】【分析】材料中论述的是社会救济问题以及以工代赈,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就业,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救济措施,不是调节工业和稳定金融措施,故A和B项错误; 减少耕种面积属于罗斯福新政农业措施, ‎ 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措施。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在社会福利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临时困难群体发放社会救济金,又通过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扩大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秩序,难度不大。‎ ‎34.【答案】 B ‎ ‎【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政府绝对不能干预经济,即胡佛政府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胡佛政府是自由放任而不会直接救济民众,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胡佛政府是自由放任而非干预经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胡佛政府仍然是传统经济政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由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反对政府用立法或行政的手段来关于经济,这说明胡佛政府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难度不大。‎ ‎35.【答案】 D ‎ ‎【考点】罗斯福新政 ‎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即该法案体现了国家干预政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不涉及重农抑商和重商主义,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 罗斯福新政不再自由放任而是干预经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较简单,把握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即可。‎ 二、材料分析题 ‎36.(1)经济思想:兴功利;肯定商业活动;本末并重。‎ 措施:颁布算缩告婚令;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改革币制;实行均输和平准。(10分)‎ ‎(2)特点:投资少;规模小;技术弱;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落后;在布局上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短暂春天)‎ 国内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法令:市场方面: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国际方面,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