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0 KB
  • 2024-04-01 发布

语文卷·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2018-01)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7—2018学年上学期2016级 第七次双周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8年1月11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寒与物候 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们发现,小寒时期的阳能其实在增加。小寒的物候是,一候雁北乡,雁将避热而回,尽责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二候鹊始巢,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始所向也;三候雉始雊,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雁虽然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过冬。冬去春来,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这种候鸟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 到了第二候,虽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它们的身影,可以说它们是很有人缘的鸟类。喜鹊常成对或结成大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中国人在鹊之前加上喜字,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画鹊兆喜几乎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大为流行的风俗,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画过喜鹊。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对望叫“欢天喜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中国人对喜鹊的观察也非常早,《诗经》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是成语鹊巢鸠占的源头。‎ 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能看到野鸡,但在古代,“雉”也参与了中国文化的经验和表达。“雉”善走,不能久飞,羽毛可做装饰品。《诗经》中说,“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它由矢和隹两字组成,矢为矢量,长度单位,表示本地方;隹为鸟,雉的本义是留鸟,特指野鸡。古人也因此把雉当作长度单位,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为一雉。《左传》中说:“都城过百雉。”城墙则称为雉堞,谢朓有诗:“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1.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小寒时期的阳能其实在增加”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李绅《江南暮春寄家》)‎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D.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小寒的天气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此时尽管有冰天雪地的现象,但阳气已动,阳能开始增加,自然界的一些候鸟和留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 ‎ B.在先民的心中,大雁是禽鸟中最机智聪明的,作为一种候鸟,小寒时它们最先感受阳气已动,开始离开南方最热的地方有组织渐次向北迁移。‎ ‎ C ‎.作为留鸟,喜鹊既表现为很强的适应气候和人类的能力,又能敏感地察觉到气候的变化,小寒时会冒着严寒在高大的乔木筑巢,为孵养后代做准备。‎ D.作为小寒第三候,在山中的野鸡也参与了中国传统节气的表达,节气的变化、阳气的生长使得野鸡不论公母都开始鸣叫,用叫声来招引同类。‎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大雁的习性是南北迁徙,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移,在迁徙的途中,它们表现出在人们看来的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因而也被人们称为“天厌”。‎ B.在中国人的眼中,大雁是文明的象征,在中国传统的婚姻礼仪中,用雁来作为五礼之贽,这使得大雁兼具有人们所需要在婚姻问题上的丰富含义。‎ C.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吉祥的象征,《诗经》中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和绘画中的画鹊兆喜都表达了人们对喜鹊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美好祝福。‎ D.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雉”既指一种禽鸟,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也作为一种长度单位,如《左传》中“都城过百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金丝雀 ‎[美]戴夫·泽尔瑟曼 卡尔·哈斯凯尔不喜欢警察,坐在一个警察环伺的房间里让他感到紧张,不过他别无选择:如果想拿回那把储物柜的钥匙,他只好如此。几个月前,他跟皮特·西弗尔抢劫了一辆运钞车,发了笔横财——30万美元。现在这笔钱正放在EZ租赁公司的一个储物柜里,但西弗尔把事情给搞砸了。那个蠢货因为半磅海洛因被抓,他的财产被查扣,其中包括那幅名叫《鸣禽》的画。‎ 多年来,他俩一起干了十几票。西弗尔总是把他所得的一部分投资艺术品。储物柜钥匙藏在了那幅《鸣禽》里。在哈斯看来这幅画只不过像是个5岁的孩子用蜡笔画的一只黄色的小金丝雀。但根据拍卖信息表,这幅画价值2000美元,正常情况下,这个东西哈斯连50美分都不愿意出。‎ 当那幅《鸣禽》开始拍卖的时候,哈斯凯尔率先出价2000美元,他以为竞价就此结束了。他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出价2500美元。他转过身来,看了一眼那位竞拍者——一个又瘦更高的男人,留着山羊胡。穿一套廉价的西装,看不清脸。真讨厌这个家伙。‎ ‎“2600。”‎ ‎“3000。”‎ 那人的声音听起来犹如他正在竞买的那只金丝雀发出的一声鸣叫。哈斯转身怒视着他。‎ ‎“4900。”哈斯凯尔挤出了这个数字。‎ 好长一段时间里鸦雀无声。哈斯松了一口气,他站起身来。‎ ‎“10000美元。”身后发出了刺耳的声音。‎ 哈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个刺头肯定是知道了钥匙的事,要不然没有其他理由来高价竞买这件垃圾。无论怎样,已经结束了。他迅速走向出口,他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得到。‎ 当哈斯来到自己的车前时,身上的衬衫都湿透了,人也喘息得厉害。他那该死的心脏感觉好像要从胸腔里爆出来。他坐进了驾驶室,从贮物箱里取出一把手枪。‎ 不一会儿,那个留着山羊胡子的男人就带着那幅画进入了停车场。哈斯一路跟踪,等那家伙进入一个公寓区后,把车逼过去。哈斯动作迅速,从车上跳下来,将枪口顶在了那人的后背上。‎ ‎“把金丝雀给我,不准转身。”‎ 那人进行了抵抗,但哈斯从他身上抽走了画。‎ ‎“有人给你透露了消息,对不对?”哈斯问道。‎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有人把钥匙的事透露给你了。不然你不会为这件废物出价10000美元!”‎ ‎“没有,这是一件稀有作品,有了这幅画我的收藏就完整了——”‎ ‎“闭嘴!”哈斯命令道,“趴到地上,把头贴在路面上。”‎ 那个男人小心冀翼地趴下,把头抵在地上。‎ 哈斯快速地驶离了那里。他满头大汗,紧握着方向盘的双手颤抖着。“撒谎的混蛋。”他嘟囔道,肾上腺素流遍了他的全身,“那个蠢货知道这笔钱,我本来应该照他的头上来一枪。”‎ 他把车开进了一个离EZ租赁大楼一个街区远的停车场。他把画布的背面划开。出乎意料,他没有看到钥匙,却看见了两个小小的电子物件:窃听器和全球定位跟踪器。他坐在那里盯着画布,想弄明白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在画框里。当他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时,警察已经把他包围了。‎ ‎“马上从车里出来!”‎ 哈斯抬头看到一个穿着廉价西装的男人,伸着胳膊正用手枪对着他。正是那个竞买画的人,他的山羊胡子不见了,声音也比哈斯此前听到的鸟叫声深沉。哈斯感到头昏眼花。‎ ‎“西弗尔出卖了我,对不对?”哈斯问道。‎ 那个身穿廉价西装的侦探摇了摇头,“不是。我们用金属探测器找到了储物柜的钥匙。西弗尔一个字也没说出来。而你给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哈斯凯尔哈哈大笑起来。那咯咯的杂音在那位侦探听来分外刺耳。哈斯能够看到侦探眼睛里的担忧。可是,无论如何,他无法停下来。他想到那幅画着金丝雀的画,想到自己如何自投罗,越想笑得越厉害,一直笑到自己心脏病发作。‎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一、二段采用倒叙的手法,交代了哈斯在拍卖室看到警察感到紧张的原因,这也是整个故事的背景,为后文设置悬念。‎ B.《鸣禽》其实是一幅稀有的名贵艺术品,但不太符合哈斯的审美取向,在他眼里这幅画就像五岁孩子的画作一样,简直一文不值。‎ C.小说通过刻画哈斯这一人物形象,告诉读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特别是不要怀着侥幸心理而违法犯罪。‎ D.小说以“金丝雀”为题,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小说中的主要物品《鸣禽》,又讽刺了哈斯的无知,暗示他早巳成了“笼中鸟”。‎ ‎5.侦探作为次要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6.小说的情节结构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范立欣:在纪录片里寻找“归途”‎ 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张昌华夫妇,20年前开始在广东打工,希望用微薄的收入抚育留在家乡的一双子女,使他们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可失去双亲陪伴、日渐成年的女儿张琴,选择了退学离家,成为新一代打工妹,让父母的梦想破灭。‎ ‎“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被记录下来,是我们这代人的失职。”范立欣,一位30岁出头的中国导演,撸了撸袖子,猛吸一口气,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从表面上看,影片《归途列车》讲的是张昌华夫妇回家的路途,他们和所有农民工一样,在售票窗口前失望,在绿皮车厢里挣扎,在村口小路上放下又一年沉重的包裹。但范立欣没有把镜头停止在旅途的终点,而是对准了空巢的老人,对准了1岁就成为留守儿童的张琴。‎ 范立欣赞同一位友的说法:如果是这样的“现代化”会破坏一个国家最基础的构成——家庭。‎ ‎“从更深的层次看,影片要问的就是‘归途’在哪里?”他说,选择春运这个题材,也是因为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各种矛盾,都能在这里找到观察点。影片与其说是在讲春运,不如说“展现了一个困于昨天和明天之间的、中国农民工家庭命运的故事”。‎ 成为“范导”之前,范立欣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名摄影师。时常下乡的他,往往前一刻还在家徒四壁的乡村工作,后一刻就在灯红酒绿的三里屯聚会。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这个“爱激动、爱打抱不平的人”更多地关注到城市化进程中持续存在的矛盾。‎ 他曾经纠结和疑惑:也许,对这个国家而言,春运所折射的种种社会阵痛,都是难以逾越的阶段。而他又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思考和追问:那些苦苦追求最后一班列车的农民工,会不会被高速前进的社会列车抛到身后?‎ 有人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镜头对准蓬勃发展的中国背后那些小人物的辛酸,他们是社会的主流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范立欣放下杯子,向本刊记者一字一句地说:这是中国2.4亿农民工的真实生活写照。‎ ‎2009年,在美国的圣丹斯电影节,北京一所中学的访问团被安排观看《归途列车》。放映完毕后,一名男生激动地跑上台,从范立欣手里抢过话筒。他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自己看完后很伤心,他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让我好好学习了,因为他们想让我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 孩子的责任感让范立欣感到安慰。他觉得,在这个无法跨越的发展阶段里,每个人都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收起一些城市人的优越感,拿出更多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农民工更加友好一点,哪怕是地铁上让个座,对餐馆的小妹道声谢。‎ 一位美国中部的观众看完电影后,感谢范立欣让他理解了在外贸服装厂工作的张昌华,说看到他为改变儿女命运付出的努力,就像看到自己的父亲一样,这是中国人的坚韧、努力以及对家庭的爱。而在以前,这个美国男人会抱怨,这些努力工作并把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工人,“把我们的饭碗抢走了”。‎ 范立欣感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类情感,是共通的,纪录片是一个可以让外国人了解并理解中国的媒介。‎ 在范立欣眼里,纪录片从融资、制作到发行,跟其他电影一样,也是一个产业。在这个产业链里,不是“谁给钱谁就是爷”,他和所有投资方都用合同的形式规定,制片人与投资者,无权干涉导演对影片的剪辑权。‎ 眼下,范立欣正致力于对国内纪录片导演进行培训,让他们更明白国际运行规则,学习撰写提案等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技巧。他同时开始寻找中国纪录片“本土生存”的路径。‎ ‎《归途列车》在7个城市“一城一映”之前,范立欣找过国有发行公司,可最少一百万元的拷贝制作和宣传费让他却步。后来,在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7个城市,范立欣选定了每个城市的一家影院,用一个影厅长线定期放映《归途列车》,票房收入双方分账。范立欣觉得,既然中国的城市还无法支撑起一家艺术电影院,那么在商业电影院里逐渐打造一个艺术电影厅,应该是可行的、有市场的,这有利于中国纪录片业的发展。‎ 随着一年的春运进入尾声,《归途列车》在全国的展映之幕渐落,但“归途”的故事不会结束,它事关春运、社会,也事关纪录片在中国。‎ 相关链接:①2013年范立欣在《纽约时报·电影版》公布的“全球20位40岁以下最有才华的电影导演”评选中金榜题名,成为该项评选中唯一华人导演。‎ ‎②范立欣认为,任何一个故事、一群人都应当放在一个历史时间段去看,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有更大意义的,在任何一个故事中都可以看到社会变迁。‎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范立欣将镜头始终聚焦在一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夫妇春运归途上,展现出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背后普通小人物的辛酸。‎ B.《归途列车》融入了导演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真实展现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深刻变化。‎ C.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人物,才使得《归途列车》引发国人思考内省,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窗口。‎ D.在范立欣看来,仅有社会价值的纪录片必须像其他电影一样,自觉地去适应市场环境,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广阔的传播渠道。‎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开篇介绍农民工张昌华夫妇的想法、做法与最终的结果,以此引出对范立欣关注农民工以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表述。‎ B.范立欣认为他选择春运题材拍摄纪录片《归途列车》的目的是讲述过去与未来中国农民工家庭命运的故事,是要为中国农民工寻找出路。‎ C.范立欣爱激动、爱打的不平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中国农民工的强烈关注,但这种关注也招来了一些人的质疑,认为他没有抓住社会的主流问题。‎ D.材料中表述了不同人看过纪录片后的感受、并且在此之后进行了议论,侧面表现了影片具有一定影响力。‎ E ‎.范立欣成为出色的纪录片导演的具体原因有:有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有敏锐的视角,有国际视野等。‎ ‎9.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归途’的故事不会结束,它事关春运、社会,也事关纪录片在中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顾曰:“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明年,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丧父,归临川,夺情起之。丧母,求终服,不许。岁中,迁尚书户部员外郎,为太子舍人,寻知制诰。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并稿封上。‎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①。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②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注①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②僦舍:租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B.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 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C.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 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D.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夺情”指守丧服满后,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亲族中,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B.“权”与《苏武传》“假吏常惠”句中的“假”,都指古代临时代理官职,类似表示代理的还有“摄”“行”“署”等。‎ C.“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D.“衮冕”指衮衣和冕,即礼服和礼帽,是皇帝等王公贵族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的,也可指入朝为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晏殊才华卓著,品德高尚。被誉为“神童”的他在复试诗、赋、论时,坦诚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要求更换考题,获得了皇帝的好感。‎ B.晏殊注重教育,提携贤才。他重视书院的发展,曾力邀文化名人到书院讲学,开创了自五代以后大办教育之先河;他也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很多出其门下。‎ C.晏殊见识过人,屡献计策。如陕西战事中,他建议朝廷罢内臣监军,不以阵图授将领,使他们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D.晏殊胆识过人,敢做敢为。对于章献太后权听政一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不敢决断,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议遂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5分)‎ ‎(2)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l4~15题。‎ 鹧鸪天 辛弃疾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①陌上尘。‎ ‎【注】①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的家乡,陶渊明晚年居佳于此。‎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词的上阕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陶渊明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也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乐观心态。‎ B.作者在词中充分展现出对陶渊明诗作的熟稔,多处化用胸渊明的诗句,如“躬耕”出自“躬耕非所叹”,“王谢”出自“旧时王谢堂前燕”。‎ C.“晋宋之间事”指的是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战乱不断,乱世下,陶渊明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就像其笔下桃花源中的人一样不问世事。‎ D.“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对比,突出了陶渊明在乱世中生活的恬淡、安宁。‎ E.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陶渊明的喜爱的词作,写陶渊明其实也是写自己,流露出对陶渊明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15.词的下阕是怎样赞颂陶渊明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在《定风波》中以自然风雨隐喻人生风雨,表达自己对各种打击处惊不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比喻,描写远山秀丽含愁的句子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清朝名臣谢济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免官职,一次充军,其经历之坎坷,令人不忍卒读。‎ ‎②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布置“萨德”反导系统,无疑火中取栗,这样做定会使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③冰岛已成为本届欧洲杯当仁不让的黑马,要知道,他们在最后两场比赛中战胜的奥地利队和英格兰队都是世界强队。‎ ‎④美国科技行业一位高管表示,在生产能够取代人类劳动的机器人方面,美国、中国、印度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呈现出平分秋色之势。‎ ‎⑤那里地处热带,白天太阳灼人,街上不见人影;夜市则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货架和地摊上,物品琳琅满目。‎ ‎⑥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取新中国温暖的阳光,自己却在黑暗中心甘情愿地忍受着百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死得其所。‎ ‎ A.②⑤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瑜伽大学合作举办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成功通过教育部审批,这是第一个中国瑜伽方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B.安倍一直声称“摆脱战后体系”、自民党出台复古的宪法修正草案、稻田朋美从总体上肯定《教育敕语》,难道日本政府能否认这些言行不是对战前价值观的回归?‎ C.我国独立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19日获食药监总局批准注册。‎ D.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阁下降尊纡贵,千里迢迢拜访寒舍,鄙人深感荣幸。‎ B.刘老师,您学富五车,全班同学都非常喜欢您讲的语文课,也十分赏识您独特的教学方法。‎ C.真是非常抱歉!我刚刚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恕我失陪,请大家见谅。 ‎ D.您是当代有名的作家,我已经拜读了您的大作,并对其中几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它的发展必须有伦理的介入和匡正。但是,对于技术,过度期待不可行, 。技术本身无善恶,这把双刃剑剑,指向何方取决于人类自身。人的大脑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与之相比, ,能理解人类的情感文化,拥有智慧、情商,会推理、“算计”的强人工智能尚只存在于银幕中的虚构世界里。如果因为前方可能存在危险, ,人类不可能拥有如此丰富多元的今天,也无法创造出有更多可能性的明天。‎ ‎21.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请参照①的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5分)‎ A.甲:核电站有着微量放射性,因而核电站是肮脏的。‎ ‎①乙:既然有微量放射性的都是肮脏的,那么有着微量放射性的大自然也是肮脏的了?‎ B.赫尔岑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 赫尔岑:② ‎ C.甲:宗教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怎么可能不是科学呢?人们为什么崇尚科学?是因为科学对人类有用。既然宗教对人类有用,凭什么说它不是科学?‎ 乙: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2018学年上学期2016级 第七次双周练语文答案 ‎1.B(根据原文内容,小寒阳能增加,表现在小寒物候上,A项表现为北方秋冬季节,此时大雁南飞;B项则体现大雁北飞;C项为夏季的喜鹊;D项抓住北雁南飞,也属于深秋季节。)‎ ‎2.A(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非天气。)‎ ‎3.D(A “天厌”是因为大雁的警觉与机智;B因果倒置,大雁具有丰富的含义,所以作为五礼之贽;C《诗经》中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用来说明人们对喜鹊观察得早。)‎ ‎4.D(A项,“倒叙”错误,应为“插叙”。B项,“其实是一幅稀有的名贵艺术品”不准确,小说开头提到“这描画价值2000美元”,文中仅通过侦探之口说“这是一件稀有作品”,但根据当时的情况,侦探很有可能是在欺骗哈斯。C项,应是告诉读者“天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 ‎ ‎5.①侦探作为整个故事发展的参与者和设计者,是线索人物;他的行为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②通过对侦探的肖像、语言等描写,侧面衬托出哈斯多疑、无知的特点。③有利于表达小说的主题。 (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 ‎6. ①情节结构上采用伏笔(或暗示)的手法。②情节叙述上采用明暗线交织的形式。③开头设置悬念;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点2分)‎ ‎7.B(A项,“始终聚焦在这一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夫妇的春运归途上”错误,根据原文,范立欣还把镜头对准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张琴。C项,“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人物,才使得《归途列车》引发国人思考内省,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说法不全面,除了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人物,还有其他因素。D项,“纪录片必须像其他电影一样,自觉地区适应市场环境,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广阔的传播渠道”说法错误,范立欣认为在商业电影里逐渐打造一个艺术电影厅,应该是可行的、有市场的。)‎ ‎8.BC(B项,“要为中国农民工寻找出路”拔高了思想。C项,“爱激动、爱打抱不平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中国农民工的强烈关注”错误,且原文说“更多地关注到城市化进程中持续存在的矛盾”,即他关注的不仅仅是农民工问题。)‎ ‎9.①这句话是对范立欣以及他所拍摄的纪录片的高度评价,肯定了其在直面春运热点、反映社会问题和中国纪录片行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②从春运角度:春运问题作为当下中国社会城乡结构矛盾的缩影,不会因为一部纪录片而得到解决,但“归途”所引起的人们对于这一热点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还将继续。‎ ‎③从社会角度: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只局限于“春运归途”,范立欣等纪录片导演们会继续将镜头对准那些需要人们反思的社会问题。‎ ‎④从行业角度:虽然中国纪录片业起步较晚,但范立欣无疑开了个好头,同时他也在坚守纪录片准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纪录片发展模式,我国纪录片行业前景广阔。(第一点2分,其他每点1分)‎ ‎10.D ‎11.A(“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 ‎12.D(“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不敢决断此事”理解错误。)‎ ‎13.(1)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壁,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均:比较。之:这。负:使……承担。曲:理亏。各1分。句意1分。)‎ ‎(2)皇帝也发奋想有所作为,想要依靠众多人才来改革政治,但是奸佞权臣们都不给予方便(“不赞同”或“极力阻止”)。(“奋然”,振奋、发奋的样子;“因”,依靠、凭借、依仗;“更”, ‎ 改革;“不便”,不与方便。各1分。句意1分。)‎ ‎14.BE(B项,“旧时王谢堂前燕”是刘禹锡的诗句,不是陶渊明的;E项,词作主要表达的是对陶渊明的赞颁,作者以陶渊明为榜样,“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无法看出。)‎ ‎15.①以陶渊明的诗歌历经千年还有百篇传世,突出世人对其的认可,赞颂他的诗才;‎ ‎②将出身高贵的王谢子弟与陶渊明对比,说王谢子弟比不过“柴桑陌上尘”,以此赞颂陶渊明的高贵脱俗。(每点 3 分,共 6 分)‎ ‎16.(1)一蓑烟雨任平生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 (3)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17.A(“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十分嘈杂,就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三个成语使用恰当。“不忍卒读”指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用在句中对象错。“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用在句中不合语境。“平分秋色”‎ 指双方各占一半,不分上下。用于双方,与所表达的三个国家不符。可改为“呈现出鼎足之势”。)‎ ‎18.D(A项,搭配不当,“举办”和“项目”、“项目”与“硕士学位授权点”搭配不当; B项,不合逻辑,多重否定不当。C项,结构混乱之暗换主语,“19日”前的主语应是“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 ‎19.C(A“拜访”是敬词,表达自己去别人家,对别人的尊敬。B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级对下级。C失陪,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表达得体。D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辞。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又叫指正,此处表达不得体。)‎ ‎20.①深度忧虑亦不可取 ②当前人工智能仍很“稚嫩” ③就停止向前探索的步伐 ‎21.②既然流行的都是高尚的,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③既然对人类有用的都是科学,那么石头也是科学?(答对一题两分,两个都答对五分)‎ 这是一道反驳的题目,注意先找反驳的观点,然后找到观点的同类的东西得出荒谬的结论即可。如②“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的意思是“流行的都是高尚的”,可以列举其它流行的东西如“感冒”,得出“流行感冒”高尚;第③句甲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对人类有用的都是科学”,然后列举“有用的”东西,比如“石头”,得出“石头是科学”的荒谬的结论。‎ ‎22.(一)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是要求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考生要有个性化的思考。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三个人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第二部分提出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第一,要在分析比较三个人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欣赏的来写;第二,围绕“你更欣赏谁”这个问题,阐述选择的理由;第三,把选择的人物与其他两位人物进行对比性分析,凸显所选择的理由所在。可以从苏珊的角度立意为有梦想,假若实现不了,就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从荆青的角度立意为有梦想就去追梦,放弃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从王杰的角度立意为喜欢并感恩自己的每一份工作,把它当成实现梦想的基石。‎ ‎(二)评分参考 首先必须体现考生的选择,必须明确指出“我更欣赏谁?”才可能上一类卷的二等卷(48—53分); 而要一类卷一等卷(54分以上)的作文,除了以上要求外,还要在选择中对这三者进行比较,体现考生对这三者的权衡与思考,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合理性。注意这三者的关系中,不是简单的肯定与否定的关系,而是比较关系,即在充分思考、权衡三者的特点之后,选择“更欣赏”的那一类人进行论述。‎ 为使论证典型、深入,更有说服力,当然允许、有时也必须引入外部材料,但任务驱动型作文如未能将给定材料作主体材料论述,在引入外部材料论述后未能回归主体材料的,不建议最高打到54分。‎ ‎1.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在比较中很好地体现权衡、思考,明确论述更欣赏谁的理由,视为一等卷。(54分以上)‎ ‎2.明确指出“我更欣赏谁”,只是未能很好地体现权衡、思考与比较,视为二等卷。(48—53分)‎ ‎3.分数段(42—47分)‎ ‎①全文比较表态“我更欣赏谁”,或谈这三者都欣赏,只是文章最后才提出“我更欣赏”。‎ ‎②对三则小材料内涵理解不准确,泛谈三者各自特点或有共同的特点。‎ ‎4.分数段(36—41分)‎ ‎①未能紧扣材料内涵,只论述与这三者有关的某些特点。‎ ‎②仅从材料中的一个词出发,未能紧扣材料内涵来展开论述的。‎ ‎5.分数段(36分以下)脱离材料内涵,偏离题意。‎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时便能写文章,景德初年,张知白任江南地区安抚使,以神童的名义向朝廷推荐他。皇帝召晏殊和千余名进士一起在朝堂上参加殿试,晏殊神情自若,毫不畏惧,提笔成文。皇帝嘉奖他,赐他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晏殊是江东人氏(江东五代时属南唐,为宋敌国。这么说意即晏殊不可重用)。”皇帝却说:“唐时名相张九龄难道不是江东人氏吗?”两天之后,又进行诗赋策论的复试。晏殊上奏道:“我曾经私下学习过这种文赋,请允许我换考其他题目。”皇帝喜爱他的诚实,晏殊的文章写完之后,多次称赞。‎ 第二年,晏殊应召面试中书舍人。升任太常寺奉礼郎。晏殊父亲去世,他回临川丁忧,丧服未满便被皇帝强令起用。晏殊母亲去世,他恳求满丁忧之期,皇帝又不允许。年内,晏殊升任尚书户部员外郎,任太子舍人,不久又任知制诰。皇帝常常拿政事向他咨询,晏殊都用一寸见方的小纸片用小字书写意见,连同底稿一起封好交给皇帝。‎ 宋仁宗即位后,章献明肃太后根据先帝遗诏暂时代理朝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独自面见太后奏事,朝中众臣无人敢提意见。晏殊进言:“向太后奏事的大臣,(太后)隔帘听取汇报,(大臣)都不能面见。”‎ 此议方定。晏殊上疏评议张耆不可担任枢密使,忤逆太后旨意。有次跟随去玉清昭应宫,侍从拿着笏板在他之后才赶来,晏殊生气地用笏板砸他,把待从的牙齿打断了,御史大夫因此事弹劾晏殊,晏殊被免官,贬为宣州知州。几个月后,改任应天府知府,晏殊请范仲淹来教授学生。自从五代以来,天下的学校荒废,复兴教育从晏殊开始。太后拜谒太庙,有人奏请太后穿衮冕。太后拿这个问晏殊,晏殊用《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饰回答。朝廷正在陕西用兵,晏殊请求停止让内臣监军,不把阵图交给诸将,使将军能够根据敌军形势决定攻守策略;并且招募弓箭手,培训他们,以备战斗。晏殊又请求拿出宫中多余的器物变卖以资助边境军费,凡是管理钱财的其他官员都罢免,把财权集中到度支司(三司之一,掌经济出纳)。他的建议都被施行了。‎ 晏殊平日喜爱结交贤士,当世知名之士,比如范仲淹、孔道辅都出自晏殊门下。等到担任宰相后,他更加致力于提拔贤才,于是范仲淹与韩琦、富弼都被重用,直至担任台阁重职,大多成为当时的贤士。皇帝也发奋想有所作为,想要依靠众多人才来改革政治,但是奸佞权臣们都不给予方便(极力阻止)。孙甫、蔡襄上言:“宸妃所生的陛下是天下的君主,但晏殊曾接受诏令为陛下生母作墓志铭,却没写一个字,此事便这样过去了。”又有人上奏说晏殊役使官兵建造房屋出租来谋利。因为这些,晏殊被降为工部尚书、颖州知州。但是当年晏殊是因为章献太后(仁宗养母)正在临朝,所以不敢写仁宗生母的墓志铭;并且他所役使的士兵,是辅臣例宣借给的,时人因此认为这不是晏殊的罪过。‎ 过了一年,晏殊疾病逐渐加重,皇帝乘车将要探访他。晏殊立即派人快马上奏说:“这是我的老毛病,快好了,不值得让陛下担忧。”不久病逝。皇帝虽然亲临祭奠,但把没有探访晏殊病情作为深深的遗憾,于是特地罢朝两天,追赠晏殊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在他的碑首篆刻“旧学之碑”四字。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