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4-03-28 发布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黑龙江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3.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4.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这种现象(  )‎ A.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B.使得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 D.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5.有学者认为“‎ 13‎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 ‎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        ‎ B.出现最早的纸币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D.近代工业的出现 ‎6.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 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 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7.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 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 C.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D.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8.“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 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C.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D.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9. “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说明(  )‎ A.中国茶叶种植技术获重大突破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3‎ C.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D.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已经解体 ‎10. “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11.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1.5万两白银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伙友(员工)按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影响 B.国民政府重视 C.经营理念创新 D.国家政局稳定 ‎12.《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记载:“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B.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未波及中国 C.国民政府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D.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而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3.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13‎ ‎14.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15.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将2 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这一法案(  )‎ A.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C.是全球化加快的结果 D.使世界经济开始复苏 ‎16.“我们还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实行这一政策本质特征有( )‎ ‎①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 ‎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③利用物质利益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④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不劳动者不得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1922年5月,苏俄硕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法令还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由此推断当时的俄国(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运动正在推行 C.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18.“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材料表明(  )‎ A.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被广泛接受 13‎ B.西方大萧条反衬了经济计划的优点 C.实行计划经济才能摆脱经济危机 D.英国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9.1935年5月6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 B.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C.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20.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  )‎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21.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  ) ‎ A.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 C.主张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D.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 ‎22.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大办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归生产队。上述变化反映出当时(  )‎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C.“大跃进”运动的扩大 D.对农村工作的务实调整 ‎23.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 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13‎ 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浙江温岭县某民间收藏爱好者购得了一本记账簿,上面记载了主人家从1968年到1980年的有关生活细节,如购买了什么、花钱多少,上面都记得一清二楚。该账簿的历史价值在于(  )‎ A.记载了参加开国大典的史实 B.为城市改革研究提供第一手史料 C.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百姓富足生活 D.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变迁 ‎25.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此机构应该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26.在法国看来,建立包括法国、徳国参加的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将联邦德国纳入共同的利益之中和欧洲的监督之下,而且欧洲联合有利于加强欧洲的世界地位。在联邦徳国看来,加入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消除各国,特别是法国对曾经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徳国的成见和疑虑,取信于国际社会,重新崛起。基于上述认识,法德(  )‎ A.共同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B.共同协商以推进德国实现统一 C.联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通过主权让渡推进区域一体化 ‎27.有学者认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 A.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C.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稳定经济,在多国协调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13‎ 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在这一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等。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为被学术界称为牙买加体系的现行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元化;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非货币化等。70年代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经济霸权急剧衰落 ‎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C.美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 D.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 ‎29.2012年7月,美国伦敦奥运代表团官方制服“中国制造”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一些国会议员扬言烧掉队服。《洛杉矶时报》社评家保罗写道:“无论他们穿什么衣服,我都将全力支持美国奥运代表队,我将通过我的‘中国制造’的电视观看他们的表现。”《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这背后凸显出美国眼下正在经历的一场就业悲剧:制造业就业岗位的消失,对于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而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 A.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承担着更大的风险。‎ B.经济全球化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 C.美国政治势力从根本上抵制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品已能实现无障碍流动。‎ ‎30.美国作家小约瑟夫·奈在《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中说:“我们所面对的真正问题,并不是主权国家继续存在……所有的国家,包括最大的国家,都面临着日益增多的难以在主权国家边界内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资金流动、毒品交易、气候变化、艾滋病、恐怖主义以及文化入侵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  )‎ A.抵制全球化 B.加强国际合作 C.建立单边格局 D.取消主权国家 ‎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13‎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3分)‎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2分)‎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1分)‎ 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 材料一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 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 ‎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 材料二 下表是我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98%‎ ‎2%‎ 商品零售额 ‎95.8%‎ ‎4.2%‎ 13‎ 材料三 在1978年的时候,全国个体户只有14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2年底,我国有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34万户,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 377万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 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对每年GDP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新道路”指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是什么性质的经济?(2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1分)相比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4)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3分)‎ ‎33.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一直是主导货币,国家的兴盛就能促使本国主权货币上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有一席之地,得到足够的话语权。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 “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 ‎《环球时报》2014-07-23 ‎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材料三 在这10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 62.5%,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2006年也已超越了美元。‎ 13‎ ‎——《欧元10岁:“危机涅槃”再出发》‎ 材料四 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 ‎——林跃勤《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 注:2014年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同意以相同的出资比例成立一家旨在向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贷款的银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2分) 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4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2分) ‎ 这对美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 (3) 据材料三、四,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怎样变化?(2分)‎ ‎ 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13‎ 13‎ 高一文科历史答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B D D A C A B D B D A C D D A A C B B D B D D D C D A B B B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31.(1)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服务设施完备;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3分)(如答“商户多、商品种类多”酌情给分)‎ ‎(2)特点:手工业在家庭中进行。(2分)(“手工业与农业结合或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 ‎(3)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 ‎(4)以下两种答法任选其一:‎ 观点:同意。(1分)‎ 理由: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4分)‎ 观点:不同意。(1分)‎ 理由:明清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4分)‎ ‎32. (14分)‎ ‎ (1)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1分)‎ ‎ “新道路”指的是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分)‎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分)‎ ‎ 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分)‎ ‎(3)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1分)‎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定;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3分)‎ ‎(4)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13‎ ‎33.(1)表现: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2分) ‎ 实践: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从而确立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2分)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2分) ‎ ‎(2)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滞胀);西欧、日本的竞争。(2分) ‎ 影响:美国无需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2分) ‎ ‎(3)变化: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或国际货币多元化);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2分)‎ 趋势: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1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