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0 KB
  • 2024-03-28 发布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好。‎ 2、 作答时,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3、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②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③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 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莱,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④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C.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府的赏赐。‎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讨的原因。‎ B.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都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C.文彰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其他职业,意在表现隐士的生存状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B.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隐士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 百年。‎ C.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D.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堂 号 袁炳发 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投奔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冲出门的张爷,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此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丢物而逃。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一看,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他家借一斗玉米,正是用的这个袋子!‎ 当时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上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伯一眼,鼻子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 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 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说着,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父亲掉头出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 事件发生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那天半夜时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三人直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出来,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这件事的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到纸厂上班。‎ 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每人都娶了一位好姑娘。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根在黑龙江了。‎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 几年后,“文革”开始,“红卫兵”的“破四旧”将我家的牌位、堂号掷于火堆,焚烧一尽。‎ 当时,大伯为了保护堂号,和“红卫兵”们厮打起来。结果,大伯的一条腿被“红卫兵”们打伤致残。‎ 从此,大伯每天都郁郁不乐。几个月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 这个谜,直到大伯去世时才解开。‎ 那天,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我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我大伯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 大伯母急忙问大伯: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 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长嘘一口气,就咽气了。‎ ‎……‎ 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其实,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 ‎(选自《安徽文学》2017年第6期)‎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既可展现“我”的内心世界,又使文章更具真实感。‎ B. 张爷爱憎分明:因误会而对“我们家”失望,误会消除后又极力帮助“我们家”。‎ C.“我们家”优良家风之所以能得以传承,离不开父辈们对“堂号”的坚守与保护。‎ D. 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简要分析划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6分)‎ ‎ ‎ ‎6. “敦本堂”这个堂号对“我们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请简要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 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年1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B.“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C.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 )‎ A.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B.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C.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D.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谞字士明,河南洛阳人。谞少举明经,补河南府参军,通达简率,不好苛细,积官至京兆仓曹。东都为史思明所陷,谞藏匿山谷。思明尝为谞父将校,怀旧恩,又素慕谞名,欲必得之,因令捕骑数十迹逐得谞。思明见之,甚喜,呼为郎君,不名,伪授御史中丞。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短长以闻,事泄,思明大怒诟骂,仅而免死。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召见言事。‎ 代宗居陕,谞步怀考功及南曹二印赴行在,上见而谓之曰:“疾风知劲草,果信矣。”时关辅大旱,谞入计,代宗召见偏殿,问谞:“榷酤之利,一岁出入几何?”谞久之不对。上复问之,对曰:“臣有所思。”上曰:“何思?”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理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由是未敢即对也。”上前坐曰:“微公言,吾不闻此。”拜左司郎中。上时访以事,执政者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庐、亳三州刺史。入为右金吾将军。‎ 建中初,上以刑名理天下,百吏震悚。时于朝堂别置三司以决庶狱,辩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夫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轻猾之人,援桴鸣鼓,始动天听,竟因纤微。若然者,安用吏理乎!”上然之,悉归有司。谞以法吏舞文,多挟宿怨,因献《狱官箴》以讽。‎ 谞自河南凡五代为官,入视事,不鞫人于赃罪,以宽厚和易为理。贞元九年十一月,以疾终,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 ‎ (节选自《旧唐书·裴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B. 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C. 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D. 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明经与进士是唐朝科举考试的两个重要科目,以经义被录取的叫做明经。‎ B. 执政者,指主持政事的人,他们掌握国家权力,在古代就是皇权所有者。‎ C. 行在,也称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 D. 三司指古代的三个官署,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管刑狱。‎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裴谞智慧隐忍,一心向着朝廷。被史思明叛军抓获,虽然接受伪职,却想办法保全宗室人员,并向朝廷提供叛军的信息。‎ B.裴谞心怀仁爱,关心民生疾苦。关中大旱,面对代宗对全年获利的关注,他停顿良久,以应关注民生疾苦而不是收益作答。‎ C.裴谞为官正直,待人宽厚和易。对朝政,他积极建言;对不正之风,他善于批评指出;在朝任职,不给人罗织罪名,以宽厚和易为理。‎ D.裴谞敢于直言,建言得到采纳。对设置登闻鼓,他认为用处不大,还会被狡猾之徒利用,使官吏作用不能发挥,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5分)‎ ‎(2)谞以法吏舞文,多挟宿怨,因献《狱官箴》以讽。(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①。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②。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③。‎ 岁云募,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①安石: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四十余方出仕。镇守新城时打算“经略初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东海:谢安早年隐居会稽,东面濒临大海,故称东海。从事:从政。②西州:西州,指东晋京城建康。③沧洲: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之地。‎ ‎14. 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词人借写谢安“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表现了他与弟弟苏辙分别时的不舍。‎ B. “鬓惊秋”即“为鬓生白发而惊”,明写谢安出仕较晚,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 C. “雅志”句说做官妨碍了谢安隐居志愿的实现,这隐含着词人对贪恋功名者的批判。‎ D. 本词结构清晰,“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三句承上启下,上片咏史,下片抒怀。‎ 15. 词序末两句说“要以谢安没能早退为戒,要以退隐后兄弟相从的快乐作为安慰”,请结合全词分析这两句话在词中的具体体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2)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3)《陈情表》中李密表明活着、死了都要对君王尽忠报恩的句子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目前,在线教育APP扩张迅速,各个领域冒出的分享学习的所谓的“专家”,良莠不齐,使许多学生莫衷一是。‎ ‎②为构筑新的产业优势,“披星戴月抓招商,闻鸡起舞跑项目”成为普定人的工作常态,也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推力。‎ ‎③对事件装聋作哑或故意掩盖,只能是扬汤止沸,越躲避谣言越多,最后陷入进退失据的窘境。‎ ‎④8家幼儿园3000多名小朋友济济一堂,观看了同龄人表演的京剧《小小穆桂英》、《金猴贺岁》等折子戏。‎ ‎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不越俎代庖,也不能隔岸观火,少一些干预,多一些服务,把更多决策权还给市场。‎ ‎⑥崔冰心把常老师的日常状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讲课模式,她激情澎湃,挥洒自如,在古典文学的世界里任意驰骋。‎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 B.不仅更多的青年人在互联网领域深耕,有助于实现创业梦想,也有利于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C.叶正明对有些文章和书籍说叶挺在和党断了联系期间生活异常困难,靠开饭馆、摆小摊、卖油条等等维持生计的谬传比较反感,说这些都是假的。‎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19.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3分) ( )‎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20.下面是某杂志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更改,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5分)‎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自费订阅贵刊。我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也有一点就是它格调高雅。因为贵刊今年第I期刊载的《烟酒与健康》一文不仅与你们一贯的风格明显不合,况且还有一些科学性错误,让我大感意外。‎ ‎ ‎ ‎21.请仿照划线句,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衔接自然,文意贯通,句式大致相同。(6分) ‎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   ‎ ‎ ;   ‎ ‎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 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C(表意不全,除了“官府的赏赐”还有“官员赞助”)‎ ‎2.B(“都用了比喻论证”错)‎ ‎3.D(无中生有,“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于原文无据)‎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 D 试题分析: 没有外貌描写。‎ ‎5.①交待“偷鸡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遭遇水灾,全镇困顿;(1分)‎ ‎②推动情节发展:正是由于几乎家家缺吃少穿,才会发生“偷鸡事件”;(1分)‎ ‎③为张爷误会“我们家”埋下伏笔:初来乍到的外来户且生活艰辛;(1分)‎ ‎④从侧面交待父亲坚持“自证清白”的原因:投奔同乡且立足未稳;(1分)‎ ‎⑤用生存的艰难衬托出我们家对家风的坚持:再困难的生活,人也不会堕落。(2分) ‎ ‎6.①父亲为了保护家族名声,坚持自证清白,赢得张爷及乡邻的信任,让大伯三兄弟找到工作(2分)‎ ‎②大伯极力保护祖辈牌位与堂号,并将堂号刺在胸口;(2分)‎ ‎③“敦本堂”早已在我心中生根,为官多年,一尘不染。(2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C 试题分析:A项,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幵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B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材料三不仅“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D项,“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 ‎8.B 试题分析:A项,没有调查数据,不能证明“客观性略为欠缺”;C项,“迫在眉睫”于文无据; D项,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9.①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 ‎②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 ‎③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 ‎④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答出三点,每点2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A 这句话的含义是“回答说:‘臣从河东来时,途中经过三百里,看见农民忧愁哀叹,谷物还未下种。臣认为陛下一定深深挂念(天下苍生),首先要问百姓的疾苦,然而陛下却责问臣获利情况”,可以先抓句子中的名词、代词,如“臣”“河东”“农人”“谷菽”“陛下”,然后借助语法关系进行断句,如“其间”指的是“自河东来”这之间,故“自河东来”与“其间”应断开,排除BC两项;“愁叹”都是“农人”的表现,“愁”和“叹”不能分开,排除D项。‎ 11. ‎ B项,“他们掌握国家权力,在古代就是皇权所有者”错。‎ ‎12. D项,“对设置登闻鼓,他认为用处不大”错误;选项源自文章倒数第二段,意思是“‎ 当时在朝廷另设三司来判决各种讼案,有争执的人常常敲击登闻鼓,裴谞上疏说:设置谏鼓、谤木,是用来了解冤情、接受直言进谏的。如今轻薄奸猾的小人,持槌击鼓,惊动皇上圣听,竟然是为了极细小的事。如果是这样,哪里还用得着官吏处理呢!皇上认为他说得对”,他并没有认为用处不大,只是怕被奸猾小人利用。 ‎ ‎13(1)当时史思明残害屠杀唐室宗亲,裴谞暗中拖延此事,保全活命的有几百人。‎ ‎(2)裴谞因为执法官吏玩弄文字,大多带有旧怨,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 解析(1)“阴”,暗中;“缓”,拖延,“使……暂缓”;“全活”,保全存活。句意2分。(2)“舞文”,玩弄文字;“宿怨”,旧怨;“讽”,讽劝。句意2分。‎ ‎ ‎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文言文翻译:‎ 裴谞,字士明,是河南洛阳人。裴谞年轻时考中明经科,补授河南府参军,多次升职做到京兆仓曹。遭遇父亲去世,(为父亲守丧)住在东都(洛阳)。当时,安禄山攻占了(长安、洛阳)两京。东都收复后,升任太子司仪郎。不久,虢王李巨奏请委任他为侍御史,遭遇母亲去世(为母亲守丧)。东都再次被史思明攻占,裴谞藏在山谷中。史思明曾经做过裴谞父亲的将校,怀念旧恩,又一向仰慕裴谞的名声,一心想得到他,于是派几十名负责缉捕的骑兵顺着踪迹追逐捉到了裴谞。史思明见到他,十分高兴,称他为郎君,不叫他的名字,任他为伪御史中丞,主管刑法。当时史思明残害李唐皇族,裴谞暗中拖延(这件事),数百人得以活命。‎ 代宗住在陕郡,裴谞携带考功及南曹二个官印徒步赶往皇帝驻跸之地。皇上准备委任他为御史中丞,(但因)受到元载排挤,出任河东道租庸盐铁使。当时关中及三辅地区大旱,裴谞入朝接受考核,代宗在便殿召见他,问裴谞道:“专卖酒的收益,一年中能有多少?”裴谞很长时间没有回答。皇上再次问他,裴谞回答说:“臣正在考虑事情。”皇上问:“考虑什么事?”裴谞回答说:“臣从河东来时,途中经过三百里,看见农民忧愁哀叹,谷物还未下种。臣认为陛下一定深深挂念(天下苍生),首先要问百姓的疾苦,然而陛下却责问臣获利情况。孟子说:治理国家,在于仁义而已。为何要追求功利呢?因此没敢立即回答啊。”皇上移近坐席说:“如果没有您的一席话,我还不会听到这样的道理。”授任左司郎中。‎ 建中初年,皇上用刑律治理天下,百官震惊害怕。当时在朝廷另外设置了三司来判决各种案件,有争执的人就可以敲击登闻鼓,裴谞上疏说,:“设置谏鼓、谤木,是用来了解冤情、接受直言进谏的。如今轻薄奸猾的小人,拿起鼓槌击鼓,惊动皇上圣听,竟然是为了极细小的事。如果是这样,哪里还用得着官吏处理呢!”皇上认为他说得对,将判决案件之事全都归还有关部门。裴谞因为执法官吏玩弄文字,大多带有旧怨,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 裴谞从河南开始共五代做官,入朝工作,不给人罗织罪名。贞元九年十一月,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追赠礼部尚书。 ‎ ‎ ‎ ‎(二)诗歌鉴赏 14. ‎【答案】14. B 试题分析:B. “鬓惊秋”即“为鬓生白发而惊”,明写谢安出仕较晚,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错。‎ ‎15. (1)“以不早退为戒”:上片写谢安本抱有功成身退的心愿,可结果却是“扶病人西州”,从而产生“退隐的雅志”困于“轩冕”的“遗恨”,而谢安的“遗恨”正是苏轼引以为“不早退”的鉴戒;(3分)‎ ‎(2)“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下片设想辞官归隐后的情景——在归家途中,每有“佳处”则可尽情游玩;同时设想兄弟相聚,可尽兴喝酒唱歌,无拘无束,而这些“相从之乐”正是对归隐的最大安慰。(3分)‎ ‎ ‎ ‎(三)默写(6分)‎ ‎16.(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答案】A “莫衷一是”,是指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从语境来看,说的是学生面对在线教育中的“专家”不知该如何选择,不合语境。“披星戴月”,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句中使用正确。“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句中使用正确。“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句中形容“小朋友”,对象不当。“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不合语境。“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使用正确。‎ ‎18.【答案】C ‎【解析】A项,中途易辙,将“自”放到“《百年孤独》”的后边。B项,“不仅更多的青年人在互联网领域深耕”语序不当,应把“不仅”放到“有助于”前,因为这句话只有一个主语,故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后面。D项,主客颠倒,把“对”拿到句首。‎ ‎19.答案 D 通读整段话,不难看出,整个文段的陈述对象应该是“龙”,所以排除A、B两项。比较C项和D项,D项的后半句是“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与整个语段保持一致,从而排除C项。‎ ‎ ‎ ‎20.参考答案:‎ ‎①“一位”改为“一个”;②“先生”改为“医生”或其他职业性称谓;③“也”改为“还”;④“因为”改为“不过”;⑤“况且”改为“而且”。‎ ‎(5分。每改出一处给1分;只指出问题而未作修改或修改错误,均不给分。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21答案: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 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 解析:这是一道嵌入型仿写题。解答时一是要注意句式要与示例相同“选择……便需有……”;二是要选择合适的古典名句,并对其特点进行贴切的解释。每句3分。‎ ‎ ‎ 四、 写作(60分)‎ 22.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标题: 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