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4.00 KB
  • 2024-03-26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必修三1-5专题)2017.9‎ 一、选择题(本题共6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 下列对儒学发展演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孟子提出仁政学说 B. 董仲舒的新儒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 唐代儒学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 D. 李贽的思想冲击了儒学权威地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选项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儒学发展演变叙述不正确的是C,唐代儒学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表述错误,应该是宋明儒学,符合设问,选C;孟子提出仁政学说、董仲舒的新儒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和李贽的思想冲击了儒学权威地位等三项符合史实,但与设问不符,排除ABD。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宋明理学的地位 ‎2. 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地域 ‎①‎ ‎②‎ ‎③‎ 边疆地区 合计 春秋战国至北宋 ‎91‎ ‎27‎ ‎1‎ ‎0‎ ‎119‎ 南宋至明清 ‎16‎ ‎73‎ ‎15‎ ‎10‎ ‎114‎ 合计 ‎107‎ ‎100‎ ‎16‎ ‎10‎ ‎233‎ ‎﹣﹣(据《中国思想零评传丛书》)‎ A.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 B.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 C. 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D. 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答案】A ‎3.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 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 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 不同阶段学术思想的交锋 D. 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从哲学本质上来说是唯心主义,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积极倡导唯物主义,所以二人思想差别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区别,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王阳明的心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的思想 ‎【名师点睛】明末清初产生了很多进步思想家,其代表性人物为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之所以会有众多的进步思想家诞生于明末清初原因在于社会此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封建君主制度不断强化,日趋腐败;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的社会力量正在萌发;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弊端日益显现,遭到进步思想家的无情批判。‎ ‎4. 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B.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各个时期的儒学家都要求统治者在道德方面以身作则,‎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故答案为B项。A项内容是道家思想,与儒家学说无关,排除;材料中的说法是对统治者的要求,排除CD项。‎ ‎5.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 ‎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该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等级秩序,这套秩序的建立、维护与亲情相关。宗法制按血缘关系分配权力进而划分身份等级,符合题意,故①项正确。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君主施政的理论论述,不符合题意,故②项错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尊卑关系,符合题意,故③项正确。“各从所好,各聘所长”是李贽关于教学中要承认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④项错误。本题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 ‎6. 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A项是墨子思想,B项是法家思想,C项是孔子思想,D项是道家思想,故本题答案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名师点睛】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是各类考试中的重点;对于孔子的主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归纳记忆:①核心思想:“仁”(“ 仁者爱人”、“忠恕之道”);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举贤人”;“内圣外王”。③伦理思想:“礼”,“克己复礼”;④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等;⑤对鬼神敬而远之。本题要做出正确的选择除了全面地掌握孔子思想外还得能正确判断出其它各学派的主要主张。‎ ‎7.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 A. 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 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 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 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的信息可以看出,南宋理学有利于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儒家伦理道德,有利于推动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故D项正确。理学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等级秩序,A说法错误;BC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 ‎【名师点睛】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关于宋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理学的评价。如“二程”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人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8.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大一统”思想 B. 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C. 宋朝时,新儒学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 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D项是错误的;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其它都是对的。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明末清初思想的特点 ‎9.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仁政”、“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反映了董仲舒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故B项正确。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故A项排除。轻徭薄赋,实行仁政,不是背离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也不是摒弃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故C项、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10. 荀子说:“凡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都主张通过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从而为研究人性服务 B. 都认为只要明道德之善便可穷万物之真 C. 与西方人本主义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D. 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宋明理学家热衷于心性之学,朱熹虽然也发表过关于对自然科学的知识的见解,又为《大学》的《格物致知》章作补传,但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理学家的目标主要不在于求知识之真;而在于求道德之善。材料以否定疑问句的形式,强调 “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 因此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这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格物致知 ‎ ‎【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 ‎①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②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③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④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 ‎⑤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①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11. 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题干要求“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①②属于儒家思想的初创,故排除;③④都说明了儒家思想与时代同发展,吸收了其他学说的优点,并且使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故选D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发展 ‎1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 孔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王阳明﹣﹣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C. 程颐﹣﹣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D.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是程颐,“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王阳明,“天下为主,君为客”正是黄宗羲,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组合 ‎ ‎【名师点睛】这类试题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为干扰题肢,这类题目不难,不过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所以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平常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历史学“宽”,对重要的事实、重要的史实,一定要尽可能的弄懂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而遗憾丢分。‎ ‎13. 《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 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B. 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C. 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D. 儒家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相关内容。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反映的本质是”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选项,不难知道,只有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表述所体现的才是题干的本质。B项表述本身错误,不能够说“等同”;CD两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均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特征与运用 ‎14. 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计,清代创建书院3868所,分布在今全国31个省区,其中,浙江、四川、广东及江西的书院数量名列前4位,台湾、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边疆地区书院也有所发展。这则统计资料我们可以用于研究 ‎①儒学影响的扩展 ‎②文化中心的南移 ‎③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④西部文化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总体反映儒学影响的扩展,根据“浙江、四川、广东及江西的书院数量名列前4位”,可知文化中心的南移;根据“台湾、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边疆地区书院也有所发展”可知西部文化也有所发展。①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反映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排除含有③的ABD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15.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②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在儒学基础上吸收了阴阳家、法家等理念改造成外儒内法的新儒学,宋朝时期在儒学基础上加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了理学,这是历史上对儒学的改造,正确的选项是③④,①②属于早期儒学的思想,没有经过改造,排除即可。‎ ‎16.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政策的影响 B. b处处于高潮是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动 C. 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 d处处于高潮是受黄宗羲等批判专制思想的推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儒学在中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可知d处表述错误,d处是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应是宋明理学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也不会阻碍儒家思想的发展,所以D项符合题意要求,AB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程朱理学 ‎【名师点睛】图片型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画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做好这类选择题的前提是审题,特别是突出对题目提供的图片进行仔细分析,这要求做到“三看三思”:1、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2、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17.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贤者曾留下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要“知行合一”。‎ 乙:“工商皆民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甲出自王阳明,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乙出自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丙出自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丁出自顾炎武,后人将他的这一主张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此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18. 带有浓厚“民本”色彩的儒家思想经改造,成为维系专制统治的工具;而西方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哲学在穿越千年中世纪黑暗后,成为否定专制、走向民主的思想武器。导致“民本”思想与“人本”思想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是 ‎①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②双方在人与人关系上的主张不同;‎ ‎③双方思想主张的出发点不同;‎ ‎④东两方古代政治文明模式的巨大差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封建小农经济是“民本”思想的根源,“人本”思想源于西方商品经济发展,故①正确,依据材料“成为维系专制统治的工具”“成为否定专制、走向民主的思想武器”可知②③正确,由于东西方的经济活动形式不同,决定了东两方古代政治文明模式的巨大差异,东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方实行民主制度,故④正确,故选A. ①②③④。‎ ‎19.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A. 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 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 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 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20.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B. 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C.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 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说法错误,三个人的思想主张都属于儒家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B项错误,董仲舒和黄宗羲时期不是社会转型时期;C项错误,孟子时期还没有产生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三人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 ‎【名师点睛】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1、创立:春秋2、初步发展:战国3、挫折:秦朝4、进一步发展(成为正统思想):西汉5、危机:魏晋6、新发展:宋明7、批判继承:明清8、利用:维新变法9、全盘否定:新文化运动10、毁灭性打击:文化大革命11、重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 ‎21.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温家宝的执政理念,也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A.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 ‎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 C.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的解读能力。题文中体现的是儒家.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A的意思是: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就能取得天下,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做的。正好与题文意思相符,所以A正确。B的意思是: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样可以评断明白义(适宜)与不义形成的区别吗?体现的是儒家有关义的内容,但与题文关注民生无关;C是法家思想,体现了法家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改革的理念;D是墨家的尚贤的思想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 ‎22.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 统治者个人喜好 B. 当时的经济状况 C. 文人学者的喜好 D. 时代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主张“克己复礼、仁政、以德治国”的儒家思想受到各国的冷遇;秦始皇采纳了法家的学说,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思想专制,下令焚书坑儒;西汉时期,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打倒孔家店”‎ ‎23.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公元285年,陈寿撰成《三国志》,是一部以曹魏为正统的纪传体三国史;同年,鲜卑部落慕容廆攻扰辽西郡;百济王国(位于朝鲜半岛)再遣博士王仁出使日本,携带《论语》等书,呈现应神天皇……‎ A. 陈寿的作品于明清成为“四大奇书”之一 B. 此时鲜卑拓跋部改国号为魏,定都平城 C. 汉武帝时期的海上交通线促进文化交流 D. 儒家文化是东北亚地区文化的重要内容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百济王国(位于朝鲜半岛)再遣博士王仁出使日本,携带《论语》等书,呈现应神天皇……”,可知儒家文化是东北亚地区文化的重要内容。故答案为D项。属于明清四大奇书的是《三国演义》,不是《三国志》,排除A项;鲜卑拓跋部改国号为魏是在386年,排除B项;向东方向不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海上交通线,排除C项。‎ ‎24.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变化。汉代的时候,适应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宋代的时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儒学家吸收道佛思想,将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阶段;儒家的“和为贵”的思想符合当今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批判,提出了一些进步思想。故③错误,①②④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变化 ‎25. 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有着两千年的皇权教化主义传统,这个传统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已经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品质……它把思想弄成一种规范式的东西,要求人们只能进行一种规范主义的思考。它把统一思想作为思想本身的目的”,关于“这个传统”说法正确的是 A. 秦朝的皇帝制度缺乏“这个传统”‎ B. “这个传统”的社会规范作用有限 C. “这个传统”是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 D. 使人们习惯在皇帝制度下思考和行动 ‎【答案】D ‎【解析】“这个传统”指的是“两千年的皇权教化主义传统”,导致人们习惯在皇帝制度下思考和行动。故答案为D项。自秦朝起确立这一传统,排除A项;社会规范作用明显,排除B项;在封建社会与中央集权制度互相促进,排除C项。‎ ‎26.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答案】D ‎【解析】西汉以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材料中西晋法律的变化体现了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纲,儒家伦理在法律中得到强化。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这种规定维护父亲的权利,并非保护宗族利益,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应该是父亲的权利,不是儿子的权利,排除D项。‎ ‎27.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突出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 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 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 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儒学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儿童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和“天人感应”思想,故排除A、C、D三项;题目中的信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体现了传统儒学“孝”、“礼”的理念,故本题应选B项。‎ ‎28. 如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a处:“焚书坑儒”‎ B. b处:“独尊儒术”‎ C. c处:“三教合一”‎ D. d处:“西学东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d处对应的是宋明时期,该时期的儒学又一次得到长足的发展,而“西学东渐”却是在明清时期的事情,ABC均是正确的描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历程 ‎ ‎【名师点睛】读图选择题也是材料型选择题的一种,此题型的特点是命题者结合一定的历史事实,给出相应的历史地图或者图片,要求考生在读懂地图、图片基础上,充分挖掘图片材料的有效信息,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做题时一定要紧扣“图”本身。‎ ‎29.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 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 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 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 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说明唐代法律主张在治国方面德礼和刑罚相互配合,对政教皆不可缺,这实际上体现了在治国方面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皆有重要作用不可偏废,即“外儒内法”特征,D项正确;A B C三项表述与材料不相符合。故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复兴儒学运动 ‎30.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C.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者对君主专制持有明显不同的态度,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思想家身处不同时代,他们的主张都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故答案为C项。孟子、黄宗羲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董仲舒“君权神授”深受统治者的重视,排除B项;董仲舒新儒学产生时,并非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排除D项。‎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中的类比,即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31.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这说明 A. 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 B. 互联网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场革命 C. 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的文化和价值观 D. 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说明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故答案为D项。材料指出传统产业存在的现象,并非表明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排除A项;B项说法内容笼统,不够明确,且观点绝对,排除;新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产生不一定以互联网为前提,排除C项。‎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影响 ‎【名师点睛】‎ ‎32.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是我国当时 A. 提出“三个面向”的需要 B. 教育拨乱反正的需要 C. 开展“教育革命”的需要 D. 科教兴国提出的需要 ‎【答案】B ‎【解析】唯“成分论”阶级斗争色彩明显,破除唯“成分论”说明教育领域开展拨乱反正。故答案为B项。三个面向在80年代提出,排除A项;“教育革命”于50年代末提出,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在改革开放后提出,排除D项。‎ ‎33. 国务院日前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下列与中国航天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 ‎②国家制定863计划 ‎③钱学森舍弃外国优越条件,冲突阻挠归国 ‎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 ③①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东方红一号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是在1970 年,国家制定863计划是在1986年,钱学森归国是在195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的标志是2003年“神舟五号”升入太空。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④,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34.‎ ‎ 1979年6月25日,四川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下图所示广告。该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商品资源基本实现市场配置 C.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有所提高 D. 确定四川为对外开放的试点区 ‎【答案】C ‎ ‎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济体制改革 ‎35. 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B.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各个时期的儒学家都要求统治者在道德方面以身作则,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故答案为B项。A项内容是道家思想,与儒家学说无关,排除;材料中的说法是对统治者的要求,排除CD项。‎ ‎36.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这说明 A. 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变革认识深刻 B. 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要求思想革命 C. 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D. 科教兴国战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科教兴国”、“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这说明科教兴国战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变革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科技发展速度不是思想革命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故选D。‎ ‎37. 如图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B. 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C. 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D.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答案】D ‎【解析】依据1993-2003年中国的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2.78次排在表中9国的最后可知当时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非常薄弱,故D项正确。图表主要说明的是科技的转化能力而不是科技水平高低,数量多少,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38.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 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 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 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宋朝出现了贵族文化和市井文化并存,A只涉及到贵族文化,不全面,排除A;市井文化不属于古典文化,故B项错误;题目中只是交代两种文化并存,并未提到市井文化冲击贵族文化,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市井文化兴盛,与贵族文化并存,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39.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出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 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 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 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 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实质上讲述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作者的这番论述反映出他对君主专制政体的一种危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C选项错误,作者还是封建帝制的拥护者;B选项错误,作者是封建思想的维护者,不是反对者。‎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弄清楚作者所代表的阶级立场以及思想倾向。题干中给出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末,也就是近代初期,这个时期的满清官员依旧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不可能有着推翻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明确这一问题,题目很容易回答。‎ ‎40.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A. 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B.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C. 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D. 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而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超越”的主要表现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因此选B。ACD都不是“超越”的主要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之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 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的这一谈话 A. 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B. 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C.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D. 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答案】D ‎【解析】1977年邓小平提出要发展科技,抓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起到了推动作用。故答案为D项。早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提出现代化的目标,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重视科技和教育,不是用来指导科学文化工作,与“双百方针”不符,排除C项。‎ ‎42.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下列属于报道这一事件的文章标题是 A. 《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B. 《要敢闯》、《扭住中心不放》‎ C.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 《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主要围绕改革开放的一些思想障碍和束缚,推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要敢闯》、《扭住中心不放》符合史实,故B正确。《标准只有一个》反映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1978年左右,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排除。《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属于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故C排除。《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属于文革阶级斗争时期,故D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南方谈话 ‎43. 在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说“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在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并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这意味着 A. 学术艺术领域的各种观点都可以发表 B. “双百”方针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前提 C. 党对学术艺术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D. 学术艺术研究将失去正确的方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可知“双百”方针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前提,B正确;学术艺术领域的各种观点都可以发表但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排除A;学术艺术的自由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排除C;“双百”方针指导学术艺术研究,排除D。所以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政治前提 ‎【名师点睛】双百方针指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在文学艺术上可以有不同风格,不同形式,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总之,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 ‎44. 某高校百年校庆展览中,有一则国家对课程设置调整的说明:废除训导、党义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等课程。这一调整发生于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 废除训导、党义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等课程”,这一调整应当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应当是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后实行的政策,排除AB项;废除训导、党义课程,是针对国民政府时期的课程,“文革”时期不可能再做这样的规定,排除C项。‎ ‎45.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应由培养“人上人”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并说“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说,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陶行知提倡的新教育旨在 A. 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 B. 发展公平公正的国民教育 C. 要重视教育科学的平等性和实用性 D. 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答案】A ‎【解析】由“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说,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可以分析出陶行知提倡民主和平等的思想进行教育,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新教育之前的教育是“人上人”,不是公平公正的,所以不能发展公平公正的国民教育;C项中的平等性与“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相符;但是“实用性”题干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选,题干没有提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是“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说”。‎ ‎46. 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 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 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 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两弹一星”对于本国、本地区、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都有较大影响,体现了济世的作用,故D项正确;“两弹一星”成功后,地区及世界仍然有紧张与动荡,故A项错误;B选项范围只限于我国,故A选项错误;C选项也只限于中国经济,故B选项错误。 ‎ ‎47.‎ ‎ 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 A. 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B. 知识经济迅速提高了杜会劳动生产率 C. 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D. 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主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知,利用网络售销,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说明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故A符合;材料主要反映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经营销方式,没有直接体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故B项排除;发达国家掌握知识经济的主动权,发达国家才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故C排除;材料中“网络零售额”只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因此电子商务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主流说法错误,故D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8. 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时10分,托着13亿中国人的梦想与祝福,中国的航天人开始了第3次飞向太空的征程。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 A.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 美国等国的大力援助 C. 改革开放 D.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答案】B ‎【解析】新世纪我国的科技成就,特别是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没有获得过美国等国的大力援助,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有关,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型即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无关”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有关的选项,最后确定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的选项。‎ ‎49. 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A. “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B.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 D.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向太空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太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选A。BCD都是在21世纪,在第一课卫星发射之后。‎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 点评:建国以后,把加强我国的国防,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威胁,作为我们科技工作的主要工作来抓。在艰苦的环境下,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我国进入太空时代,也改善了我国的安全环境。与此相关的新中国的其它的科技成就也需要掌握。‎ ‎50.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大城市中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35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出现这种盛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民的创作热情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D. 科技进步推动电影业发展 ‎【答案】A ‎【解析】略 ‎51. 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 《老子》‎ B. 甲骨卜辞 C. 《楚辞》‎ D. 《诗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这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生活,故ABC项排除。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因此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 ‎52.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你觉得哪些命题最适宜:‎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④说法绝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排除含有④的BC项和说法不全面的D项。‎ 点睛: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 ‎53.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答案】C ‎【解析】一项科技成就能否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还要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说明了这一问题。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不仅只是不同的领域和范围,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54. “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 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 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 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 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李白(701—762),生活在盛唐时期,诗以抒情为主,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因此C符合题意。A、B、C分别从性格、出身、艺术技巧方面分析,不具有说服力。‎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唐诗 ‎55. 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在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这项发明是 A. 指南针 B. 火药 C. 造纸术 D. 印刷术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可以看出这项发明是火药。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点睛:中国的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材料反映的就是火药传入欧洲后带来的变化。‎ ‎56. 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 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B. 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 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 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结。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元曲形式灵活,雅俗兼具,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元曲 ‎57.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A. 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 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 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 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舞”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汉字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故答案为B项。汉字演变总趋势应是由繁到简,排除A项;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这是最初文字的特点,排除C项;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这是文人画的特点,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书画和戏曲艺术·汉字与书法艺术 ‎58.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A. 《清明上河图》‎ B. 《鹳鱼石斧图》‎ C. 《墨梅图》‎ D. 《步辇图》‎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人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题干中描述的是文人画,该绘画注重表达作者的多种文学素养,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是风俗画,B项描述的是实物 ,D项是人物画,排除即可。‎ ‎59. 李斯书写的《泰山石刻》‎ A. 属于成熟的“篆刻”艺术品,是“印宗秦汉”有利证据 B. 作者书写此文字的目的就在于展示其精湛的书法艺术 C. 这一作品采用的字体属于隶书 D. 虽然具有书法的美感,但从总体上看它还属于实用性文字 ‎【答案】A ‎【解析】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李斯的《泰山石刻》虽然具有书法的美感,但从总体上看它还属于实用性文字。故答案为D项。《泰山石刻》不是“篆刻”艺术品,排除A项;《泰山石刻》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撰写石刻的文字,排除B项;从图片来看属于篆书,排除C项。‎ ‎60.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结构雄伟而笔法秀丽,抽象之美近乎出神入化。下图是其只有17字的名帖《妹至帖》,本帖的字体特点是 A. 笔画详备,结体严整 B. 笔画简约,线条流畅 C. 法度森严,清峻刚健 D. 横平竖直,规矩整齐 ‎【答案】B ‎【解析】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此帖是草书,王羲之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约,线条流畅。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是楷书的特点,排除ACD项。‎ ‎61.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各自的思想主张。‎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 ‎【答案】(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三:三民主义.‎ ‎(2)共同点: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或答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同点: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本问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作为切入点。紧扣两则材料,材料一涉及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的思想主张,把握住“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材料三涉及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小问,从宏观上把握,二者均属于资产阶级,他们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践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关于第二小问,要注意从微观上把握,从阶级属性上展开认识,前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后者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可知,维新派主张践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践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器物”阶段,到“制度”阶段;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系列概况及认识 ‎62. .阅读下列材料:‎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得原因。‎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答案】(1)三个阶段 ‎①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结果失败。‎ ‎②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 ‎③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自8226;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原因: ‎ ‎①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的阻碍。‎ ‎②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 ‎(3)理解:材料一、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试题分析:(1)理解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的演变。器物变革是指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变革是指新文化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出来的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运动仅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器物变革”,是在封建肌体上嫁接近代化。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变革”的层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领导了以暴力革命为手段,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辛亥革命。但由于资产阶级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随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行民主政治,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以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为武器对袁世凯尊孔复古进行猛烈抨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思想变革”的层次。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猛烈冲击中国千百年来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由于他们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东西方文化有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看法,不可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真正的出路。‎ ‎(2)根据题目要求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原因:① 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的阻碍。②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 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 ‎(3)结合上述材料,对待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应该辩证的看待。‎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两大步骤:一是读懂材料;二是审清题目。‎ 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说了几层含义,或材料对什么历史事件发表了见解,并归纳出有几种见解。这是解题的基础。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1)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作出系统的归纳。比如:材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发表的观点,就要弄清观点发表者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观点的正误及其历史进步性和落后性,等等。审清题目,就是抓住关键词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如:‎ ‎(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若针对观点提问,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3)若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历史、现实、主观、客观、政治、经济等关键性词语。总之,审清题目对于正确答题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和范围。‎ ‎63.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在20世纪上半期孙中山是怎样顺应“潮流”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重要贡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从三位伟人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良品质?‎ ‎【答案】(1)提出三民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顺应了走资本主义的要求;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 ‎(2)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检验发展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优良品质:与时俱进,积极进取;顺应潮流,不断超越;克难奋进,无私奉献.‎ ‎【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所述的世界潮流应为发展资本主义,为此孙中山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并为此而奋斗终生,具体体现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旧三民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均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据材料“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可知,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重要贡献就在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本题相对比较简单,依据材料进行归纳即可,由材料“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得出其内容主张。结合所学回答三位伟人的优良品质即可。‎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旧三民主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俄形成与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南方谈话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