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00 KB
  • 2024-03-24 发布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论语·先进》中说:“德行:颜回、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该记载从一个侧面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是 ‎ A.温故知新 B.有教无类 C.学思结合 D.因材施教 ‎2.孔子曾说自己“累累如丧家之犬”,后世许多学者也把孔子喻为“丧家狗”。这可能是在说孔子和孔学 A.思想极端,不受人欢迎 B.游走官府,不关心民生 C.学说主张,不适应政治 D.荫被后世,却屡被否定 ‎3.马克思说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 许多著名论断,如“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这一论断所属的领域应该是 A.物理学 B.逻辑学 C.伦理学 D.生理学 ‎4.“东西方先哲”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或作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下列二者有明显相似之处的是 ‎ ‎①崇尚道德 ②植物分类 ③唯心观念 ④中庸之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5.据记载,秦王嬴政分天下为36郡,后又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全国共40郡。下列关于秦新增“四郡”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设立于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前 ②对该地区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 ‎③地理上处于“西南夷”地区 ④是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史载,某朝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凡制造度量衡器,都得刻上这个由四十字组成的诏书。因陶制量具不能刻字,就用刻了字的十个木戳,印在陶制量具上连成一篇诏书。据所学知识推断,该“诏书”的字体是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7.唐初政权规定:民始生为黄,四岁至十五岁为小,男子十六岁至二十岁为中,二十一岁至五十九岁为丁,六十岁以上为老。至唐玄宗时,改十八岁至二十二岁为中男,二十三岁为成丁。唐政权这些规定主要服务于 ‎ A.科举制度 B.均田制度 C.羁縻府州 D.册封制度 ‎ 8.康熙皇帝亲政后,为巩固统一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而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下列举措按 采取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收复台湾并设立台湾府 ②平定“三藩”之乱 ‎③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④平定噶尔丹部叛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9.唐太宗和康熙作为中国古代两位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帝王,他们的身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下列属于两位帝王共同之处的是 ‎①清除异己,总揽大权 ②文治武功,民族融合 ‎③开科取士,崇儒尊孔 ④友好开放,兼收并蓄 ‎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是一些知名学者对近代世界某一杰出人物的评价性话语。这些学者评价的是 ‎①‎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他。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②‎ 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③‎ 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他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甘地 D.孙中山 ‎11.“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在这个“新的、不同类型”国家创立过程中,华盛顿 A.迫使各州议会通过联邦宪法 B.创新制度确保权力制约平衡 C.作为联邦党人两次当选总统 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12.19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树立威信,战争也将他推到了权力的顶 峰,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和短暂辉煌。以下言论反映了关于他的一些历史事件,按它们发生的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普鲁士。”‎ ‎②“英雄交响曲,为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 ‎③“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让后代去评价吧!”‎ A.②①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①②③‎ ‎13.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三人 的共同之处有 ‎ ‎①具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②建立过民主共和政治体制  ‎ ‎③制定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  ④对外实行贸易保护的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 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 种公共之需。”孙中山先生的上述主张意在 A.施行平均地权的政策 B.建立享有高度自主权的地方政府 C.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D.解决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15.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 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 ‎③清政府已经大势已去,舆论管制不可能有效 ‎ ‎④个人成功关键在个人事业与时代要求的结合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印度诗人泰戈尔在甘地去世前十年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诗人如此评价甘地的依据主要是 ‎ A.甘地主张以苏俄为师,在社会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 ‎ ‎ B.甘地领导印度人民驱逐了殖民者,取得了民族的独立 ‎ C.甘地长期担任印度国大党领袖,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 ‎ D.甘地的“仁爱思想”和“坚持真理”成为印度的财富 ‎ ‎17.下列为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国 家 年 代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它 ‎1870年 ‎32%‎ ‎10%‎ ‎23%‎ ‎13%‎ ‎22%‎ ‎1913年 ‎14%‎ ‎6%‎ ‎38%‎ ‎16%‎ ‎26%‎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先后决定工业排名次序 ‎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国在一战前已经确立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 D.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18.一战期间作为主要战线的西线战场发生了多次重大的战役。结合地图标数,理解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④‎ A.①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B.②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 C.③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D.④兴登堡防线突破后同盟国彻底瓦解 ‎19.一战爆发后,美国官员在解释美国的外交政策时说:“战争看不出任何好结果。如果协约国战胜,结果将会是俄国统治欧洲大陆;如果德国战胜,那欧洲的未来几代之内都将是军国主义专制”。该官员实际上在强调 A.美国应加入正义的一方作战 B.任何方都不可能赢得战争胜利 C.美国应该保持中立获得利益 D.美国应断绝与交战双方的联系 ‎20.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下列史实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一战使德、奥战败,英、法等受到重创 ‎ B.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革命 ‎ C.一战后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民族独立国家体系 ‎ D.美、日崛起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1.巴黎和会上,某国代表主张“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据此推测“某国”是 ‎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22.《国际联盟盟约》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民族自决 B.集体安全 C.委任统治 D.大国一致 ‎23.英国著名史学家惠勒·贝内特在论述二战期间某一政策时说:“在用和平变革与和平解决的方 法解决问题和争端方面,有它合理、适当的地方,但是在对待侵略的时候,是不能允许的。”惠 勒·贝内特论述的是 A.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 B.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 ‎ C.英、法、美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D.美国通过的“租借法案”‎ ‎24.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不要认为这件事会从此结束,这不过是算帐的第一步。这不过是以后 每年还要递给我们的苦杯的第一口,第一次尝尝味道罢了。”此演讲内容针对的事件是 A.“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 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D.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 ‎25.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两国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军队的反法西斯斗志 ‎26.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取消禁运条款,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 下购买美国武器。这一法案实际上是 A.美国援助苏联卫国战争的法律依据 B.使西班牙走向法西斯的“绥靖政策”‎ C.美国控制西欧实施全球战略的标志 D.英国购买美国军火的“特别通行证”‎ ‎27.下(左)图是二战中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行动图,这一行动中的一场战役被称为“巴巴罗萨败给风雪寒冬”。此战役 A.标志着德军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B.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联合作战成果 C.宣告德军实施的“闪电战”的破产 D.造成德国陆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损失 ‎28.二战期间,美日双方在上(右)图所示地点发生过长达半年的激烈的争夺战。该战役 A.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B.使美军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C.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D.促使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9.下(左)图为一幅描绘二战史实的漫画(题为“戈培尔唱机”)。漫画的意思说,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像。若把下列史实作为此漫画“1943年”情景的依据,其中不妥的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第六军团全军覆灭 B.库尔斯克地区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C.诺曼底登陆后德军处于东西两线作战 D.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0.二战期间的一份重要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 等,归还中华民国”。签署这一文件的国际会议的会址位于上(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第33小题15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视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 ‎ ‎—— 《贞观政要》‎ 材料二: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 ‎ ——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 ‎ 康熙帝为曲阜孔庙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所持的理念,并说明唐太宗处理与突厥族关系时所采取的措施。(5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的理由以及为此而采取的措施,并简述康熙帝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5分)‎ ‎32.100前结束的“一战”,使亚洲一些国家也卷入了世界政治的漩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一战后印度反英运动的)一个原因在于战争本身的影响——有关民族自决的种种口号的影响和海外服役对成千上万名带着新思想和新观念返回家园的士兵所起的扰乱性影响。战争刚结束后的几年中的一系列灾害也促进了运动,1918年的季风不足给印度许多地区带来了饥荒和疾病。促成运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战后英国奉行的压制政策,1919年3‎ 月《罗拉特法案》准许政府不经审判就能拘押宣传鼓动者,授权法官不用陪审团即可判案。在随后发生的骚乱中,英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阿姆利则惨案”,近400人被打死,1000人受伤。不久,强烈的抗议浪潮立即席卷全国。‎ ‎ —— 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涉及中国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九国公约》,二是关于解决“山东问题”的办法和条约。近年来,围绕这两个问题,学术界对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有两种不同的意见:①有的学者坚持传统的看法,依然对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持基本否定的态度。 ②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也有其成功的一面,认为是一次“难得的成功”。 ‎ ‎—— 摘自“清史所”李育民的《废约史研究30年》(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后印度“强烈的抗议浪潮立即席卷全国”的原因,并列举一战后的10多年中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若干史实。(7分)‎ ‎(2)学术界不少学者把“华盛顿会议”作为中共二大召开的一个重要背景,用一句话指出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历史地位。结合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的会议内容,简述这次会议是如何体现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的?(5分)‎ ‎(3)对于材料二中提到的学术界关于“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的两种意见,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意见?请你围绕材料二中提到“涉及中国的两个问题”并结合所学加以扼要说明。(3分。只作选择不作说明者,不得分)‎ ‎33.从贸易保护到贸易自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 ‎1815年,英国人艰难地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对于这一轮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利用自身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1849年,贸易垄断的标志、实施了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被废除了。‎ ‎——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及《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制、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政府颁布这一“歧视性法令”的目的,写出1815年英国人打赢的“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的名称,并分析1849年“实施了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被废除”的原因。(7分)‎ ‎ ‎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的史实依据。(8分)‎ ‎2018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考试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B C B B B D B A B A C D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C C C A B C B C D C B C D ‎31.(1)理念:民族团结(或民族平等、一视同仁、四夷视如一家等)。(1分) 措施:武力与怀柔并用(或文治武功),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2分) 在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以当地首领为都督、刺史;在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2分) ‎ ‎ (2)理由: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或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分) 措施:向孔庙行礼,亲书“万世师表”;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人士。(2分)‎ ‎32.(1)原因:印度士兵深受民族自决口号及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自然灾害给印度许多地区带来了饥荒和疾病;英国殖民者通过《罗拉特法案》,实行殖民高压政策;英国殖民者制造了臭名昭著的“阿姆利则惨案”。(4分) 史实:发动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的主张;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抗英运动;手纺车运动;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食盐进军”运动。(3分。写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 (2)地位: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分) 体现:接受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3分)‎ ‎(3)选择①。中国尽管收回山东的主权,但日本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日本只是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九国公约》只是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分)(注: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 选择②。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和其他权利;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 中的一些条款;《九国公约》尽管只是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有进步意义;这是中国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权利,且争取了一些民族权利的国际交涉,是近代外交史上的一次难得的胜利。(3分)(注: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33.(1)目的: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巩固英国海上权威。(3分)名称:法国与反法联盟之间的战争。(1分) 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获得了工业优势;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确立(或“英国制造”在世界市场长驱直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或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推动等。(3分)(注: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2)经济摩擦: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3分,能答到贸易战、关税战、货币战也可酌情给分) 政治上的紧张关系:为摆脱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不同方式和道路。(1分) 美国实行“新政”,对经济全面干预,保存资本主义制度;(2分) 德日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分)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