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50 KB
  • 2024-03-14 发布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共13小题,39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储(chǔ)粟 轻飏(yáng)   流憩(qì)       舸(kē)舰迷津 B. 熟稔(rěn) 盘桓(huán)    懿(yì)范       云销雨霁(jì)‎ C. 帝阍(hūn)    叨(dāo)陪     坳(āo)堂       决(xuè)起而飞 D. 蕴藉(jí)  倒涎(xián)   斟酌(zhuó)   清沁(qìn)肺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 舸gě舰迷津 C.叨tāo陪 D. 蕴藉jiè。‎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锱铢必较 流水潺湲 缁重 尺牍 B. 含蓄蕴藉 套语烂调 付梓 杀青 C. 秋风袅袅 不落言筌 寒砧 窸窣 D. 轻鸢剪掠 一蹴而就 精髓 倡狂 ‎【答案】C - 30 - / 30‎ ‎【解析】试题分析:A.辎重 B. 套语滥调 D.猖狂。‎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B. 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C. 金阳新区一些居民违建之风抬头,部分业主占用公用场地非法搭建,或楼顶加层 ,或凌空搭建,这些违法建筑如雨后春笋,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D. 他生前身无长物,家里连件像样的家电都没有,着实让人动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A项“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语意重。B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褒义词,望文生义。C项“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此处感情色彩不当。D项“身无长物”:形容穷,符合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30 - / 30‎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显示,明天将发布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经济数据。‎ C. 过去,他留给我的印象,只不过是做事圆滑,为人不诚恳,但总还不得不接受组织纪律的约束;没想到几年不见,他居然变得有点儿玩世不恭了。‎ D. 由于电视、电脑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地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体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答案】C - 30 - / 30‎ ‎【解析】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促进”B.句式杂糅。“据……显示”。D.主语残缺。去掉“由于”。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 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晨间听蝉,想其洁。 , , , , , 。蝉亦是禅。‎ ‎①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 ④②①③⑥⑤ B. ④⑥②⑤③①‎ - 30 - / 30‎ C. ③④⑤⑥②① D. ③①④②⑥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排序连接题,要先把握题干中几句话的总话题,再联系上下文,注意逻辑顺序、标点符号和诸如代词、关联词等相关词语,利用排谬法得出答案。③承接首句的“高洁”,将蝉喻为“隐士”。 ①描写了“隐士”的生活特点,突出其“高洁”。 ④与②再回应首句的“晨间听蝉”,描写晨间蝉鸣的特点。⑥和⑤写听蝉的感受和感悟,自然归结到结尾的“蝉亦是禅”。‎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喜欢陶潜的为人,多是由于爱好他的诗篇。‎ ‎①“吟咏风月则有余,操天下之柄则不足”,就是陶潜一类人的最好评语。‎ ‎②社会上有一二个陶潜,或者人们觉得有趣。‎ ‎③挂冠而去,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都是读书人使性子的办法,有什么可取?‎ ‎④而他的处世态度,并不值得效仿。‎ ‎⑤我们生活在社会网中,社会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不能不管不问。‎ ‎⑥如果我们有了十万个陶潜,那就不知道要乱到什么程度。‎ A. ④⑤③②⑥① B. ④③②⑤⑥①‎ - 30 - / 30‎ C. ①②⑥③④⑤ D. ②⑥④①③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④句中的“而”紧承上文,构成转折,要放在最前面;①是本段文字的总结,放在最后;⑥句中的“如果”紧承②句。所以选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 控蛮荆而引瓯越 引:连接 B. 穷且益坚 穷:处境艰难 腹犹果然 果然:很饱的样子 C.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阮籍猖狂 猖狂:狂妄 D. 适莽苍者 适:往 众人匹之 匹:比 ‎【答案】C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求之靡途 靡:没有 三径就荒 就:接近 B. 所赖君子见机 机:机会 东隅已逝 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 30 - / 30‎ C. 访风景于崇阿 阿:山陵 叨陪鲤对 鲤对:指接受父亲教诲 D. 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特:独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 机:预兆。‎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 乐琴书以消忧 以八千岁为春 B. 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 于 窜梁鸿于海曲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 而 夫列子御风而行 我腾跃而上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连词,表目的介词,把 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 C.介词,到介词,在 D.都是连词,表修饰。‎ ‎10.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或棹孤舟 ②襟三江而带五湖 ③园日涉以成趣 ‎④俊采星驰 ⑤屈贾谊于长沙 ⑥而后乃今将图南 ‎⑦水击三千里 ⑧德合一君 A. ①/②/③④⑥⑦/⑤⑧ B. ①⑥/②/③④⑦/⑤⑧‎ C. ①/③④⑥⑦/②⑤⑧ D. ①⑥/③④⑦/②⑤⑧‎ ‎【答案】B - 30 - / 30‎ ‎【解析】试题分析:①⑥名词作动词;②意动用法;③④⑦名词作状语;⑤⑧使动用法。‎ ‎11.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奉晨昏于万里 A. 仙歌凝而白云遏 B. 农人告余以春及 C.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 均为状语后置句。A被动句 C、D均为宾语前置句。‎ ‎12.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云销雨霁 ②曷不委心任去留 ③此小大之辩也 ‎④之二虫又何知 ⑤汤之问棘也是已 ⑥而征一国 ‎⑦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⑧小知不及大知 A. ①③④⑥⑧ B. ①②③⑥⑦ C. ①③⑤⑥⑧ D. ①④⑤⑦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销—消 ③辩—辨 ⑤已—矣 ⑥而—能 ⑧知—智。‎ ‎1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也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例如三月即为仲春。‎ - 30 - / 30‎ B. 弱冠:指20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C.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滕王阁序》中称洪都“星分翼轸”,意思是说,洪州属于翼、轸二星所对着的地面区域。‎ D. 三尺:士佩三尺长的绅(古代礼服上束带的下垂部分)。搢绅,即把笏板插在带间,引申指士大夫。‎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二、古诗文阅读。(共7小题,3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裴)子野字几原,生而母魏氏亡,为祖母殷氏所养。少好学,善属文,仕齐为江夏王行参军。梁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兼廷尉正,时三官①通署狱,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后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人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 - 30 - / 30‎ 初,子野曾祖松之,宋元嘉中受诏续修宋史,未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称“松之已后无闻焉”。子野更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而云“戮淮南太守沈璞,以其不从义师故也”②。约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叹其述作曰:“吾弗逮也。”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于是吏部尚书徐勉言之于武帝③,以为著作郎。普通七年,大举北侵,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武帝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武帝目子野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乃奏,武帝深嘉焉。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靡丽,制多法古,与今文体异。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子野在禁省④十余年,默静自守,未尝有所请谒。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末年深信释教,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赐谥贞子。‎ ‎(节选自《南史·裴子野传》)‎ ‎[注]①三官:南朝梁时廷尉设廷尉监、廷尉正、廷尉平三官,称廷尉三官。②沈璞,沈约父,因未及时响应宋孝武帝平叛,被处死罪,并罪及家人,沈约在《宋书》中对此事曲文掩饰。③武帝:梁武帝萧衍。④禁省:皇宫。‎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 嘉:赞许。‎ B. 武帝目子野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 目:眼睛。‎ C. 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 敕:皇帝命令。‎ - 30 - / 30‎ D. 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 徐:慢。‎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关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人有争者,示之以理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焉:松之已后无闻焉 于是余有叹焉。‎ C. 之:未之为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 而:子野为文典而速 蟹六跪而二螯。‎ ‎16.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裴子野出色文才的一组是( )‎ ‎①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②其叙事评论多善。③以为著作郎。④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⑤徐起操笔,昧爽便就。⑥唯以教诲为本。‎ A. ①②④ B. ③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子野在兼任廷尉正时,因名字被同僚签署,受牵连获罪免官,但他能淡然处之,终无怨恨之意;出任诸暨县令,不乱用刑罚,深受百姓称颂和喜爱。‎ B. 裴子野继承曾祖父裴松之遗业,修完《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颇为中肯,不掩饰史实,但兰陵萧琛却不以为然,认为他的史论无法和《过秦》、《王命》相提并论。‎ C. 裴子野为文既典雅又快速,其文与当时风行的文体不同,他所作的《移魏文》徐勉等人深为叹服,武帝也称许其文气势豪壮。‎ - 30 - / 30‎ D. 裴子野为人静默自守、安贫乐道,对家人不从物质上满足他们,唯以教诲为本,妻室儿女长期苦于饥寒;晚年时,他深信佛教,素食至终目。‎ ‎【答案】14. B 15. C 16. D 17. B ‎【解析】‎ ‎14. 试题分析:B“目”是动词,看。因为“目”前有“武帝”后有“子野”,不难看出,前是主语,后面的就应是“目”的对象,而“目”作为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所以它此处要活用为动词,译为“看”。‎ 点睛: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15. 试题分析:C分别是代词,它,指文章;助词,处于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A介词,用。B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D连词,表并列关系。‎ ‎16. 试题分析:①言其品行;③是裴子野“出色文才”的结果,没有直接表现其“出色文才”;⑥言其对后代的教育。‎ ‎17. 试题分析:B 兰陵萧琛对裴子野的论著持赞许态度,“分路扬镳”此处比喻双方才力相当,不分高下。‎ 参考译文:‎ - 30 - / 30‎ ‎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郡××县人。子野刚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被祖母抚养。他九岁时,祖母去世了。子野出仕后,做了齐武陵王封国的左常侍,因父丧离职。他守丧时充分尽到了礼节,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连草木都为之枯萎了。 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很欣赏子野的品行,要上表向皇帝启奏,恰逢范云死了,没有结果。当时中书令范缜听说了子野的德行和业绩,认为他很好。不久,范缜升任国子博士,于是上表推让说:“河东裴子野,自幼学习圣人的品行,常严格遵守国中才能突出的人的风范。并且家传儒学,世代学习儒史。滞留在下层位置,身份低贱,名声微薄,却不贪求名利,没有急切的样子。我一一查看了古今君王,他们爱慕贤能之士,没有像本朝这样孜孜以求到如此地步的。因为这个我斗胆建议,请把我的这个官职,回授给子野。”有掌管此事的人认为子野资历浅薄而没有通过。不久,他被任命为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他出京做诸暨令,在任期间不用鞭刑,老百姓发生争执,就给他们讲明道理,因而得到了百姓的称颂和喜爱,辖境之内没有官司诉讼。 元嘉年间,子野的曾祖松之接受皇帝诏书续修《宋史》,没等到完成就死了,子野常想接着完成曾祖的事业。到了齐永明末年,沈约所撰写《宋书》已经流行,子野将自己所撰写的删改为《宋略》二十卷,他的叙事评论有很多好的地方,沈约见了感叹说:“我比不上他啊!”‎ - 30 - / 30‎ ‎ 普通七年,王师北伐,皇帝命令子野写讨伐魏国的檄文,子野接受了诏书立刻就写好了。高祖因为这件事关系重大,就召来了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等人一起看文章,当时所有人都很叹服。不久皇帝又命令子野写文书让魏国宰相元叉明白自己的意思,当天夜里接到命令,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等到五更,皇帝下令催促,让子野开始写檄文并赶快交上去,子野慢慢起床拿起笔,拂晓就写好了,上奏后,高祖十分赞赏他,从此,凡是各种命令檄文,都叫子野起草。子野写文章典雅而迅速,不崇尚华丽的词藻,他的作品多仿效古人,和现在的文章体例不同。刚开始有人指责,到了后来都完全看重他了。 子野在朝中十多年,安静沉默自守操行,从来没有请求(过人),内外亲戚生活困难,他就把自己所得的俸禄全都会给他们。他没有房子住,借了官地二亩,建了数间茅屋。妻子儿女经常挨饿受冻,但他们都以子野的教诲为原则,子侄们都非常敬畏子野,像对待父亲一样来侍奉他。晚年他沉迷于佛教,严格遵守教条戒律,直到去世都是吃素菜和麦子。中大通二年,死在官任上,时年六十二岁。 在此之前,子野自己预料死期,不会超过庚戌年。这年他从朝中因病退出,对同僚刘之亨说:“我恐怕要死了。”他留下遗言死后一切从俭,力求节约。高祖很是哀伤惋惜,为他伤心流泪,赠给他谥号“贞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秀道中①(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 30 - / 30‎ ‎18. 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 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 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19.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8. BE 19. 特点:雨大,及时 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化用)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解析】‎ ‎18. 试题分析:B.‎ - 30 - / 30‎ ‎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不是“引用”,而是“化用”。E.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语言风格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简明洗练”。‎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能力。由“一夕骄阳转作霖”可以看出雨下得及时,由“岸岸深”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至于是如何表现的,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表达技巧题的答题要点是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意境和情感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写作者饮酒之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 / 30‎ ‎(3)《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引壶觞以自酌, (2). 眄庭柯以怡颜。 (3). (2)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3)至人无己, (6). 神人无功, (7). 圣人无名。‎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酌”“眄”“潦”不要误写错写。‎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鞭笋过墙 ‎ 聂鑫森 - 30 - / 30‎ 年近古稀的节新篁,住了一个月的医院,在这个下午,回到了古城曲曲巷中的家。‎ 在这个祖传的院子里,他最钟情的是那十几棵粗粗细细的竹子。不是普通的竹子,是稀有的斑竹、罗汉竹、方竹,都是他历年从外地购回并栽种、培植的。他此生爱竹、师竹,不可一日无此君。他的名字是已故父亲所赐,姓节名新篁字解箨,长大了才知道典出唐诗人元稹《新竹》中的句子:“新篁才解箨。”箨是笋壳,竹笋挣脱箨才能成为竹子。‎ 老伴华素是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他们在石桌边的石凳上坐下来。节新篁搔了搔满头银发,忽然叹了一口气。‎ ‎“新篁,又有心事了?”‎ ‎“华素,我从大学的历史系毕业,先教书,后调到文史研究馆。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写的书、主编的书虽不能说等身,至少可以等臀。”‎ ‎“你活得直而有节,也活得充足、高贵。口碑很好。”‎ ‎“夫人话外有音?”‎ ‎“没有。比如那天深夜,你突发心脏病,偏偏咱们这巷子逼仄,救护车根本开不进来,我只好去敲邻居的门,立刻惊醒了好多家好多人,他们用竹睡椅扎上两根大竹竿变成了抬轿,抬起你就往外走。一到医院,你被送进了急救室。大夫说再晚来十分钟,你就没法救了。”‎ ‎“不是我平日做得好,是他们以德报怨。你不是不知道,我这高傲的秉性,就有过分的地方。左宗棠说:‘人不可俗,不可不随俗。’我就忽略了,真的很愧疚。”‎ - 30 - / 30‎ 两个人沉默下来。‎ 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见面点点头,多话不说;劈面相遇,侧身让人先过去;邻居有什么婚丧大事,礼貌地去送个包封,但不会去吃酒宴……‎ 石凳边斜出一棵罗汉竹,竹根边点缀几朵蓝色的矢车菊。华素欲弯腰把花扯去,节新篁说:“别动!”‎ ‎“你一直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 ‎“这一刻,我觉得它们都很入眼。”‎ 节新篁怔怔地看着矢车菊。‎ 他六十岁退休时,平日不但学问做得好,而且书法也颇具名声,尤以楷书和隶书为人激赏,过大年了,有几位年长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书写春联,他含笑说:“我正在赶写书稿,时间紧,但我会让各家都贴上春联。”‎ 他当然不会动笔写春联,觉得自己的手迹贴在街巷,有些委屈。他去文化用品店买了几十幅印刷品的红纸对联,一家一家地去送。‎ 曲曲巷里,几乎家家都有院子。一墙相隔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匀一二棵竹子去栽种,他笑着说:“不容易侍弄的,别费那个神了,想看,你只管来看。”邻居并不见怪,开玩笑说:“倘若竹笋过墙来,你应该不会阻拦吧?”他说:“绝不阻拦。不过,院墙的基础下得很深,又是麻石砌的,它怎么过去?”‎ 不是节新篁小气,而是他有异秉,觉得这样的好竹子,有几个懂得其妙处?别亵渎了这清玩之物。‎ - 30 - / 30‎ 阳光如金箔,在竹叶间飘飞。‎ 节新篁说:“华素,宋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你猜我最喜欢哪一首?”‎ 华素笑了,说:“你住院时,我天天守在病床前,你说了许多自省的话,特别是邻人乞竹而不允、鞭笋过墙而不能的事,你说得最多。我猜这首诗应是:‘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知我者,内人也。鞭笋过墙,情至深而无声,心气相通,根叶相连,为人际和谐的大境界,好得很啊。”‎ 华素故意问:“你准备用手扯着鞭笋过墙?”‎ ‎“非也。说到鞭笋过墙,古书中早有妙法。我会先请工匠把院墙下的基脚掘开一个大口,铺上沃土;再在竹林边挖出一道不浅不深的土沟,与基脚的大口相连。然后,在土沟里撒入熬得稀烂的猪骨头和碎肉,再掩上土。竹根也就是鞭笋,会顺着土沟穿墙而去邻家。”‎ ‎“你是想在无声无息中,改善与邻里的关系。”‎ ‎“对。待邻家有了新竹,我再传授引竹之法,鞭笋又去他的邻家。以此类推,不出几年,家家皆有湘妃竹、罗汉竹、方竹了。”‎ 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候。‎ 院门忽然叩响了铜环。‎ ‎“节先生、华老师在家吗?”‎ 是隔壁邻居的声音。‎ 他们齐声答道:“在!”‎ - 30 - / 30‎ ‎“你们别张罗晚饭了。我们已备好,祝贺节先生康复出院,请你们来吃个便饭。”‎ 节新篁大声说:“谢谢!我们马上过来!” ‎ ‎ (有删改)‎ ‎2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主人公节新篁以竹为名,爱竹师竹,甚至不可一日无竹,爱竹一直是他与邻里交往的障碍。‎ B. 小说将故事情节浓缩在半天时间,借助对话勾连过去与现在,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C. 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节新篁原本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却又制止老伴扯去罗汉竹旁的矢车菊,暗示他对邻里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D. “鞭笋过墙”喻指打破隔膜,与邻里友善相处,以此为题,可谓匠心独运,意味深长。‎ ‎22. 小说中的节新篁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21. A 22. ①淡泊名利,直而有节。他爱竹师竹,先教书后做研究,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活得直而有节。②清高孤傲,与世无争。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邻居求联他不应、求竹他拒绝,这些都反映了他作为知识分子与世无争和清高孤傲的性格。③勇于自省,与邻为善。节新篁突发心脏 病,因为有邻里帮助而及时入院,住院期间他勇于自省,为自己过往的不当行为而惭愧,并决心主动改善与邻里的关系。‎ ‎【解析】试题分析:‎ - 30 - / 30‎ ‎21. 试题分析:A爱竹,先是障碍,后是媒介。‎ ‎2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三是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去认识理解;四是注意文本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所以,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都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②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分析人物。小说中人物的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故分析人物绝不可忽视这些因素。③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④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和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 30 - / 30‎ 在中国的大街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共享单车,这种模式受欢迎的秘诀在于价格和便利性。使用者只需先下载一个手机应用软件,然后扫描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骑车出行。使用完毕后还是通过应用软件支付租金,每半小时仅需1元人民币。共享单车也无需存入车库,因为下一位使用者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找到这辆车。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因此共享单车很快成为世界上利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之一。如今在很多欧洲国家,共享单车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因为这是一种环保而现代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今年是自行车诞生200周年,如今自行车已经适应时代发展,并一往无前地驶向未来。 ‎ ‎ (摘编自8月15日参考消息网报道)‎ 材料二:‎ 在平台企业的努力和背后资本的推动下,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暴发式推开。对于这一由私人提供、具有准公共性质、按商业化规则运行的新兴事物,在快速发展中也有一些不同声音,如有占道经营之嫌、停放秩序如何规范、投放数量是否科学合理等。‎ 笔者认为,若共享单车能遵规骑行、规范停放,占道经营就不成其为问题;乱停放涉及行为人、物权人和城市政府三方,需各自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从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来看,共享单车有助于降低资源闲置。建议城市规划和管理适应“自行车回归”趋势,在自行车道和停车位上分配相应空间;践行城市正义理念,归还非机动车路权。区分行为人与物权人的责任,综合运用技术经济手段、城市规划和提升公民素质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 ‎ - 30 - / 30‎ ‎(摘编自2017年8月12日新浪财经项安波《共享单车的“公”与“私”》)‎ 材料三:‎ 共享单车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唱响了绿色出行的理念,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然而乱停乱放、随意毁坏等现象接踵而来,成了靓丽风景线上一抹不文明的色彩。8月11日上午,××区群众社区党支部、计生协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共享单车共享文明”“随手扶”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们在辖区小公园、洋边新村等共享单车流量较大的路段,看到不少单车随意停放在慢行道上,或是人行道里的非停车区域。看到这种状况,志愿者们随即将东倒西歪的共享单车扶正,摆放整齐。同时,他们倡导居民群众在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的同时,要文明使用交通工具,遵守规则,文明停放。过往的行人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志愿活动唤醒广大居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共同做文明倡导者和实践者,让共享单车在传播低碳、环保理念的同时,也把文明之风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传播到大家骑行的每一个角落。 ‎ ‎(摘编自2017年8月15日《江门日报》)‎ 材料四:‎ 共享单车的发展如火如荼,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骑行速度更快、出行效率更高的共享电动单车,却有点出师不利。即使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共享电动单车的身影,但也很快被有关部门叫停。‎ - 30 - / 30‎ 其实从性质和运营模式上来说,共享电动单车和共享单车并没有什么不同,二者都属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一种新的经济业态。而且相对于依靠人力踩踏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动单车是电力驱动,还具有省时省力的优势。既然如此,为什么它的出现却没有像当初共享单车一样,获得各方的认可,反而频频遭遇质疑,并且可能最终被叫停呢?‎ 这倒不是政府和公众厚此薄彼,其原因还是在于共享电动单车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共享单车虽然依靠人力驱动,但车体重量轻、骑行速度慢,即便真的发生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也往往比较轻。但是电动单车却不同,车身重、速度快,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容易给车辆驾驶人或他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更加严重的问题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共享电动单车,绝大多数都不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无法上牌,所以也就无法取得正式合法的电动单车牌照。 ‎ ‎(摘编自2017年8月9日《法制日报》)‎ ‎23. 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共享单车骑行速度更快、出行效率更高的共享电动单车已经出现在一些城市,但却很快被有关部门叫停了。‎ B. 共享电动单车和共享单车,都属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一种新兴的经济业态,二者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C. 省时省力、更具优势的共享电动单车并没有获得各方的认可,反而频频遭遇质疑,并且面临最终被叫停的命运。‎ D. 共享电动单车的前景堪优,不仅因为其易给车辆驾驶人或他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更因为其合法性难以取得。‎ - 30 - / 30‎ ‎2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对共享单车成为流行趋势持肯定态度,具有200年历史的自行车已经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单车出行前景比较乐观。‎ B. 材料二针对共享单车发展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具体详细的解决方案。‎ C. 材料三中志愿者开展了“随手扶”志愿服务活动,只要我们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共同做文明倡导者和实践者,共享单车的前景就会很好。‎ D. 材料四比较了共享电动单车和共享单车的异同,分析了更为省力的共享电动单车在中国出师不利的原因。‎ E. 这四则材料都关注了当前的共享单车热,都指出了在共享单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25.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共享单车在中国运行的利弊。‎ ‎【答案】23. A 24. AD ‎ ‎25. 利:①价格低廉。②使用便利。③可以降低资源闲置。④环保而现代(传播低碳、环保理念)。‎ 弊:①使用者乱停乱放。②群众随意毁坏。③公民素质有待提高(文明意识有待增强)。‎ ‎【解析】试题分析:‎ ‎23.‎ - 30 - / 30‎ ‎ 试题分析:B项以偏盖全,二者只是从性质和运营模式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C项变或然为必然,原文中说的是“并且可能最终被叫停”,并不是必然被叫停。D项因果推理不准确,并不是因为其合法性难以取得,而是因为企业投放了劣质的电动车。如果改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企业生产的电动车,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存在其合法性难以取得的问题。‎ ‎24. 试题分析:B项“从政府管理的角度”错,原文涉及行为人、物权人和城市政府三方,“具体详细”的说法也不准确。C项“只要……就……”的判断绝对化。E项中四则材料“都指出了在共享单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错,材料一和材料四没有指出。‎ ‎2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五、写作 ‎2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需要柴米油盐;有人说,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有人说,生活需要清风明月碧水蓝天;有人说,生活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有人说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的确,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的还有许多许多。那么,你认为生活需要什么?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生活需要正能量 - 30 - / 30‎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2013年度铜陵十大新闻人物、十大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一个个带着真实温度的故事演绎着人性的光辉。我感动了,并感受到一种力量的鼓舞。我想,这种能够渗入心灵深处的力量应该就是一种“正能量”吧。 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正能量已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和广博的社会深深相系。因此,仅仅停留于“感动”或“感受”显然远远不够,社会现实的情势更需要我们去广泛传播正能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足够的正能量,就能获取追逐人生梦想的力量,从而构成“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 或许我们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但在试图获取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奋进中,理想与现实的错位让我们身心疲惫。但如果我们善于借力于正能量,就是发现,生命虽然脆弱,但心灵决不是不堪一击。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发现“生命是这样美好”,最终留下许多不朽的著作。这是正能量作用的结果,而无数类似的结果又形成了新的正能量。如果我们能够自学接受这样的正能量,就不会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让昨天的阴雨淋湿今天的行装。‎ 人的内心其实就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又暗含着傲慢、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因此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我们都要展示出最棒的一面。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你惆怅,‎ - 30 - / 30‎ ‎ 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你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着成功与失败的交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唯有切实地提升个体的文化和心灵品质,我们才可能保持生活中正能量对负能量的优势,而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可预测的际遇。‎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曾经的辉煌,抵不过岁月的沧桑。山高人为峰,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正能量驱散负能量的雾霾和黑暗,梦想的阳光就一定会照进“错位”的现实中。‎ 我们渴望阳光,更应该努力成为照耀自己、温暖他人的阳光,只有接受、创造并传播正能量,才能在心灵的天空升起不落的太阳。‎ 生活,需要正能量;培育正能量的过程可能漫长曲折,但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全力以赴。‎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作文能力。这是一篇给材料的命题作文,材料说不同的人要不同的需要,综合来看,分为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当今社会我们在满足了物质需要的时候,更多的是精神的需要,所以立意为精神需要更恰当,但人的精神需要也多方面的,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虽然是命题作文,但是写作立意的范围也只能确定在一个方面,如诚信、法律、责任、乐观,或者微笑、友善、爱、挫折等,这样才能写得集中,写得深刻。‎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30 - / 30‎ ‎【名师点睛】半命题作文写作的关键是审清题目,补好题目,把半命题作文变成命题作文来写。一、首先要审好已命题部分即要求对题目中出现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认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加以综合,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从总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如果我们在审题时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词语,都有可能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必须全面。1)审清已命题部分的显性信息2)审清已命题部分的隐性信息。作文试题中经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隐含信息,准确把握这些隐含信息,是正确审题的重要一环。二、其次应审好题目中的空缺部分。对它的解读是非常关键的。半命题作文有的需要填主语,有的需要填谓语,有的需填宾语中心语,有的需要填定语状补等其它成份。这一部分审题时考生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填哪些内容?2.哪些内容不能填?3.命题者在命题时是否有一定的命题倾向。比如本题中材料说不同的人要不同的需要,综合来看,分为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当今社会我们在满足了物质需要的时候,更多的是精神的需要,所以立意为精神需要更恰当。三、最后还要审好作文要求。这些要求中含有对补题的限制,对文体、字数的限制,对选材的限制。审题的过程,是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不能有丝毫马虎,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将不堪设想。‎ - 30 - / 3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