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 MB
- 2024-03-09 发布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3.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南充嘉陵江第一曲流青居曲流,曲流顶部有个曲水乡,当地人家到青居镇赶场一直沿袭这样的方式:坐船顺流而下,大约小半天工夫就到镇上,赶完场再从青居镇顺流而下,又返回曲水乡。青居曲流旅游度假区项目入选全省38个旅游优选项目,项目总投资达73亿元。据此回答4 ~ 5题。
4.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5.利用此项技术可
A.分析水灾损失 B.获得森林分布信息
C.分析景点种类 D.确定曲流旅游线路
右图是某地区原始森林分布图,读图回答6 ~ 7题。
6.与图中甲区域原始森林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②暖流③地形④东南信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如果图中乙处森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活跃,降水量大增
③当地沙漠化严重
④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8 ~ 10题。
8.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
9.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 1~2月 B. 4~5月 C. 9~10月 D. 11~12月
10.为了提高水质,TVA采用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其中不包括
A. 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B. 修建水电站
C. 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D. 污染防治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中示意其一般模式。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回答11 ~ 13题。
11.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1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汽车制造 B.普通服装制造 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
1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市场 D.工人工资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14 ~ 16题。
14.影响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海陆位置 D.纬度
15.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最可能是
A.13 B.16 C.20 D.23
1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四国轮廓图”,回答17 ~ 19题。
17.四个国家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8.有关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北部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热带雨林广布
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
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
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
19.有关四个国家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生产国
B.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
D.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
下图为某农作物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分布图。完成20~22题。
20.影响该农作物在a地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 B.水源
C.劳动力 D.市场
21.图中四地,该农作物成熟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A. abcd B.bdca
C. cdab D.dcba
22.若快速获取该农作物的长势,则最适宜采用
A.遥感技术 B.实地普查
C.北斗导航 D.地理信息系统
下图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读图完成23~24题。
23.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24.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把新疆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
D.降低珠三角地区对煤炭、石油的依赖,减轻酸雨危害
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下图,完成25~ 26题。
25.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与⑦植被相似---气候类型相同
B. ③与②风向不同---大气环流不同
C. 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D. 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26.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B.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
C.⑤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D.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2013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因救援俄罗斯客船途中遭遇暴风雪而被困南极地区。据此完成27~28题。
27.导致“雪龙号”遭遇暴风雪的直接原因是
A.西风带内的气流活动
B.极地东南风带强风
C.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
D.东南信风势力强劲
28.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其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
A.2-3月 B.8-9月 C.11-12月 D.5-6月
读两海峡图,回答29~30题。
29.甲海峡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是
A.渔业资源 B.石油 C.劳动力资源 D.棉花
30.甲、乙两海峡同处在回归线附近,气候却明显不同,其原因是
A.甲处受副高控制,乙处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
B.分别位于沿海和内陆
C.分别位于大陆东西岸
D.分别受暖流和寒流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两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材料二 据统计,图中A省现已有水土流失面积达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耕地814万亩,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有178万亩。
(1) A省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其南部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4分)
(2)甲、乙两河流域是我国旱涝灾害的多发地区。试分析甲、乙两河流域易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3)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状多是人多地少,生活贫困。试从地形、降水、植被的角度分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分)
(4)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地区脱贫致富?(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
2011年6月30日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全线投产,它是我国第一条引入境外(中亚)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
材料2 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1)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8分)
(2) 根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指出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并分析原因。(6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3分)
材料一 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材料二 山东省、日本、韩国位置图
日本
韩国
中
国
山东省
(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分)
(2)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些? (6分)
(3)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3分)
高2016级高二下期入学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AAB 6-10:DCDCB 11-15:BBDDB
16-20:DAACB 21-25:CADD 26-30:BABBA
二、非选择题
31.(1)水稻种植业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等。(答出3点即可)
(2)气候因素:受夏季风活动强弱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夏季风活动较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在两河流域滞留时间较长,降水量大,常形成涝灾;夏季风活动较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在两河流域滞留时间短,降水量小,常出现旱灾。地形因素: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
降水: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且集中。
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等),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
(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区应按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发展立体农业。
32.(1)对输出地:有利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增长;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④增加就业,提高人民收入 不利:开发资源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输入地: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缓解大气污染④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2)困难: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
原因:所经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该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多山间河谷、盆地
33.(1)两国人多地少,土地价格高;劳动力成本高;资源、能源相对短缺;国内市场狭小
(2)山东半岛与日韩距离近;经济在全国相对比较发达;市场广阔;廉价劳动力丰富;交通运输发达;土地廉价;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3)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