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00 KB
  • 2024-03-08 发布

历史卷·2018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2017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6学年度下学期段考试高二级文科历史试题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 ‎ 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对现实的强烈偏好为 ‎ 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下列与作者观点对应最准确的 ‎ 是 ‎ A.宗法制、分封制 B.民主制、元首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皇帝制、中央集权制 ‎ 2. 汉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晋律实行“五服治罪制”,尊长杀伤卑幼,关系愈亲则定 ‎ 罪愈轻,反之,卑幼杀伤尊长,关系愈亲则处分愈重。《唐律》中有妻殴、告夫构成“不 ‎ 睦”罪,闻夫丧匿不举哀构成“不义” 罪的说法。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 ‎ A.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B.礼法合一 ‎ ‎ C.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D.法自君出 ‎3.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官僚互相推卸责 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 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以下对 材料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北宋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B.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的原因 ‎ ‎ C.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 D.北宋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 ‎4.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5. 以下关于古代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法正确的是 A.秦在岭南置郡标志着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 B.唐朝的道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 C.宣政院是加强对西藏、新疆、青海地区管辖的中央官署 D.理藩院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地位相当于宰相 ‎6. 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 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         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 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 ‎7.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这一结论相关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汉朝的中外朝制度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8. ‎ 1577年,大学生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祖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制。年已十五 岁的万历皇帝需要元辅不可或缺的襄助,决定以“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慰留。‎ 虽然翰林院几十名官员以有悖伦理为由向张居正提出劝告,但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 这件事本质上反映了 ‎ A.皇帝软弱无能使皇权帝落 B.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 ‎ C.专制皇权高度强化 D.君主专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 ‎ 9.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 ‎ 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10.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11. 杨宁一先生在《历史学习新视野》中说:“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 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隙过大的缺陷。而元代 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使全国的的行政体制 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杨宁一先生在这里主要是说 A.行省合理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 B.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行使地方行政权力机构 C.行省的设立是为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 D.行省有效地弥补了中央与地方的空当 ‎12.“门生”,顾名思义,即是学生。汉代经师的门生动辄成百、上千以至上万,并且登录于名册,经师与门生存在俱损俱荣的依附关系。叔孙通投刘邦之初,不举其弟子为官,便遭到弟子指责;叔孙通担任奉常后便请于高帝:“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材料反映出 A.察举制存在一定的弊端          B.儒生把持官员选拔 C.汉初官僚政治需要完善          D.汉初实行休养生息 ‎13.唐朝初年的一份借贷契约记载:“官有政法,人从私契。两和立契,画指为信。”落款有钱主、借银人、保人、知见人等的签名、画指。《唐律疏议》第48条中有“诸化外人相犯,同类自相犯者,各以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唐律)论”的规定。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古代中国有重视民法的传统        B.古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完备 C.唐朝法律与罗马万民法某些原则相似 D.唐朝时期外国人在中国有法外治权 ‎14.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A.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C.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15. 秦代,监察御史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宋代诸州监 察官通判,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元 朝,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材料表明古 代监察的机构特点是 ‎ A.秩低权高,以小监大 B.机构独立,自成系统 ‎ ‎ C.选官高标,管理严明 D.权责明晰,维护统治 ‎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写道“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 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 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 容的。”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 ‎ A.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 B.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 ‎ C.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D.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17.下列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述: ‎ 序号 描述 出处 ‎① ‎ 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劾:揭发)按章。 ‎ ‎《汉书·百官公卿表》 ‎ ‎② ‎ 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 ‎ ‎《宋史·职官七》 ‎ ‎③ ‎ 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 ‎ ‎《明神宗实录·卷五》 ‎ 结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 A. ‎①丞相 ②三司使 ③军机大臣       ‎ B. ‎①丞相 ②转运使 ③枢密使 C.①御史大夫 ②转运使 ③内阁大学士 D.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内阁大学士 18. ‎ 晏绍祥在《古典民主与共和传统》一书中写道:“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由雅典全体公 民组成……议事会由500人组成;陪审法庭的陪审员总数达6000人,即使审理比较次 要的案件,陪审员通常也在100人以上;其他官职如执政官为9人,市场监督10人,‎ 度量衡监督10人,谷物看守10人……”对于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雅典城邦的公共事务都按照多数公民的意志办理 ‎ ‎ B.陪审法庭是最能够体现雅典直接民主特色的机构 ‎ C.古代雅典的职务集体制有利于公民广泛参与政治 ‎ ‎ D.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本质上看是精英政治体制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19.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对“权威的根基被摧毁了”的正确理解是 A.以财产多寡取代血缘关系分配权利     B.有利于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C.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          D.否定了奴隶主阶级专政 ‎20.“(希腊)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城邦权力遭到滥用和误用          B.公民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C.公民具有强烈集体荣誉感          D.公民积极性受到城邦调动 ‎21.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22.查士丁尼《法学法典》规定:“各省总督应注意各自治市之强制性公务,应依惯例合理 ‎ 分派,并依年龄和地位轮换。务使重担不经常压在同一批人身上而造成自治市人力和资 ‎ 源之枯竭。”这表明 ‎ A.帝国内的地方“自治”有名无实 B.帝国对自治市的管理制度化、法律化 ‎ C.罗马法渗透到帝国各个角落 D.维护奴隶制是罗马法的本质特征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3.相对于农业来说,早期罗马社会的工商业还比较落后,人们对交易安全的关注甚于交易 ‎ 的便捷,所以象征的行为和庄严的语言,冗长的和繁复的仪式是为了使各方都能注意到 ‎ 交易的重要性,并使证人可以因此而获得深刻的印象。这段话可以用来 ‎ A.解释习惯法长期存在的原因 B.解释公民法存在的合理性 ‎ C.说明罗马法重视程序的原因 D.说明万民法诞生的必然性 窗体底端 ‎24.谢冬慧在《罗马法的借鉴价值》中指出,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 A.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B.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 C.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         D.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 ‎25.有观点认为: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由此可知 A.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       B.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 C.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       D.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 二、非选择题(26题20分,27题18分,28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从很早的时期起,血缘亲族关系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公元前六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的血缘亲族组织。 ——《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 ‎ 材料二 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秦朝仍实选行“家天下”的政治统治,血缘亲疏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西汉文景期间,地方宗族开始利用宗族关系建立自治共同体,并逐渐发展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大集团。汉武帝时,“徙强宗大族,不得族居”。东汉时,宗族以士族门阀形式持续到了魏晋。隋唐宗法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因其顽强生命力,并未完全排除于国家政治生活。由宋到清,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入到民间基层,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群体,既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 【材料二】 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秦朝仍然实行“家天下”的政治统治,血缘亲疏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西汉文景期间,地方宗族开始利用宗族关系建立自治共同体,并逐渐发展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大集团。汉武帝时,“徙强宗大族,不得族居”。东汉时,宗族以士族门阀形式持续到了魏晋。隋唐宗法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因其顽强生命力,并未完全排除于国家政治生活。由宋到清,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入到民间基层,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群体,既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治体制。 ‎ ‎——摘编自王露《中国古代宗族与臣民意识研究》 ‎ ‎(1)材料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血缘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分析血亲组织变化对古代中国和雅典的不同影响。(4分)‎ 27.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历史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补充表中空缺的史料阐述和结论,并对错误结论加以修正。(18分) ‎ 阐述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 ‎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 ‎ ‎ ‎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评分标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均可酌情赋分。 ‎ 一等(12~10分)①紧扣阐述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正确引用史实,史论结合,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阐述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史论结合,评论角度 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 三等(4~0分)①偏离阐述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未史论结合;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 ‎2016学年度下学1段考试高二级文科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0 ABBAA CDCAD 11——20 DCCCB CCCAA ‎ ‎21——25DBCDC 二、非选择题(26题20分,27题18分,28题12分,共50分)‎ ‎ 26、【解析】(1)概括材料一内容,可知古代雅典血缘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因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梭伦改革);商品经济发展;航海贸易繁荣;外邦人定居。 (2)从“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可知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是贯穿古代社会始终;从“秦朝仍实选行‘家天下’的政治统治,血缘亲疏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西汉文景期间,地方宗族开始利用宗族关系建立自治共同体,并逐渐发展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大集团。…隋唐宗法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因其顽强生命力,并未完全排除于国家政治生活”,可知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是与古代政治生活关系密切;从“由宋到清,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入到民间基层”,可知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由显性到隐性,由贵族存在模式深入民间基层;从“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群体,既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治体制”,可知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是长期维护古代政治体制稳定。 (3)结合材料一、二内容中血亲组织变化的影响。‎ ‎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航海贸易繁荣;外邦人定居;梭伦改革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分配政治权利,动摇了氏族贵族的特权地位;克利斯提尼改革设立十个地区部落作为选举单位,基本铲除了氏族贵族的特权。(8分) (2)特点:贯穿古代社会始终;与古代政治生活关系密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由显性到隐性,由贵族存在模式深入民间基层;长期维护古代政治体制稳定(8分) (3)影响:中国:血亲组织长期存在,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抑制了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2分) 雅典:血亲组织不断削弱,为民主政体的建立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分)‎ ‎ ‎ ‎27、(18分)‎ ‎ 【解析】(1)分封制到后期的容易导致地方分裂割据,所以其结论应是中央尚未实现高度集权,周天子权威削弱;由其结论可知其为三省六部制,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分散有关,所以其史料应补充为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由其史料可知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和官员都是皇帝制定和任命,所以其结论应补充为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而只是皇帝统治的耳目和工具,专制制度的本质也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王朝末期的腐败和监察官员以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更使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 【答案】(1)修正结论:加强对地方统治.开发边远,扩大区域,成数百年强国。分封制下中央尚未实现高度集权,后期诸侯国的兼并也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6分) 补充史料阐释: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三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6分) 补充结论:监察官员只是皇帝统治的耳目和工具,专制制度的本质也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王朝末期的腐败和监察官员以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更使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整顿吏治;维护统一;减少失误;消极:未能杜绝官僚的腐败、低效.(6分)‎ ‎ ‎ ‎28、(12分)【评分标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均可酌情赋分。 ‎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正确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 较完整,表述清楚。 ‎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 不清楚。 ‎ ‎【答案】示例一:(9分) 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面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很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6分)‎ 结论: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1分) 示例二: 论题: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2分)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的腐败。唐朝开始全面推行科举取士,通过考试和才能来选拔人才,一定程度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士人参政,打破垄断,扩大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体制成熟,重学风气、相对公平,影响深远;消极:封建统治的工具,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发展。)(6分) ‎ 结论: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1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