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7 KB
- 2024-03-02 发布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度废除等史实;了解民国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及主要成就。指导学生归纳本课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民国时期时代特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编演短剧,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废除、近代文艺成就
难点: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教法、学法] 典型事例分析法、提问引导法、材料运用法 、归纳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导入新课]
以北大导入
[温故知新](听说你是记忆高手,那赶快大显身手吧!)
1、旧中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对纯碱生产的垄断,使我国民族工业纷纷破产,改变这一局面的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 )
A.侯德榜 B.钱学森 C.茅以升 D.詹天佑
2、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创办的时间是 ( )
A.1854年 B.1861年 C.1862年 D.1898年
3、由京师大学堂发展而来的著名高等学府是今天的 ( )
A.清华大学 B.北京师范大学 C.北京大学 D.首都师范大学
[讲授新课]
一、学生通过导图掌握基础知识
二、能力提升
1、科举考试作为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径,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到20世纪初被清政府废除,原因何在?
2、按文学、艺术分类,编制“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
三、辅助理解
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历史赋予民国时期文化的新内容,请试着归纳民国期文化的主旋律?
[课后小结]
[课堂检测](看谁是冠军,加油吧!)
1、 在中国长达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止于 ( )
A.1860年 B.1894年 C.1898年 D.1905年
2、在近代,许多有识之士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呼吁废除科举制度,其原因是( )
A.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B.科举制度在用人制度上存在着弊端
C.科举制度一无事处 D.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的象征
3、下列关于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京师大学堂是由同文馆发展而来的
B.两所学校都是中国近代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C.两所学校的创办者不同,但他们创办学校的目的是基本相同的
D.两所学校和科举制的关系不同,京师大学堂是对科举制起到完善作用
4、请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 ( )
①创办京师同文馆②设立京师大学堂③废除科举④京张铁路通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