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50 KB
  • 2024-02-24 发布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届高三二诊热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www.ks5u.com 南山中学2017级高三“二诊”模拟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周易》产生的历史渊源至为悠久,可追溯至传说中的伏羲时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周易》由原始的八卦符号演变为六十四卦,直到西周初期卦辞、爻辞才编定完成。《周易》经文的形式和内容确定之后,其象征意蕴与卜筮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同时也逐渐渗透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道德文化观念,但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真正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的,则是《易传》(《十翼》)的出现,这也标志着《周易》经典最终完成。从汉代开始《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是有其内在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的。‎ 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提高了《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于后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作极具示范意义。特别是从唐代开始,《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随着儒家经典范围不断拓展和扩大,从“七经”“九经”“十二经”,再到“十三经”的最终形成,《周易》便自然从“六经”之首转而升擢为群经之首。‎ ‎《周易》及易学的思想体系兼具儒道互补包容的格局,对后来儒道两家将其作为自身的经典并屡屡援《易》立说有着直接的影响,自不待言。《周易》在汉代位列儒家经典之首,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魏伯阳以《易》说丹,王弼以老解《易》,又进一步强化了《周易》在后世道家、道教中的经典性质。对于《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具兼容并包之思想特色,《四库全书总日》指出;“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总目》的立场,旨在批评历史上《易》立论的现象有损于《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但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周易》在儒道两家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也获得了相应于典范意义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总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地位根深蒂固的重要事实。‎ - 28 -‎ ‎《周易》有着最为悠久的成书史、传播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长河中,随时随地可见《周易》及易学思想泛起的层层涟漪。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库全书》所收录的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周易》位于经部之首,相较于经部其他类文献,《易》类文献数目最多,这应是《周易》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的绝佳范例。不仅如此,《周易》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也被道家尊为“三玄”之冠,又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和阐扬,更足以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之诠释方向的廷展性和丰富性。‎ ‎《周易》“综合百家,超越百家”,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享有远远高于其他经典、其他学术的尊崇地位。如果立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我们对“《易》为之原”及《周易》在其中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与体现的包容意义,或许会有新的体认。‎ ‎(摘自2018年04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不仅提高了《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于后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作也极具示范意义。‎ B. 兼具儒道思想体系的《周易》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它被位列于儒家经典之首。‎ C. 被儒、道、佛诸家尊奉或倚重,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的诠释方向具有其延展性和丰富性。‎ D. 对作为经典的《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具兼容并包的思想特色,《四库全书总目》的评价简明而中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周易》产生的悠久的历史渊源起笔,然后层层论述《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 B. 文章论述的重点不在《周易》的历史地位本身,而在揭示其雄冠群经之首的内在而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C. 文章强调《周易》位于《四库全书》经部之首,《易》类文就相较于经类其它文献数目最多,它应是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核心地位的最好范例。‎ D. 文章引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意在批评历史上援《易》立论的现象有损《周易》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易》在所有中国古代经典中,产生的历史渊源最为悠久,据史记载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伏羲时期。‎ B. 《周易》作为经典最终完成的标志,是它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 - 28 -‎ C. 儒道两家将《周易》作为自身经典并常常援《易》立说,是《周易》及易学的思想体系兼具儒道互补包容的格局直接影响的结果。‎ D. 从汉代开始,《周易》就被尊崇为群经之首,自此以后,它的“六经”之首的地位就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挑战。‎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病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B项,“兼具儒道思想体系的《周易》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它被位列于儒家经典之首。”强拉因果,表述绝对,“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不一定是《周易》“位列儒家经典之首”的原因,原文只说“《周易》在汉代位列儒家经典之首,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二者间也可以理解成并列关系,或递进承接,逻辑关系出错。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D项,“意在批评历史上援《易》立论的现象有损《周易》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错误,原文说“《总目》的立场,旨在批评历史上《易》立论的现象有损于《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但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周易》……也获得了相应于典范意义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总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地位根深蒂固的重要事实。”一定要注意“但是”这个转折词语,意思是后边才是表达的重点,也就是说文章引用《四库全书总目》对《周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的评价,意在突出其已“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的影响力。故选D。‎ ‎【3题详解】‎ - 28 -‎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A项,“据史记载”于文无据,无中生有;B项,偷换概念“《周易》作为经典最终完成的标志,是它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错误,原文“真正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的,则是《易传》(《十翼》)的出现,这也标志着《周易》经典最终完成”,正确解读文本意思应该是说《易传》的出现促使了《周易》从……到……的转化,《易传》即《十翼》的出现也标志着经典最终完成;D项,“从汉代开始,《周易》就被尊崇为群经之首,自此以后,它的“六经”之首的地位就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挑战。”“自此以后”“此”指代的时间出现错误,原文“特别是从唐代开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选项中“此”指汉代,文本中指的却是唐代。选项中代词指代出现偷换时间概念的问题。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地区,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地区和以中国、日本、韩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其中关国占市场总额的43%,欧洲占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占19%(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仅占4%)。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2002年末只有48个园区建成,2012年时出现井喷态势,达到1457个,并在2014年时达到2570个园区的顶峰。其中由国家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龙头,以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骨干,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点,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融合发展成为大趋势》)‎ - 28 -‎ 材料二:‎ 调查显示,文创产品主要满足了公众“提高审美情趣”(49.23%)、“表达理念态度”(46.55%)、“享受独特体验”(45.43%)、“社交标签、文化符号”(42.39%)和“馈赠纪念品、礼物”(41.81%)的需求。与受访者所在地区交叉分析显示,城市消费者主要满足“提高审美情趣”的需求,乡镇消费者主要满足“馈赠纪念品、礼物”的需求,农村消费者主要满足“表达理念态度”的需求。调查显示,在受访的消费者中,8.27%的受访者表示“总会消费”文创产品,28.71%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消费”,43.51%的受访者表示“有时消费”,16.32%的消费者表示“不常消费”,3.19%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消费”。将文创的消费情况与受访者收入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收入越高的受访者消费文创产品的频率更高。‎ ‎(摘编自王虹《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应抓住哪些关键词》)‎ 材料三:‎ 受内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以技术进步和创意创新为核心、以消费为导向的产业类型有望成为新常态时期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是这类产业中的典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接续和转换的中坚力量。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很有可能超过5%,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既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相关产业的发展质量。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和科技、金融、旅游、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主要的融合领域为数字内容、智能终端、信息媒体、应用服务四个领域,并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 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增加,以及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文化消费将保持稳定、可持续增长。‎ ‎(摘编自《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趋势》)‎ 材料四:‎ 从国内各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利润逐年提高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态势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尚不充分。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着手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相应的结构调整,以保证能尽快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 28 -‎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还比较困难,这已成为制约中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难点。现在各大城市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建立大量的基地、园区,但由于缺乏指导和规划,基地和园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倾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是起步阶段,发展经验不成熟。‎ 国外的经验,对我们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下,国内各大城市对动漫和游戏情有独钟,动漫游戏产业一片热火朝天,但是中国动漫游戏产业总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经营模式亟须创新。‎ 我国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例如《花木兰》的故事,在国内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而被好莱坞加工成动画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 ‎(摘编自张亚欣《中国文创发展路漫漫》)‎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不平衡,除日、韩外,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只占亚洲、南太平洋地区市场份额中的4 %。‎ B.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超过5%,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C. 我国加快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方面的步伐,特别在数字内容、智能终端、信息媒体、应用服务方面呈现进一步深化趋势。‎ D. 欧美国家在世界上率先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而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十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级、省市级和各地特色文化群的发展体系。‎ B. 对于文化创意产品,有的消费者注重“提高审美情趣”,有的注重“表达理念态度”,公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C. 从文创的消费情况与受访者收入交叉分析的结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未来公众对文创产品的消费频率也将会进一步提高。‎ D. 当下国内动漫游戏产业虽然很火热,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不重视对我国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 ‎6. 请结合材料四,简要分析政府需如何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 28 -‎ ‎【答案】4. A 5. D ‎ ‎6. ①积极引导,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②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③对文化产业的基地与园区进行指导和规划,改变其同质化现象。④引导企业提高原创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经营模式,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只占亚洲、南太平洋地区市场份额中的4%”说法错误;材料一说“亚洲、南太平洋国家占19%(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仅占4%)”,可知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占的是世界市场份额中的4%,而非“亚洲、南太平洋地区市场份额中的4%”。‎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D项,“这主要是因为不重视对我国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说法错误;材料四只说,“我国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而没有说当下国内动漫游戏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主要是因为不重视对我国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 28 -‎ 材料四第一段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尚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着手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相应的结构调整,以保证能尽快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材料四第二段说,“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还比较困难,这已成为制约中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难点”,由此可知,政府要想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继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材料四第二段说,“现在各大城市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建立大量的基地、园区,但由于缺乏指导和规划,基地和园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倾向”“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是起步阶段,发展经验不成熟”,由此可知,政府要想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对文化产业的基地与园区进行指导和规划,改变其同质化现象。材料四第四段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总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经营模式亟须创新”,由此可知,政府要想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导企业提高原创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经营模式。材料四第五段说,“我国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由此可知,政府要想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奉献(节选)‎ 欧亨利 乔·拉雷毕来自中西部槲树参天的平原,浑身散发着绘画艺术的天才。二十岁的时候,他背井离乡到了纽约,束着一条飘垂的领带,带着一个更为飘垂的荷包。‎ 德丽雅·加鲁塞斯生长在南方一个松林小村里,她把六音阶之类的玩意儿搞得那样出色,以致她的亲戚们给她凑了一笔数目很小的款子,让她到北方去“深造”。‎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讨论明暗对照法、瓦格纳、音乐、伦勃朗的作品、绘画、瓦尔特杜弗、糊墙纸、肖邦、奥朗。乔和德丽雅互相——或者彼此,随你高兴怎么说——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 拉雷毕夫妇租了一层公寓,开始组织家庭。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 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各位都知道他的声望,他取费高昂;课程轻松,他的高昂轻松给他带来了声望,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各位也知道他是一个出名的专跟钢琴键盘找麻烦的家伙。‎ - 28 -‎ 只要他们的钱没用完,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应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 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哟,那家人可真好。一位将军,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住在第七十一街。我的学生是他的女儿克蕾门蒂娜。我见了她就喜欢极啦。她是个柔弱的小东西,老是穿白的;态度又多么朴实可爱!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数目固然不大,可是我一点也不在乎;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现在,别皱眉头啦,亲爱的,让我们好好吃一顿晚饭吧。”‎ ‎“你倒不错,德丽,”乔说,“可是我怎么办呢?你认为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我以般范纽都·切利尼的骨头赌咒,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丁克尔答应我在他的橱窗里挂上两张。如果碰上一个合适的有钱的傻瓜,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下一个星期,拉雷毕夫妇每天一早就吃早饭。乔很起劲地要到中央公园里去在晨光下画几张速写,七点钟的时候,德丽雅给了他早饭、拥抱、赞美、接吻之后,把他送出门。他回家时,多半已是晚上七点钟了。‎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我想她大概练习得不充分,我得三翻四复地教她。而且她老是浑身穿白,也叫人觉得单调。”‎ 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 - 28 -‎ 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 ‎“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 ‎“别跟我开玩笑啦,”德丽雅说,“不会是从庇奥利亚来的吧!”‎ ‎“确实是那儿来的。我希望你能见到他,德丽雅。一个胖子,围着羊毛围巾,看到了那幅画,起先还以为是座风车呢。他倒很气派,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把它买下了。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三十三块钱!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多可以花的钱。”‎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怎么搞的?”乔照例地招呼了之后,问道。德丽雅笑了,可是笑得并不十分快活。‎ ‎“克蕾门蒂娜,”她解释说,“上了课之后一定要吃奶酪面包。她真是个古怪姑娘,下午五点钟还要吃奶酪面包。她浇奶酪的时候泼翻了许多,滚烫的,溅在手腕上。痛得要命,乔。那可爱的姑娘难过极了!还有品克奈将军!乔,那老头儿差点要发狂了。他冲下楼去叫人,他们说是烧炉子的或是地下室里的什么人,到药房里去买一些油和别的东西来,替我包扎。现在倒不十分痛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今天把他要的车站图取去了,他没有确定,可能还要一幅公园的景致和一幅哈得逊河的风景。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 28 -‎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含含混混地说着品克奈将军;但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我以为我把品克奈将军和克蕾门蒂娜两个人编造得很好呢,可不是吗,乔?今天下午,洗衣作里一个姑娘的热熨斗烫了我的手,我一路上就编出那个烘奶酪的故事。你不会生我的气吧,乔?如果我不去做工,你也许不可能把你的画卖给那个庇奥利亚来的人。” ‎ ‎“他不是从庇奥利亚来的。”乔慢慢吞吞地说。‎ ‎“他打哪儿来都一样。你真行,乔,吻我吧,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消说‘当你爱的时候’。”‎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讲述了一对心怀梦想的一对小夫妻,追梦的路上遇到了生活的困境,他们为了摆脱困境,两人分别隐瞒对方去打零工来缓解经济压力,心里想到的都是彼此。‎ B. 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展现的,都充满着爱与奉献的光辉,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成就,互相“欺骗”,为爱奉献。‎ C. 由于烫伤了手,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可见德丽雅在洗衣店里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 D. 小说通过描写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里,表现了小人物在困境中对彼此的关心和爱情的真挚,悲伤的结局里隐藏着希望的主题,以达到“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8.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分析其中的作用。‎ ‎9. 本文的情节构思巧妙,结局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章情节,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艺术效果的。‎ ‎【答案】7. C 8. (1)‎ - 28 -‎ 内容:①只要一心爱好自己的艺术,就可以忍受为艺术做出的牺牲;②只要你深爱自己的爱人,为爱人做出的任何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2)情节: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②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3)人物及主题:①层层深入,丰富了德丽雅和乔的人物形象;②突出了“有爱才有幸福”的主题。 ‎ ‎9. (1)小说的结局是男主人公在洗衣作坊做烧火工,女主人公做烫衣工。(2)出人意料:小说中两人都追求艺术学习,在面对生活困难时,①妻子德丽雅以“教授音乐”为名在洗衣店烫衬衣;②丈夫乔以“到公园画画出售”为名在洗衣店做烧火工。这些情节看似与结局矛盾,却使结局具有出人意料之感。(3)情理之中:①男主人公回到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两次提到“十八块钱”;②女主人公赚到钱后“愉快自豪、有些疲惫不堪”,“有些厌倦”;德丽雅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纱”;手被烫伤,说漏嘴。这些情节其实在为结局做铺垫,使结局皆在情理之中。‎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C项,“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分析错误,德丽雅哭,是因为感到自己不应该撒谎。‎ 故选C。‎ ‎【8题详解】‎ - 28 -‎ 该题考查理解句子的作用。做该种题型,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本题问“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这句话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是,只要你爱好自己的艺术,你为艺术所做出的任何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自己不会以为苦,以为委屈。第二处出现该句子时,拉雷雰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没着有落,德丽雅出去兜揽学生教书挣钱,但她的先生不愿意,认为妻子为自己做出了牺牲,德丽雅认为只要是为深爱的人,任何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心甘情愿。从小说情节的角度分析,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次强调整为艺术牺牲不以为苦,因而下文两人都喜欢艺术,妻子不愿丈夫轻易放弃而去找活干;第二次强调为爱人牺牲是可以忍受的,下文讲他们其实是各自为了所爱的人而去做苦力活。并且这句话多次出现,使得文章的前后内容能相互照应,整体上,使得小说的结构也相对完整。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正是这三句话,一层一层的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才更好地展现小说主人公德丽雅和乔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从表现小说主旨的角度分析,本文讲述了一对贫穷又恩爱的艺术爱好者温暖又辛酸的故事,物质的穷困并不能妨碍他们的感情,反促使他们更愿意为对方为所爱的人牺牲,因为“有爱才有幸福”。‎ ‎【9题详解】‎ 本文考查学生探究艺术效果的能力,要求探究本文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答题前先通读全文,仔细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理解清故事情节,把握小说人物形象,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仔细审题,探究本文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要从两个方面去探究,一是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二是小说的结尾“在情理之中”。先概括本文的结尾,小说的结局是男主人公在洗衣作坊做烧火工,女主人公做烫衣工。然后分析结尾“出人间料”,小说中,乔喜欢绘画,德丽雅喜欢音乐,夫妻二人情投意合,也因艺术而走到一起,婚后也共同走艺术之路,当他们经济出现困难时,妻子为全力支持丈夫继续走艺术之路,决定去兜揽学生上课赚钱,实际上却是在洗衣店帮人烫衬衣。丈夫告诉妻子自己画的画被人买了,生活无忧,其实是在洗衣店里做烧火工。这些情节与前文的交代不一,与二人的计划不一,出人意料。但,文中说丈夫一天晚上回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似乎是黑色颜料”表明实际上并不是颜料,也就是说钱并不是作画得来的,暗示他是烧火的。妻子回家后虽很自豪教学生挣了钱,但是“有些疲惫不堪”“有些厌倦”,表明工作很辛苦,并非是教一个女生音乐,另外,她手上受了伤,骗丈夫是被那女生泼翻了许多奶酪烫伤的,接着自己又说漏了嘴,“他们说是烧炉子的或是地下室里的什么人,到药房里去买一些油和别的东西来,替我包扎”。这两个情节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二人生活已经陷入困顿,而他们尚在求学的道路上,靠着自己的艺术才华难以挣到钱,为了生活去做苦力,也在情理之中。‎ - 28 -‎ ‎【点睛】解答关于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理清内容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烈,字定方,冀州武邑人。父邕,当隋季,率里中数千人为本郡讨贼。定方骁悍有气决,年十五,从父战,数先登陷阵。邕卒,代领其众,破剧贼张金称、杨公卿,追北数十里,自是贼不舍境,乡党赖之。贞观初,从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磧口,率彀马二百为前锋,乘雾行,去贼一里许,雾霁,见牙帐,驰杀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主惶窘各遁去,靖亦寻至,余党悉降。再迁左卫中郎将。与程名振讨高丽,破之。拜右屯卫将军、临清县公。从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征贺鲁,至鹰娑川,贺鲁率二万骑来拒。定方始休士,见尘起,率精骑五百,逾岭驰捣贼营,贼众大溃,所弃铠仗、牛马藉藉山野不可计。副总管王文度疾其功,矫制收军不深入。于是马癯①卒劳,无斗志。定方说知节曰:“天子诏讨贼,今反自守,何功之立哉?且公为大将,而阃外②之事不得专,顾副将乃得专之,理不其然!胡不囚文度待天子命?”不从。至怛笃城,有胡人降,文度猥曰:“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定方曰:“此乃自作贼耳,宁曰伐叛!”及分财,定方一不取。高宗知之,比知节等还,悉下吏,当死,贷为民。会都曼先镇诸胡,劫所部及疏勒、硃俱波、喝般陀三国复叛,诏定方还为安抚大使。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③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师进攻之,都曼计穷,遂面缚降。俘献于乾阳殿,有司请论如法。定方顿首请曰:“臣向谕陛下意,许以不死,愿丐其命。”帝曰:“朕为卿全信。”乃宥之。葱岭以西遂定。‎ ‎(节选自《新唐书》卷 一百一十一)‎ 注灌:瘦弱。阃外: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阃堞, 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宥:宽恕。‎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B. 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C.‎ - 28 -‎ ‎ 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D. 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牙帐,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也指边境少数民族自封的所谓“首都”。‎ B. 公主,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帝女或者朝廷重臣的女儿的特定称谓。‎ C. 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他们为有司。‎ D. 陛下,原指朝廷大殿下的侍者,后指与帝王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烈骁勇彪悍,年少便成大器。他十五岁时,追随父亲讨贼,多次率先攻入敌阵。父亲去世后,他接替父亲统帅部众破贼,威振乡里。‎ B. 苏烈杀敌英勇,连续立下战功。他跟从李靖袭击突厥颉利时,趁着大雾骑马杀敌数十百人,使敌或走或降;在讨伐高丽中再次立下新功。‎ C. 苏烈轻财重义,一心为国立功。面对副总管王文度的嫉妒行径,他力劝程知节乘胜追击敌人为国立功;等到分取财物时,他却一无所取。‎ D. 苏烈心地善良,敢于为俘请命。在乾阳殿进献贼首俘虏都曼时,他磕头恳求皇上赦免自缚请降的叛贼都曼的死罪,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方说知节曰:“天子诏讨贼,今反自守,何功之立哉?” ‎ ‎(2)文度猥曰:“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 ‎【答案】10. A 11. B 12. B ‎ ‎13. (1)苏定方劝诫程知节说:“天子下诏讨贼,你现在反而自守,能立什么功呢?”(2)王文度胡诌道:“我军返回后他们就会投降敌人,又要做贼,不如杀了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 ‎【解析】‎ ‎【10题详解】‎ - 28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的意思是苏定方挑选一万精兵、三千骑兵袭击他们。句中名词“定方”做主语,“选”作谓语,“精卒万”“骑三千”是宾语,“之”作了“袭”的宾语,所以应在“精卒万”“骑三千”之间停顿。排除B、D项。“遂走马保城”的意思是于是被打得大败,逃到马保城。句中“大败”是说都曼被打败,“走马保城”是说都曼逃到马保城。所以要在“遂大败”后停顿。排除C项。故选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公主”只能用来称皇女、王女、帝女,不能用来称朝廷重臣的女儿。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趁着大雾骑马杀敌数十百人”理解不当,原文的意思是,他率领二百名持弓弩的骑兵作先锋,趁着大雾行军,距离贼兵一里左右,浓雾消散,望见突厥可汗的营帐,骑马杀死几十上百人。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说”:“劝诫”;“诏”:“下诏”;“反”:“反而”;“何功之立哉”:“能立什么功呢”。第二句关键点:“猥”:“胡诌”;“师”:“军队”;“为”:“做”;“赀”:“财产”。‎ - 28 -‎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苏烈,字定方,是冀州武邑人。父亲苏邕,在隋朝末年!率乡里几千人为本郡讨伐盗贼。苏定方骁勇彪悍很有胆气,十五岁时,追随父亲作战,多次率先攻入敌阵。苏邕去世后,苏定方接替父亲统帅部众,打败大贼张金称、杨公卿,追击败军数十里,从此贼军不侵犯境内,乡里依赖他。贞观初年,苏定方跟随李靖在碛口袭击突厥颉利,率领二百名持弓弩的骑兵做先锋,趁着大雾行军,距离贼兵一里左右,浓雾消散,望见突厥可汗的营帐,骑马杀死几十上百人。颉利和隋公主各自仓惶逃走,不久李靖也赶到了,突厥余众全部投降。两次升迁后担任为左卫中郎将。和程名振讨伐高丽,打败高丽。拜授右屯卫将军、临清县公。跟从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征讨贺鲁,到达鹰娑川,贺鲁率领两万骑兵前来迎战。苏定方刚让士兵休息,看到尘土扬起,便率领五百精锐骑兵,越过山岭飞驰直捣敌营,贼众被打得四处逃散,所抛弃的铠甲兵器、牛马堆积山野不可胜计。副总管王文度妒忌他立下战功,假传诏命收回军队不许深入敌军。因此马瘦兵疲,没有斗志。苏定方劝诫程知节说:“天子下诏讨贼,现在反而自守,能立什么功呢?况且您是大将,让您统兵在外的事务不能自己决断,看着副将的眼色才能处理,于理必不如此!为何不囚禁王文度等待天子之命?”程知节没有听从。到达怛笃城,有胡人投降,王文度胡诌道:“我军返回后他们就会投降敌人,又要做贼,不如杀了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苏定方说:“这就是自己做贼了,怎能叫讨伐叛贼!”等到分取财物时,苏定方一无所取。高宗得知此事,等程知节等人返回,都交法官审讯,应当判定死刑,赎买免死为百姓。适逢都曼原先统制各少数民族部落,胁迫所统率的部下和疏勒、硃俱波、喝般陀三国再度反叛,皇帝下诏令苏定方返回担任安抚大使。苏定方率兵到达叶叶水,而贼兵在马头川筑城墙据守。苏定方挑选一万精兵、三千骑兵袭击他们,一昼夜奔驰三百里,到达贼营。都曼惊慌,作战没有平时的状态,于是被打得大败,逃到马保城。官军进攻,都曼无计可施,便将自己捆起来投降。在乾阳殿进献俘虏,有关官员请依法论处。苏定方磕头请求说:“臣先前已经晓谕陛下的圣意,答应免去他死罪,希望饶恕他的性命。”皇帝说:“朕为爱卿保全信义。”便赦免了都曼。葱岭以西从此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28 -‎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①,巴人讼芋田。‎ 文翁①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B. 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耳目应接不暇,气象阔大。‎ C. 颌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 D. 颈联写蜀中民情,“汉女”“巴人”“檀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非常贴切。‎ ‎15. 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答案】14. A 15. ①前两联写景。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②第三联叙事。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③尾联用典。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并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A项,“清新、明快”的说法错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 28 -‎ ‎ 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就像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所以这两句应是描绘出“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这是对诗句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再联系意象注释和思想内容分析即可。全诗运用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叙事、用典。前两联写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之情。第三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叙事,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最后一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点睛】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对诗句 理解的考查题型,解答时要注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的是阿房宫里所奏之乐比市井言语还要多。‎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描写飞禽走兽都很难越过,极言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管弦呕哑 (2). 多于市人之言语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4). 猿猱欲度愁攀援 (5). 野芳发而幽香 (6). 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 - 28 -‎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语境提示,本题易错词语有:(1)呕哑、市人(2)猿猱、度(3)幽、繁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 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 面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 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18.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9. 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 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 28 -‎ D.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类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答案】17. B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语境中,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这就需要画家对中国文化把握好尺度。这尺度如何把握体现了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据此分析,CD两项因果倒置。排除CD两项。A项与下文“也造就了……”语意不连贯。排除A项。B项“体现了……”与下文“也造就了……”语句衔接最恰当。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D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分析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求。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能否”在句子是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排除BD两项。“并行不悖”用词不当,此词一般用在有两项以上内容的句子中,“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只是一条准则。排除C项。A项修改的最恰当。故选A。‎ ‎【点睛】引号的作用:‎ ‎1. 表示引用。‎ - 28 -‎ ‎2. 表示特定称谓 ‎3. 表示特殊含义 ‎4.表示讽刺和嘲笑。‎ ‎5.突出强调。‎ ‎20.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以“阅读成就梦想,经典照亮人生”为主题的阅读交流活动,请你从以下五个人物中任选一人,用“ ,你让我懂得了”作为开头写一段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经典人物。要求:将选择的人物填写在横线上,然后再作答;所写内容必须与人物相符,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贝多芬 桑迪亚哥 苏武 觉慧 烛之武 ‎【答案】苏武,你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忠贞不屈。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你毫不畏惧;在荒凉的北海杖汉节牧羊,你坚韧不拔;在李陵动情的劝说下,你不为所动。你是大汉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 觉慧,你让我懂得了勇于反抗、追求进步。你敢于摒弃偏见和婢女鸣凤相爱,敢于违抗高老太爷帮觉民逃婚,敢于写批判文章、编进步刊物。你是奋飞的雏鹰,在努力挣破那狭小的牢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以下五个人物中任选一人,用‘……,你让我懂得了’作为开头写一段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经典人物”“将选择的人物填写在横线上,然后再作答;所写内容必须与人物相符,使用两种修辞手法”,然后从备选的五人中选取一位自己非常熟悉的,回忆该人物所作的事情以及在做事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最后拟写的时候要根据要求使用两种修辞。如贝多芬,考生可以抓住他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进行拟写,可以列举他在与身体的抗争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展现;如桑地亚哥,考生可以展示他硬汉的精神,如勇敢无畏、乐观自信等,可以列举他与大海、鲨鱼、大马林鱼的抗争来展现;如苏武,可以围绕他对朝廷国家的坚贞以及他的顽强不屈来写,迢迢万里,他持汉节,奔塞外,纵是胡天阴寒,八月飞雪,亦阻不了持节云中,豪情万丈,烈烈寒风,荒地牧羊,被扣北海之滨,而家在远方,至死不降;如觉慧,他向往民主,勇于反抗高家老太爷的高压统治,相关事件如与侍女相爱,帮觉民逃婚,写批判文章等;如烛之武,可以围绕他的胆量、辩采、谋略来谈。‎ - 28 -‎ ‎21.学校安排了雨果《巴黎圣母院》的专题阅读课程。下面是学校语文组推荐给学生的课程实施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课程从阅读作品开始,同时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可从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特色等角度解读作品,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再借鉴他人的评论,(最后形成自己的小论文。‎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本题是学校语文组推荐给学生的课程实施流程图,是针对雨果《巴黎圣母院》的专题阅读课程的流程图,从箭头的指向可知阅读这本小说要从阅读作品和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开始;然后重点从可从阅读作品角度展开分析,如要从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角度解读作品,重点把握小说的主旨和艺术特色。最后通过借鉴他人的评论,形成自己的小论文。‎ 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仔细观察,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读懂图示的意思.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即可 ‎【点睛】流程图解题基本方法 :‎ ‎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 ‎ ‎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 ‎ ‎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 ‎ ‎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 ‎ ‎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8 -‎ 物各有个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包容共存,妙不可言 天地混沌,盘古开天辟地,以牺牲自我成全了世界。神话传说在中国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神传文化。‎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儒家的“仁政”、“以义制利”;墨家的“兼爱”、“尚贤”;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以法治国”……各家争奇斗艳,但也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其他流派的学说。而杂家更是“兼儒墨,合名法”,博采众议,成就了《吕氏春秋》。这种情况,就如各种食材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形成了一席文化盛宴。‎ 相反,秦始皇焚书坑儒,阻止文化的发展,诸多著作因此失传,文化也差点断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单一的文化,造成儒家独大,其余名家逐渐在滚滚红尘中消失……‎ 狂放不羁的酒中仙太白,之所以在诗歌史上成就如此之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多种文化对他的熏陶。太白祖籍甘肃,少时其家迁入四川江油,青年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的漫游。南到洞庭湖、湘江,东至吴、越,中途求仙问道。丰富的文化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形成了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但往深层想一下,李白成就不也是得益于唐朝对于文化的开放包容吗?中原大地孕育了道教,但佛教却是从西域传来。若是没有玄奘西行,带回许多经书,以及唐朝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佛教就不可能在中原大地繁衍生长,香火遍及神州。宽容的唐朝,书写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多文化的包容,亦吸引人才的到来。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学有所成之后,曾回国讲授几何。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他却选择了远赴美国,因为开放的美国,多文化共存的美国才能使他更好地发展。陈省身也曾想过和华罗庚一起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放弃了。直到邓小平复出以后,陈省身开始帮助推动中国数学的复苏及发展,并在不久之后,离开美国回到故乡天津,落叶归根,把自己余下的光和热全部贡献给祖国,直至逝世。只有如大海般包容万物,才能形成人才的发源地。‎ 文化,它由包容的“风”编织而成。它曾汲汨罗江水养育成长;它曾摇响在南山东篱下;它曾摇响在天姥山脚、岱宗绝顶、浔阳江头;它也曾摇响在古道、栈桥、杨柳岸、溪亭、孤舟、桃花林……‎ - 28 -‎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选取的材料是一段富有哲理性的话,“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以“水”和“盐”设喻,以二者关系的调和来喻指人事。材料一共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话“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是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盐”,生动地说明了“物各有性”这个生活常识;中间两句话“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构成对比,将水、盐同物简单叠加和“五味”异物之间“调和”“共存”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目的在于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即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最后一句话“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则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这就点明这一道理存在的常识性和普遍性,在立意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整个材料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引申发散,可以说是意味深长。综合来看,“和而不同”是整个材料的核心。“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识,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之举,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更是人类社会交流互鉴的融合之道。“和而不同”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考生写作时可钩沉历史,探求“和而不同”的典范事例,以古鉴今;可比照中外,智慧“拿来”,思考“和而不同”的积极意义;可关注身边现实,以小见大,反映“和而不同”的现实价值……从写作的体裁来看,考生可根据个人感悟和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呈现“百味”。‎ 参考立意:‎ ‎1.要学会尊重个性、包容个性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兼收并蓄,和谐共生 ‎4.五味调和百味香 ‎5.多元文化创造多彩世界 ‎6.文明需要对话而不要对抗 ‎7.包容是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前提 ‎8.共存相生,异彩纷呈 素材:‎ - 28 -‎ ‎1. 阿城有个比方,人文就像盐,是看得见、摸得着;又像盐,融于人类生活,不知道的,以为没有什么人文,人类也可以生活。我觉得这些澡堂说客,是一把盐,因为这把盐,澡堂不再平淡,有了咸味。‎ ‎2、一群游客,从景区出来,脸上绽放着欣赏奇峰异景带来的快乐。来不及休息,又兴致勃勃地在景区门口挑选起各种各样的石头。一位手拿圆润河卵石的游客对另一位游客说:“看你选的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太难看!”那位游客却高兴地说:“正因为各不相同,才能制成独特的盆景啊!”他反驳说:“我的石头大小均匀,光洁圆润,它们和谐相处,多么美好!”‎ ‎3、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但渐渐地很多人就活成了盗版。”‎ 桂林男孩周帅历经几轮激烈的角逐,终于站在中央戏剧学院主考官梁冠华教授的面前,教授愣住了:“天哪,简直就是陆毅的翻版!你周围的人有没有说你长得像陆毅?你自己觉得呢?周帅脱口而出:“我是自己的正版!”‎ ‎4、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两个人一样的;真是人跟人各异,石头跟石头不同。然而大家合在一起,就成了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群英谱。‎ 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 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个性的工程师 行文结构:‎ ‎1.首先拟一个观点明确的标题,如本题“包容共存,妙不可言”。‎ ‎2.开篇简洁,列举神话传说在中国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神传文化的事例,引出话题。‎ ‎3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文化共存与“秦始皇焚书坑儒,阻止文化的发展”进行对比,强调文化兼容并包的重要性。‎ ‎4.例证法,列举李白成就得益于唐朝对于文化的开放包容;列举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事例,论证只有如大海般包容万物,才能形成人才的发源地。‎ ‎5.总结全文,明确观点“文化,它由包容的‘风’编织而成”,强调文化需要包容,照应标题。‎ - 28 -‎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 ‎ - 28 -‎ ‎ ‎ - 28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