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9.99 KB
- 2024-02-23 发布
2019学年度(下)高二期末考试
地 理 试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计60分)
右图是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
下列1—2小题。
1.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无法比较
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③区域海面距地心距离比①稍长 B.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东北方向
C.③区域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D.东北航向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
气温距平值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的差值。图2为亚欧大陆1月气温距平值(单位:°C)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3—5小题。
3.若C地1月均温为3°C,则a地1月均温大约是
A.3°C B.-7°C C.-11°C D.-13°C
4.图中b、c两地纬度相同,b地气温距平值远低于c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地形 B.地形、太阳辐射
C.洋流、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大气环流
5.a、b、c三地相比
A.a地气候大陆性最强 B.b地气候海洋性最强
C.b地年降水量最少 D.c地气温年较差最大
读某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右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B.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
- 12 -
C.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西北角
D.乙处和气温最低值的温差可能为35℃
7.下列关于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
而增温
B.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受来自于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而增温
C.甲地气温低于同纬度两侧,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D.甲地气温低于同纬度两侧,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气温低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
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右图,回答8—10题:
8.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C.F处气压比G处低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9.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属于环节④
10.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右图是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小题。
11.气旋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12.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
四周有众多河流注入。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因温度和降水的
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12月份透明度不足1米。马
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慈鲷
鱼都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读马
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13—15小题。
- 12 -
13.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
A. 地壳断裂下陷 B. 河流改道
C. 褶皱凹陷 D. 冰川作用
14.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降水量丰富,入湖水量大 B. 风力弱,湖水流动性差
C. 气温高,蒸发旺盛 D. 太阳高度角小
15.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主要是由于
A. 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B. 湖岸沿线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
C. 湖岸沿线水质好 D. 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
下图是沿纬线60°N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16—17小题。
16.图中①处的地理事物名称是
A. 波罗的海 B. 北海 C. 地中海 D. 黑海
17.符合图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是
A. E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军事工业的集中区
B. ②~⑤各河皆属于大西洋水系
C. F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地
D. G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右图是“R河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示意图”(R河河谷的形成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读图,回答18—20题:
18.R河流的流向大体上为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19.R河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
- 12 -
A.向斜 B.背斜
C.谷地 D.山岭
20.R河应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读下列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回答21—22小题
21.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类型的判读,不正确的是
A.甲为温带季风气候 B.乙为地中海气候
C.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丁为热带草原气候
22.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的亚洲东部
②乙气候类型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全年高温,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安伊(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是我国在国外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读下图完成23—24小题。
- 12 -
23.与我国京沪高铁相比,安伊高铁设计和运营时速较低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河网密布 B.地势起伏较大 C.冻土广布 D.飓风活动频繁
24.从伊斯坦布尔到安卡拉铁路沿线地区,自然要素的变化趋势是
A.年降水量由少到多 B.气温年较差由大到小
C.植被类型由森林到草原 D.年太阳辐射量由多到少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25—26题。
25.该河谷
A.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B.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C.是向斜发育成的河谷 D.地质稳定,适宜修建水库
26.本次洪水
A.水位高时,河流堆积作用明显 B.水位低时,河流侵蚀作用强
C.流量增大时,河流搬运作用弱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程度加强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
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右图)。回答
27—28题:
27.甲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28.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12 -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热量
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建
成的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是昆仑站。
读右图,完成下列29—30小题。
29.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该地区
建站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低温严寒 ②地形起伏极大
③高原缺氧 ④冻土深厚
⑤生态脆弱 ⑥适宜施工时间短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30.与中山站和长城站相比,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条件更好。这是因为其所在地
A.昼短夜长、视野开阔 B.地势高,盛行上升气流
C.自转的线速度较慢、风速较小 D.大气透明度较高、连续观测时间较长
下图为“世界铁路大陆桥示意图”,回答下列31—32小题。
31.关于①②③三图“大陆桥”联结的各大城市,其共同之处有
A. “大陆桥”东端的城市都是本国首都
B. “大陆桥”东端的城市位于大河冲积平原上
C. “大陆桥”西端的城市都会受到附近海域寒流的影响
D. “大陆桥”西端的城市最低月均温在0℃以上
32.关于大陆桥经过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及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二图“大陆桥”所经国家都有大牧场放牧业
B.②、③二图“大陆桥”所经国家都有水稻种植业
C.①、③二图“大陆桥”东端都是7月高温多雨
D.①、②二图“大陆桥”西端作物生长期一致
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
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
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右图为鄂毕
- 12 -
河水系图。据此回答下列33—34小题。
33.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速快,含沙量大
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流量大,航运发达
34.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
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5—36题:
甲 乙 丙 丁
35.关于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36.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
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
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
文献。右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右图回答37—38题。
37.《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
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
- 12 -
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38.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大雾天气易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我国南方某机场盛行东北风且风速小于4米/秒时易出现大雾天气。右图示意该机场某年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风向与风速的变化,该时段受天气系统影响出现场长短不一的大雾。据此完成下列39—40题。
39.下列时段中,该机场航班因天气延误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A. 26日20时—27日16时 B. 27日20时—28日16时
C. 29日20时—30日16时 D. 30日20时—1日16时
40.下列时刻中,该机场气温最高的是
A. 26日22时 B. 28日14时 C. 29日15时 D. 31日10时
二、综合题(40分)
4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塞浦路斯是位于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岛国,面积约9251平方千米,人口约113万。岛上盛产柠檬、葡萄等,并大量出口。旅游业、进出口贸易、海运业是塞浦路斯的支柱产业。图19中左图示意塞浦路斯岛位置与地理要素分布,右图示意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的气候统计。
- 12 -
(1)说出该岛河流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原因。(5分)
(2)分析该岛盛产柠檬、葡萄的自然条件。(3分)
(3)简述该岛海运业发达的主要原因。(4分)
4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火地岛夏凉冬冷,气温较低,岛上雪山重峦叠嶂,森林密布。下图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
材料二 乌斯怀亚是火地岛地区的首府、行政中心,也是一个自由贸易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风光每年吸引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乌斯怀亚传统民居多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
(1)分析形成火地岛气温特点的原因(4分)。
(2)乌斯怀亚常年风暴强劲,请说明理由(3分)。
(3)简述乌斯怀亚的传统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5分)。
4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年平均气温28.2℃
年降水量1098mm
材料一 下图为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 12 -
马赛人是东非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最南到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10'S),最北到肯尼亚的基塔莱(1°01'N)(如下图)。近年来,肯尼亚、坦桑尼亚政府在马赛人游牧区内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并以马赛人在保护区中过度放牧、对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等理由要求其搬离保护区,马赛人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
(1)说出非洲南部大陆东岸与西岸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2)简述马赛人游牧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5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马赛人一年中游牧的位置如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6分)。
(4)近年来,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政府鼓励马赛人从事定居农业生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马赛人应该守护原始传统,坚持游牧生产方式。你赞同哪一种生产方式?阐述你的理由(2分)。
- 12 -
高二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A
B
A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A
B
A
C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C
B
D
C
D
A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B
C
B
C
A
C
B
B
C
二、 综合题
41.(1)(5分)岛屿面积小,河流短小;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呈放射状水系;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故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冬季流量稍大,夏季断流);岛上以林果业为主,植被覆盖率较高,故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
(2)(3分)塞浦路斯多山地丘陵,适宜种植果树;夏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水果糖分积累;柠檬、葡萄属亚热带水果,地中海气候能满足其热量需求。
(任答三点即可)
(3)(4分)该国位于非洲、亚洲和欧洲三大洲交界附近的地中海东部,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岛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湾;旅游业和进出口贸易发达,客货流量大;岛国对外联系依赖海运。
42.(1)(4分)纬度较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终年受西风影响(或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多;地形复杂,多山地,海拔高,故气温较低。
(2)(3分)位于沿海,全年西风强劲;以南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海域狭窄,狭管效应显著
(3)(5分)当地房屋低矮,可以抵御强劲风暴;当地气温低,房屋低矮也有利于保温;当地降水量较大,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不利于积雪;岛上森林资源丰富,木屋可以就地取材;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木屋也可以防震
43.(1)(3分)东岸比西岸气温高,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西岸受寒流影响,气温低。
(2)(5分)位置特征:①赤道穿过游牧区北部;②位于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③位于东非高原的内陆地区。
地形特征:①以高原为主,地形较平坦;②地势东高西低.
(3)(4分)。①马赛人5-10月往北迁移(1分);②11月~次年4月往南迁移(1分)。
原因: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经
- 12 -
过的地区分别是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区干、湿季依次交替,干季时草原一片枯黄,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 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
(4)(2分)以下两种情况任答一种。
赞同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理由:①可以减少过度放牧,保护生态环境;②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威胁;③受“水草”资源条件制约小,生产相对稳定。
赞同游牧生产方式。理由是:游牧生产方式①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水、草场等自然资源,顺应自然规律;②减轻旱季“水草”资源不足的限制,有利于草场资源的自然恢复;③能尽可能保持原始生态环境,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
- 12 -